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1. 记叙文的六要素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用 概括文章内容、概括故事情节。举例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2.记叙的线索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记叙的线索”定义 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时间线举例 都德最后一课是以最后一节法语课的时间推移为线索定义 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地点线举例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以“我”在悬崖上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展开情节。定义 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人物线
2、举例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全文以“我”的见闻感受来安排材料。定义 以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事线(明线) 举例孙犁芦花荡:以老头子大意导致大菱受伤到快意复仇这一事件的发展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定义 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情感线(暗线)举例黄蓓佳心声:以主人公李京京参加公开课朗诵前后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定义 以某一件具体(或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实物线举例如:我的第一本书以“第一本书”为线索,回忆了“我”儿时上学的乐趣、同学的友谊,也表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间的温情。3.记叙顺序插叙 作用内容上:交代了内容;解释了的原因;突出人物性格(形象);突出文章主题。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伏
3、笔;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感染力。举例张之路羚羊木雕:开篇先写“我”因把木雕送给好朋友万芳,遭到父母责骂,后插入“我”和万芳之间深厚友谊的一些具体表现,既交代了写作背景,又为主体部分作好了铺垫。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顺叙举例宗璞紫藤萝瀑布:从见到紫藤萝写起,由远至近,并由此引出人生感悟:面对这一紫色的花海,原先的悲痛化为宁静。作用开篇点题;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引出下文;使结构更加紧凑。倒叙举例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再凭
4、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是怎么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最后写它的胜利。4.记叙文的语言(1)修辞角度【九年级上册附录“常见修辞手法简表”】作用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辨析 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举例朱自清春:“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将野花比作“眼睛”“星星”,形象生动。比喻【6年6考】答题规范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或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作铺垫)。作用 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表意丰富,表达生动有趣。辨析 把物当人来写。举例老
5、舍济南的冬天中“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运用拟人的修辞,把小山当作人来写,突出小山的可爱。拟人【6年2考】答题规范规范运用拟人的修辞,把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夸张 作用 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引起联想效果,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辨析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举例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这句话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语言感情的激烈,给人以深刻印象。答题规范运用夸张的修辞,突出表现了的情感/强调了的特点。作用 句式整齐,增强气势;便于抒情,更有气魄。辨析 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
6、均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举例刘成章安塞腰鼓中“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的特点。排比答题规范运用排比的修辞,句式整齐、有力地写出了的特点。作用 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辨析 两个方面或两件事物相对着记叙。举例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对比【12长沙】 答题规范运用对比的修辞,强调了的心情/揭示了特征。作用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辨析 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不需
7、要回答。举例都德最后一课中“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运用反问的修辞,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反问答题规范运用反问的修辞,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作用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辨析 问话形式,自问自答。设问举例 杨绛老王:“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运用设问的修辞,表现了“我”对老王的愧疚之情。答题规范运用设问的修辞,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的特点。(2)描写角度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举例表现地域风光,揭示时间、地点季节和环境特点例: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
8、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鲁迅社戏)作用:交代了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环境氛围例: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作用:渲染了低沉压抑的环境氛围。烘托人物心情例:他能看见窗外经久不息的星星。他感觉到那星星已经穿过茫茫黑暗飞进他的窗口,落入澡盆中(2016株洲清水洗尘)作用:景物描写诗情画意,渲染(烘托)了他愉悦的心情。衬托人物形象例: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鲁迅故乡)作用:烘托了人物质朴的形象。为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例:夜深了,四周一片漆黑
9、,仿佛隐藏着无数索要的魔爪好像空调不断地向车内吹着冷气。(2014岳阳等待那只手)作用:交代此时已是深夜,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说明: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同自然环境描写,此处不再赘述。人物描写描写种类 特点 作用外貌描写 描绘人的身材、容貌、衣着 以形传神,揭示人物思想品质、精神风等 貌、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例:都德最后一课: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透边的小黑丝帽。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感受、心理活动、意愿、思想斗争),揭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的复杂情感,深化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心理描写例:黄蓓佳心声:“不,
10、不是这样的。京京听着,在心里说,不是这样的。万卡不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他那时才九岁,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城里当学徒,吃不饱,还要挨打,他伤心极了,盼望爷爷去救他,他是在恳求,在哭诉,绝不该有这种撒娇的腔调。”描写人物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他人交谈)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变得丰满、鲜活,推动情节发展。语言描写例:吴敬梓范进中举:胡屠户对中举前的范进骂道:“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展示人物的价值观念、情感特征、性格气质、精神状态,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动作描写例:吴敬梓范进中举:胡屠户接过范进给的两锭
11、银子,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一边“把拳头舒过来”,假意推辞。生动地表现了他虚伪、贪财的性格特点。【答题格式】运用了(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心情、情感),刻画了(人物形象),表达了(人物)的情感。(3)表现手法角度作用 营造氛围,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烘托 举例2015湘潭目送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烘托渲染了“我”把年幼的儿子送进学校后的不舍和牵挂之情。作用 使文章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铺垫举例皇帝的新装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这就为下文他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最后光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原因作了铺垫。作用
12、通过对的描写,为后文的出现进行隐性提示或暗示,与后文相呼应。伏笔【12湘潭】 举例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作用使抽象事物具体化/鲜明地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了之意,表达了情感。象征举例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西北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象征了西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作用与相互照应
13、,为下文情节作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照应举例朱自清背影“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与最后一段中“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卦的背影”两者前后照应。作用突出表现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衬托举例羚羊木雕中用奶奶的明白事理反衬爸爸妈妈的不近人情;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作用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托物言志举例 蝉中,作者借小小的蝉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要积极面对,热情投入,以乐观的态度应对生活,努力让自己的人
14、生更有意义,更加精彩。作用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突出强调了人(或事物)的特征,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举例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在刚知道狗咬人之事时,一个廉洁公正、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警察形象呼之欲出;然而以后的多“变”则是对他起初态度的极大讽刺,这种写法就叫作“欲抑先扬”。作用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情感,情景交融,给读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借景抒情举例朱自清的春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作用 作用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设置悬念 举例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的于
15、勒,竟然在船上不期而遇,于是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和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5.小说三要素人物在三要素中居于第一的重要地位,小说通过外貌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故乡中善良、麻木的闰土。情节情节是小说中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程,小说的情节贵在曲折、跌宕。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环境社会环境举例最后一课“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这属于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普法战争这个时代背景,同时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法国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的社会现象。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情感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自然环境举例最后一课“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歌唱”这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一种喜悦的气氛,与后面小弗郎士的悲哀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心情沉重,同时反映出小弗郎士不爱学习、幼稚糊涂的思想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