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复旦大学音乐鉴赏之一交响音乐赏析提纲复旦大学艺教中心李建平第一周,介绍课程内容、教案和要求等。1,欧洲音乐近代史简略。2,音乐欣赏的审美理念。3,交响乐队的编制与历史。4,音乐的构成与音乐欣赏的基本乐理。5,交响音乐的体裁类型和作品分析。,音乐是什么?音乐的表现方式是怎样的?1,音乐表现的是人、是人的情感、精神,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印象,是人对生活体验的反馈和总结。随着生活体验的增加和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这种反馈和总结会得到不断的升华。她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同时也不断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长期进行音乐实践(音乐欣赏) ,甚至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音乐。2,上
2、帝在创造人类的同时也创造了大千世界,而音乐是专门为我们人类准备的。音乐由各种要素综合,构成一种特殊的语言。说它是语言不如说是一种“信号” ,音乐就是用这种信号来勾起听者对自己曾经有过的各种感情、各种画面与场景的回忆与想象。如:a,快乐的 1, 未出壳小鸡的舞蹈 选自组曲 “图画展览会 ” 莫索尔斯基曲 2, 野蜂飞舞 李姆斯基 -科萨科夫曲 3, 四小天鹅 选自组曲 “天鹅湖 ” 柴可夫斯基曲b,悲伤的 1, 第六交响曲 “悲怆 ” 第四乐章 柴可夫斯基曲 2, 奥赛之死 选自培尔 -金特第一组曲第二乐章 格里格曲c,哲理的 1, 第五交响曲 “命运 ” 第一乐章 贝多芬曲 2, 前奏曲 李斯
3、特曲d,辉煌的 1, 第九交响曲 “合唱 ” 第四乐章 “欢乐颂 ” 贝多芬曲 2, 基普大门 选自组曲 “图画展览会 ”莫索尔斯基曲 e,描绘式的 1,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鲍罗廷曲 2, 荒山之夜 莫索尔斯基曲2每人准备一本笔记本、准备空白 U 盘或 mp3 下载“音乐主题 40 首”音响资料。 第二周一,什么是交响音乐和交响乐队1,交响乐的形成与发展交响乐 Symphony,“Syn”一起, “phone”声音。把各种声音合成在一起。翻译成中文就是“交响乐” 。交响乐划分为许多体裁,如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交响音画、管弦乐序曲、幻想曲和组曲等等。近四百年的历史,交响乐还形成了各自的流派和
4、风格。1,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16001750。交响乐的萌芽时期。音乐艺术脱离宗教向世俗发展,开始成为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器乐从声乐伴奏地位独立出来继续发展,形成了奏鸣曲、托卡塔、赋格、协奏曲等一系列器乐体裁。主要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第等。但交响乐主要还是泛指当时的歌剧序曲、间奏曲(包括清唱剧、康塔塔和经文歌的引子)和各种不同类型单乐章形式的器乐合奏曲。代表人物除了巴赫、维瓦尔第以外还有蒙特威尔第、亨德尔和 A斯卡拉蒂。2,古典时期的交响乐。17501820。18 世纪初,意大利作曲家萨马蒂尼第一个把 A斯卡拉蒂的“快板慢板快板 ”的歌剧序曲结构形式作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型体裁形式交
5、响曲,并把原来连续演奏的三个段落划分为三个乐章。18 世纪中下叶,由施塔米茨创办的德国“曼海姆”乐派在三个乐章套曲形式的基础上又增添一个快速的末乐章(终曲) ,创立了四个乐章的交响套曲结构,并改用双管制编制。18 世纪下至 19 世纪初, “维也纳古典乐派”诞生;交响乐之父海顿、神童莫扎特、乐圣贝多芬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这时期主要采用主调音乐的手法,而不再使用复调。主要体裁有四乐章交响曲、三乐章协奏曲,还有属于室内乐的弦乐四重奏。内容比较深刻,具有典范的性质。用美学语言来说就是情感与理智、主观与客观和内容与形式高度完美的统一。3,浪漫时期的交响乐。18201900。特点是热情、奔放和激
6、昂。音乐不是强调情感与理智的平衡,而是强调激情,重视个人情感的抒发,追求主观情感的体现。因此在体裁上出现了单乐章的交响诗、交响序曲、交响幻想曲和交响音画等。旋律优美、夸张,出现了“固定乐思” 、 “主题变形”等特定主题的写作手法。和声与配器更加丰富多变,强调色彩性。可以这样说;浪漫主义音乐是主观的艺术、情感的艺术、个性的艺术和自然的艺术。它追求的不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内容绝对地压倒形式,甚至打破形式的约束。代表人物有舒伯特、孟德尔松、柏辽兹、柴可夫斯基、李斯特、布鲁克纳等。同时,欧洲各国具有浓厚民族音乐风格的交响曲也先后诞生。代表人物有俄格林卡、鲍罗廷、莫索尔斯基、李姆斯基-科萨科夫等。波
