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探东周时期山西盂县的仇犹国摘要:一座古城墙尘封着一段记忆,一处遗址代表着一段历史,陕西孟县仇犹国遗址的发现证实了史书对仇犹国的记载,让我们对东周诸国争霸的局面有了更多的理解。仇犹国的存在是一个谜,本身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去揭开谜底,去掀开它朦胧的面纱,找寻它所包含的那一段历史。本文将结合史料分析,探寻东周山西孟县仇犹国的起源、发展及消亡,了解与仇犹国相关的故事,探寻这个消亡的国度其遗址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第一章将对孟县仇犹国做一个系统的介绍,包括“仇犹”二字的由来,与仇犹国相关的故事等;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旨在探寻仇犹国的历史,这里涵盖了仇犹国的起源、兴盛时期及灭亡时期,
2、并对仇犹国灭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三章重点介绍山西孟县仇犹国遗址,对遗址的风貌,现存地名、民风中所含有的古风气息做深入的探讨;第四章重点研究仇犹国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代经济价值,让历史记载于史书的同时也让现代人更加了解、关注这段历史。关键词:东周,仇犹国,史书,历史价值目录绪论31.仇犹国简介1.1“仇犹”二字的由来31.2 仇犹国概述41.3 与仇犹国相关的故事42 仇犹国的历史2.1 仇犹国起源52.2 仇犹国的兴盛、发展62.3 仇犹国的消亡2.3.1 消亡的时间考证62.3.2 消亡的原因63.仇犹国遗址探究3.1 地名中可寻找仇犹国的痕迹73.2 风俗习惯中暗藏远古信息83.3 仇
3、犹国遗址存有的文物84.仇犹国遗址的价值4.1 珍贵的历史价值84.2 旅游开发价值95.结语6 参考文献绪论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学传统的国家,千百年来,正史、野史浩如烟海,史著、史论层出不穷,而且历史成为古代国学四大门类之一,且仅次于经排在第二位,可见历史在古代中国的重要地位。历史之所以有如此地位,则在于它独特的魅力,透过一些遗址,我们能够找寻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越是古老的东西越具有神秘性,一些历史遗留的东西总是吸引着人们去探知它,去追寻它的神秘,这正是历史遗址的诱人之处。山西孟县仇犹国遗址同其他历史遗址一样,犹如一幅活泼生动的画卷,从中我们可以探寻到古人的所作所为、
4、所思所想,探寻到到东周时期波澜壮阔的大事件,明了其中一些耐人寻味的小插曲,并从这个地区人民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这一古风的延续,让我们明了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它像一部活生生的连续剧,时时刻刻伴随在人们身边,生生不息。探析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些历史遗址中所包含的信息往往是残缺不全的,他们并不能告诉我们在远古时期这里发生的一切,由于年代久远,部分遗迹被湮没了,一些事件的发生由于受到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没有记载或者史料稀少且互有出入,史学家个人的心理倾向往往对史料的真实性产生影响,故而历史都会是完美无缺的,在历史中必定有许多未知的、有争议的或者存疑的东西,正是这些残缺和不完美吸引着人们去考证它,去追寻他的魅
