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命题人:杨坤宇 审核人:裴冬梅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一. 选择题(共60小题,每题1分,所给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右图是出土于今陕西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从中可以得出 的正确信息有A.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 B.东汉时期没有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C.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 D.东汉时期有耦犁进行耕作的技术2、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釉下彩绘技术,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3、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 ”描绘的是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的精美青瓷
2、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 “唐三彩”4、史书记载:“会子(南宋的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 ”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关于南宋时期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A交通发达 B会子得到广泛使用 C商业繁荣 D长途贸易开始出现5、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A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B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C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太平天国运动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6、 184
3、0 年,文人汪仲洋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林则徐也认为:洋人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这些荒谬的认识是缘于清朝的A. 闭关锁国 B. 文字狱 C. 重农轻商 D. 政治腐败7、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 ,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A.自然经济的解体 B.民族工业的产生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传统丝织业的发展8、下图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图,其发展高潮大概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 B民国初期C国民政府前十年 D抗战
4、时期9、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 记载:“自民国政府成立(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于前数十年矣。 ”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蒸汽轮船技术开始传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10、 假如你是一位民族资本家,你在解放前可能的经历是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 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 20 世纪 20 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 抗战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A. B. C. D. 11、据报道,
5、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在 A.18951911 年 B.19121919 年 C.19271936 年 D.19451949 年12、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B “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C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高速发展13、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
6、拉机都不能造。”改变这个现象是在 完成后 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 D新中国成立14、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 B “一五”计划的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15、右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1956 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A.土地改革的完成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D.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6、刘少奇在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中共七届二
7、中全会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国民收入 92.9% 7.1%工业总产值 100% 商品零售额 95.8% 4.2%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17、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 20 世纪 50 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18、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 ”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C
8、.“文革”时期全面整顿 D.中共十五大19、1986 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来华访问时,送给邓小平的礼物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和证券样本,而邓小平回赠了他中国刚刚上市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股票。邓小平回赠 “飞乐股票”的深刻寓意是什么? A、中国将要进行改革开放 B、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C、中国音响制造业达到美国水平 D、中国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我国农业总产值 19791984 年增长 455.40%,粮食产量由 1978 年的 3.04 亿吨增加到1984 年的 4.07 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 1979 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万买一万斤斤不断。 ”横批:“已经过去” 。 这副对联说明了A. 人民公社社员祝愿新的一年丰衣足食 B. 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C. 农村改革的春风给农民带来新的希望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22、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始的标志。这次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23、年我国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
10、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 92、100和 87。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 2.7。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24、 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 。老人画的这个圈是指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 D、开辟香港、澳门为行政特区25、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日辽宁省省长在关于城市
11、经济体制改革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 说:“从一九八五年起,可以进一步有步骤地施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现在还没有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要按照国务院扩权十条规定,相应加强厂长集中统一指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力。 ”对上述材料的认识,错误的是1984 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企业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实行厂长负责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 26、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探索与实践,下列与此相关的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解放生产力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的基本框架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7、 1930 年,有一人到广州旅游,他不可能A应邀参加朋友的西式婚礼 B见到很多男士拖着长辫子C看到有人穿中山装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28、上图服装中不属于中国传统服装的是A. B. C. D.29、在中国近现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 A. 长袍马褂 B. 西装C. 中山装 D. 列宁装30、阅读下列某一时期时人的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
13、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文中所说“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指A清朝统治时期 B民国成立后 C新中国成立后 D改革开放后31、1927 年 12 月 1 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右图 是当时婚礼的照片。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 以看出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已经开始穿西装礼服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A. B. C. D.32、晚清重臣翁同龢在日记中描述著名买办徐润的花园时说:“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 ”这里的“夷气”主要是指A陈设带有西洋风格 B全部供外国富商居住C园中皆为日式家具 D
14、招聘欧洲建筑师施工33、右图所示是 1896 年创办于上海的一份著名报刊。下列有关此报刊的说 法,正确的是A.开创了近代国人办报的先例 B.近代第一份通俗性报刊C.有利于推进变法、开启民智 D.拉开了近代报刊业的序幕34、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自行车 有轨电车 公共汽车 地铁A. B. C. D.35、下列关于中国大众传媒发展进程的事件,其中最早出现的事件是A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B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报刊杂志C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D中国电视事业诞生36、 16 一 18 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 xxx”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