7、兰肖邦。匈 艾凯尔、李斯特。 捷克 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挪威格里格。芬兰西贝柳斯。4,印象派和现代派的交响乐。1900至今。印象派音乐注重音响和音色,以和声与配器作为“调色板” 。该流派形成于 1890 年左右。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德彪西、拉威尔、杜卡。同时 19 世纪末以巴托克为杰出代表的现代民族乐派和以马勒、理查施特劳斯为代表的后期浪漫派仍有重要作品问世。320 世纪开始的现代派分为二个时期;a,二次大战前,表现主义与十二音音乐代表人物是勋伯格。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是斯特拉文斯基。这时的音乐语言出现了很大变化;如无调性、自由的不协和音以及节奏复杂化的运用等。他们被认为 20 世纪上半叶“新音乐”
8、的两大阵营。b,1945 年二战后又出现了序列音乐(代表人物威伯恩) 、电子音乐(斯托克豪森) 、偶然音乐(约翰凯琦)等等。他们都被称为“先锋派” 。该流派注重音响上的新尝试。但往往偏重于表现抽象的或远离现实的题材,如“空间” 、 “海底” 、 “遥远的过去”等。欣赏曲目:1, DVD 巴赫: “ 布兰登堡 ”协奏曲 G 大调2, CD 莫扎特: g 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3, CD 柴可夫斯基: 第四交响曲 4, CD 斯美塔那: 沃尔塔瓦河 选自交响诗集 “我的祖国 ”5, DVD 德彪西: 夜曲 第三周一,什么是交响音乐和交响乐队1,交响乐的形成与发展2,交响乐队的编制1,16 世纪混合乐队
9、。大约文艺复兴晚期,器乐开始由教堂的声乐伴奏转向世俗的器乐合奏, “世俗乐队”出现了。当时使用的乐器有古提琴、古低音提琴、小提琴、诗琴、大小不一的竖琴、长笛、双簧管、长号、风琴、古钢琴和鼓。在乐队中,这些乐器没有分类,更没有音色上的分工,完全是凑合在一起的。2,17 世纪的“巴洛克”时期,出现了独立的器乐合奏作品。由于提琴制造业的兴旺,例如意大利著名提琴制造家阿玛迪、瓜内里、斯特拉迪发里等人对提琴的改良,推出了提琴族系列乐器。用弦乐的四部和声代替了原来由古钢琴担任和声的形式。因此,以提琴为主的乐队诞生了。3,18 世纪上半叶“曼海姆”乐派的乐队。当时属于宫廷管弦乐队,专门演奏交响套曲等主调音乐
10、的作品,而从不演奏“巴洛克”时期的复调作品。以弦乐器为中心,把管乐器作为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音响和音色上的整体配合、弦乐弓法整齐,讲究弓段的运用、乐队注重重音和句法,采用渐强渐弱等新的演奏方法等等。从而激发了作曲家们对交响曲和协奏曲的创作热情。对交响乐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该乐派的创始人是捷克小提琴家、指挥家斯塔米茨。4,18 世纪末“古典乐派”的乐队。在“曼海姆”乐队的基础上, “古典”乐队更加注重分类和编制。乐队按音色、器乐种类分成四个器乐组;木管组、铜管组、弦乐组和打击乐组。并形成了双管制。莫扎特的双管乐队的管乐器是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和小号各 2 支。贝多芬又在他的作品
11、中加进了长号、大鼓、钹和三角铁。45,19 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三、四管,甚至五管编制的大型乐队。例如柏辽兹的三管乐队、瓦格纳的四管乐队、马勒的五管乐队等。6,20 世纪。各类乐队的并存。有专门演奏室内乐交响曲的小型乐队、有专为特定的现代派作品而设置的新编制小乐队、也有继续沿着后期浪漫派风格而用的大型乐队等。欣赏曲目:1, VCD 认识交响乐和交响乐队 2, CD 布里顿: 青少年乐队指南 第四周一,什么是交响音乐和交响乐队1,交响乐的形成与发展2,交响乐队的编制3,交响音乐中的形象塑造1, “艺术形象”与“音乐形象”a,“艺术形象 ”就是指人类把精神转化为物质的“形态体现” ,或称之为“物质形
12、态”和“感性显现” 。b,“音乐形象”就是指“它是人们情感的心理活动过程与状态” 。 c, 特点:除形象性、情感性、内容与形式统一性外,还有表现情感的直接性、内在型、综合易变性和不确定性。 (作曲家们之间各人的性格、思想、境界、时代、风格、人生体验的不一致性;同一位作曲家的不同年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角度的差异性;欣赏者的不一致性和差异性等。如“命运”主题在许多作曲家的作品中的不同表现: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听同样作品时反映的差异性等。 )2, “音乐形象”的塑造过程a, 塑造:是指用声音描摹人的情感状态的过程和手段。b, 过程:有感而发-,主题乐思的形成-吸取前人经验、分析提炼、继承创新-,
