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课时不等式的简单变形()教学目标 1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2运用不等式的三个性质对不等式变形。3通过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想法:从方程到不等式教学过程一、复习活动。1解方程 2x-1=-3,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用的性质是什么(板书 3) )等式性质:如果 a=b,那么 ac=b c ,ac=bc如果 a=b, ,那么 ac=bc。1不等式的性质 1 如果 ab ,那么acbc,ac bc用语言叙述为: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由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研究、讨论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规律,渗透概
2、括、归纳的方法。)2问题 1:你能否用上面的实例说明如果 ab,那么 acbc 。(在天平的两边都去掉等量的物体,天平的倾斜程度不变)创设问题情境;: 1一架倾斜的天平两边分别放有重物,其质量分别为 a 和 b(虽然有ab),如果在两边盘内分别加上等量的砝码,则盘子仍然像原来那样倾斜。若两边再加上和原来同样多的物体,天平的倾斜程度仍然不变。即:a b acbc,a b 2a2b 。2爸爸的年龄 a 比儿子的年龄 b 大,再过 10 年,爸爸的年龄仍比儿子年龄大,即:a b a10 b10。由这两个问题引入新课,也可根据另外一些实际问题或由学生举些类似的例子引入。2概括得到以下二个不等式性质:不
3、等式的性质 2 如果 ab,并且 c0,那么ac bc。用语言表述为: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性质 3 如果 ab,并且 c0,那么ac bc。用语言表述为: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问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的数,不等号的方向是否也不变呢?探索观察。将不等式 52 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比较所得结果。用“”或“”填空:53( ) 23,5 4( )2 4, 5(2)( )2(2),5(0.5)( )2(0.5), 53( )23, 54( ) 24,5(2)( )2( 2), 5(0.5
4、)( )2(0.5),提问:你能从中发现什么?(不要急于拿出结论,而要给学生充分的计算、比较、分析、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个规律。)5.和方程的性质相比较。6问题 4:“在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请你举例说明是错误的。(让学生充分举例,真正掌握不等式性质 3。创设问题情境;5)3 ,进 5 个球比进 3 个球好,被进 5 个比被 3 个差)四、应用举例。与解方程一样,解不等式的过程,就是求不等式的解集,即将不等式变形成 xa 或 xa 的形式。例:1、设 abc2,则 a b,-a-1 -b-1.(3)若 ab,则 ac bc(c0),ac 2 b
5、c2(c0).例 2、指出下列各题中不等式变形的依据:(1) 由 3a2,得 a . 32(2) 由 a+30,得 a-3.(3) 由-5a- .51(4) 由 4a3a+1,得 a1.例 1 解不等式:(1)x7 8;(2)3x2x 3。(分别与解方程 x78,3x2x3 相比较。) (让学生比较解方程和解不等式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相同之处 ?)解不等式中的移项和解方程中的移项相同吗?你能否用移项来进行不等式的变形?例 2 解不等式:(1) x 3; (2)2x6。12(让学生比较解方程和与解不等式有何相似或不同之处。)不等式(1)和(2) 有什么不同之处 ?五、巩固练习。1课本第 60 页练
6、习。六、拓展延伸。1已知 ab,能否推出 ac2bc 2?2已知 ac2bc 2,能否推出 ab?3已知 x5,能否推出 2x374已知 x2,能否推出 32x1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七、课堂小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和方程的基本性质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八、布置作业。补充作业。是” )不等式 的解,不等式 的解是大于 的数52x52x学生练习: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把下列各式化成 xa 或 x x-1;(3)4+2x3x-1;(4)- x+ ;29 5431六、延伸提高:例 1、不等式(m-2)x1 的解集为 x2 C. m3 D.m-1,则 m .(2)若(a+3)x-a-3 的解集为 x-1,则 a 。五、能力拓展例 1、1、用“”或“ ”“= ” 号填空:(1)如果 a-b0 那么 a b(2)如果 a-b=0 那么 a b(3)如果 a-b 那么 a b.从这道题可以看出:要比较 a 与 b 的大小,可以先求出 a 与 b 的差,再看这个差是正数、负数还是零。2、用作差法比较 x2-2x-15 与 x 2-2x-8 的大小。学生练习:若 ab0,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1) -3 和 -4;(2)a+b 和 a-b;(3)- +5 和- +5。2a 2a2b(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