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十四 说明文阅读一、 (2015山东聊城)会呼吸的建筑当你穿行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时,当你远途旅行却发现“千城一面”时,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以其优雅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人性化的使用方式努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仿照生物的功能、组织、形象构成来修建的建筑物,就是“仿生建筑”。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大大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它们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花盘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众所周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这一段时间,其叶子和花盘会一
2、直追随着太阳的位置以获得最充足的阳光。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其旋转的动力全都来自于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的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加上其外表面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电板,它每天生产的电能远远大于旋转所消耗的,于是住户便将多余的电能存入社区电网,冬天或者阴天时再拿出取用,剩余的还能卖钱。“向日葵建筑”中还拥有众多“葵花子”,比如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它们的能量都来自于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阳光下,“向日葵”就像璀璨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周围植物的影子由玻璃透到室内去,光影纵横,仿佛置身于树
3、荫之下;黑夜里,“葵花子”们熠熠生辉,五彩斑斓,十分动人。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每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红、黄、蓝、绿等色彩交相辉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百花图,加上天光云影的点缀和追逐嬉戏的飞鸟,其中的住户宛如身处自然森林之中,十分惬意。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除了作为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主要能量传送带,可以将水分、
4、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实之间运输。“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将热量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主体的外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张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截面,将风速提高到环境风速的 4 倍之多。风儿吹过,“马蹄莲建筑”迎风招展,散发着蓬勃的生机。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蕴藏着无限可能,启发着建筑师的设计灵感。11.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A.仿生建筑就是“会呼吸的建筑”。B.“向日葵建筑”能够随时跟踪太
5、阳的方向进行旋转。C.“仙人掌建筑”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D.塔楼是“马蹄莲建筑”的结合主体。12.第段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4 分)13.简要说明第段加点文字的语言特点。(4 分)14.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 分)15.未来或许会出现怎样的仿生建筑?试举一例。(文中例子除外)(2 分) 【答案】11.A12.第段与第段是总分关系,第段与第段相关内容具有按顺序对应的关系。13.把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比喻成“葵花子”,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的特点;“都”从范围上进行限制,说明了“向日葵建筑”中家用电器的能量全都来自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体现了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1
6、4.把双弧形截面的风速与环境风速进行比较,突出了双弧形截面设计能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15.示例一:像鸟一样会飞的建筑。 示例二:像兽一样会走的建筑。二、 (2015山东德州)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张伟生自从扇子成为书画艺术的一个特殊载体以后,它的本体属性得到了大大的拓展,其在艺术语汇情景中得到阐述的过程,进一步奠定了扇子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如果要追溯扇面书画的源头,恐怕是在三国时代。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载有 “杨修与太祖(曹操)画扇误点成蝇”的记录,这说明远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文人学士就喜欢在扇面上泼墨作画了。书画与扇子的结合,使得艺术欣赏、收藏日愈成为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精神享受的客观需要
