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自考 劳动社会学归纳.doc

上传人:saw518 文档编号:4478083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 劳动社会学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自考 劳动社会学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自考 劳动社会学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自考 劳动社会学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自考 劳动社会学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劳动社会学这一名词的正式出现,最早是在法国。2、 1959 年,法国社会学者乔.弗里德曼.纳维利首次使用“劳动社会学”一词,并创办了劳动社会学杂志,出版了相关的专著,促进了这一名词的流传。3、 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4、 劳动的本质特征:自觉性、目的性、创造性。劳动是受人的自觉意识支配的、能动的、为达到特定目的的活动。5、 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劳动领域中的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6、 劳动社会学所使用的是狭义上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素: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从事一定的

2、社会生产劳动;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志愿者不是劳动者)7、 工作:是劳动的另一个层面,是人类通过劳动分工而进行的、有组织的、以获得劳动报酬为目的的生产活动。8、 职业是从个人活动出发产生的概念,行业是从社会经济活动出发产生的概念。9、 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内容:(1)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 (2)劳动者 (3)劳动的社会关系 (4)劳动的社会结构(5)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6)劳动与社会变迁10、劳动的社会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即劳资关系。11、在劳资关系法规的规范下,工会组织与雇主的集体谈判制度已成为调整劳资关系的一个主要途径。12、在 180 多年的发展历

3、程中,劳动社会学的发展形成了几大流派。各流派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典阶段,确立了各自学派所关注的基本命题;现代阶段,详尽阐述和发展了各自的理论立场;后现代阶段,修正、模仿、拼凑、挑战传统理论。13、马克思是最早对劳动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经济社会学家。14、 “异体劳动”产生的根源是私有制。15、迪尔凯姆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在 1893 年出版了劳动的社会分工一书中,他关注的是社会与经济快速转变时期的社会团结和社会整合问题,即社会的凝聚力问题。以劳动分工为基础,提出了两种类型的社会结构,即在此基础上的两种社会团结,一是机械团结,二是有机团结。16、韦伯论述了资本主义现代生产的组织原则科层

4、制。17、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1) 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2) 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3) 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4) 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18、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他的工厂管理 (1903 年)以及科学管理原理 (1911 年)不仅对管理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对于劳动社会学研究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9、梅耶的“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对企业界和学术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梅耶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0、新马

5、克思主义又称为新马学派或激进派,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普森及马勒等。21、冲突: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它是一种基本的人类特质和社会特质。22、各种新制度主义的理论流派在制度主义的基础上产生,其中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等。23、新集体主义这一学派认为,雇主与劳工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而集体协商制度是最公正、最有效率地解决工业冲突的方法,它能够将公共场所中的冲突制度化,在政府的作用下,以法律为基础,由冲突的当事人自由协商出共同的可接受的规则。24、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简)1)实际观点2)实证观点(不加任何评价,实

6、实在在表现出来)3)整体观点(要看作整体,不能孤立的看)4)发展的观点25、基本研究类型:1)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2)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3)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26、具体的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法,包括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调查法。(2)社会统计法(3)比较分析法(4)参与调查法27、参与调查法的实地观察是社会学常用的方法,指观察者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28、劳动包括三个层次的要求=构成劳动的充分必要条件:1)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劳动2)经过交换(不论是与资本交换,还是与收入交换)的劳

7、动3)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劳动29、劳动的社会职能是什么?(多、简)1)劳动创造社会财富2)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3)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30、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在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31、劳动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2)劳动操作过程的社会化3)劳动成果的社会化32、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过程:1 )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简单协作阶段2)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厂手工业阶段3)机器和大工业阶段4)以微电子为主角的新的技术革命阶段33、三方性原则是三方机制的核心,是三方机制的静态形式

8、,而三方机制则是三方性原则的具体体现,是三方性原则的动态运动形态。34、三方机制的本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与平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35、我国的三方协调机制是指政府劳动行政部门、雇主(企业)组织和工人组织三方代表。36、三方机制的目的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多种经济成分的形成和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发展,单单由政府、工会或企业组织来处理劳动关系的机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由代表雇主的组织企联和代表工人的组织工会通过协商共同处理劳动关系问题。37、建立劳动关系单方协调机制,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38、我国