5、力。同时一些遗址存在的争议使得研究者各执己见,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利于开放学术氛围的形成,让我们对祖国的历史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研究东周时期山西孟县仇犹国能让我们对仇犹国,对东周的历史有更直观的把握,将这段复杂的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第一章 仇犹国简介1.1“仇犹”二字的由来仇犹国可谓是一个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的一滴水珠,它在古代就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在今日我们就更不可能说对其有充分的了解。对于“仇犹”二字的由来也是十分的模糊,在查阅相关典籍时,我们并没有确切的发现“仇犹”的来源,但却发现一个重要的线索,那就是“仇犹”和“蚩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对此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目前
6、有几种新鲜的的研究和看法,在这儿还是值得一提的。首先“蚩尤”和“仇犹”之音是十分相近的,根据中国古代建国命名的重要习俗,可以初步推测出两者可能存在一些重要的联系。据王嘉拾遗记载:“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这里的“有北之乡”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说明曾经有一部分蚩尤遗裔被迁到北方。联系中国远古历史和相关的记载,我们知道蚩尤,可是中华三祖之一。五千年前,蚩尤打败炎帝,却后来被黄帝和炎帝的联合部落打败,之后蚩尤被皇帝所杀,逐渐黄、炎、蚩三大部族融为一体,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雏形,黄帝、炎帝和蚩尤被称为中华三祖。但是蚩尤死后,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甚至连黄帝都对蚩尤顶礼膜
7、拜,称其为“兵主” ,以至后来在人们的推崇之下,蚩尤被视为“战神”来崇敬和缅怀。 (龙鱼河图:“灵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状。 ”至此之后,各地纷纷建祠祭祀。直到秦汉时,在北至河北涿鹿,西至山西太原运城,东到山东东平,南至江苏沛县的广大地区,礼祠蚩尤之俗经久不衰。按“民不祀非族”的古俗,这些地区定有为数众多的蚩尤遗裔,才能具备形成和保持这种祭祀蚩尤民俗的社会条件。我们盂县刚好在上述这个范围之内,说仇犹国人是兵神蚩尤的后裔,确实是非常有可能的。所以说仇犹国是蚩尤部落迁居至此的后裔所建,很有道理。1.2 仇犹国概述在相关的历史记载中,我们可
8、以对仇犹国作进一步的了解,仇犹国建立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 770公元前 636 年期间。也有在公元前 500 年建立的说法。建立仇犹国的民族是狄族的一支白狄(据说这个民族的人爱穿白衣服,故名白狄) 。其中在明朝乐永大典中提到了:“仇犹城九里六十步。 ”可见从规模上来说,仇犹国是一个“珍袖之国” ,在近代根据盂县考古学者刘有祯先生考证及在 1988 年对仇犹遗址的试掘,大致可以确定,仇犹城应该在今县城东北的北村、水泉、南坪村之间。而其经济发展情况这验证了那句“闭塞就要落后” ,处在封闭落后状态中的白狄人应该是以牧猎耕植为生。很多生活必需品要用猎物、牛羊、皮张等来交换。但对于其成立和变迁却有着一段蜿
9、蜒曲折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在太行山北部地区有一民族就有一个精通骑射,以游牧为主的叫做狄的少数民族,到了周襄王 24 年,狄人的内部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狄人开始分赤狄、白狄、长狄、众狄四支。其中赤狄集于河北定州新乐一带,名号为“鲜虞” ,白狄建都盂县城东古城坪,国号“仇狄” 。长狄、众狄结于唐河流域,国号“中山国” 。为共同抵御晋国侵扰,以中山国为首,组成巩固的狄人族军事联盟。他们的之后的历史变迁都是与出一辙,大多都是被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大国所兼并或吞没,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待仇犹国的态度也是相当的鲜明,在仇犹国形成,发展,鼎盛,灭亡的整个过程之中,还是有一段完整的历史,是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