13、主题的典型性、概括性、情感特征性-,体裁、曲式、表现方式。最后获得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3, “音乐形象”的再创造音乐表演家们的二度创作。通过排练到演出,把原来记录在纸上的“音乐”变成真正的音响。同时, “再创造”的音乐又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例如同一首交响音乐作品,不同的指挥由于他们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各类差异会产生不同的音乐处理。4,音乐欣赏(见音乐鉴赏的审美价值与能力培养) ,作品欣赏:1, VCD 普罗可菲耶夫:交响童话 彼德与狼 2, DVD 罗马的喷泉 小魔法师 等5第五周1, 什么是交响音乐和交响乐队1,交响乐的形成与发展2,交响乐队的历史和编制3,交响音乐中的形象塑造4,交响音乐
14、的构成 一,音乐构成的外部要素1,旋律;几种音乐要素的综合体。它包括音高、时值、节奏、速度、音色等。表现力最强、能最早引起听众的注意。传统音乐的作曲家都把旋律作为表达自己感情的主要手段来运用。如:“梁祝” 、 “黄河” 、“命运” 、 “沃尔塔瓦河”的主题,它们各自表达着不同的感情。2,节奏;在时空中它无所不在,大到宇宙变化的节奏;小到人们生活的节奏。快节奏给人带来活跃、激励、紧张、刺激,慢节奏却让人感到舒缓、松弛、平稳、安静。快慢交替正是我们平时生活节奏中的真实写照。音乐也不例外,如:进行曲和舞曲的节奏总是比较有规律,因为走路和跳舞离不开两只脚。悲伤音乐的节奏又与人们的叹息和哭泣相关,而幽默
15、滑稽的音乐又总是打破常规的。3,速度:人们对速度的感受往往与心脏跳动的速度有关,一般人心脏跳动的速度在一分钟 7080 次。因此欢快的、舞蹈性的和激烈的音乐速度一般都比较快,忧伤的、悲壮的或睡眠曲、摇篮曲就比较慢,而抒情性的音乐在速度上更接近人的心脏跳动。另外,表现列队行进的进行曲一般都在毎分钟 116120 拍。如军队的正步走是每分钟 116,而齐步走是每分钟 120。4,拍子:拍子与节奏有很大关系;拍子是由有规则的节奏组成的,而节奏的基础又来源于长短不一的时值。在音乐中被强调的音符总是相对长一些的,而且有时还加上重音记号。最早的音乐是不用拍号的,如古赞美诗等。后来音乐的发展在节奏方面变的越
16、来越有规律,所以拍子产生了。例如,表现人们两只脚走路的进行曲都是二拍子、表现富有弹跳性的圆舞曲用的是三拍子等等。5,和声:不同音高的两个音同时发声称为“和音” ;按一定音程关系排列的三个以上的音同时发声就称为“和弦” ;和弦的连接被称为“和声”-“Harmony”。和声的音响以它的“谐和”与“不谐和” 、 “稳定”与“不稳定” 、 “紧张感”与“松弛感”在音乐作品中随着历史的发展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并极大的满足着人们多元的、发展的审美需要。6,音色:在管弦乐队中不同的乐器有着不同的音色,人们对音色的感受如同对颜色一样,也是多元性的,它能激发人们艺术的想象力。如“彼德与狼”中由长笛扮演的小
17、鸟;由大管扮演的老爷爷等。又如“一八一二”庄严序曲开头大提琴合奏的赞美诗性质的旋律,让人感到好像是人们在低声祈祷。 意大利随想曲铜管的“起床号”预示着美妙幻想的一天即将开始。 图画展览会最后的木管合奏轻声地6模仿着管风琴的音调又把我们带到了上帝的面前。 梁祝的主题旋律用小提琴演奏起来更加动人心弦。 整个交响乐队演奏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万花筒,让人眼花缭乱。7,曲式:如同文学作品中的结构。但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的结构必须受到时间的控制。例如文学作品或美术作品你可以看得快或慢一些,音乐就不行。另外最重要的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原则是重复与对比的有机统一。音乐作品中主题往往不止一个,大多数是对比的,最后又会
18、统一。最典型的是单三部结构-ABA.。交响乐中常用的曲式结构有以下几种:单乐段结构、二部曲式、单三部、复二部、复三部、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等。8,调式与调性: 1,七声音阶的特性以及各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好像我们对七声音阶已经很熟悉了,不就是 Do Re Mi Fa So La Ti 吗?什么是“音阶”?音阶的概念是:按一定的音程关系排列起来的一组音列称之为“音阶” 。比如七声音阶、五声音阶、十二音音阶等。七声音阶中还分大调式和小调式等。什么是“音程”?就是音与音之间的距离或路程。比如 Do 到 Re 之间是大二度音程、Mi 到 Fa 之间是小二度音程等。什么是“调式”?就是音阶的不同样式