9、的三方协调机制的只能是什么?1)制定并监督实施涉及调整劳动关系的法规和政策。2)推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双方已达成一致意见的集体合同草案需报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充分体现了政府对集体合同订立的干预,也体现了三方原则的精神。3)对劳动关系方面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形成共识。4)研究并组织实施劳动争议的预防和处理5)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对劳动法 工会法等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包括最低工资率的确定实行政府.工会.企业三方代表民主协商的原则;社会保险费用的承担养老保险.疾病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由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三方合理分担;促进就业,提供职业培训货架发展职

10、业培训事业,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培训制度,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三者结合。)实施和贯彻劳动就业方针,实行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工作.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三结合”就业方针。39、第二产业指广义的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业、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建筑业等。40、第一、二、三产业是密切联系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以第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反过来又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41、工业经济时代:即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等到第二产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劳动力又由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这种现象在理论上被称作“配第一克拉客命题”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

11、的历程,三次产业结构有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这是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42、职业:是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工作岗位。职业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经济状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是人们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的和社会地位的一般表征。综合各社会学者的观点,我们主张将职业界定为:劳动者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经济收入的、专门的工作。43、职业的分类方法:(1)职业标准编码法(2)社会地位分类法(3)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层次进行分类(4)心理差异分类法44、人格的类型分为六种: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45、职业结构:是指不同职业类型的劳动者在劳动者总体中的比例

12、。职业结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劳动者社会地位与社会境遇的反映。46、职业结构变化规律影响执业机构变化的因素是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科技发展等因素对职业变化的影响相互交叉、相互促进地进行。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职业结构的变化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从发达国家职业机构变化的趋势与规律看,总的趋势是体力性的、非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减少,而脑力性的、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47、劳动力性别结构:(1)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2)就业中的性别歧视(3)婴儿出生性别比例对劳动力性别结构的影响48、性别是劳动者的自然特征,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

13、社会的现状。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其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生产装备的先进程度。再次,男女劳动者在各行各业中的比例,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程度。另外,妇女素质的高低,就业意识的强弱,家务劳动负担的多少,也可能影响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的比重。49、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200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男女性别达119.92:100,江西、广东、河南等省超过 130,大大超过了 107 的国际禁戒线。50、劳动者的年龄结构:(一)不同等级的年龄结构(二)年龄结构劳动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51、年龄结构劳动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简)中国人口老龄化具

14、有熟读比较快、达到的水平比较高和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会带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而导致劳动力的不足。其次,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再次,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的,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52、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包括企业)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而采取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简称。53、劳动保护的意义:表现为:(1)劳动保护是满足劳动者安全需求和社会性需求的重要保证;(2)劳动保护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3)劳动保护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持社

15、会秩序稳定的需要。54、劳动保护的内容:( 1 ) 劳动安全和健康保护(2)劳动的经济条件的保护(3)劳动的社会条件的保护55、劳动安全与健康保护的主要内容包括:(1)劳动时间的限制。(2)劳动速度的限制。(3)劳动的物质条件的改善。56、霍桑实验表明生产条件并不是增加产量的第一因素,提高工效的决定因素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单)、57、梅耶总结了霍桑实验的成果,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1)证明影响人劳动积极性的不仅有物质条件因素,也有社会和心理因素;工人不是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人” ,而是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社会人” 。(2)影响工人劳动生产率的不仅仅是生产条件、劳动环境和待遇

16、的改进,最重要的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3)传统管理只研究正式群体,而霍桑实验还提出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有其特殊的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成员的行为,还可影响正式组织中人们的行为。(4)在领导类型上,霍桑实验强调了领导和群众沟通意见的重要。58、人际吸引:是指个体在客观上体验到的对他人的依存关系,是个体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表现。它经历了主义(对交往对象产生兴趣) 、认同(了解对方的思想和行为并予以接纳) 、相同(对交往对象产生亲切、喜欢等情感上的肯定)和交往(双方开始接触交往并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四个阶段。59、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外,还受一些更

17、为直接的、具体的因素影响:(1)能力 (2)品质、气质 (3)报酬 (4)相似与互补 (5)邻近与熟悉60、校园式的人际关系校园式的人际关系意味着更少的责任,更多的轻松。这也许是得益于互联网的轻松文化的滥觞,但年轻人热忱的性格和对互助的必要的认识也不可忽视。人类交往的一个规律是,只有在恰当的匹配中才能产生温暖的人情。越是生存能力强的人,就越是倾向独立生活,害怕打扰;而是人们生存能力较低、拥挤在一起的贫民区中,接近单纯的人际关系又因为利益空间的狭小而难以实现。在中国大城市中,年轻人社区的良好气氛来源于他们的收入、学识、性格的“恰恰好” ,他们显然更有能力和地位,去寻求 i 人际之间的乐趣,同时也