7、。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王羲之赠老妪卖扇、苏东坡画扇断案等民间故事,就着实证明了这一点。扇面书画的真正兴盛,是在明代以后。明永乐皇帝朱棣极力推崇,在宫中命“待诏”书写扇面,令“画院”画扇,直到成化年间,才在民间广为推行。扇面书画以其特殊的形制(主要有两种形制:团扇和折扇) ,显示了迥异于其它书画形制(如条幅、横卷、册页、楹联、尺牍、屏条等)的美感特征,概其要者,突出地反映在其精致小巧、活泼多变上。通常,一件书画作品总是在形制上表现为方或长形,而扇面却以其特殊的圆形、椭圆形、拱形去营造灵巧、活泼、典雅、精致的艺术美感。扇面的天地较小,形态特殊,书画家必须要在构图、布局、排列上别出心裁,因此,精美的书画
8、扇面,往往能给人们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感受,进而产生无尽的遐想。扇面以其正、反两面都可书写的特质,为书法、绘画合璧提供了特殊的载体,时常人们所见“一字一画”式以及格景书画扇面,就是体现了融书画为一体的艺术美感。从扇面书画创作的技法去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入 疏密有致。扇面书法的构图布局十分讲究,尤其是折扇扇面上宽下窄,呈半环形状,又有很多折裥,排列布局决非易事,要使书写的扇面给人以疏朗、典雅的艺术感受,就必须依循虚实有致、实中有虚的原则,也就是说画面不宜布满塞足,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甲 。 大小适宜。由于扇面的尺幅较小,书写的天地极其有限,因此在扇面书写时
9、,对字体大小的控制要十分经意,内容与形制、整体与局部、正文与落款等都要体现出一种和谐之美,正如明代书家祝允明所比喻的,在扇面上写字犹如舞女在瓦砾上跳舞, “环肥燕瘦,终减态耳” 。乙 。轻重得当。扇面上笔墨线条的展示,必须具有整体的感觉,而平衡则是这种感觉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在折扇扇面上书写,其空间恰似影视中的宽银幕,前后着墨轻重都要整体把握,头重脚轻或前轻后重,都会影响书写的效果。 (有改动)17.概括第段的主要内容?18.本文主要从扇面书画的 和 两个角度介绍了其形式美感。19.将下面两句话填入原文划线处,甲处应为 ,乙处应为 。A. 正如明代书家祝允明所比喻的,在扇面上写字犹如舞女在瓦砾上
10、跳舞, “环肥燕瘦,终减态耳” 。B. 所谓“只画鱼儿不画水,此中自有波涛在”、 “长河无点墨,似见笔纵横” ,映现的就是这种意境。20.结合全文,说说第3段中“小中见大”的含义。【答案】17.示例:介绍了扇面书画的发展历史。18.示例:形制 创作技法 19.B A20.示例:扇面空间虽然很小,但是扇面书画能带给人广阔想象空间和丰富的艺术美感。三、 (2015山东临沂)阅读下面的一段说明文,回答问题。 (6 分)温度是影响观赏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影响植物的地理分布,制约着植物生长发育的速度及体内的生化代谢等一系列生理机制。 。一般来说,原产热带地区的植物对温度三基点的要求较高,如仙人掌类
11、植物在 15 度至 18 度的温度下才开始生长,并可以忍耐 50 至 60 度的高温;而原产寒带的植物对温度三基点的要求较低,如雪莲在 4 度时开始生长,能忍耐零下 20 度至零下 30 度的低温;原产温带地区的植物对温度三基点的要求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此外, 。如水仙花芽分化时的最适温度为 13 至 14 度,而水仙花芽伸长时的最适温度仅为 9 度。(1)将文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说明文表达的逻辑顺序。 (总计不超过 40 字) ; 。(2)指出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出两例即可)(3)根据上述文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A)仙人掌类的植物耐寒性比较差(B)温度能够影响观赏
12、植物的生理过程(C)雪莲适合生长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D)水仙花养殖的过程中应逐渐降低其生长环境中的温度【答案】 (1)示例: 由于原产地不同,观赏植物对温度的要求有很大差异; 同一种植物由于所处的发育阶段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举例子、列数字(3)A B四、 (2015山东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9-32 题修复大脑不是梦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往往由于高度分化而失去了再分裂的能力,最终衰老死亡,而在长期的发展适应过程中,人体保留了一部分未分化的原始细胞 干细胞。干细胞, 即起源细胞,它是一类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能力的未分化细胞,是形成哺乳动物各
13、组 织器官的原始细胞。全球目前已经开展了上万例的干细胞移植,经临床证实的干细胞可用于 移植治疗的疾病达 92 种,包括脑瘫、老年痴呆、糖尿病、肝脏疾病、肿瘤、烧伤、衰老等。按照发育状态,干细胞可以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成年动物的许多组织和 器官,比如表皮和造血系统,具有修复和再生的能力,成体干细胞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 特定条件下,成体干细胞或者产生新的干细胞,或者按一定的程序分化形成新的功能细胞,从 而使组织和器官保持生长和衰退的动态平衡胚胎干细胞(简称 ES 或 EK 细胞)是早期胚胎 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全能性细胞。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环境,胚胎干细胞都能被诱 导分化为机体几