19、。比如七声音阶中的小调式、五声音阶中的“商”调式等。什么是“调性”?是指一个调的高度(调的性质) ,比如 C 调或 G 调。下面我们来看看七声音阶中不同调式的音程排列特性和它们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a, C 大调音阶:大二度 大二度 小二度 大二度 大二度 大二度 小二度以上是以 Do 为主音的大调音阶,Do 的音名是 C,所以称为 C 大调音阶。b, a 小调音阶:大二度 小二度 大二度 大二度 小二度 大二度 大二度以上是以 La 为主音的小调音阶,La 的音名是 A,所以称为 a 小调音阶。c, C 大调与 c 小调还有 a 小调音阶的区别: 大二度 大二度 小二度 大二度 大二度 大二度
20、 小二度7Do Re Mi Fa So La Ti Do大二度 小二度 大二度 大二度 小二度 大二度 大二度Do Re 降 Mi Fa So 降 La 降 Ti Do La Si Do Re Mi Fa So La 五线谱是按 C 大调的七声音阶来记谱的,既然七声音阶中各音之间的二度音程不相同,那么五线谱中线与线间之间的音程关系也是一样。比如从上往下数;第一线与第一间之间是(Fa Mi) 小二度,而同样是线与间,第二线与第二间之间却是(Re Do) 大二度了。小二度 大二度 从上所述,七声音阶各音之间的二度是不均匀的,五线谱上的线与间或间与线之间的音程也是不一致的,而且是固定在 C 大调上的
21、(第一线和第一间之间永远是小二度) 。2,调号与调性的关系, 我们知道五线谱线与间的不一致音程是固定建立在 C 大调音阶上的。我们又知道虽然七声音阶是按一定音程关系固定排列而成,但它们可以改变调高位置而产生调性的变化。比如 C 大调音阶的 Do(主音音高位置)是在 C 上,G大调的 Do 当然就在 G 上了。C 大调与 G 大调它们调式相同而调性(调高)不同。这样一来,除了 C 大调以外的任何一个大调在五线谱上都会形成音程的错位,即不一致。我们试以 C 大调音阶与 G 大调音阶比较:Do Re Mi Fa So La Ti Do大二度 大二度 小二度 大二度 大二度 大二度 小二度固定调:So
22、 La Ti Do Re Mi 升 Fa So 首 调:Do Re Mi Fa So La Ti Do 又因为在 G 大调的乐曲中固定调的 Fa 永远都是 升高半音的,为了方便起8见,就在每一行的开头 Fa 的位置标上升记号。这样就出现了调号。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升记号一定要标在 Fa 的位置上的原因:因此在五线谱上不同的调性就产生了不同的调号。看上去好像比简谱要罗嗦,其实明白了原因反倒觉得挺科学。3,固定调与首调的读谱所谓固定调读谱就是永远按 C 调的唱名歌唱,不管是什么调都是如此。碰到升记号就升高半音、降记号就降半音。对于读谱,大部分人都会读简谱,而且不管什么调都是唱 Do Re Mi Fa
23、 So La Ti 所以对于调性(首调)的感觉还是有的。但如何在五线谱上读固定调就是问题了,因为有两大困难;一是不熟悉音符在线谱上的位置,二是有升降记号的音唱不准。我的经验是:1,伸出你的左手并掌心向里,记住五个手指就是五条线,从下往上数,Mi So Ti Re Fa ,四个空档就是四条间,Fa La Do Mi 。2,带着首调(调性)的感觉去唱固定调,或者先用首调唱熟,再用固定调歌唱。读固定调的好处是方便,尤其是转调频繁的作品。读首调(或者读简谱)的优点是调性感觉清楚,但是碰到转调或临时升降音时就麻烦了。因此作为诗班成员必须都要会,而且最终要以固定调读谱方法为主。以下一组读谱练习综合了读谱与
24、乐理的一些内容,弄懂并唱熟它会有很大好处:在 C 音上构成的大调音阶、旋律小调音阶、小三和弦、大三和弦、大四六和弦、小四六和弦、减三四和弦和属七和弦。以上这些都属于音乐要素。这些要素有的直接与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关,有的与人的生活习惯有关,还有的与大自然的客观存在有关。这些音乐要素综合9在一起就构成了音乐作品的基础,或称之为-音乐构成的外部要素。 ,作品欣赏:1, CD“梁祝 ”、 “黄河 ”、 “命运 ”、 “沃尔塔瓦河 ”的主题片断2, CD“管弦乐 晚会 ”、 “ 新世界 ”第九交响曲 第二乐章 “3, CD“ 黑教堂 圣乐合唱选段 ”4, CD“圣桑: 动物狂欢节 ”第六周1,什么是交响乐
25、和交响乐队1,交响乐的形成与发展2,交响乐队的历史和编制3,交响音乐中的形象塑造4,交响音乐的构成 二,音乐构成的内部要素音乐构成的内部要素是把所有外部音乐要素综合起来并加以提炼而创作的音乐主题、主题材料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曲式结构。1,音乐主题:在音乐作品中,主题是指一段感情最鲜明、形象最生动并且最有特点和意义比较完整的旋律段落。在结构上它是相对独立的。作为乐思,它又是最清晰和最基本的。作曲家在动笔前首先考虑的是主题的创作,因为它不仅是整部作品的核心和灵魂,而且常常运用主题的重复、变化、对比、再现等手法来完成音乐形象的整体塑造。 主题由三方面的特点构成:1 情绪的特点,如欢快、悲伤、雄壮、