18、发觉只有互助,才能寻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61、群体:是人们为了追求社会需要的满足,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62、劳动群体:是一种基本的和重要的社会群体,它是指从事劳动活动中具有一定关系的劳动者所组成的群体。63、劳动群体的特征:(简)(1)劳动群体是一种组织,即劳动力的组织。(2)劳动群体是一个体系或系统,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结构。(3)劳动群体是一个具有自觉意识的有生命力的有机体。(4)劳动群体间形成一定的组织文化,成员间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具有一套共同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64、群体结构:是对群体组成秩序的研究,指群体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6

19、5、群体结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等。66、群体的正式结构:是指群体中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之间根据指示规定和组织目标构成的一种有计划的组织格局以及权力与责任上的正是联系,是组织内部各职能、各职权之间的制度化的相互关系形势。67、直线制组织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组织结构,符合工业时代的许多需要。68、直线制组织结构具有的特征:(1)一条指挥的等级链(2)职能的专业化分工(3)权力和责任的一贯性政策(4)工作的标准化69、直线制结构创立了一种制度,这种制度能够有效地管理大量投资、劳动分工和资本主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70、传统的典型组织正式结构有几种类型?(1)直线制

20、结构(2)职能式结构(3)直线职能式结构(4)水平结构(5)矩阵结构71、非正式结构:是指未经明确规划而由群体成员自发资源形成的一种互动形式,它是组织成员在互动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具有感情色彩的人际关系的总和。72、非正式结构对正式结构的影响:非正式结构的积极作用:第一,能够减轻成员在组织中的心理压力,增强组织的稳定性。第二,有助于增强社会组织的灵活性。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第一, 当非正式结构在目标、利益和规范等方面与正式机构不一致时,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容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破坏组织的整合力。第二, 非正式结构容易形成传播“小道”小西和散布流言蜚语的源头,影响组织的凝聚力。第三,

21、放任非正式结构的发展,还可能带来一些极端的情况,破坏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如组织内部出现拉帮结派,徇私舞弊,阻扰变革,压制先进等。73、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结构这三个核心内容(结构的集中性、规范性和复杂性)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多) (1)决策的集中化将让位于分权化 (2)规范化将让位与创造力 (3)纵向层次结构向横向层次结构转变74、劳动士气:指劳动者在劳动中的精神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劳动积极性。75、士气激励理论包括?(一)需要理论(1)需要是人类行为的积极的动因和源泉,需要引起动机,动机驱动行为。(2)七种需求从低级向高级上升,即只有当低一级需求获得基本满足后,追求上一级需求才会成为

22、驱动力。(3)只有通过满足高级需求来调动的积极性才具有更稳定、更恒久的力量。(4)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它是在七种需要中力量最强的一个。(5)人的需求具有无意识性,从而使需求层次理论可以跨文化、跨阶级而存在。马斯洛在 1943 年的理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1954 年又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这七个层次是:1) 生理需要。即人们维持生命最基本的需要,是各种需要的基础。每个人都有衣食住行的需求,而且要首先考虑。2) 安全需要。即人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方面的需求。3) 社交的需要。即人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要。4) 尊重需要。即人们期望

23、自己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地位,有对名利的欲望,要求个人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承认。5) 求职需要。即人们又知道、了解和探索食物的需要,而对环境的认知则是好奇心的结果。6) 求美需要。即人们都有追求匀称、整齐和美丽的需要,并且通过丑向美的转化而得到的满足。7) 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即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并获得成就。(二)期望理论(三)公平理论(四)双因素理论(五)人性架设与 X、Y、Z 理论76、期望理论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励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的奖励目标。77、公平理论有其局限性,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公平理论中的公平是

24、一种评价,是个人主观的认知和判断,因此对于员工的判断结果管理者很难了解。另一方面,当今时代,人们收益中的内在报酬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这类报酬很难量化,有些甚至为人们所忽视,因而在收益比较是员工更容易产生不公平的感觉。管理者应对职工进行正确认知教育。78、 “自我实现型人”假设与“Y 理论”p6879、劳动者的特征:(1) 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2)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3)出于劳动岗位的人,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4)参与市级劳动过程。80、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给劳动力下的定义式: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生产某种实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81、劳动力人口=劳动适龄人口非自立人口