14、乎所有的细胞类型。在科学家的不断尝试下,人胚胎干细胞可分化成多种细皰比如神经元、心肌细胞、胰岛细胞和血细胞等。 最近,中国科学家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项新突破走在世界前列。 2013 年 5 月,复旦大学张素春教投领军的科研团队首次将人类胚胎千细胞成功地转 化成特定的神经细胞,并将转化后的中间细胞注入到小鼠大脑中,使已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的 小鼠恢复了学习和记忆能力。该成果第一次证明人类干细胞可以成功植入到大脑中,对治愈 各种神羟功能缺陷疾病有重大意义。(5)张素春团队选中了一种不会排斥其他物种移植物的特殊品种的小鼠,他们首先“蓄意破坏”了小鼠大脑中掌握“学习和记忆” 、被称为“内侧隔阂”的大脑区
15、域的线路,使小鼠暂时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植入后的干细胞立刻形成两种常见的、重要的神经类型,它们分别与大脑中“指挥”行为、情感、学习、记忆、成瘾和许多其他神经问题的化学物质氨基丁酸或乙酰胆碱能神经元进行有效沟通,并响应来自大脑的化学指令,开始特化并与海马体中的适当细胞相连接。测试证实,这些接受干细胞移植后“连接”成功的小鼠,常规学习和记忆能力得到了有效恢复,评分明显优于那些依然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小鼠。尤其在“水迷宫”测试中,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小鼠对迷宫的设置记忆清晰,应对自对照组小鼠面临迷宫则慌作一团,不知所措。 干细跑移植研究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细胞替代来修复大脑损伤,前景诱人。但张教授
16、指出,目前干细胞治疗还不大可能立即产生效应,因为许多精神疾病仍难以确定是大脑的哪部分出现了问题。 (节选自(生物读本) 29.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干细胞和其他几种细胞之间的关系。 (3 分) 30.怎样理解第段句子中的“新突破”?(4 分) 31.文章第(5)段画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说明其作用 (3 分) 32.文章第(6)段加点的“目前”和“不大可能”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4 分)八、请将下面一句哈,用正楷字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答案】29.干细胞和“失去了分裂能力的细胞”是并列的两类细胞,干细胞又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 。30.“新突破”是针
17、对以往的研究而言的,以往的研究是干细胞的移植和分化。张素春教授研究的是胚胎干细胞的转化,将胚胎干细胞转化成特定的中间细胞神经细胞,将其注入到小鼠大脑中,使已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小鼠恢复了学习和记忆能力。该成果第一次证明了人类干细胞可以成功植入到大脑中,对治愈各种神经功能缺陷疾病有重大意义。31.作比较。接受干细胞移植后“连接”成功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那些依然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小鼠)的状态作比较,突出了实验取得的显著效果。32.“目前” ,从时间上加以限定,指出今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干细胞治疗会有广阔的前景,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不大可能”从可能性程度上加以限制,指出干细胞治疗有可
18、能性也存在局限性。措辞极有分寸,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五、 (2015山东东营)人类的创造力如何起源(加拿大)普林格尔科学家一直认为直到 4 万年前,早期人类才开始突破自身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但近年的考古发现,早在 20 万年前,人类的创造力便崭露头角了。不过,不是进化中突发,而是经过“细水长流”般的累积才得以出现的。长期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使用符号如语言是现代人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但近来,研究人员开始在考古记录中寻找其他现代行为的来源。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考古学家沃德利发掘西布度洞穴并进行了研究。其报告显示,西布度穴居人于 7.
19、7 万年前便开始从木本植物中选择树叶制作寝具;树叶出自一种具有天然防虫效果的树,可以驱防那些目前携带致命疾病的蚊子。研究人员在南非其他地区发现,距今 10 万年至 7.2万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的原始人能制作用于裁剪兽皮衣服的骨锥。这些用具和工具十分简陋, “但在一个仅由自然物质所组成的世界里,想象新事物及将其付诸实现的能力便几乎成了魔法。 ”这是创造力起源的历史视角。虽然早期人类的创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们的远祖与现代人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巨大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们这一种群从远祖之中脱颖而出呢?这是探究创造力起源的另一维度。物竞天择促使人类形成更大的脑。就脑容量而言,更新期灵长类
20、动物的平均脑容量是 450cm3,与黑猩猩相仿;160 万年前的直立人约 930cm3;而 10 万年前的现代人为 1330cm3。在这样的脑容量下,估计有千亿神经元在处理信息,在约长 1.65 万千米的有髓神经纤维中传递,穿过 1.51014 个突触。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体质人类学家赛门德费瑞通过检测现代人、黑猩猩的前额皮质发现,其中有几个主要分区在人科进化过程中经历过重新改组。如现代人的额及前额叶皮层(负责实施计划与组织感觉输入的部分)在容积上几乎是黑猩猩的两倍。并且,此区域神经元间的水平空间增大约 50%,给了轴突和树突更多空间。 “这意味着大脑能有更复杂深远的联结,可以处理神经元间更为错综
