收藏 分享(赏)

仿古园林住宅区.doc

上传人:fcgy86390 文档编号:4479802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仿古园林住宅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仿古园林住宅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仿古园林住宅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仿古园林住宅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仿古园林住宅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仿古园林住宅区:现实中的中国梦来源:建筑论坛与 80 年代曾流行一时的“仿古一条街”不同,与上世纪初用现代材料建造“中国固有形式”不同,更不是“ 夺回古都风貌”,一场完全模仿古典园林的住宅运动在中国西部兴起。领导这场运动的不是建筑师,而是房产商与他们的策划者。在历经一个世纪现代建筑风潮后的今天,跟不上趟的中国建筑回到了它的最初,回到了那些朝代间可以不分先后的历史岁月。建筑是否严重相关于形式、功能亦或材质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让终于富起来的人们搬进江南巨商才曾拥有的豪宅大院但这一次,宅子是否大和豪华已不再重要,园林、中国园林成为整个住宅内部的真正中心。当住户说“我家在 XX 园”的时候将不再牵强。很

2、难说,当整园整园的贩卖这样相当形似的古典园林的时候,回头可以看见我们在这一个世纪究竟走了多远。 以下是两位策划人为客户所做的项目描述(我在想,建筑师是否也该有机会对他们的最终客户说些什么)。这是一个已经在出售的住宅区,位于成都西三环路外。 悠悠诗韵,流淌芙蓉古城 一说起成都,自然会令人想起悠久而独特的巴蜀文化,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云:“暗想旧游浑似梦,芙蓉城下水茫茫。”可见那时有芙蓉之城美称的成都水天浑然一体,芙蓉花开满城,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居住环境相当优美的城市。我们的先辈在当时营造了独具特色的生存空间,其建筑的亲和感、舒适性,留给后人多少赞叹!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凝聚了先辈们对生活与居住、

3、居住与环境的不懈探索的、极富艺术张力的传统建筑越来越少,代之而起的是大量像火柴盒似的建筑。这些源自欧美实用主义的建筑使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它们就像一个个装人的笼子,建筑的优美感、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和谐荡然无存。枯燥沉闷的建筑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条件越来越讲究的人们开始思索:我们究竟在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居住方式?我们真的能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诗意地居住”吗?能否让饱含中华民族智慧和心血结晶的古代建筑艺术永驻人间?这是现代城市居民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房屋开发商所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被富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的房屋开发商以令人惊叹的魄力进行了实证:在距成都市西二环路约 10 分钟车程的郊外,一

4、座溪流环绕、绿荫深浓、古色古香的居住区-芙蓉古城不久之后将优雅地挺立在人们面前。 成都飞出现代古城这真是一座构想新颖巧妙的“古城”:在整个小区的外面,有着高大、雄伟的“城墙”,还有一条蜿蜒曲折、绕城而过的“护城河”,这条河最窄处也有 8 米宽,河岸垂柳依依,花香鸟语。 进入古城,那些仅存于记忆中的古街道又出现在人们面前:一家家古风古韵的酒楼、茶肆、小吃店开门揖客,酒帘飘飘,茶香杳杳,在工艺制品街,各种古玩珍藏摆满了店铺,似在默默地讲述着一个个沉寂久远的故事,据介绍,“古城”内的街道布局系明清时代的外观风貌、而老成都传统名楼“皇城”、“ 明远楼”、“至公堂”等也得以仿真复现, “古城”的主街道斜

5、穿城内,共长 1000 米,街头的物饰、树木绿化均以繁华的古时长街作为蓝本,夕照下的马车可把路人带入无数诗词中描写过的黄昏意境。“古城”另有小巷阡陌、青石板路,梅雨时节,不妨撑把油纸伞(街旁手工制品街就可买到),感受(雨巷牛丁香一样的情怀。“城”内的建筑依树绕水,川西民居、江苏民居、云南民居和唐风建筑形成了一个个独立而又互为呼应的园林居住体系,园林建筑将古代建筑“移步换景”的精髓发挥到极至,从每一个角度看过去,都自成一景。这些民居都采用了传统的四合院,院内、院与阶之间有回廊(取名平步廊)相连,“古城”里的居民院四周还巧妙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小溪、湖泊,水面面积竟达 30000 余平方米,其中最大