25、数+超过劳动年龄的再也人口数82、劳动就业率=在业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100%劳动力参与率=(在业人口数+正在谋业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100%第三章 第二节 作为社会人的劳动者1、劳动者的素质包括: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2、自然素质包括:体力、智力、心理因素3、社会素质包括: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体现着劳动者的素质机构的本质层面,它是劳动者的素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4、对劳动者态度的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劳动者对属的组织的态度。b) 劳动者对工作环境的态度。c) 劳动者对工作管理及监督人员的态度。d) 劳动者对同事的态度。e) 劳动者对报酬的态度。f) 劳动者对职位变化的态度。

26、g) 劳动者对技术变化的态度。h) 劳动者对技术变化的态度。i) 劳动者对工作时间的态度。4、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常用“工作满意度”作为衡量劳动者态度的综合指标。5、劳动者的变化:P796、劳动者的自我控制产生了三种类型的心理控制形式:(1)自主控制 (2)诱导控制 (3)胁迫控制7、先进的生产力:是产生劳动者先进的价值观念的物质基础,同时,劳动者现金价值观念对社会经济的 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8、劳动者应有的价值观念主要有?(1)效率观念(2)时间观念(3)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一致的观念(4)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观念(5)创新观念(6)自主观念(7)民主观念第三节 P821、 社会文化环境分为微观

27、、中观、宏观三个层次。2、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劳动场所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劳动者之间同事关系以及管理者与劳动者的上下级关系。3、 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企业特有的文化氛围。它既反映着企业职工这个特殊群体的文化特征,又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它是一种以全体职工为中心,以培养具有管理功能的精神文化为内容,以形成企业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精神为目标,使企业增强对外的竞争李和生存力,增强队内的向心力和活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4、 企业文化的 内容 :(1)企业价值观念 (2)企业意识 (3)管理方式(4)企业规范 (5)企业英雄人物 (6)企业形象5、企业文化的 特征 :(1) 独特性 (2)功能

28、整合性 (3)实践性 ( 4)渗透性(5)社区性 (6)行业性 (7)群体性6、企业文化的 功能 :A. 导向功能 B. 约束功能C. 凝聚功能D. 激励功能E. 效率功能F. 协调功能7、 宏观 社会文化环境:一方面,劳动者是社会习俗和社会规范的主要体现者。另一方面,劳动者又受到宏观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8、劳动者行为:是劳动者在有意地构建其劳动时所进行的实践活动。9、劳动者 行为类型 :根据不同的着眼点,可以对劳动者行为作不同的分类:(一) 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社会行为劳动者个体行为分为三种类型:技术性个体行为、社会技术性个体行为、社会性个体行为。(二) 劳动性行为与非劳动性行为(三) 正是

29、行为与非正式行为10.为与生产过程有无直接联系的角度,区分为劳动性行为与非劳动性行为。11、劳动者行为中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劳动性行为。12、效用:是经济的概念,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13、劳动效用:就是这种以劳动行为而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即效用(相应有劳动物质效用和劳动精神效用) 。14、劳动者平凡而基本的倾向:当人的欲望在不断得到满足时,其享受满足的幸福感强度也在不断下降。在这里就表现为劳动边际效用随劳动量的增大而减小。15、劳动者社会化:是社会将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转变成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和时代文化,掌握文化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和必要的劳动规范,遵守劳动纪律,适应工作环境的文化,从而履

30、行合格的劳动的过程。16、劳动者社会化的 内容 :(简)(一) 学习和掌握一个职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二) 了解和学习劳动规范,融入企业文化(三) 适应人际关系,实现角色的转变17、劳动者社会化的 途径 :(简)1) 家庭教化2) 学校教化3) 社会教化4) 网络互动5) 劳动组织教化18、劳动者社会化的 进程 :(简)(一) 预期社会化(二) 劳动者的初始社会化(三) 劳动者基础社会化(四) 劳动者的继续社会化(终生学习)第六节1、 闲暇:实为个体自由支配的和工作没有联系的任何活动。2、 闲暇具备几个 特征 ?1) 闲暇应有个体自由安排,而不受工作制度和领导的约束。2) 闲暇的内容可以远远超出

