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第 13 课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推敲( )压榨( ) 渊博( )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轻而易(容易)举 毫(丝毫,形容极细微)不相关B、持之以恒(恒心) 素(材料)材C、不言而喻(明白) 创(创造性)意D、锲(雕刻)而不舍 行之有效(成效)3、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 (汲取、吸收、学习)知识,使自己-(学识、学问、才学)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造、创意、创造性)(2)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
2、材料、素材、原始材料) 。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创造力、创新)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B、滴水可以穿石,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你就会取得成功。C、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贝多芬、莎士比亚等人,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取得成功。D、别的同学都缄默不语了,只有她孜孜不倦地说着。5、下面与课文题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第 14 课1
3、、下列不全属于“四书”的一项是( )A、 论语 孟子 B、 诗经 论语C、 大学 中庸 D、 孟子 大学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格物”一词的含义是( )A、合格的事物 B、推究事物的原理C、探讨自己 D、追求最高理想3、从课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相一致的词语,写在后面括号里。(1)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行驶。 ( ) (2)把手揣在袖子里一旁观看。 ( ) 4、填入下列句中空白处最恰当 一组词语是( )这位先生明明是把外界误认为自己。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过程的向导。A、探讨 探测 探察 探索 B、探索 探察 探讨 探测C、探测 探讨
4、探索 探察 D、探察 探讨 探测 探索5、根据所给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推究事物的道理。 ( )(2)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 )(3)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 ) (4)不能具体体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 ) (5)不知怎么办好。 ( )第 15 课1、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高谈阔论 浅尝辄止B、心旷神怡 好学深思 孜孜不倦 人情练达C、寻章摘句 全神惯注 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D、诸如此类 投机取巧 开卷有益 马马虎虎2、根据所给内容,在课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词语。(1)在欺骗世人方面,十分有办法。 ( )(2)勤奋而不知疲倦。 ( )(
5、3)多表示大而不实用。 ( )(4)原指言谈高明广博,现多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 ( )3、选词填空。(1)使人充实,使人机智,使人准确。A、作文 B、读书 C、讨论(2)狡黠者读书,无知者读书,惟明智之士读书。A、用 B、鄙 C、羡(3)读史使人,读诗使人,数学使人,科学使人,伦理学使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A、周密 B、灵秀 C、明智 D、庄重 E、善辨 F、深刻强化训练一1、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1)吹毛求( ):(2)味同嚼( ):(3)寻( )摘句:(4) ( )然贯通:2、依照下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书是益友-臧克家说: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交了一个益友
6、。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 “理想的书籍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书是-我说: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抽噎 隔膜 撅断 朦胧 B、恣睢 跌落 皱痕 煞白C、阔绰 瑟索 栈片 萧索 D、一缕 阔悼 打拱 嚼着4、下列粗体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事渲染(作) 相时而动(看、观察)B、狼狈不堪(不能忍受) 缄默(封口)C、莫名其妙(没有人) 与日俱增(一起)D、弄性尚气(注重) 动辄(就)5、下列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神态描写)B、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心理描写)
7、C、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 (肖像描写)D、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 (动作描写)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A、借喻 明喻 暗喻 明喻 B、暗喻 借喻 明喻 借喻C、暗喻 明喻 暗喻 借喻 D、借喻 借喻 明喻 明喻7、仿写句子。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
8、乡的歌是 ;故乡的歌是 ; 。迁移训练一1、按要求答题。已知:(1)备考前夕:某学校九年级(2)班晚 10:30 下自习 (2)班主任有令:每晚下自习后须自学一小时求:考入重点高中解:眼皮十分沉重答:九年级寒窗苦,苦海无边这是一道特殊的数学题,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两条)另外,请给该学校提一条一条合理化的建议。信息:(1)(2)(3)(4)建议:2、根据文段大意补充句子。幼年时,;少年时,;青年时,我是平畴奔驰的骏马;中年时,我是凭轭负重的犍牛;老年时呢?我也许就是一株数着自己凋零的叶片计算光阴的秋树。3、2008 年 5 月 25 日,湖北省长李鸿忠专程到医院看望因医药短缺转移到湖北省治疗的许孝芹时,饱含深情地对他说:“非常时期,你要谅解;到了湖北,一切都好了。 ”李省长的话包含了哪两层意思?4、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回答问题。一次,你因为送生病的同学去医院而回家晚了,妈妈却以为你在外面贪玩了,对你发脾气。你该怎样对妈妈说?答案:1、第一层意思是:现在的困难是暂时的,希望你能克服;第二层意思是:我们会尽快把你安置好。 (点拨:此题考查对话语的理解能力。要结合当时的语境,理解话语的意思。 )5、示例:妈妈,您误会了,我同学生病了,我送他去医院了,所以回来晚了,让你担心了。 (点拨:说话要礼貌得体,向妈妈说明事情的真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