26、幽默等。2 体裁的特点,如歌剧、交响乐、室内乐、颂歌、进行曲、舞曲、夜曲等。 3 风格特点,如民族风格、时代风格、地区、地域风格(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印象乐派、现代派等)和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等。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很明显是一段表现爱情的主题,抒情、甜蜜、略带忧伤。小提琴协奏曲又属于交响乐体裁。而它的风格当然是中国民族的。音乐主题是音乐材料性质的概念,在其结构规模上又可分成以下几种:1 由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规模结构构成的主题称作乐段主题。2 由单乐句规模构成的主题称作乐句主题。3 由乐汇构成的主题称作动机型主题。例如贝多芬的“欢乐颂”就属于乐段主题,它由二乐句构成,由于两句的开头一样,所以又
27、称平行乐句。又如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第一乐章主题就属于乐句主题,因为它只有一个乐句。再如贝多芬的“命运”主题又是属于动机型主题。主题在整部作品中意义重大,音乐的发展、变化和结束都离不开它。因此,音乐主题的发展还有以下五种形式。2,主题重复:重复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内外运动的规律和属性,因而是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的直接依据之一,特别是与人的心里直接外化的语言有密切的对应性。例如在语言的运用中,当我们强调某一问题时往往会很自然的把它重复一遍或几遍,这样就使得某种情绪得到了加强和巩固。音乐中的“重复”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更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音乐是听觉和时间的艺术,它在时间的流程中,
28、10瞬息即失,要加强印象,把握音乐作品整体的基本概貌,重复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广义的重复手法有多种,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即严格重复与变化重复。如贝多芬的“欢乐颂”主题、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主题、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第一四乐章主题。最精彩的是我国舞剧“白毛女”中的一首歌曲-“军民大生产”的主题。3,主题变奏:所谓变奏就是有变化的演(唱)奏。在整部音乐作品中,为了使音乐主题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单靠主题的重复是不够的,而主题的变奏即保持了原主题的旋律,又能使其产生新的变化,使得主题的性格与形象更加赋有多变性。主题的变奏
29、是多种多样的。以一些完全运用传统变奏曲式写成的作品为例,如海顿的弦乐四重奏“皇帝” 第二乐章。钢琴曲少女的祈祷等。以上作品运用了装饰变奏、和声、织体、音色、音区、调性、力度等方面的变奏,但结构和基本旋律没有变。再如我们熟悉的布里顿青少年乐队指南中的变奏部分,开始几段只运用了简单的音色变奏手法,而后来的变奏手法越来越丰富,在速度、调性、调式、节奏型、音程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甚至听上去有完全不同的感觉。4,主题展开:展开是指从主题材料中抽出小的片段加以展衍,或者将主题的和声结构加以变化,使音乐获得充分的扩张叫做展开。它与前面几种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改变了主题的结构,再展开的曲调里只能辨认出原主题材料
30、的特征旋律和特征音型。另外展开的另一特征是运用模进手法,模进在音乐发展中具有很强的动力性,同时主题材料的展开还常以主题的引申、扩大、变形、倒影等手法,来构成音乐的层递与展开,这是产生新的乐思、直至形成音乐高潮的极其有效的途径。展开标志着新生命的强大力量和一切都在发展的必然规律。5,对比:对比就是把不同的音乐材料并置。对比在音乐的发展与整体布局中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对比可以消除平淡,可以在同中见异,给音乐注入新生命和新动力。对比的手法很多,首先是不同主题间的对比。然后是基本的音乐要素,如节奏、调式、调性、和声、音色、音区、力度、速度、织体等,都是构成音乐之间对比的常用手段。6,主题再现:音乐中对比
31、的新材料运用固然可以增加音乐发展的动力和新鲜感,但也会加强对原有主题材料的“离心力” 。这就需要有另外的发展手法来保证对原有主题的强调,这一手法就叫做再现。由于再现手法的运用使音乐出现了两头对称并与中间形成对比的结构,比如三部曲式 ABA。再现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重复,但绝非原有音乐主题材料的机械显现,而是音乐主题材料经过呈示、巩固、变化和发展之后,对音乐整体做出的具有美学价值和意义的结论与升华,它体现出了音乐本体所具有的独特的运动规律和属性,即:起-承- 转-合的全过程。 ,作品欣赏:1, CD 图画展览会 “未出壳小鸡的舞蹈 ”,莫索尔斯基曲2, CD 弦乐四重奏 “皇帝 ” 第二乐章,海顿曲