21、复杂的交流。 ”认知科学家嘉宝认为,当代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群,都是优秀的幻想者,总会通过以往的某个记忆或想法自然地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联想有助于触类旁通,并导致创新思维的突破。且更大容量的大脑意味着更优秀的自然联想力;拥有数十亿并且空间宽阔的神经元的前额叶皮层可以处理更多刺激,有更多神经元可以参与特殊片段的处理,拥有更细致的记忆,探索更多潜在刺激间的联接。目前,嘉宝正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脑是如何在分析与联想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最终帮助人类走出认知萌发期,学会从新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让大脑产生创造力。 “仅仅拥有更多神经元是不够的” , “人必须将大脑灰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 ”大约在 10 万年
22、前左右,我们祖先的思维就已经犹如一个干燥的火绒盒,等待着合适的社会环境将其点燃。苏黎世大学的克里斯托夫发现,在一个行军蚁窝旁,一只雌猩猩拾起一根细枝,将其一端插入松软的土中,挡住巢穴入口,等待兵蚁出来。当蚁群爬满细枝 10 厘米长度时,她便将细枝拔出,熟练地将上面的蚂蚁吃掉。黑猩猩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但不能将知识上升为先进科技,也不会在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如制作新的工具。而现代人每天都在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并加入自己的创新,直到获得一个全新、复杂的事物。比如说,没有一个人能掌握便携式电脑中所有的复杂科技,这些科技成果来自好几代发明者的才思积累。人类学家将这种技术的积累称为“文化棘轮效应”
23、 。它首先要求人们将知识代代相传,直到有人能想到改进方法。伦敦动物行为学家刘易斯迪安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什么人类有创造力而黑猩猩却没有:拥有认知能力,故我们的祖先能轻而易举地将知识传递给别人。不止如此,伦敦大学进化遗传学家马克托马斯,从 4 万年前生活于欧洲的晚期智人达到创新高峰这个事实得出结论,采猎群体的规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大群体内,越是经常与他人接触的人,越有可能学到新发明。伦敦大学考古学家考沃德研究 2012 年考古发现,认为由于大约 7.1万年前南非由人口密度增长而带来了技术复兴,并得出结论“像病毒一样,文化创新需要特定的社会环境加以推动” 。这是创造力产生更为重要的原
24、因。17.本文从哪几个角度阐述了人类创造力的起源问题?(3 分)18. 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 分)19.简要概括“文化棘轮效应”产生的条件。 (4 分)20.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分)【答案】17.答案:久远的历史(或历史学角度) 。人脑的进化(或生物学角度) ;知识的传承(或社会学角度) 。评分:每点 1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18.答案:不能。第段说明现代人大脑主要分区在进化上的生理特点,第段阐述这种大脑的思维功能,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条件,两者有逻辑上的先后关系,不能调换。评分:明确观点 1 分,阐述理由 3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
25、合题意即可。19.答案:拥有认知能力,将知识代代相传,并加入自己的创新;经常与他人接触沟通,有特定社会环境的推动(或群体的规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 。评分:答对一方面得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20.答案示例:示例一:如第段说明人类脑量的变化时,运用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在进化过程 中形成 了更大的脑,令人信服。示例二:如第段说明人类大脑主要分区在经历重新改组时,以现代人和黑猩猩为例,燕进行比较,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现代人进化的生理特点。六(2015安徽)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18 分)康乐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
26、“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你 或 许 还 会 看 到 一 只 虎 甲 在 路 上 迅 速 跳 动 , 细 看 却 觉 蹊 跷 “虎 甲 ”竟 然 长 着 超 长 的 触 角 ! 原 来这 是 一 种 螽 斯 的 若 虫 , 它 模 拟 虎 甲 的 体 色 、 外 形 和 跳 跃 行 为 , 以 防 被 猎 食 。 直 至 完 成 最 后 一 次 蜕 皮 , 它就 会 成 为 一 只 巨 大 的 螽 斯 , 前 翅 宽 阔 , 脉 络 清 晰 , 像 一 片 树 叶 。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拟态,表现为一
27、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
28、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选自大自然总第 183 期,有删改)【注】螽(zhng)斯:一种昆虫。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做若虫。5 阅读段,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2 分)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 两个
