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案设计高州四中 朱如飞一【学习内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的是“安史之乱”未定,关内又大饥,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弃官带家颠沛流离,历尽险阻,饱经苦难和流离的生活,在亲友的帮助下,暂有栖身之所。可好景不长,一方面,政局突变,宦官昏庸无能,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另一方面,成都平原风雨成灾。一场大风把栖身之所摧毁,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真是“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万千,但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却始终不改。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最能体现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2、不朽的诗篇。所以学好本诗学好本诗就会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一分认识,更能受到美的熏陶、情感上的共鸣和启迪。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看法,他们也敢于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和看法。但是语言积累还不深厚,理性思维能力欠缺。要巧妙搭建“自主、合作、探究”对话平台让学生体验文本、感悟情感,进而生成阅读收获!三【教学设想】“教学大纲”中要求诵读古典诗歌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无论是为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语文课程
3、标准阅读教学提出相关的建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课教学力图贯彻这些理念,通过古典诗歌鉴赏的方法“四步骤” (读悟联结)来执行这些理念,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 掌握重点字、词、句,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能初步归纳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2、 过程与方法:2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 的平等对话平台和反复多
4、样朗读的学习方式,引导品味赏析诗的语言、技巧,把握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习、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推己及人的美德。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做一个合格的现代中学生。五【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字、词、句,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学习、体会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推己及人的美德。六【学习难点】通过鉴赏诗歌,学习、体会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推己及人的美德。七【教、学法】诵自主探究合作;诵读法、探讨法、质疑法八【
5、课前预习】1、多方查阅、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及所学的诗歌作品,其他“古仁人”忧国忧民的名句。2、反复诵读课文,画出读不准的字、词、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3、因课文简短,建议学生课前背记全文。4、独立自主完成导学案自学部分5、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导学案交流部分。九【课堂学习】(一)导入:创设情境,引入主题1、 【学习小组分工说明】(“一较高下”的规则:按平常 5 个学习小组,分一、二、三、四和评委组,竞赛得分。14 组各负责一节诗的诵读、翻译、赏析;第 5 组评委组,负责打分计分,小结板书;设计“抢答题”和“必答题” ,意在激起学生积极、踊跃参与)【板书 1:一、二、三、四
6、和评委组(得分)】2、 【猜一猜】对联中“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生澜 ”指的是谁?【幻灯片 1】 (【抢答题】加 2 分)明确:杜甫(由“诗圣”猜出,迁移到:李白诗仙)3、 【忆一忆】初一时,学过作者哪些诗?背背看!【幻灯片 2】 (【抢答题】每首加 5 分)3明确:(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望岳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 【作者知识大填空】 【赛一赛】自学质疑、检测:通过你自己学过的或查阅、收集到的关于作者杜甫的资料,完
7、成填空。 【幻灯片 3】 (【抢答题】每空加 1 分)杜甫,字子美,别号(自称) ,唐代伟大的 诗人,情怀_,诗风_,后人尊他为“_”他的诗歌立足于现实,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被人们称为“ ”。他和 并称“大李杜” 。 (而 “小李杜”是 , )1982 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 ”。他的诗歌以组诗三吏 (“_” “_”“_”)和三别 (“_” “_” “_”)为代表。 明确:少陵野老、少陵布衣;现实;忧国忧民;沉郁顿挫;诗圣;诗史;李白;杜牧,李商隐;世界文化名人;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二) 【亮目标】 【幻灯片 6】1、知识与能力: 掌握重点字、词、
8、句,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重点) 能初步归纳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 (重点)2、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 的平等对话平台和反复多样朗读的学习方式,引导品味赏析诗的语言、技巧,把握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习、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推己及人的美德。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做一个合格的现代中学生。 (重、难点)(三) 【时代背景】 【比一比】根据搜集的资料,简述杜甫生活的社会背景和写作背景。【幻灯
9、片 5】 (【抢答题】加 6 分,每一点 2 分)明确: 一方面,政局突变,宦官昏庸无能,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民族大灾难“安史之乱”使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4死亡!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弃官带家颠沛流离,历尽险阻,饱经苦难和流离的生活,在亲友的帮助下,暂有栖身之所。另一方面,好景不长,成都平原风雨成灾。一场大风把栖身之所摧毁,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真是“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万千!但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却始终不改。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最能体现杜甫推己