10、。在先秦和两汉的一些重要史籍战国策 、 吕氏春秋 、 韩非子 、 史记 、 淮南子中,都有关于仇犹的记载。 战国策 (卷二)说:“昔智伯欲伐仇犹,遗之大钟,载以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卒亡。 ”韩非子说林说:“智伯将伐仇由,而道难不通,乃铸大钟遗仇由之君。仇由君大说,除道将纳之。赤章蔓枝谏曰:不可。此小之所以事大也,而今也大以来,卒必随之。不可纳也。 仇犹君不听,遂纳之。赤章蔓枝因断毂而驱,至齐七月,而仇犹亡矣。 ”史记 (卷七十一)记载:“智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 ”“何则?无备故也。 ”西汉淮南王刘安著的淮南子说:“夫仇由贪大钟之赂而亡其国。 ”东汉高诱注:“仇由,近晋
11、之狄国。晋智襄子欲伐之,先赂以大钟。仇由之君贪,开道来受钟,为和亲。智伯因是灭取其国也。 ”吕氏春秋是记载最详细的一部书, 吕氏春秋记载:“仇犹之君将斩岸堙谷以迎钟。赤章曼枝曰:诗云唯则定国。我胡以得是与智伯?夫智伯之为人也,贪而无信,必欲攻我而无道也。故为大钟方车二轨以还君。君因斩岸堙谷以迎钟,师必随之。 弗听。有顷,谏之。君曰:大国为欢而子逆之,不祥。子释之。 赤章曼枝曰:为人臣不忠贞,罪也;忠贞不用,远身可也。 断毂而行,至卫七日而仇犹亡。 ”纵观先秦和两汉的史籍中关于仇犹的记载,尽管大同小异,但是,传达的信息却是相当一致的,那就是:在春秋时期,仇犹古国确实存在过。1.3 与仇犹国相关的
12、故事仇犹国诞生于春秋时期,在仇犹国建立约百年后中国步入战国时期,每个有势力的国家都想统一霸业。由于仇犹国毗邻战国七雄的晋国,而晋国也是七雄中实力较强的一个,加之晋国实行的是“清邻,平边,定一”的发展策略,即首先把身边的敌对势力列入清剿,然后平定边远地区,最终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在此策略之下,发生了一个比较著名的故事,即晋六卿之一智伯在定襄集结重兵,并以馈赠大钟为名,出使仇犹,望仇犹国民修好车道,静等佳音。仇犹国王闻之大喜,钟声一震,四方皆闻,国家集结兵马,举行盛大典礼,节日祝贺,益处极大。 在举国上下的一片欢腾之中,只有大臣赤章蔓枝看出了其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谏说:“晋为大国,我为小国。大强小弱
13、。自古小国给大国进贡,弱国给强国送礼,今日智伯送巨钟与我,其人贪而无信,狡猾多端,大王不可不防啊!” 然而大王并没有听取的意见,还说道说:“吾与晋国君舅甥之亲,历年礼尚往来,不分彼此,两国军民,广结眷属,其哪来伐我之礼?” 之后赤章蔓枝又说道:“晋国多年来不敢小视于我,仇犹仰仗兵强将勇,地势险恶,晋兵难履仇犹山路崎岖,今以二轨广车为送钟之名开路,师随其后奈何?” 但却这般说词却遭到了大王的嘲笑,大王说:“赤章爱卿,依你之说,对谁都怀疑,什么都怕,明日早朝就不要戴官帽,应换戴钢奎一顶,以防天有不测风云,小心天上下陨石砸破头颅。 “ 至此殿内上下朝野大臣闻之哈哈大笑。 赤章蔓枝也羞愧满面,但是为了
14、国家社稷他还是仍据理力争的说:“大王难道不晓得兵不厌诈之说?今日智伯千里送钟,必凶多吉少,敬请大王清心寡欲,克己复礼,严守中立。 “ 不聊大王还是依然不为所动,依然固执的说:“我心已定,尔休再胡言。你们这些书生怨不得无所作为,全因胆小如鼠,天上掉饱馅饼唯恐砸伤脑袋。哈、哈” 殿内又是一片讥笑声。 赤章蔓枝无奈之下便说道:“送钟、送钟,钟和终乃谐音之字,仇犹完矣!这莫非是天意否?” 愚昧的大王大发雷霆吼道“放肆!乱我朝野,动我军心,捧棍打出,永不再用。 ”至于赤章蔓枝其人,我们只知鲜虞赤狄之族人,殿试入仇犹做官。在此事之后又受其他同僚的诬陷,随性逃出了仇犹国。先逃往山东齐国,亡国之臣不被重用,回
15、鲜虞安度晚年,在今日新乐复姓赤章,多赤章蔓枝之后。 自此开始仇犹国的历史发生了一个 180 度的大转弯,仇犹国王随即款待晋国使者,号令军民,北接滹沱河,南北通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凿岗垫洼,加宽车道,安然无事,坐候钟音。 随后智伯统率的晋军大摇大摆以方车二轨载运大钟战车开道,整个气势如同现代战场上的坦克冲锋在前,步兵尾随其后,亦不可阻挡之势直奔仇犹国都而来。大兵压境,兵临城下,仇犹国军民举手无措,苍慌应战,寡不敌众,城池攻破,国王被斩,香妃殉亡,将士溃不成军。智伯入城安抚军民,自此仇犹国士隶属晋国。晋钟真正成了仇犹国之丧钟。这也是现在很多人忌讳送钟之解释吧。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 2011