31、工作的内容,但也可以包括工作的内容,然而这时它已不受工作范围所左右。3) 所谓“任何活动”是指线下活动不受内容的限制。它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使精神方面的,可以是社会伦理道德所允许的,也可以是伦理道德所不赞成的。3、 劳动时间:是指人们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以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的那部分时间。从广义上说,劳动时间包括制度内工作时间、加班加点工作时间和在非本职岗位的其他工作时间。从狭义上说,工作时间仅指真正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的时间。4、 等效用曲线:是指取得相同效用水平的各种不同货币收入和闲暇时间组合的点所连成 的曲线。 (1)等效用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高。(2)斜率为负,说明效用

32、水平不变时,劳动和闲暇相互替代。 (多)5、劳动时间与闲暇时间的关系劳动和线下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一方面,劳动时间是闲暇时间构成的基础。劳动时间本质上决定着闲暇时间。另一方面,闲暇时间对劳动时间也具有反作用,闲暇时间能将劳动时间内消耗的生理、心理以及文化能量得到补偿和提高;并改善劳动者的知识结构、体质,提高劳动效率。6、劳动决策的 影响因素 :1) 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是劳动者的收入水平。2) 工资率的变化引起两种效应的同时作用,但两种效应方向相反。3) 当工资率水平较低时,如果工资率提高,劳动者仍希望获得较多的收入,他会放弃闲暇时间,增加劳动时间,此时替代效应大,工资率提高是劳动力

33、供给增加;当劳动率超过某一点后,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倾向于提供较少的劳动,享受更多的闲暇,增加闲暇时间,此时收入效应大,工资率的提高使劳动力供给减少。从而得出了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它描述了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劳动力供给随工资率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提供了劳动者做出劳动决策的依据。第四章 职业生涯1、职业:指人为维持自己的生计,同时实现社会联系和实现自我而进行的持续活动方式。有两层的含义:第一,它表明并不是任何工作都能成为职业,某项工作只有变得足够重要足够维持自己的生计才能够成为职业。2、职业的 特征 :1) 社会性2) 差异性3) 层次性4) 时代性3、职业生涯:即事业生涯,是指

34、一个人一生连续负担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4、 影响 职业生涯的八大要素:(1)健康 (2)社会阶层 (3)教育 (4)性别(5)年龄 (6)负担 (7)自我观 (8)地理因素5、 金斯伯格 的职业发展理论分为幻想期、尝试期、现实期。6、 施恩 将职业生涯分为几个阶段:(1)成长、幻想、探索阶段。 (2)进入工作 (3)基础培训(4)早期职业的正式成员资格 (5)职业中期 (6)职业中期危险阶段(7)职业后期 (8)衰退和离职阶段 (9)离开组织或职业退休7、处于职业中期的正式成员,年龄一般在 25 岁以上,主要任务是什么?1) 选定一项专业或进入管理部门。2) 保持技术竞争力,在自己

35、选择的专业或管理领域内继续学习,力争成为一名专家或职业能手。3) 承担较大责任,确定自己的地位。4) 开发个人的长期职业计划。8、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1)成长阶段幻想期(10 岁之前) 、兴趣期(11-12 岁) 、能理期(13-14 岁) (2)探索阶段试验期(15-17 岁) 、过渡期(18-21 岁) 、尝试期(22-24 岁) (3)建立阶段尝试期(25-30 岁) 、稳定期(31-44 岁) (4)维持阶段(45-64 岁)(5)衰退阶段(65 岁以上)9、职业选择:是人们实现职业期望的过程,是个人对于自己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类别的比较、挑选和确定,是一种人生的决策。10、每种气

36、质类型都有其较为适应的职业范围。在适应性职业领域,各种气质类型的人能发挥其优点,避免其缺点:(1)多血质的人,比较适合做社交性、文艺性、多样化、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的工作,而不太适合做需要悉心钻研的工作。他们可从事的职业,如外交人员、管理人员、驾驶员、医生、律师、运动员、新闻记者、冒险家、服务员、侦察员、干警、演员等。(2)胆汁质的人,较适合做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较大、难度较高而费力的工作。他们可成为出色的导游员、勘探工作者、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外事接待人员等。但不适宜从事稳重、细致的工作。(3)粘液质的人,较适合做有条不紊、刻板平静、耐受性较高的工作。而不太适宜从事激烈

