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聚焦中考】2017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9文言文阅读(概括、探究与感悟).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64218 上传时间:2018-1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中考】2017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9文言文阅读(概括、探究与感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聚焦中考】2017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9文言文阅读(概括、探究与感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聚焦中考】2017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9文言文阅读(概括、探究与感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聚焦中考】2017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9文言文阅读(概括、探究与感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跟踪突破 19 文言文阅读( 概括、探究与感悟)一、(2016东营)阅读【甲】 【 乙】两文,回答问题。【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 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 中空。嘐嘐聱聱 ,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叹曰

2、:“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苏轼黠鼠赋 )【注释】拊(f):拍。橐 (tu):袋子。嘐嘐(jio) 聱(o) 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虿(chi):蝎子一类的毒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2)橐坚而不可穴也 (咬洞)(3

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 被)(4)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在)2翻译下面的语句。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招引人;没有死的时候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 ,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断;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入对方圈套。4两文均“叙事”而“达意” ,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甲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 ,作者观点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

4、文为小品(或赋) 。重在 “悟理” ,以“黠鼠”逃脱为基础和凭借,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二、(2017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4 题。(导学号:76392049)【甲】上 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 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

5、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注释】上:指唐太宗李世民。刻:指伤害、虐待。这里指压榨。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夫欲盛则费广(多)(2)放不敢纵欲也(放纵)(3)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 )(4)曾益其所不能(通“增” ,增加 )2下面四个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A BC D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压榨百姓来侍奉君主,如同割下(自

6、己的) 肉填饱肚子,填饱了肚子人却死了 ,君主富有了国家却灭亡了。4甲文中的唐太宗李世民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请结合选文,简要说明李世民忧患的是什么?(1)不能做到以民为本;( 2)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参考译文】【甲】太宗李世民又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压榨百姓来侍奉君主,如同割下(自己的 )肉填饱肚子,填饱了肚子人却死了 ,君主富有了国家却灭亡了。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出自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加,费用增加,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我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 ”三、阅读

7、下面文言文,完成 14 题。(导学号:76392050)【甲】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 得天池 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 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 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袁宏道虎丘记 ,有删改)【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 ,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 如虹,忽卷掣折 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

8、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节选自袁宏道观第五泄 记 )【注释】千顷云:山名,在虎丘山上。天池:山名,又称华山,在苏州市郊。虞山:江南名山,在常熟市境内。江进之:江盈科,字进之,时任常州县令。下文的“韦苏州”和“白乐天”分别是唐朝诗人韦应物和白居易,这二人都曾任苏州刺史。罅(xi):缝隙,裂隙。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 激起水花。掣折:转折。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 ,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峦壑竞秀,最可觞客(宴请宾客 )(2)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

9、公于其中( 供奉)(3)数步,闻疾雷声(听见)(4)游人坐欹岩下望(倾斜)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A但过午则日光射人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B而病寻作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山行之极观也 要离之刺庆忌也D以面受沫 以君为长者, 故不错意也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川兴废,信有时哉!山川的兴旺和荒废,确实有它的运数啊!(2)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离开。4袁宏道在【甲】 【乙】两文中表现出怎样相同的思想?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山水,随遇到安的

10、思想感情。【参考译文】【甲】剑泉深得无法测量,陡峭的岩石如斧削一般。千顷云因为有天池等山作为几案,山峰峡谷,争奇斗秀,是请客饮酒的好地方。但是过了中午就阳光逼人,不能久坐。文昌阁也不错,晚上林中的景色尤为迷人。朝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没有遮拦,仅远远望见虞山如小小的黑点。平远堂荒芜已经很久了,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的办法,想在里面供奉韦应物、白居易等人,但不久生了病,我既然已经辞了官,恐怕进之的兴致也消尽了。山川的兴旺和荒废,确实有它的运数啊!【乙】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

11、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有的坐在岩石上,有的斜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离开。傍晚回来游客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四、(2017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 ,完成 14 题。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 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 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辞

12、咎犯,问雍季 。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 人,虽愈利,后无复。君其正之而已矣。 ”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 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哉?”【注释】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卿。厌:满足。雍季: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遇:对待。权:权宜,变通。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1)战陈之事,不厌诈伪(欺诈、狡诈 )(2)左右曰(身边侍候的近侍;近臣)(3)与楚人战,大破之(攻克、打败 )(4)君行赏先雍季何也(为什么 )2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 上使外将兵B以诈伪遇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虽愈利,后无复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D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 肉食者谋之3翻译句子。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焚烧山林打猎,虽然能捕获到更多的野兽,但是最后必定会无兽可猎。4晋文公不用雍季之计却赏赐他,从中可以看出晋文公是位目光长远(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的君主。【参考译文】晋文公将要与楚国人在城濮作战,向咎犯询问说:“楚国兵多我国兵少,该怎么办(才能取胜) ?”咎犯回答说:“ 做符合仁与义之类的事,君子是不会满足于只是忠诚守信的;在双方列阵作战时,也不厌弃用欺瞒和佯装的手段。您

14、也对楚军实行诈术就行了。 ”晋文公让咎犯退下,又召来雍季询问。雍季回答说:“焚烧山林打猎,虽然能捕获到更多野兽,但是最后肯定会无兽可猎。用欺诈作假的手段对待民众,即使暂时能得到一时的利益,以后民众再也不会上当了。所以您还是光明正大行事才好。 ”晋文公没有听从雍季的计策,而是采纳了咎犯的计谋。与楚军作战,在城濮打败了楚国人。回来后论功行赏,先赏赐雍季,后赏赐咎犯。晋文公身边侍候他的侍臣(或近臣) 进谏说: “城濮之战的胜利,是因为用了咎犯的计谋,但论功行赏却先赏赐雍季,后赏赐他,这是为什么呢?”晋文公说:“咎犯所献的计谋,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雍季的意见,却可以使万世获利。我怎能将一时的权宜之计放在前面,而把长远的利益放在后面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