29、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 方面。6.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 (3 分)7.从第四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 分)8.第五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4 分)9.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6 分)【答案】5颜色(或“体色” ) 行为 (共 2 分。每空 1 分)6.示例:举例子,具体说明拟态现象及其特点。作比较,突出螽斯若虫和虎甲相似的特点。 (共 3分说明方法 1 分,好处 2 分。意思对即可)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的若虫,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
30、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7.相似性;普遍性(或“常见” ) (共3分。 “相似性”2分, “普遍性”1分。意思对即可)8.照应第段最后一句话,先原因后机制;按逻辑(先已知后未知)顺序说明。9.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让我们钡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七、(2015广东广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17 题。(18 分)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晓晖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将会发生变化。当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时,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
31、,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尝试依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人类并不是天生就会阅读的。在正常情况下,理解和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而阅读能力的形式却需要每个人的刻苦练习。这些在我们浏览网站时是体会不到的。虽然两种行为都被称为阅读,但对书箱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为了获取信息耐蚝的阅读是不一样的,两者有同的阅读体验,并且培养出不同的阅读技能。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
32、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审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很有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什么样的模式。习惯于数字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的慢速、口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数字时代,智能捭机和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在信息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更适应碎片化信息,也更
33、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但结交线下朋友的能力却越来越弱。(选自 2015 年百科知识,有删改)链接一:人们可以分成两类别:数字原住民(出生于数字时代)和数字移民(出生在数字时代前,但现在开始应用数字工具的人)。前者更依赖于用招待费输入,而后者阅读他人表情的能力则更胜一筹。上网时,前者和后者的大脑受到的训练是不一样的,尤其在社交和学习能力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科学家发现,互联网虽然影响着所有年龄层的人群,但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数字原住民。(节选自加里斯莫尔网络化大脑:适应现代大脑的技术变革)链接二:“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摆弄我的大脑,重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
34、。我的大脑正在变化,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全神贯注于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是易如反掌之事,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诗行里。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变得焦虑不安,开始寻找其他事情来做。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过去曾经甜美如蜜的阅读已变成一场战斗。”(节选自美国打桩专家尼古拉斯 卡尔网络也有黑暗一面)链接三: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说:“我们并非只被阅读的内容影响,我们也被阅读的方式所影响。”网络所倡导的将“丰富”与“时效性”置于首位的新阅读
35、方式,可能已经削弱了我们进行尝试阅读的能力。几百年前的印刷术,让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成为寻常之事,也让人们能坐下来静心阅读,而在线阅读时,我们只不过就是个“信息解码器”而已。我们对文句的诠释,尝试阅读时形成的丰富精神联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弃我们而去。(摘自网络,有删改)链接四:功能我们平时在网上进行的浅阅读相反,深阅读是一种渐渐被忽视的阅读行为。深阅读的消失将不利于伴随着网络长大的后代的智力和情感发展,也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这些作品只有经过阅读训练的人才能欣赏。近期研究已经证明,深阅读是一种慢速的、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细节和复杂的情感、精神体会的阅读,是