16、热播影片赵氏孤儿 ,相信大家对此影片的故事情节已是十分熟悉,而的故事背景和故事原型就是在仇犹国和晋国之间的发生的一个历史事件。当时仇犹国的壮大与强盛,与晋国逐渐形成对立。秦、晋争霸,仇犹国受利益驱使,时与秦联合击晋,时与晋共同攻秦。鉴于国与国之间政治主张的不同,仇犹常为晋国持不同政见受官府通缉的“罪犯”提供避护。如公元前 597 年,也就是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以“治灵公贼之致赵盾”为借口,灭赵氏九族,大将韩厥命程婴携赵氏孤儿潜出国界,逃入仇犹国藏山洞中匿十四年。 影片就是着手渲染和记叙了此事。关于“仇晋之姻”也有一段相关历史,相传因仇犹国内山深林密,地理崎岖,路途坎坷险恶。仇犹军身着白银服饰
17、骑于马上而且勇猛善战,故有“白色旋风”之称,敌寡擒之,敌众隐入高山丛林之中,令你难寻踪迹。晋为西阻秦军东进,安抚背部,使用了联姻之术。公元前 650 年,晋献公婴仇犹公主为妻,生二子,即重耳(晋文公)和夷吾(晋惠公) 。第二章 仇犹国的历史2.1 仇犹国的起源春秋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革是一个时期,我国固有的奴隶制制度开始了向封建社会过渡,周朝所有的社会制度开始慢慢崩溃,在“礼坏乐崩”的状况之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相继并起,周朝的统治体系也随之土崩瓦解。公元前七世纪前后,中原大地处于一种相互格局互相混战的状态,根本无暇顾及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和管理,北方少数民族也趁机开始崛起,其中以畜牧为
18、业、长于攻战的狄族日益强盛起来,并不断侵凌中原,进入山西,散居于长治、临汾等地。周灵王三年(前 569) ,狄人开始了对中原地处的大规模渗透,狄族(分赤狄、白狄、长狄三大支)中白狄(因着白色服装而得名)的一个分支迁到今盂县城东部定居,建立了仇犹国,国都就在今盂县城东一里许的古城坪附近。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东盂县” ;与之相应的“西盂县” (西烟盆地一带)当时是晋国的属地。两国虽仅一山(管头山)之隔,但因地僻路险,交通不便,加之当时晋与诸戎(含狄族)有盟, “修民事,田以时” ,所以百余年间,彼此无扰,未发生磨擦。据史考证仇犹国建立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 770公元前 636 年期间,当由于没有确
19、切资料,所以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它是在公元前 500 年建立的,目前两种说法处于一种胶着状态,彼此都有一定的依据。但在建立国者的组成上却达成了高度的一致,即仇犹国的民族是狄族的一支白狄(据说这个民族的人爱穿白衣服,故名白狄) 。从这个民族的人爱穿白衣服来推测,不难想见,这个白狄族当时的经济状况还相当落后,穿白羊皮,且连最简单的染色工艺也不会。所以说他们不是爱穿白衣,而是没有漂亮的彩衣可穿。作为北方的狄族,他们应该是牧猎民族,逐水草而居。2.2 仇犹国的兴盛在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636 年期间,白狄族的牧民们骑马挎箭、携家带口、赶着牛羊,陆陆续续进入仇犹这块水草繁茂、猎物众多,而且有着天然地
20、理屏障之地,繁衍生息。并在此地建国,经过了两代人的努力,仇犹国已在他的势力范围内发展成了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独立自主的国家,在经济方面,仇犹国一直是一种相对闭塞就要落后的状态,即使是在国力鼎盛时期,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封闭落后状态中,加之白狄人大多都是以牧猎耕植为生,再者他们生活的环境也是比较偏僻崎岖的山地,所以很多生活必需品要用猎物、牛羊、皮张等来交换,也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在文化方面,仇犹国也是保留了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贯风俗传统,过着游牧生活,整天以骑马狩猎为主,穿着兽皮,在一些兽皮和岩壁上做了一些简单的绘画,绘画内容也是关于他们的生活情景,他们也没有创造文字,而是使用了汉文。在军事方面,
