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语文)河南中考试题研究试题:第18篇.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41458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语文)河南中考试题研究试题:第18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8 篇 记承天寺夜游北宋 苏 轼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27 课,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17 课,语文版版 本 导 航 及 考 情 搜 索八年级上册第 23 课;近 9 年未考。原文呈现 段层精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来源:gkstk.Com第 1 层: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起因。来源:gkstk.Com第 2 层:借月色抒情。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中心概括: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

2、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写作特色:(1)层次分明。文章虽然只有一段,但从交代时间 ,到作者的行为,到写景,到抒情点题,脉络清晰可见。(2)行文自然。作者按照“所想所为所见所感 ”的顺序来写,一气呵成,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3)叙事简洁。写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一节时,作者只用“亦未寝”三个字,略去相见时的对话,省了不少笔墨,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紧凑。(4)写景别致。全文写景只有一句话,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里先虚后实,暗用了“月光如水”的比喻,写法巧妙,匠心独运,别具一格。【注释】苏教版为“念无与乐者” 。语文版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