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和转移,国际贸易地理,章节简介,第一节 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 第二节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一、地理大发现二、第一次产业革命三、第二次产业革命四、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区的转移 第三节 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第一节 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在此之前,奴隶制社会:四大文明古国: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亚洲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流域的中国 封建社会: 东方: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 西方:欧洲区域贸易的发展是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即11-15世纪随着商业城际之间和国际间的集市贸易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简介:1213世纪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内四个城
2、市轮流举行的集市贸易的统称。当时较为典型的具有全欧洲意义的规模最大的集市贸易中心。兴起的集市贸易是中世纪欧洲进行商品交换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交易中心特别是批发贸易中心。集市受到所在地的领主保护并向领主纳税。一次集市延续几天至几个星期,一般每年不超过两次。,1、佛兰德尔毛纺织手工业中心“香槟集市”,1、佛兰德尔毛纺织手工业中心“香槟集市”,背景:11世纪末和12世纪上半叶,随着城市商人的兴起,西欧出现了大量的集市。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集市中,香槟集市是最大的集市。香槟伯爵领地处于低地国家(低地国家,特指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因其海拔低而得名),位于佛兰德与意大利之间,以及德意志与西班牙之间的两条交通要
3、道的交叉点上。因此,从意大利运来的东方货物,从英国运来的羊毛,从佛兰德运来的呢绒,以及从斯堪的纳维亚及低地国家运来的货物都在此交易。同时,香槟伯爵又竭力保障集市上商人的安全和通往香槟道路的安全。于是,香槟集市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并在13世纪后半叶达到全盛期。,1、佛兰德尔毛纺织手工业中心“香槟集市”,运作:香槟集市,包括香槟伯爵领地内四个城市轮流举行的六个各为期至少六周的集市。在每一次集市之间要间隔一至二周以便商人运转货物,这样香槟伯爵领地全年都有集市。香槟的每个集市都是经过严格组织的,并由市民一人和骑士一人组成的集市法庭来裁决纠纷。集市的第一周是各地商人来城内街道上设置货摊,接着是10天布
4、匹呢绒交易和11天皮革交易,再接下去是19天其他各种杂货的交易,最后有几天用于结帐。在香槟集市上,商人的结算及商业债务,已使用清偿余额划汇结算的办法;期票、汇票等信用凭证也已使用。,1、佛兰德尔毛纺织手工业中心“香槟集市”,贡献:香槟集市对推动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这个集市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区域贸易中心的形成,这个中心就是位于比利时西南部的佛兰德尔、德国北部的汉撒同盟地域和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2、汉撒同盟位于德国北部,汉撒同盟雏形:汉撒的本义其实代表着群体的意思。原来在十世纪之前,地中海商人喜欢先由陆路经阿尔卑斯山经瑞士再到达莱茵河出海边,由水路再
5、把货品运往北海各地贸易,然而旅途上危险重重,盗匪极多,故商人多连成群体移动,这种结伴行为也就是汉撒,也是汉撒同盟的雏形。,2、汉撒同盟,汉撒同盟的建立:直至1161年,商人终于在威士比城正式成立汉撒同盟,宗旨是经济上互相支援,及对抗盗匪,还有订出一些关于经济体系上的条例等等。而他们就选择在律北克为汉撒同盟的中心根据地。 而这些汉撒同盟最大贡献就是往东垦殖,建立很多有名的城市、港口,例如现今拉脱维拉的里加港。随着城市的建立,汉撒同盟以旗下的城市与北海其他城市结成经济联盟,与斯堪的纳维亚商人组织竞争(即是丹麦、瑞典两国的商人组织)。,3、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以地中海沿岸为中心的世
6、界贸易中心 威尼斯10世纪开始发展,14世纪前后,这里已经发展成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誉为整个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业贸易旅游于一身的水上都市;14、15世纪为威尼斯全盛时期,成为意大利最强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国”、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第二节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一、地理大发现,(一)地理大发现的动因 1、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 2、西欧与远东的贸易危机通往东方的路途常常被阻断,马可波罗的传记又增添了东方的魅力 3、航海技术的成熟,一、地理大发现,(二)地理大发现的过程 1、1487年巴托罗谋(缪)迪亚士(葡萄牙)到达非洲好望角 2、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之命组织航行)发现
7、新大陆 3、1497年达伽马(葡萄牙)新航路(经好望角到达印度)的发现 4、1519年-1522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一、地理大发现,(三)地理大发现的影响与意义 1、地理大发现促使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使欧洲获取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大量货币资本、工业原料和劳动力。 2、地理大发现结束了新旧大陆之间相互隔绝彼此孤立发展的局面,扩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助于资本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一、地理大发现,(三)地理大发现的影响与意义 3、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农作物之间的流动。 P41原产于美洲的番茄、向日葵流入欧洲、非洲以及亚洲,花生则由旧大陆引入新大陆。黄瓜原名叫胡瓜,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
8、带回来的。胡瓜更名为黄瓜,始于后赵。番茄大约在明朝传入中国,当时称为“番柿”,因为酷以柿子、颜色是红色的,又来自西方,所以有“西红柿”的名号。从中国又传入日本,日本也称它为“唐柿”。 4、地理大发现后,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向大西洋沿岸转移:地中海沿岸的贸易地位日益下降,原来经济还十分落后的大西洋沿岸的西、葡、荷、比、英、法处于欧洲去非洲的海上交通要道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新的贸易中心。,二、第一次产业革命,(一)英国爆发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前提 1、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2、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3、工场手工
9、业的发展:为过渡到及其大生产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4、海上霸权争夺:战胜传统海上强国(西班牙和葡萄牙); 5、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货币资本、原材料并开拓了海外市场。,二、第一次产业革命,(二)第一次产业革命的过程 1、纺织业产业革命开始于纺织业,主要标志是1733年英国兰开夏的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1764年珍尼纺纱机(带动纱锭越来越多);1769-1785年水利纺纱机的发明和运用(极大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1776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并被运用于纺织工厂,效率再次被大大提高。 2、交通运输业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了世界第一艘轮船,英国仿造成功并大规模的使用
10、;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使得陆上运输进入铁路时代;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3、邮政服务 1840年英国创建了现代邮政服务。 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机器大工业占优势的国家。,二、第一次产业革命,(三)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出现从未有过的狂飙式发展; 2、从根本上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如第二次产业革命)加固保障;,二、第一次产业革命,(三)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影响 3、产业革命是的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扩大,地域分工开始形成(殖民地与宗主国): A、殖民地为宗主国提供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以及黄金白银等名贵商品;