32、3, CD G 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第一乐章,莫扎特曲114, CD 第五交响曲 “命运 ” 第一乐章,贝多芬曲12131415第七周一,什么是交响乐和交响乐队1,交响乐的形成与发展2,交响乐队的历史和编制3,交响音乐中的形象塑造4,交响音乐的构成5,音乐欣赏的审美理念 一,音乐欣赏的性质和特点1,音乐欣赏是对音乐的接受与反馈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从音乐实践活动的整体来看,它是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接受环节,无论是音乐创作或表演,归根结底,都是为了 供听众欣赏的 ,如果没有音乐欣赏,它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
33、看到,音乐欣赏在音乐活动中并不仅仅是作为音乐的接受环节而存在的,它同时还以反馈的方式影响音乐的创作和表演,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欣赏者并不仅仅是从音乐中寻求娱乐的普通听众,他们同时还是一个拥有 无穷智慧 和 审美能量 的群体,每一个严肃的作曲家和演奏家都不能不注意倾听 来自音乐欣赏者的信息反馈。因此,音乐欣赏绝非是一种单纯的娱乐行为,它同时还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2,音乐欣赏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随着对音乐审美实践研究的深入,现代音乐美学特别把目光转向音乐的接受环节,从崭新的角度把音乐的接受提高到与音乐的创作与表演同等重要的程度来加以审视。16音乐欣赏,归根结底是欣赏者主体性的意识活动,欣赏者在欣赏
34、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把自己的主体意识渗入到现实对象中,从而在某种程度上 改变着音乐作品本文的面貌 。3,音乐欣赏的审美体验与综合效应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她的基本意义是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而所谓音乐欣赏的综合效应,按我们的理解是指伴随着审美体验所发生的其他效应。 二,音乐欣赏的不同方式1, 纯音乐式与综合体验式纯音乐式欣赏的特点是,要求欣赏者把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的音响形式方面,把音乐作为一种 流动的音响形式 来欣赏。综合体验式,是一种对构成音乐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体验的欣赏方式。它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对音乐内涵的体验上,再运用想象去追求音乐所表现的形象与意境。欣赏者积极调动自己的全部心里功能
35、,力求对音乐 全面而综合的体验 。2, 侧重作品式与侧重表演式可以说纯音乐式与综合体验式就是侧重作品式的音乐欣赏,因为它们都是从对 音乐作品 的欣赏角度讲的。随着人们欣赏经验的丰富,特别是遇到同一部作品由不同的表演者来表演的情况,这时欣赏者就有可能把他们欣赏的侧重点转向音乐表演,并 对不同的表演处理加以品评 。3, 刺激式与背景式 三,音乐欣赏心理1, 音乐欣赏的心理因素音响感知:作为音乐欣赏的一种 心理因素 ,是指通过听觉达到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总体知觉。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由于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 情感的艺术 ,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想象联想:实际上在
36、情感体验中,很自然就会产生想象与联想。理解认识:是指运用理性思维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认识和评价的心理活动。1, 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初级阶段:是由音响感知以及与之自然相伴随的情感体验与联想构成的,是对音乐初步的、 “情趣”的欣赏阶段。高级阶段:是在丰富的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加以理解认识的参与,17使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想象联想向更深刻、更明晰的高级阶段的发展。 四,音乐欣赏能力的养成和欣赏的一般方法1,听的能力;多听多体会是提高欣赏能力的关键,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感情的艺术,只有多听才能多感受,才能不断提高听的能力。然而听的艺术又包含了听的技巧、方法和手段。2,分析的能力;学习一些音乐理论,了解