6、的一个湖面积达 4000 利平方米,楼依湖建,湖因楼显,意趣盎然。“古城”的开发商十分注重对传统建筑中“ 意境”的挖掘,“古城”内的民居院、亭台楼阎、小桥流水、九曲回廊等都有一个意境深远的名称,且有典故出处。如玉溪园取唐代韦皋镇蜀,开凿解玉溪的典故,展现“园锁玉溪留好景”的盛唐遗风,江苏民居沧浪园取唐代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的诗意,暗扣苏州名园“沧浪亭”之名就连商业、文体等社区配套服务区也以园林环境来间,从分区,做到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 一些建筑专家评价,“芙蓉古城”是开发商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对当今城市化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的深刻反思、对现代人渴

7、望新居住方式和新生活方式的深刻洞悉的基础上的大胆之作、创新之作,它既继承了中华传统建筑艺术的神脉,又整合了现代科技、现代建材、现代环境、现代生活方式、凸现出古今一体、古风新貌、古城新韵、老城新村的显著特殊,把现代人曾经在现代化进程中不知不觉丢失的至今还有生命力的传统抢起来,满足人们怀旧念旧的文化情结,使人们既回复到“家”的历史经典诠释中、又洋溢着鲜明的时代风情特点。令人“三忘”的家园中国古代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早在唐代就盛行“城市花园”,诗人白居易提出了“城市山林 ”的概念,北宋画家郭熙提出山水园林要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而明代学者文震亨则明确提出好的建筑环境能让人进入“三忘”境界的

8、观念:“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现代城市生态学、生态文化学都非常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协调平衡,在精神层次上提倡尊重自然的文化,在制度层次上建构保护环境的机制,在物质层次上保证人与自然“双赢” 。因此住宅小区要建构生态系统,就不仅仅是栽花种草、弄一些渡水喷泉,还要在整个社区生活系统中倡导一种生态文化、生态智慧,并将这种良性互动的生态智慧作为一种回归自然的生存智慧,一种焕发精神的生活智慧,一种以人为本的生命智慧,一种自我实现的发展智慧,“芙蓉古城”采用四合院的建筑结构方式,力图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中的亲情观、家庭观,利用建筑形式构建和组织一种和谐、融洽、友爱

9、、互助、沟通的现代生活方式,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生命节律高度紧张,迫切需要在家庭生活中宽心放松、修身养件,使家成为无压力感、无单调感、无孤独寂感的灵魂栖息地和生命安放处。“芙蓉古城” 把水引入居家环境,可在门前小溪浆洗、嬉闹、小憩、虽无“门泊东吴万里船”之大气,却有“ 窗前小溪潺潺水” 之韵致。家园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使人对家的依赖感、亲和力信均,足以抵御风风雨雨、喧哗骚动对人心性的伤害和侵蚀。相对于古风古韵的传承,“芙蓉古城”还考虑到现代生活的需求,在住宅设计、建筑风格、生态环境、交通资讯、网络之化、购物服务、健身娱乐等方面提供完善的服务系统,让人可以体会到环境的尊贵,得到完善的人生享受。幅活

10、生生的现代清明上河图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既是对历史的一种重建,又是历史在当下的绵延。没有历史感的生活是一种没有从何来不知向何去的空白生活,“芙蓉古城”以重建古城的气魄、鲜明的建筑形势与时下都市建筑形成巨大的反差,召唤过往的历史生活,再现传统的市井图貌,吁请生命的绵延过程,让人们在占建筑园林的文化符号中找回自己的根,找回一种生存的依据,种远古的当代回声,使貌似仿古的建筑群落激荡起当代人干涸的生命的本真源泉,感到悠扬得至真至善。它或许是世外桃源,阻隔着都市的喧嚣浮躁;或许是山外飞鸿,传递着心中的清越之音,或是高林深影,勾画着虚静禅意,或是湖泊静月,吟咏着淡淡诗情-这就是“芙蓉古城 ”所要体现和传达的建筑哲学、建筑意味、建筑文化。体验到这些,才会拥有情感上的大快乐真快乐。“芙蓉古城”以深远的探寻、独特的构思、亮丽的风景在川西大地上建构着一种承继历史连接当代、关爱生命体现快乐的新的生活模式。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成都市主创过有“现代清明上河图” 之称的“ 老成都”画卷的 6 位本土知名画家欣然提笔,根据“ 芙蓉古城”的整体规划设计,创作了巨幅芙蓉古城俯瞰全图,该图形象展示了“笑蓉古城”的概貌,体现了老成都的街市及院落意境。画家们说,“芙蓉古城”在成都的建筑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是一幅活生生的现代清明上河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