11、B、殖民地成为宗主国商品销售的市场; C、欧洲宗主国家之间的交易也是异常火爆; 4、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随着西班牙、葡萄牙海上霸主地位的丧失,以及第一次产业革命在各西欧国家的完成,世界贸易的中心沿大西洋东岸,进一步北移,英、法等国成为世界贸易最发达的地区。,三、第二次产业革命,(一)第二次产业革命期间主要的发明创造(美、德、法) 1、19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的五十年间,电力成为新能源,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到了电气时代; 2、19世纪80年代,德国发明家发明了内燃机,带来了石油时代;随后,出现了汽车(美国)、飞机(美国)等现代交通运输工具;,三、第二次产业革命,(二)第二次产业革命兴起的历
12、史根源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国家确立 2、技术理论于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3、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美初步实现了工业化,为工业集中、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为新部门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同时,产业革命也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4、187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得还不太成熟的产业找到很大的打击,从而促使各国进一步提高生产率,孕育了新技术的诞生。,三、第二次产业革命,(三)第二次产业革命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1、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继英之后,美德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2、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不平衡的加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与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赶超英国); 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13、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科学技术新成果的广泛应用,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在资本不断集中的过程中,出现了垄断; 4、世界市场的形成与资本主义的生产地域体系开始形成。 (1)亚非拉等地区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原料供应者与产品销售市场; (2)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工业带:英国伯明翰-曼切斯特工业区;德国鲁尔区、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四、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区的转移,随着第二次产业革命给美德法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新能源(电和内燃机)在这些广泛被应用,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资本主义强国,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也进一步向这些国家倾斜,大西洋东岸的英德法仍然保留着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而大西洋西岸的美国也在成为世界
14、经济贸易中心中新星。至20世纪初,欧洲西部和美国东北部成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第三节 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区,亚太地区的地域范围:,广义上,可以包括整个环太平洋地区,连北美自由贸易区也在其中,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就包括组成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美、加、墨三国。 狭义上,指西太平洋地区,主要包括东亚的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东南亚的东盟国家,有时还延伸到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这些国家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20%,人口1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0%。经济体制上多种多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正在转轨型国家、经济落后国家。,亚太地区范围(狭义)
15、,二、亚洲成为世界贸易中的自然地理条件,1、地域范围广大: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农作物以及工业产品、矿产及其他自然资源),具有丰富的海洋和陆地资源。 2、优越的交通位置 3、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三、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经济条件,1、亚洲经济增长迅速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东盟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均在5%以上,中国达8%以上,亚洲四小龙5-7%。,三、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经济条件,2、贸易量不断上升,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1995年亚太15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就已超过美国。约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5%,其中日本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目前居第三位。日本、中国、台湾成为世界外
16、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和地区。金融实力大增,东京、香港、新加坡、上海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吸引外资大大增加,1995年APEC地区引进外资已占全世界的47%。,三、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经济条件,3、服务业占贸易比重不断提高,产业和产品结构日趋高级化 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香港等地服务业占GDP比重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发达国家标准,达到50-70%,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服务业水平也不断上升,凭借特色旅游业,已经增长至40-50%。,三、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经济条件,4、科技实力长足增长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宇航国和第五大原子技术国,日本的半导体、计算机存储芯片、机器人等方面已超过美
17、国。,四、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政策条件,1、亚太各国都采取对外开放,鼓励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政策 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各国改变原来实行的进口替代战略,转变为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出口,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2、积极推进区域或次区域、密集和非密集区域合作,充分发挥亚太各国经济互补性强这一优势 3、重视教育,大力培养本国人才和吸引外国人才,四、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政策条件,4、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 主要措施有:a、降低关税 b、取消许可证和配额 c、廉价提供土地资源 d、加快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建设 5、美国把经济贸易发展的重点从大西洋沿岸转向亚洲的太平洋,五、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贸中心所面临的挑战,1、亚太各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型和调整期,因此较脆弱。 2、科技力量不足,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3、面临巨大的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4、全球化和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