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河北)语文:第18篇邹忌讽齐王纳谏.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40568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河北)语文:第18篇邹忌讽齐王纳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河北)语文:第18篇邹忌讽齐王纳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河北)语文:第18篇邹忌讽齐王纳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河北)语文:第18篇邹忌讽齐王纳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河北)语文:第18篇邹忌讽齐王纳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8 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河北 2007 年以单篇形式考查)战国策原文呈现 段层精解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自己被蒙蔽。第层:刻画邹忌的外貌。第层:“窥”字

2、写出了邹忌的矛盾心情,进而引出“三问三答” 。第层:徐公出场,邹忌自比自思,才发觉受到蒙蔽。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第二段:写邹忌讽齐王纳谏。第层:邹忌现身说法,推己及人。第层:进一步分析,总结得出: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

3、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第层:写齐王纳谏并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第层:写齐王纳谏取得的良好结果: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全文中心】本文生动地记述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人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人物形象】邹忌:能根据个人经历明辨是非,不被谗言所蒙蔽,并能从中得出经验。讽谏方法得当,条理清晰。齐威王:虚心纳谏,政治清明,赏罚分明。【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 战国策是一部写战国各国历史的

4、国别体史书。由刘向编订,共 33 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此书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现实意义】(1)要虚心地向他人请教。(2)要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批评和建议。(3)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文言词汇分类积累特殊用法 词语 例句 意思通假字 孰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 ,仔细古今异义明日 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地方 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刺 能面刺寡人之过古义:指责今义: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谤 谤讥于市朝古义: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今义:诽谤私 臣之妻私臣

5、古义:偏爱今义:自私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古义:长,这里指身高今义:改正服 朝服衣冠古义:穿戴今义:衣服一词多义朝皆朝于齐 朝见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朝服衣冠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能谤讥于市朝 朝堂,官府的大堂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为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漂亮,好看,这里的意思是俊美一词多义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哪一个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通“熟” ,仔细上受上赏 上等上书谏寡人者 呈上,进献下受下赏 下等令初下 颁布,下达词类活用服 朝服衣冠 名词作动词,穿戴面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当面闻 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听到蔽 王之蔽甚矣 形容词用作动词, 受蒙蔽虚词

6、之齐国之美丽者也 的问之客 代词,他吾妻之美我者 取消句子独立性孰视之 代词,指徐公暮寝而思之 代指这件事王之蔽甚矣 不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的数月之后 不译燕、赵、韩、魏闻之 代词,指上面这件事于欲有求于我也 向能谤讥于市朝 在皆以美于徐公 比而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连词,表并列,并且暮寝而思之 连词,表承接与 客从外来,与坐谈 介词,跟,和1(2015 南昌中考)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诚知/ 不如徐公美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臣诚/知/ 不如徐公美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而形貌昳丽 昳丽:_(2)徐公何

7、能及君也 及:_(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_(4)王之蔽甚矣 甚:_(5)乃下令 乃:_(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7)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_(8)时时而间进 间:_(9)期年之后 期年:_3(2014 苏州中考)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于是入朝见威王 才美不外见 (马说)B皆以美于徐公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C受上赏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D闻寡人之耳者 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015 鄂州中考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2)(2014 广东中考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_(3)(2015 桂林中

8、考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4)(2015 南昌中考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5)(2015 达州中考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_(6)(2014 南宁中考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_5(2015 达州中考)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_6(2014 苏州中考)选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_7(2015 南昌中考改编)这篇短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请结合短文内容,作简要分析。_8(2014 苏州中考)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它是由多个 “三”组合而成的。请举一例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

9、好处。_9(2015 达州中考)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_(2015 牡丹江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 分)【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略 )【乙】(唐) 太宗谓侍臣 曰:“往昔初平京师 ,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 意犹不足,征求无己,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 ,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 ,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侍臣:身边的大臣。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孜孜:勤恳

10、的样子。稔(rn):丰收。1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夫 治 国 犹 如 栽 树 本 根 不 摇 则 枝 叶 茂 荣。11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A. B.虽 欲 言 (虽 然 ) 皆 朝 于 齐 (向 )) 意 犹 不 足 (还 ) 遂 致 亡 灭 (于 是 ))C.百 姓 何 得 不 安 乐 乎 (怎 么 ) 乃 下 令 (于 是 ))D.燕 、赵 、韩 、魏 闻 之 (代 词 ,代 这 件 事 ) 能 面 刺 寡 人 之 过 者 (助 词 ,的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B期年之后 陈太丘与友期C朝服衣冠 有时朝发白帝D时时而间进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1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_14 【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_。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_(用自己的话表述)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