37、一些如什么是主题、音阶、调式、调性、结构和音乐一般的发展方式,从而提升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3,文化素质的培养;加强对文学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学习,尽可能多的积累对生活的体验。 4,音乐欣赏的一般方法;先主题后全曲、先小后大、先易后难、先简后繁。5,查阅有关资料;通过因特网、图书馆查阅有关文字和音像资料。 ,作品欣赏:1, CD 沃尔塔瓦河 斯美塔那曲2, DVD 第三交响曲 “英雄 ” 第一乐章 贝多芬曲3, DVD 第二钢琴协奏曲 萧斯塔科维奇曲4, DVD 交响组曲 “火鸟 ” 斯特拉文斯基曲 家庭作业:写一篇 1000 字以上的文章(最好交打印件或电子版,两周内有效,算考试分 10 分
38、)参考题目:1,什么是交响音乐?2,交响音乐是怎样体现形象的?3,我是怎样欣赏交响音乐的。第八周一,什么是交响乐和交响乐队1,交响乐的形成与发展2,交响乐队的历史和编制3,交响音乐中的形象塑造4,交响音乐的构成5,音乐欣赏的审美理念二,交响乐的体裁与作品分析1,组曲 体裁和历史介绍组曲可分为两大类,古组曲和近代组曲。作为体裁,组曲是由若干首乐曲按照相互对比的原则组成的一种器乐套曲。(1) 古组曲,指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初巴洛克时期的舞蹈组曲。它典型的排列顺序是:18a, 阿勒芒德舞曲法二拍子或四拍子、中速、音乐从容宏伟。b, 库朗特舞曲 法三拍子、稍快而活泼。c, 萨拉班德舞曲西三拍子、慢而庄严
39、、略带伤感情调。d, 随意舞曲 (加入其他舞曲,如:小步舞曲、加沃特、波罗奈斯、布列舞曲等。 )e, 吉格舞曲英复拍子、带有三连音和符点节奏、粗犷、奔放。有时前面也可加上序曲为开端。古组曲的特点是,以不同舞曲间的速度拍子作为主要对比手段,但保持调性的统一。结构多为单二部曲式。(2) 近代组曲,十九世纪以来出现的标题性的组曲。它不仅仅局限于舞曲,在题材、曲式与调性方面比古组曲都更要广泛。近代组曲有以下五种类型:a. 由文学、戏剧、绘画等构思而成。如莫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 b, 由歌剧、舞剧、戏剧和电影音乐汇编而成。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 。c, 由民俗风情或游记构思而成。如阿尔贝尼斯的伊比利
40、亚 。d, 由童话和其他儿童题材构思而出。如卡朋特的童年奇遇 。e, 由其他方式构思而成等等。组曲的重要地位后来被奏鸣曲和交响曲所代替,只有性质较为轻快的作品流传了下来。如格里格的霍尔堡组曲和艾尔加的少年的魔杖组曲等等。直到 20 世纪新古典乐派的作曲家才开始使这个用语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 作品欣赏:1, CD 英国组曲 巴赫 曲2, CD 儿童情景 舒曼 曲3, CD 图画展览会 莫索尔斯基 曲4, CD 卡门组曲 比才 曲5, CD 培尔 -金特组曲 格里格 曲 6, CD“ 天方夜谈 ”交响组曲 李姆斯基 -可萨科夫 曲 7, CD 天鹅湖组曲 柴科夫斯基 曲 作品分析:培尔金特第一组曲
41、 (第二乐章“奥赛之死” ) 格里格 曲 19(1)主题:动机型的上行音调,二次有变化的重复,平行乐句。(2)曲式结构:单三部 ABA(同一主题带再现)加尾声。(3)调式、调性布局:b 小调-#f 小调-b 小调-尾声(4)综合分析:旋律特点是,上升型的音调,运用了动机的重复、乐句的20重复、乐句尾音的变化、和声的色彩、弦乐的色彩、力度的变化、缓慢的速度和同一主题的转调等手法,突出了从忧伤、痛苦到悲愤的感情变化。尾声用典型的半音下行哭泣音调,向下不断模进,力度由强变弱,音区由高到低,最后落在长长的主音上结束。第九周 一,什么是交响乐和交响乐队1, 交响乐的形成与发展2, 交响乐队的历史和编制3
42、, 交响音乐中的形象塑造4, 交响音乐的构成5, 音乐欣赏的审美理念二,交响乐的体裁与作品分析1,组曲2,序曲 体裁和历史介绍(1)序曲是古老的器乐体裁之一,它对交响曲和交响诗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序曲原指歌剧、舞剧、戏剧等开幕前的一段器乐曲。十六世纪末,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戏剧前奏:法国序曲和意大利序曲。a, 法国序曲是法国歌剧奠基人吕里(Luly,1632-1687)创立的,由慢、快、慢三段组成,主要采用复调风格学成。b, 意大利序曲主要是由作曲家阿-斯蒂拉蒂(A-Scar-Latil,1660-1752)创立。由快、慢、快三段组成,采用主调音乐写成。 这种序曲可以说是在一个多世纪后出现