10、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不朽的诗篇。(四) 【知识链接】 【古典诗歌鉴赏的方法技巧“四步骤” , 事半功倍】 【幻灯片 7】 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反复读,读标题,读全诗,读注释;注意正音、停顿节奏、语气语调、情感】 悟 【悟诗歌意象,悟诗句中的关键词(诗眼或词眼) ,悟形象、表达技巧、语言及其效果】 联 【联系作者写作的当时背景(包括社会、文化、政治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生活经历及其思想状况)因素,才能具体、全面、客观、公正地鉴赏诗歌。 】 结 【举一反三,归类整理,学以致用,鉴赏此类诗歌的方法也可用来鉴赏其它类诗歌】(五) 【读】自主:1、读标题 茅屋为秋风所
11、破歌 (【幻灯片 8】【抢答题】加 6 分,每一点 2 分)【比一比】按要求填空为所 歌:歌行,古代 的一种体裁。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 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 ”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题目意思 明确:被 诗歌 茅屋被秋风吹破2、 【幻灯片 9】读全诗,读注释朗读指导:读音准确,读流畅,注意节奏、声调、语速、语气、情感,读出杜诗沉郁顿挫的特点。本诗节拍 :以七言为主 ,一般分四三言;例句:八月秋高/风怒号特殊:分四二三言;例句: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分二四三言;例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
12、前突兀/见此屋 3、试自由、大声地把课文读一遍齐读(点评,注意节拍、语气(抑扬顿挫):4、听录音(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及要注意的地方)5、正音:【幻灯片 10】 (【抢答题】每空 1 分)怒号( ) 挂罥( ) 长林梢( )庇护( )突兀( ) 布衾( )三重茅( )沉塘坳( ) 飘转( ) 俄顷( )丧乱 ( ) 广 厦( )见此屋( )明确:ho jun chng b w qn chng oZhun qng sng sh xin6、再次齐读。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痛惜、痛心、痛苦和忧国忧民) 。7、个别读。连续齐读二遍并点评之后,再让一个同学单独朗读教师应肯定其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
13、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抢答题】每读一个加 5 分)8、师范读。(要注意读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使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9 释义:借助注释,理解词义,试译句子【幻灯片 12】 (【抢答题】每空 1 分)通假字: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见”通“ ”明确:现词类活用:拄杖无时夜叩门明确: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夜里一词多义:安 安得广厦千万间( ) 风雨不动安如山( )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 ) 便扶向路( )明确:安,怎么;安稳 向,活用为动词,靠近;旧的,原来的特殊句式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明确: 定语后置,千万间广厦 被动句,为所10、译句:借助文下注释翻译重点句子【幻灯片 13
14、】 (【抢答题】每句 3 分)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明确: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山一样? 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11、翻译接龙【幻灯片 14】 (必答,每组加 10 分)要求:借助文下注释翻译全文,并分小组进行“翻译接力赛”12、自主读质疑:大胆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和
15、在自学过程中的疑惑或发现,师生共同解决。学问学问,不懂就问。13、动笔积累 (十个好脑瓜顶不上一支烂笔头)(六) 【悟】合作交流:【幻灯片 15】(必答,加 10 分,在回答问题前,每组派一个代表“接龙”地诵读负责的本节内容,比比谁读得好;14 组每小组负责一节,讨论交流完成任务后派小组长或代表答题,哪组准备好哪组先答。评委组负责打分和记录要点,板书在黑板)1、各小组代表“接龙”地诵读所负责的该节负责的本节内容,比比哪组读得好,根据优劣加 410 分;2、讨论、交流 、组织 (小标题、情感)设计问题:【幻灯片 16】给所负责各节拟个小标题。【点津: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节的主要内容,尽量从原文里面
16、进行压缩和概括,词语简练、准确。 (例如:秋风破茅。 ) 】 概括本节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点津:联系作者写作的当时背景(包括社会、文化、政治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生活经历及其思想状况)因素,才能具体、全面、客观、公正地鉴赏诗歌。例如:愁苦。 】找准一个角度赏析本节如何表现诗人的情怀?【点津:通过朗读、品味关键字、词、句来感悟。如:悟诗歌意象,悟诗句中的关键词(诗眼或词眼) ,悟形象、悟情感、表达技巧、语言及其效果分析词句的作用,一定要把它放在原文里面。 】3、合作释疑汇报会:【幻灯片 17】各组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教师纠错,形成共识7(小标题 情感 分析)赏析第一节。赏析第二节。赏析第三节
17、。赏析第四节。4、评委组归纳、小结、板书。明确:第五组评委组归纳:(认真听,归纳,板书出黑板小标题、情感借学生的手写出事和情,最后师补充板书) )小标题 情感茅屋 秋风破屋 愁苦为秋 群童抱茅 无奈天所 夜雨湿屋 哀伤破歌 广厦庇寒 愿景自己生活、精神痛苦 推己及人 忧国忧民 天下寒世俱欢颜一切景语皆情语(七) 【联】拓展外延【幻灯片 17】联 【联系作者写作的当时背景(包括社会、文化、政治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生活经历及其思想状况)因素,才能具体、全面、客观、公正地鉴赏诗歌。 】1、杜诗中有不少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作品。【竞一竞】平常还耳熟能详哪些杜甫的诗歌名句?【幻灯片 18】 (【抢答题】
18、每句 2 分)查查资料,抄下几首,读一读。明确: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豪吏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2、除了杜甫,还有哪些 “古仁人”忧国忧民的名句?【幻灯片 19】 (【抢答题】每句 2 分)明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
19、淹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3、联系当下热点 “钓鱼岛”问题 【抢答题】(永远是中国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需理性,抗议要依法)(八) 【结】当堂反馈【幻灯片 20】1、学生学习反思小结收获明确: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引入“钓鱼岛” , “爱国需理性,抗议要依法”2、老师小结:明确:关心民生 推己及人 忧国忧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爱国需理性,抗议要依法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百姓疾苦,震撼人心。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他们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3、试背全诗(九)课后巩固1、背、默全诗2、积累忧国忧民的诗句3、仿写:借鉴“十大感动中国颁奖词” ,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仿写一段“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