21、仇犹国人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后裔,精通骑射,加之民风彪悍,历来尚武,国中将士大多威武雄壮,在兵种中以骑兵为主,有少量的步兵,其中骑兵在当时属于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而仇犹国骑兵多而强,有长期扎根于地形崎岖的山区,来去如风,战斗力很强,这也是仇犹国能存在三百年的重要原因。关于仇犹国的人口情况,我们现在已经无从得到确切数据,只能从一些文献和记载中进行推算,他们的城池只有方圆九里六十步,加之又是少数民族,估计总人口不会超过 5 万人。在地区影响力方面,仇犹国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处在战国时期两个最强的国家秦国和晋国之间,秦国和晋国都想拉拢仇犹国来来牵制对方,所以都千方百计的来拉弄仇
22、犹国,其中还出现过。晋献公婴仇犹公主为妻的政治联姻事件,仇犹国也利用此优势,徘徊于两国之间,谋取双边利益。所以在当时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在综合国力方面,仇犹国毕竟是人少地窄之国,加之长期处于一种闭塞状态,国家人才也相对匮乏,经济只能自给自足,所以只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2.3 仇犹国的消亡2.3.1 消亡的时间考证盂县藏山研究会会长韩万德先生仇犹国是怎样被灭亡的一文讲:“周贞定王十二年(公元前 457 年) ,智伯组织指挥了一场伐中山,取穷鱼之丘的著名战役。为了获得这次战争的全胜,智伯首先在今定襄县城东南十五里的开门峪集结重兵,并拟定了以给仇犹国赠送钟为用兵之计,以便突破白狄人的第一道防线
23、,而后东下太行,直插中山腹地,吞并其全部疆土。当仇犹国接到智伯赠送大钟的通告后,大臣赤章蔓枝谏曰:智伯贪而无信,欲伐我而无道,今师必随之。 但由于国君欲钟之心胜 ,不仅不听忠言劝阻,反而斩岸堙谷 ,广修道路,坐候钟音。在这种情况下,智伯便大摇大摆地以方车二轨(能二车并行的路)载运大钟,沿滹沱河顺流东下,又由龙华河南上直抵仇犹国都。在大兵压境、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尽管全国将士奋起血战,但因事先无备,又加寡不敌众,最终造成了忠臣远离(赤章蔓枝在谏而不听后,出走齐国) 、国君被斩、妃殉香河、将亡南境、全军覆没的惨剧。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吉琨璋、阳泉市文管会韩利忠、盂县文管所赵培青等
24、先生盂县东周遗存及相关问题研究中提出的。该文说:“东周时期的中山国,据已发现的考古资料和有关的研究成果,在今河北的灵寿、平山、行唐、新乐一带晋在古中山国西南,智瑶伐中山,由太原盆地出娘子关下井陉是捷径,而断无逾句注山绕代地长途奔袭之理,况且,代地当时新为赵所征服,赵襄子与智伯又不睦。而仇由国正好在晋与中山之间,是伐中山的必经之地,先取仇犹,此属合理,所以,疑穷鱼仇犹发音接近,穷鱼可能就是仇犹,二者恐非偶合。 ”两种说法谁是谁非,前者于史(定襄县志)有据,后者于理可通,我无话可说。2.3.2 消亡的原因经过数十年的争斗,到周贞定王十一年(前 458)晋国六卿中的智氏、赵氏、韩氏、魏氏联手已把范氏
25、、中行氏在国内的余嗣及党羽剿灭,并瓜分了他们的领地。为了进一步扩充自己的势力,与赵、韩、魏抗争,翌年,智氏的实权人物智瑶率晋军出兵中山(白狄别种所建之国,亦称鲜虞,在今河北正定一带) , “取穷鱼之丘” ,顺便攻打仇犹(系中山国的联盟国) 。但当时仇犹闭塞,四面环山,林木茂盛,不好用兵。怎幺办呢?诡计多端的智瑶经过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铸了一口大铁钟,谎称要敬送给仇犹国的君王。仇犹君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欣喜,于是便命令大臣调集人马,劈山斩崖,连夜修路,准备迎接智瑶馈赠的大钟。这时,仇犹国一位名叫赤章曼枝的大臣怀疑智瑶此举有诈,就向国君进谏说:“智瑶是晋国赫赫有名的权臣,其为人向来食而无信