36、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与单纯的认字型的阅读完全不一样。虽然严格说来,深阅读的载体不一定非得是传统的纸质书,但印刷品的天然的限制对于深阅读体验却是十分有益的。比如,纸质书上是没有超链接的,这样读者就少了一些干扰不用纠结是不是得点开链接,从而能保持全身心地沉浸在书中的文字里。(摘自网络,有删除)13.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A. 古人学会了使用工具,现代人学会了使用网络,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B. 阅读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它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需要刻苦学习才行。C. 网络时代所倡导的新阅读方式,可能使人难以坐下来静心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D. 网络上的超链接模
37、式,是纸质书上没有的,它会对读者的深阅读产生一些干扰。14. 下列对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概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A. 传统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速度;数字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耐性。B. 传统阅读的内容都非常具有逻辑性;数字阅读的内容都非常具有跳跃性。C. 传统阅读让人关注内容的深度;数字阅读让人关注内容的丰富和时效性。D. 传统阅读使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数字阅读使人的线下交往能力减弱。15.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被改变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并且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B. 不断扫视、浏览、搜寻、点击阅读,使
38、过于关注丰富多样的信息而不能深入阅读。C. 长时间地使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致使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D. 某些人或某些东西通过摆弄、重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促使人们的大脑变化。16. 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述效果。(4 分)过去曾经甜美如蜜的阅读已变成一场战斗。17.“链接四”中提到,深阅读的消失“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史诗等 文学类型的传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5 分)【答案】13.B14.C15.D16. “甜美如蜜”指的是把以前全神贯注的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或徜徉在长诗里,比作甜美的阅读;“一场战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想要
39、集中精力深入阅读与自己任性随意的阅读、漂移的注意力的碰撞比作一场战斗。说明以前深入阅读是一件甜蜜美好的事,而有数字阅读之后,想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这样表达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更容易使人理解。17.我赞同这种观点。数字阅读让人们缺少阅读的耐心,不断地扫视、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寻找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刺激性,阅读具有跳跃性。而深入阅读是一种慢速的、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细节和复杂情感、精神体会的阅读,需要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每个人的刻苦练习。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需要经过阅读训练的人才能欣赏,需要进行深阅读,只有深入阅读才能静下心来、有耐心的,深入思考,投
40、入自己的情感。而跳跃性的阅读是谈不上深入和逻辑的。若深入阅读消失,势必会影响人类阅读此类作品的积极性,阅读群的消失,也势必会影响这类需要深入阅读文学类型的传承。八、 (2015浙江丽水)纽约街头的 USB 接口(11 分)孔祥凤最近,纽约出现了一件很诡异的事情,很多人正在走路时会突然停下来,用奇怪的姿势倚着墙壁,拿出笔记本电脑或手机,往墙上一按,过了一会儿,人们脸上会露出丝丝微笑。其实,那些人只是无意中发现了墙体内嵌着的 USB 插口,想上传或者下载一些自己喜欢的资料而已。这是德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兼艺术家巴特尔实施的一个叫做“死掉”的创意项目:在墙壁上嵌上一个 USB接口,发现的人们可以与其他
41、用户交换数据,并且这种“情报传递点”允许文件共享而不需要使用互联网。2010 年 1 月 1 日,巴特尔在参加墨西哥艺博会时,看到了他最喜欢的网络艺术家卢森达的作品。让巴特尔感到惊奇的是,卢森达的作品都是把互联网当作画布,每幅画都有一个网站,并且观众还可以随意修改那些画。在卢森达的网站上有这样一句话:在网上和观众互动,不仅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还是对互联网艺术家的挑战。只有这样,艺术才会真正离开象牙塔, “活”在屏幕上,人人都可以随时下载。巴特尔看后特别兴奋,他觉得自己也可以把这个理念运用到建筑设计里,即把网络艺术移入“真实”的生活中。于是,他决定在自己工作的城市纽约实施一个叫“死掉”的创意项目
