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云南):专题限时集训23.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42032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云南):专题限时集训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云南):专题限时集训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云南):专题限时集训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云南):专题限时集训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云南):专题限时集训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限时集训 23云南必考课内 16 篇文言文限时集训(二)(时间:30 分钟 分数:75 分)第 3 篇 陋室铭(云南近 5 年未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 2015 聊城中考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1)往来无白丁_平民,没有学问的人_(2)无丝竹之乱耳_奏乐的声音_2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_(2)南阳诸葛庐,

2、西蜀子云亭。_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玄亭。_3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举例分析。(2 分)_“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以自然环境优美,表现“陋室不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以往来人物博学表现“陋室不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以生活情趣的高雅表现“陋室不陋” 。_4 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 ,有什么含义?(2 分)_文末引用孔子的话,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与开头的“惟吾德馨”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这句话在表达上是文章的

3、最强音,它使文章的境界更加高调了。_(二)( 2016 原创预测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2 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故虽有名马B苔痕上阶绿 上书谏寡人者C何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D可以调素琴 素湍绿潭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它简陋了) _(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既)没有(靡丽的)音乐扰乱耳朵,(也)没有( 冗繁的)官府公文拖累身心。_3作者写自己的“陋室” ,为什么还写到了诸葛庐和子云亭?(2 分)_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希望自己也能如同这些古代贤人

4、一样拥有高尚的品德情操。_4本文中写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请你就你的交友观念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2 分)_示例:我不认同这句话, 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只是和一些有学问的人交往,其实普通的人身上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_第 4 篇 爱莲说(2013 红河已考)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5、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 2013 红河中考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 分)(1)可爱者甚蕃_多_(2)宜乎众矣_应当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译文:(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 ,不能接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_(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译文:喜爱莲花的人,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_3作者以莲自喻,表明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2 分)_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_4文章题为“爱莲说” ,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2 分)_作者用隐逸者菊花来正面衬托出莲花在尘世中也能洁身自好。同时运用了

6、富贵者牡丹来反面衬托出莲花拥有君子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人一样,只追求名利。_(二)( 2013 西双版纳中考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2 分)A. B.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人 不 知 而 不 愠 ) 陶 后 鲜 有 闻芳 草 鲜 美 )C. D.不 蔓 不 枝青 树 翠 蔓 ) 水 陆 草 木 之 花送 杜 少 府 之 任 蜀 州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译文:我(却)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却不被淤泥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娇媚 _(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译文:喜爱莲花的人,和我

7、一样的还有谁呢?_3本文写莲,同时还写到了菊和牡丹,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2 分)_对比。作者用隐逸者菊花来正面衬托出莲花在尘世中也能洁身自好。同时运用了富贵者牡丹来反面衬托出莲花拥有君子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人一样,只追求名利。_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与本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不同,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实际简要谈谈你的想法。(2 分)_我赞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句话隐喻了做人要心地纯洁,不受外界世俗的影响;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自控能力差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坏的现象所诱导了,说法很绝对。生活中,无论环境怎样,都要操持高洁的品格

8、;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最后我们都能“出淤泥而不染” 。_(三)( 2014 安徽中考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 分)(1)濯清涟而不妖_洗涤_(2)香远益清_更,更加_(3)亭亭净植_“植”通“直” ,立_2翻译下列句子。(4 分)(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_译文: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_(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译文: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的_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 分)_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_4怎样理解“

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 分)_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 ,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_第 5 篇 记承天寺夜游(云南近 5 年未考)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 2015 孝感中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0、2 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清闲的人_(2)念无与为乐者_想到,考虑到_2翻译句子。(4 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译文: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淡泊闲静的人罢了_(2)相与步于中庭。_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_3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2 分)_一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二指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_4想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句话所描绘的情景,简要分析作者比喻的好处。(3 分)_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亦真亦幻的美妙世界。_5请你谈谈作者在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_表现了作者豪放旷达的人

11、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_(二)( 2015 昭通昭阳一中预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1)相与步于中庭_到_(2)盖竹柏影也_原来,只是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_(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 恰好看见) 月光透过窗户照进屋内,( 于是我就)高兴地起来散步_(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月光照在) 庭院中,如积聚了一潭水一般空明清澈,水中的藻、荇交错横连,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_【解析】注意(1)中“欣然”的解释,单独解释词语的时候,解释为 “高兴的样子” ,但是在整句翻译的

12、时候,就不能保留“的样子” ,不然句子就不通顺了。(2)中注意 “空明”的意思是“形容水澄澈” 。3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什么?有什么独到之处?(2 分)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月色却不出现“月”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形象生动。_【解析】通过分析首先排除与月亮描写完全无关的语句,确定描写月色的句子;然后判定这个句子用了哪种手法,这里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那么比喻的运用就有形象生动的效果;最后注意题目中要求答出写景的独到之处,所谓“独到”就是用的和别人不同的地方。一般比喻句有本体和喻体,这句中却只有喻体,不出现本体,但又确实可以让读者感知到月光的清澈如水、明亮动人。4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自称为“闲人” ,请说说你对“闲人”的理解。(3 分)_“闲人”在这里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指的是不汲汲于名利,能够从容流连美好风光的闲人,这个说法里带有苏轼的自嘲、郁郁不得志的自我排解的复杂意味。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