43、的多乐章交响曲的雏形。(2) 十八世纪下,德国作曲家格鲁克(Gluck,C-W-von 1714-1787)对歌剧进行了改革,歌剧序曲发生了质的飞跃,成为剧情的有机部分。并以奏鸣曲式的结构定型。莫扎特、贝多芬都为序曲这一体裁写下了著名的作品。(3)1821 年,德国作曲家威柏(Weber,C-M-von 1786-1825)的歌剧自由射手首次上演,标志着德国民族歌剧的诞生。这部歌剧的序曲无论是由一主题还是情绪、色彩都与剧情本身密切相关,并首次运用了主导动机的手法。十九世纪下半叶,德国作曲家瓦格纳(Wagner,Richard 1813 1883)认为:歌剧本身已足以说明剧情,序曲无须再涉及故事
44、的内容。因此,他主张压缩序曲的规模,改用较简短的前奏曲体裁。(4)十九世纪以后,出现了一重非“序言”作用的新型序曲。它不属于任何戏剧作品,同一顶的诗意内容、古典文学及民间生活画面相联系,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性交响音乐,故又称音乐会序曲。首创者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Mendelssohn ,Felix 18091847) 。 作品分析:费加罗德婚礼歌剧序曲 莫扎特 曲 p49(1)曲式: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见谱例)(2)调性布局:主部主题一和二 D 大调,副部主题和尾声 A 大调。21(3)综合分析:用极快的速度、准确的动机,以及动机的变形和发展来表现剧情,它一气呵成,充满胜利的喜悦和活泼诙谐
45、的音乐,揭示出剧情的乐观主义精神。(4)表现内容:22作品欣赏:1, CD 费加罗德婚礼 歌剧序曲 莫扎特 曲 2, CD 哀格蒙特 歌剧组曲 贝多芬曲 3, CD 罗恩格林 乐剧第一幕前奏曲 瓦格纳 曲 4, CD 芬格尔岩洞 音乐会序曲 门德尔松 曲 5, CD 一八一二 庄严序曲 柴可夫斯基 曲 第十周一,什么是交响乐和交响乐队1,交响乐的形成与发展2,交响乐队的历史和编制3,交响音乐中的形象塑造4,交响音乐的构成5,音乐欣赏的审美理念二, 交响乐的体裁与作品分析1,组曲2,序曲3,协奏曲 体裁和历史介绍16-17 世纪开始协奏曲多指由乐器伴奏的声乐曲。真正成为器乐形式的协奏曲是从 17
46、 世纪末开始的。它们是合奏协奏曲、大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三种类型,也是巴洛克音乐时期最重要的器乐形式。(1)合奏协奏曲(乐队协奏曲或交响协奏曲)是一种多乐章的乐队合奏曲,它突出的是整个乐队各声部间的对比与辉映。(2)大协奏曲的特点是以小组乐器(重奏组)和大组乐器(合奏组)的相互交谈来进行对比的。(3)独奏协奏曲的特点是由一件独奏乐器协同乐队演奏。以上三种协奏曲都是多乐章结构,但并不固定,少至二乐章,多至六乐章。由此看来协奏曲突出的是音色上的“对比”和单个或重奏组与乐队间的“竞争” 。18 世纪中以后,古典音乐时期三乐章的独奏协奏曲开始出现,第一乐章运用奏鸣曲式结构,双呈示部(先由乐队演奏,第二次
47、独奏乐器加入) ,在结束之前有一华彩乐段。第二乐章慢板,三部曲式。第三乐章快板,通常是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至于巴洛克时期的合奏协奏曲后来成为了四乐章的古典交响套曲形成的重要依据。贝多芬以及浪漫时期的作曲家又有新的修改,如华彩乐段不再是演奏家即兴演奏,而改为由作曲家创作,原来的双呈示部也取消了乐队部分等。协奏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突出独奏部分,但与乐队的“对比”和“竞争”这一原则始终未变。 作品欣赏:1, DVD 小提琴协奏曲 “四季 ” 第一乐章 “春 ” 维瓦尔迪 曲2, DVD 勃兰登堡协奏曲 第二首( F 大调)巴赫曲233, DVD 勃兰登堡协奏曲 第三首( G 大调) 巴赫 曲4, DVD 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 门德尔松 曲5, DVD b 小调钢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 柴可夫斯基 曲 作品分析:门德尔松: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2425第十一周一,什么是交响乐和交响乐队1,交响乐的形成与发展2,交响乐队的历史和编制3,交响音乐中的形象塑造4,交响音乐的构成5,音乐欣赏的审美理念二, 交响乐的体裁与作品分析1,组曲2,序曲3,协奏曲4,交响曲 体裁和形式介绍交响曲萌芽于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形成与十八世纪初曼海姆乐派,定型于十八世纪下半叶古典时期。十九世纪的交响曲越来越走向个性化。(1)交响曲的骨架:交响曲的结构大致与奏鸣曲相似,属于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