26、;何况晋国疆土广阔,富饶强大,为什幺要用大钟这样贵重的礼物来敬送我们仅有弹丸之地的小国呢?我看其中必有阴谋。如果智瑶借送钟的名义带兵来袭,我们的国家就可能要被灭亡了。 ”仇犹国君得宝心切,赤章曼枝的话哪能听得进去。他说:“大国赠宝给小国,这是看得起我们的表现,也是友好的象征,我们怎幺能随便怀疑人家呢?”赤章曼枝的谏言得不到国君的重视,痛心地说:“为人臣不忠贞,罪也:忠贞而不用,远身可也!”说罢, “断毂而行” ,投奔到了齐国(一说卫国) 。时隔不久,仇犹国就被智瑶灭亡了。仇犹君眼看着随大钟开来的浩浩荡荡的晋军,知已上当,悔恨已晚,无奈,只好和妻子双双自尽,以表对国家的忠贞。第三章 仇犹国遗址探
27、究3.1 地名中可寻找仇犹国的痕迹经过查阅和相关的询问,我们知道了在今天的盂县的钟镇街北村,就有几个叫我 “折将坪”、 “披头崖” 、 “围巷” 、 “天灵盖”的地方,其中“折将坪”在北庄村东、仇犹古城正北三、四里许,相传这里牺牲了仇犹国一员大将。而这员大将很有可能就是晋兵入侵时,为了掩护仇犹国君安全撤退,而拼命阻击晋军而英勇战死的,鉴于是在这里损兵折将的原因,故取此地名曰 “折将坪” 。 披头崖”是一处约两、三丈高的土崖,相传仇犹王在这里披头散发与敌人决战,所以称此地为 “披头崖” 。 “围巷”在北庄村北二里处,在这里仇犹王被晋军重重围住,所以取名此地为“围巷” “天灵盖”在原仇山(现在称高
28、神山)山麓,从“围巷”往北,上一个石坡,就是地名“天灵盖”的地方。这是仇犹国君战死之地。他是被铁锤砸碎头盖骨而死,还是被大刀砍伤“天灵盖”而死。目前尚无定论。3.2 风俗习惯中暗藏远古信息仇犹国的历史随着国君自尽这一悲剧的落幕而结束了,但是仇犹的后人依旧怀念着他们。至今,许多遗迹犹在,不少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流传在民间。在盂县城北 2 公里处有一山,名高神山,古名仇犹山,又名原仇山,山顶有庙。 大明一统志载:“仇犹国君既灭,后人立庙此山”以示祭祀。县城西北有河绕城而过,名香河,古名腥河,相传是仇犹爱妃殉难的地方。后因“腥”字不雅,改为香河。盂县清城乡傅家垴村有将军岭,传为仇犹将军殉国后葬此,后人立
29、碑志之(载山西历史地名录 ) 。至于赤章曼枝精忠保国的事迹更是为后人所传颂,被载入吕氏春秋 、 战国策 、 史记以及历代编纂的盂县志等权威性史志著述中。上世纪 90 年代,阳泉市教委还以此为题材创作摄制了电视片钟 ,警示和教育青年一代,并在全国获奖。3.3 仇犹国遗址存有的文物2003 年 7 月 17 日8 月 26 日,阳泉市、县文物部门配合省文物勘探技术中心和省考古所专家,对盂县金龙大街(穿越仇犹国古城)东周墓地进行了文物勘探和发掘,共清理春秋战国时期墓葬 48 座,汉墓和明清墓各 2 座,古井 11 眼,古路 1 条,各类铜器、青铜器、玉石器等文物 500 余件。其中,8 把青铜剑是晋
30、东地区的首次发现。专家初步认定,这些青铜剑系春秋战国时文物,可作为仇犹文化的一种实证。第四章 仇犹国遗址的价值4.1 珍贵的历史价值任何一种遗址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文化遗址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仇犹国历史遗迹便是其中一例,通过对仇犹古国的残存遗迹的考察,我们可以洞悉古代狄人的历史和他们的生活状况,看着这些矗立在我们面前,经历无数风风雨雨,依然挺立的城墙和建筑,我们似乎可以想到先人活生生的生活情景,透过遗址了解他们的文化,艺术和智慧,充分了解和体恤我们的祖先在创业时的艰难,他们不畏艰险,千里迁徙,定居下来以后由于环境作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以致之后为了保家卫国而英勇牺牲
31、的壮烈事迹都不是优秀的文化,我们今天传承他们的文化,而这种传承在生生不息的文化延续中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这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个东西对另一个东西的承载和表达,同时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可以为我们后人真实地展示遥远的过去,当我们立足于古仇犹国的古遗址之中,在追忆古代历史之时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的先人辛苦的迁徙,艰苦的创业,痛苦的战争都历历在目。它的存在是具体的,是书本和影像不可替代的,它所搭载的文明可以通过具体的事和物传往后世,千古流芳。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体现在它又可成为新的文化现象的生长点上。由于仇犹国的每一个历史遗址的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其特殊的背景、影响和价值,可以为人们提