42、:挖五个特别隐蔽的墙洞,然后在里面嵌入 U 盘,只把 USB 接口露出来,发现它们的人,只要插上电脑或手机,就可以随意上传自己喜欢的文件或者下载里面的东西。“死掉”的创意项目一实施,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因为人们必须先到达藏有 USB 接口的地方,然后费尽心思地找寻,而且你并不知道 U 盘里面会有什么。这就像战争年代特工接头交换情报一样,未知的探险和冒险令很多人疯狂地加入到寻“宝”的活动中来。由于 USB 接口都处于公共场合,可能在风吹雨打中受损,于是除了鼓励大家安装,巴特尔还呼吁人们在项目网站上更新它们的使用状况,以方便人们可以更快捷地找到可使用的 USB 接口,真正在公共场合营造了一个匿名
43、的线下文件共享平台。为此,巴特尔专门策划了一个展览会,参观者只需用智能手机登录路由器,就能观赏到每件艺术品。但是,展览会没能取得巴特尔预想的效果,因为没有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参观者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墙上的黑盒子。于是,巴特尔开始思考其他可行的方式,以便让更多的人加入。 2012 年,巴特尔实施了“死掉”的姊妹项目DVD“情报交收站” 。他在纽约的活动影像博物馆一面外墙上,开凿了一条不到 5 英尺长,非常细小、隐秘的细缝,嵌入 DVD 光驱,从而把内容传播出去。人们只需把空白的 DVD 光碟插进去,几分钟后,上面就会被刻入一场影像艺术展。并且每隔一段时间,里面的内容都会更新,直到最后博物馆把这部“
44、光驱”撤走。目前, “死掉”的创意项目在世界各地广泛扩散,全球有将近 2000 个这样的 U 盘被放置在各种奇怪的地方,如墙里、楼梯里、电话亭里,甚至在巴黎艺术桥锁上小狗的脖子上等,有将近 10000G 的文件在共享。纽约街头的各种 USB 接口,就像是这座城市一道隐蔽而神秘的风景线,更重要的是,它向人们传递了信息时代最为宝贵的精神和理念:分享。(选自知识窗2015 年 05 期)助读资料:“死掉” ,英文“Dead Drop”的中文翻译,指的是间谍秘密交换情报或物品的地方。中国也有两个“死掉”USB 接口至今还能正常运作。一些艺术家借用这些 U 盘分享的作品,也有人把这当作个人相册。在他们看
45、来,大家留下的故事和个人痕迹永远是最有趣的。有一对瑞士夫妇分享的滑雪橇视频他就很喜欢。当然,有的人也会往“死掉”U 盘里上传色情影片或病毒,内容五花八门。 (摘自互联网)7.巴尔特为什么将这个创意项目命名为“死掉”?(3 分)8.假如你在纽约旅游,想尝试“死掉”创意项目,你怎样才能更快地找到可使用的 USB 接口?(3 分)9.结合文章和助读资料,对“死掉”创意下面作出你的评价。 (5 分)【答案】7.“死掉”原指间谍秘密交换情报或物品的地方。嵌入的这些 USB 接口是隐秘的,人们需要费尽心思地找寻。然后互相交换数据,这就像特工头交换情报一样。8.先上“死掉”创意项目网站,查找离自己最近的有可
46、能使用的 USB 接口的地方,然后到达这个地方,像寻宝一样寻找 USB 接口。9.示例 1:我认为这个项目很有创意。它向人们传递了信息时代最为宝贵的精神理念分享,它可以让人不依靠互联网,就能和更多的陌生人分享作品和自己的故事,并且这个项目很有趣,具有神秘感和新奇感,满足人们探险和冒险的需要。示例 2:我认为这个项目不好。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人们可以在网上轻松上传或下载文件,照样可以实现分享,USB 被放置在各种奇怪的地方,有的可能很难以被发现,并且容易损坏,很有可能会有一些不良信息甚至病毒,木马被上传,下载就会有风险。九、 (2015浙江杭州)你了解空气清新剂吗?近日,河南长垣县一家 KTV
47、发生火灾,起火原因竟是电热器烘烤空气清新剂致其爆燃。此事引发人们对常用空气清新剂的重新认识。很少有人想到空气清新剂会是一种易燃易爆物品。液体空气清新剂其实是一种气雾剂,其中的抛射剂,包括不燃性和可燃性两类。前者为氟烃类物质(如氟利昂) ,后者为低级饱和性碳氢化合物(丙烷、丁烷等)和醚类(二甲醚) 。此外,也有使用压缩性气体增加气雾剂罐中压力的产品。由于许多气雾剂和喷雾剂原液中含有可燃性物质,所以无论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爆炸。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为了防止居室产生污浊空气,往往用“香”来除臭。单从名字上看,空气清新剂应该能使空气清洁、气味清新。其实不然,空气清新剂名不副实,它是靠
48、香味来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它释放到空气中,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质,会在去除某种污染物或多或少的同时引入新的污染物(如氟利昂等) 。早在 2012 年 9 月,中科院专家就对市面上常见的空气清新剂进行检测发现,绝大部分空气清新剂,超过 40%的成分是萜类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会与空气中的臭氧反应,生成甲醛和粒径小于 0.1 微米的超细微粒。研究发现,带有某种馨香气体的某种挥发性溶剂被人体吸收后,会很快被吸收并侵入神经系统,使人产生“镇静”感。专家分析,这种药效与中枢神经镇静剂相近,当嗅者体验到某种快感后,会产生精神依赖。成瘾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溶剂,强制性地每日重复吸入,结果引起慢性中毒
49、。因此,专家建议,除非特殊需要,应尽量减少空气清新剂的使用,尤其在日照强烈,易于生成臭氧的夏秋季节。当然,专家也特别强调,并不是市面上所有的空气清新剂都有毒害作用。如果选择较为知名的空气清新剂品牌,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更可靠些。13.请分点概括空气清新剂的危害。 (3 分)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能删去?为什么?(4 分)它是靠香味来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更可靠些。15.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尤其在夏秋季节应尽量减少使用空气清新剂的原因。 (4 分)16.张阿姨每天使用空气清新剂去除卫生间异味,请根据本文内容,给她提两条建议。 (3 分)13 【答案】空气清新剂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爆炸;会造成二次污染;可能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