37、多变的工作。可从事的职业有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播音员、会计、调解员等。(4)抑郁质的人,能够克克克克业业干工作,适合从事持久细致的工作,如技术员、打字员、排版工、检查员、登录员、化验员、刺绣雕刻工、机要秘书、保管员等,而不适合做要求反应灵敏、处理果断的工作。11、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个人根据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职业生涯进行计划、发展和评估的过程,既包括个人的管理,也包括组织的管理。12、组织方面的职业生涯计划和职业生涯发展才是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方面。13、个人参与职工生涯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 对于增强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十分重要。2

38、) 有利于个人过好职业生活,处理好职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关系。3) 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14、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内容:(一) 员工自我评估(二) 组织对员工的评估(三) 职业培训与指导(四) 制定员工发展计划15、职业生涯的概念是 沙特烈 提出的,他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职业或职位的总称。16、 健康 是八大因素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项。17、 “职业锚”:是一种指导、制约、稳定和整合个人职业决策的自我观。18、 “职业锚”的类型:1) 技术/职能型“职业锚”2) 管理能力型“职业锚”3) 安全/稳定型“职业锚”4) 创造型“职业锚”5) 自主、独立型“职业锚”19

39、、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有几个方向?(1)纵向发展 (2)横向发展 (3)向核心方向发展20、职业生涯发展与成功的道路是怎样的?(一) 立足本职的道路(二) 自学成才的道路(1、空间广阔的职业发展道路 2、自学成长目标的设置)(三) 转换职业的道路(四) 自我创业的道路21、自我创业道路的分析:1) 自我创业是一条完全自主、经历艰辛但又前途广阔的职业生涯之路。对于具有一定抱负的人,尤其是年纪较轻、肯与拼搏的人来说,这是一条相当好的生涯道路/2) 国家政策对于开办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3) 要认识创业成功的复杂性。4) 自我创业者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是靠增强心理素质、加强

40、多方面的修养、积累市场经济下的经营经验和进一步从事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学习提高来保证。22、职业生涯的目的绝不只是协助个人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并且进一步评估内、外环境的优势,在“横外情,量己力”的情况下设计出各自合理而且可行的生涯发展方向。 (多)23、职业生涯设计的步骤:1) 自我与环境的评估 2)确立目标2) 制定方案,立即行动 4)评估与反馈24、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25、职业生涯设计中的新发展主要有几个方面?1) 新的职业途径 2) 社和特殊群体的职业开发计划26、为了适应这些变化,一些新的职

41、业发展道路被开发出来,其中比较常用的有:(1)横向技术途径 (2)双重职业途径(3)充实工作内容 (4)降职发展27、一些组织就在正确地认识女性的需要及其生命周期的基础上,为女性开发出了合适的职业生涯,并为其提供了特殊的培训,如选择性的职业道路、弹性工作时间等。第五章1、职业分层:是社会经济,职业流动之际本身职位已根据也是经济地位。事实上,职业声望与职业地位是密不可分的。职业声望:是与财富、权并列的相对独立的要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舆论,反映了特定社会发展历史时期人们对职业的社会心理评价。2、 影响 职业声望 评价 的 因素 :1) 职业的社会功能,即某种职业对于社会的作用,包括对国家建设和

42、公共福利的责任。职业的责任和社会作用越大,职业声望越高。2) 职业要求,即一定职业对于任职者的教育程度、技能技巧、工作能力、道德品质、身体状况等各方面的条件要求。职业对任职者要求越高,职业声望越高。3) 职业报酬,泛指职业能给予任职者的各种利益,包括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晋升机会等。职业报酬越高,职业声望越高。4) 职业环境,即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各种工作条件,如劳动强度、卫生条件、技术设备等。职业环境越好,职业声望越高。处于社会转型的人们,价值观念体系出现微妙变化,对职业声望的评价依据也在不断向经济、权利因素倾斜。3、中国的职业声望排行榜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像科学家、大学教授、工程师、医生、律师等

43、职业稳居职业声望等级的绝对上层。4、机关企事业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及有关人员、军队人员大致位于职业声望等级的中间位置,农民、保姆、清洁工、勤杂工、搬运工、修理工等职业声望评价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职业声望等级中的较低位置。5、职业分层: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区分为职业地位和声望不同的等级序列。6、人们可以根据所从事的职业来判断各自所处的社会地位,因为职业分层的 具体内容主要表现 为权利、收益和声望上的差别,不同的职业由于对经济资源的占有和控制能力差异、拥有权威的差异,以及所具有权利大小的差别,进而导致了各种职业在收益和报酬上的差别。7、按职业技术的划