32、供丰富的研究资料,人们关注、凭吊它、咏颂它、研究它、开发它、利用它,于是又围绕它生成新的文化现象,又为文化积累增添了新的内容。从而该遗址又成为这种新生的文化现象的重要载体,汇入文化传承的洪流之中,世代相传。4.2 旅游开发价值在当今社会中,启发民智,让文化这一潜在的经济开发,对于文化传承和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开发历史性的旅游景点,让书面教育走向实体教育,使实体教育的生动性,深刻性,记忆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这一点说,历史性旅游项目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教育,民族血液流淌的综合体现,能在关键时刻体现出民族意识,理解国家、民族、文明与自我的价值!结语古仇犹国作为一个春秋时期的相对较小的国家,他的存在并不为
33、很多人所熟知,但是正是这么一个小的国家却有着谜一样的历史,我们通过相关的遗址,借鉴有关的文献,一步一步的揭开了仇犹这个沉睡在谜一样的历史中的古代国家。在研究中我对仇犹国的形成,发展,鼎盛,衰灭做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基本上勾画出了一个完整的仇犹国的发展历史,之后着重分析了山西孟县仇犹国遗址,特别是具体的记叙了遗址的风貌,现存地名、民风中所含有的古风气息等。 ;之后从发展的眼光研究仇犹国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代经济价值。当然本文也有不足之处,对于实地考察的部分涉及较少,加之相关文献的记叙也不多,所以所写的内容也不公全面。参考文献1刘向战国策 ,中国辞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110 页2左耳吕氏
34、春秋 ,中国辞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77 页3韩非韩非子 ,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 年版第 56 页4司马迁史记 ,中国文艺出版社,1980 年版第 72 页5淮南淮南子 ,中国文艺出版社,1980 年版第 54 页6刘青大明统一志 ,中国文学出版社,1976 年版第 43 页7李国钧春秋战国上海东方出版社,1994 年版第 341 页8陈启封秦晋之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55 页9付宏伟春秋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年版第 77 页10秦歌北方少数民族变迁中国文化出版社,1989 年版第 22 页11秦为民中山国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年版12李希孟春秋列国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版第 45 页13刘筑晋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http:/14冯桥秦起晋落北京历史出版社,1999 年版第 7 页 . 15陶辉春秋兴衰沉浮录天津文艺出版社,2000 年版 244 页16陈芳科战国小国传延边出版社,1980 年版第 23 页17孟建新孟县志山西文学出版社,2002 年版18韩万德仇犹国是怎样被灭亡的山西青年出版社, 2004 年版19薛宗兴仇犹国山西文学出版社,2002 年版20樊翔仇犹国的历史山西文化出版社,2003 年版21袁敏青中山国的研究青年出版社,2002 年版出自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