15、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37、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上述言论反映马克思的观点是:肯定了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客观的进步作用 认为殖民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肯定殖民掠夺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具有双重影响。A、 B、 C、 D、38、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
16、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丙: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39、世界博览会已经历 150 多个春秋,各届博览会都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图 7 所示的体现当时工业成就的展品最有可能出现于A.1851 年伦敦世博会B.1910 年布鲁塞尔世博会C.1933 年芝加哥世博会D.1967 年蒙特利尔世博会40、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图 7 某次世博会上的蒸汽火车头一个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不穿袜子。造
17、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电力的广泛应用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垄断组织的形成41、右图交通工具为 1887 年本茨制造的三轮汽车,其所使用的发动机应是是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电动机42、使人类进入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两位关键人物是A、牛顿和瓦特 B、牛顿和爱迪生 C、瓦特和爱迪生 D、达尔文和瓦特43、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A哈格里夫斯 史蒂芬孙 卡尔本茨 B人工动力 蒸汽动力 燃油动力C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初 19 世纪 60 年代D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44、下列现象不是源于第二次工业
18、革命的有A打电话拜年 B乘公共汽车上班 C坐飞机旅行 D上网聊天45、年月,德国海军某舰队在遭遇英国海军舰队时,试图迅速通知远在海里外的德国海军主力舰队来增援,应该选择的通讯方式是A有线电报 B有线电话 C无线电报 D信件传递46、右图是 1976 年民主德国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纪念一项对人类文明 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成果诞生 100 周年,这项成果的发明者是A.马可尼 B.西门子 C.卡尔本茨 D.贝尔 100JAHRETELEFON1876197647、 19 世纪上半期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 的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
19、而生产” ,此话的含义是A肯定法国是民主国家 B批评英国是封建国家C肯定英国的工业革命 D批判法国贵族的特权48、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当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西方引发了一股“马克思热”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马克思的有关理论。这一现象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A必须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克服C必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大力提高经济的国有化程度49、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 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 ”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体验是A “牛奶面包供不应求” B “找工作如登天一般”C “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 D “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20、50、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 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 B美国 30 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51、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时间长 范围广 破坏性大 首先爆发于英国A、 B、 C、 D、52、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
21、模式 B、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C、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D、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社会性质53、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规,该法规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规则,遵守该法规的企业或公司可以获得美国政府颁布的徽章(见下图) 。这一法规是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C.联邦紧急救济法 D.社会保险法54、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主要目的是A实现经济复兴 B增加就业机会 C国家干预经济 D防止盲目竞争55、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
22、存和隐藏粮食。 ”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 年十月革命时期 B三年国内战争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56、列宁于 1921 年指出:“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当时苏俄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重商主义政策 D.自由主义政策57、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 ”,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只看现象,不看本
23、质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A B C D58、20 世纪 20 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形势,(苏俄)党内有些同志认为“用异己分子来建设社会主义”是“离开社会主义原则” 。让这些同志感到“离开社会主义原则”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59、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制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60、斯大林执政时期,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
24、的经济发展方针是A、优先发展农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优先发展商业第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二.本卷共 2 小题,其中第 61 题 20 分,第 62 题 20 分,共 40 分。61、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背本而趋末, 是天下之大残也; 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二: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 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材料三: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 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
25、,布袍芒履。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 ”清代商人胡荣命“ 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四: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
26、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 商贾史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2 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 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成功商人的优良品质。 (6 分)(4)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根据材料四,指出其论证的依据, (2 分)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6 分)62、(20 分)回答下列有关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问题。材料
27、一:1902 年 3 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投资的保兴面粉厂建成投产。当地的一些土豪劣绅,因为荣德生没有请客送礼款待他们,所以心怀不满,竟纠集起来,向县衙门告了一状,说荣德生私占公有土地,破坏地方安定;又说工厂的烟囱正对着城内的大成殿和学宫,破坏了风水,今后无锡人就不能考状元做大官了!当时还是清朝,县太爷居然下了一道命令,勒令工厂停建,迁往别处。材料二: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 年 5 月,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膝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
28、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材料三:“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当时情形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厂,火柴制造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材料四: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材料五: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材料六:欧洲输华的货物在大战期间急剧减少。以 1913 年的指数为 100,英国的输华货物在 1918 年减至 515,约减一半;法国减至
29、 296,不到战前的三分之一;德国货完全停止进口。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至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遇到了什么阻碍?(6 分)(2)材料二中南洋公司与英美烟草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4 分)(3)据材料四至材料六,概括指出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6 分)(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认识。(4分)2011-2012 学年度上学期二调考试高二年级历史理科学业水平测试试卷答案(4)依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2 分)原因:自给
30、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6 分)62、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官僚资本的剥削、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和排挤。(6 分)(2)外国侵略(或帝国主义)势力企图继续控制中国市场;民族资本家具有反帝爱国的积极性。(4 分)(3)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民国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任答三点即得 6 分) 。(4)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曲折而艰难;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得到独立的发展等(任答两点即得 4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