44、分,我国的职业可分为即类?(1)经理及行政人员 (2)专业人员(3)辅助专业人员 (4)文员(5)服务工作及商店销售人员(6)工艺及有关人员(7)机台及机器操作员及装配员(8)非技术人员(9)渔农业熟练工人及不能分类的职业8、社会分层理论分为两大派,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学派,一个是韦伯学派。9、 韦伯的出发点 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行为是构成社会结构的一种主动的生成力量,这是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在方法论上的不同。他采用多指标体系来划分,确定了三个指标:财富、声望和权利。韦伯之所以确定这三个指标,是因为他认为人们在追求社会地位时,不同的职业阶层有不同的标准。比如经济界追求财富,按财富的多少决定社会地位;

45、知识分子就追求声望,声望可以给他带来各个方面的相关利益;政界追求权力。10、在功能论范式的框架中,最早对社会分层进行论述的是涂尔干。11、涂尔干认为,到的是在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主要因素。12、从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一书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统查他在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层方面的一些更为明细的观点。13、社会上必须解决的一些 难题 :1) 适应环境2) 目标获取3) 整合4) 潜在模式维持14、 社会分层的冲突理论 的主要代表有 达伦道夫的冲突理论 。15、社会分层的意义?(一) 客观描述社会成员的基本构成(2) 有利于理解社会(2) 反映了社会变迁的过程和内容(二)揭示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

46、(三)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稳定社会(四)对调整社会阶层结构提出政策建议16、职业流动:是指劳动者为追求自身的发展、寻求自己的价值而改变工作岗位,改变职业的行为。17、职业流动的原因:a) 可能是不能充分个人能力b) 不能充分实现个人收入报酬前景c) 不适合个人发展18、职业流动决策程序可分为几个步骤?1) 确定职业流动目标2) 选择适合的流动单位3) 分析接收单位状况4) 离开原单位的可能性5) “流出”与“维持现状”的比较6) 完成流动19、社会青年的职业流动趋势是怎样的?1) 从产业的角度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与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2) 从地狱的角度来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47、、沿海开放城市以及国外发达国家。3) 从企业的性质来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外资企业、私营企业。20、伴随着产业结构变化而来的是就业结构的变化,其趋势是什么?劳动力有传统工业部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如信息产业;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资生活资料的物质部门流向享受资料的部门;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较快的部门。21、当代青年人才流向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的原因是什么?(1)高薪吸引 (2)自我价值取向 (3)外企与私企的先进管理方式和简单的人际关系。22、对青年人才职业流动的引导,在引导方法上,主要有几个方面?1) 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渠道。2) 建立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特别

48、是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政策,要发展社区学院,发展企业办学,加强在职教育。 )3) 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人才。23、从青年人才的客观条件出发,给他们哪些正确有利的引导?a) 要引导青年人才从根本上认清自我。b) 要给自己的职业做出定位,也就是说要具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观。24、改革开放后 职业流动的特点 ?(一) 职业流动的双向性1. 城市农村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市产业大军中劳动力富裕现象越来越突出,一些精明的城里人主动放弃现有的工作乃至户口,开始把赚钱的眼光投向“土地” ,或到乡镇企业上班,或在农村承包荒山、沟坡、池塘,或进行种植、养殖等等。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至少有 500 万城里人在乡镇

49、企业上班,其中大部分是青年人。2. 南方北方深圳特区率先形成的国内劳务大循环机制使当代中国出现了壮观的人口迁徙景致。同时,中国新一轮“闯关东”潮勃然兴起,江苏、浙江、河北、安徽、山东等地的大批农民和工匠三五成群奔关东而来。不同的是“闯关东”的人潮中绝大部分是由较高文化层次的青年知识分子,是各种门类的专业人才。3. 国营私营在现实中,有些高素质劳动力之所以选择在国有企业就业只是为了求安定(躲避失业风险) 。如今,决定以讹个人报酬的多少的主要因素已不再是他的身份和级别,而是他们从事的职业及其所在单位。(二)职业流动的双向性25、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的特点是什么?第一,城市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工作变动是比较频繁的;、第二,农民工通过初次职业流动,实现了地位的明显上升;第三,城市农民工的再次职业流动地位变化微小,尽管频繁更换工作,但地位的总分值只有微小上升。第六章1、组织的含义广义上说,组织是指有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狭义上 说,组织就是指人们围着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自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