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遵义)专题突破:专题五文言文阅读.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40531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遵义)专题突破:专题五文言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遵义)专题突破:专题五文言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遵义)专题突破:专题五文言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遵义)专题突破:专题五文言文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语文(遵义)专题突破:专题五文言文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遵义五年中考试题规律20112015年遵义市中考试题分析2016 年遵义市中考命题预测年份 考查篇目 考查知识点 题型 题号 分值2015 满井游记实词、虚词解释 填空 19 4翻译句子 简答 20 4体会情感 简答 21 22014捕蛇者说(选段)实词、虚词解释 填空 19 4翻译句子 简答 20 4内容理解 简答 21 32013 包拯实词、虚词解释 填空 18 4翻译句子 简答 19 4理解人物形象 简答 20 32012 岳飞实词、虚词解释 填空 18 4翻译句子 简答 19 4概括文章内容 简答 20 32011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实词、虚词解释 填空 18 4翻译句

2、子 简答 19 4概括人物品质 简答 20 3纵观遵义市近五年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每年必考,考查的都是课内篇目,而且都是课内非课标篇目,都是以单篇阅读的形式考查,体现了注重基础、注重教材、降低难度、能力立意的命题导向。题量为 3 题,分值 1012 分,以填空题和简答题呈现,涉及的考点有:文言实词、虚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品质等的概括,情感的体会等。预测 2016 年遵义市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还会考查课内文言篇目,涉及主要考点有:文言实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虚词、句子翻译(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文章整体内容理解与概括、分析表

3、达技巧、概括人物形象、感悟作者情感、理解写作意图、对文章的阅读感悟(课内外迁移拓展)等。遵义中考考点突破【例 1】(2015 遵义中考)满井游记袁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

4、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山峦为晴雪所洗 为:_(2)红装而蹇者 蹇:_(3)始知郊田之外 始:_(4)夫能不以游堕事 以:_, 文言实词和虚词遵义市实施意见要求考查的古诗文词汇有 123 个(活用现象的词、通假字不包括在内,但也在考查范围之内),具体考查内容详见后面。【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三个文言实词和一个文言虚词的意思,其中“为” “以”是实施意见中要求掌握的文言词汇。 “为” “始” “以”是多

5、义词, “蹇”属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平时要注意对重点实词、虚词意思的积累和识记。【参考答案】(1)被;(2) 名词用作动词,骑驴;(3) 才;(4) 因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_(2)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_【思路点拨】中考时句子翻译多采用直译,语句要通顺。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重点字词要翻译出来,特殊的句式要变为现代汉语的表达形式。第(1)句是一个倒装句,现代汉语应为 “于匣出也” ,重点实词“晶晶然” “新 ”“乍”要有解释,还要注意虚词“之” “而” “于”的用法。第(2)题是个反问句,翻译时要保持反问语气,注意重点实词“始” “纪”和

6、虚词“之” “自” “恶”的用法。【参考答案】(1)光亮的样子,好像刚打开镜匣,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2)我游山玩水将从这个地方开始,又怎能没有记录的文章呢?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_【思路点拨】要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先要准确解读文本内容。这是一篇游记,作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满井早春优美的景色,直接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从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里,我们还可以读出作者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情。【参考答案】本文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意近即可), 1.文言实词。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实词

7、解释的方法:(1)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2)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3)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2文言虚词。遵义市实施意见要求考查的文言虚词,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重点把握“之、其、而、以、然、为、于、乃、虽、且、若、夫、焉”等文

8、言虚词。文言句子翻译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作用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9、。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3翻译的步骤: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4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信”就是要忠于原文的内容,不随心所欲,抛开原文,凭空编造。“达”就是要通顺流畅,不要使句子文白夹杂。 “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使语句生动优美。【例 2】(2014 遵义中考)捕蛇者说(选段)柳宗元蒋氏大戚

10、,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

11、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向吾不为斯役 向:_(2)则弛然而卧 然:_(3)谨食之 食:_(4)故为之说 故: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文言实词和虚词,都是实施意见中要求掌握的文言词汇。平时要加强积累和记忆。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文言虚词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参考答案】(1)假使;(2) 的样子;(3) 喂养;(4)所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

12、列句子。(1)君将哀而生之乎?_(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这两个句子都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要注意逐字逐句地落实。第(1)句翻译时要注意“而”和“生”两词的意义, “而”是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生”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活下去” 。整个句子要翻译成一个反问句。第(2)句翻译时要注意“退”和“吾齿”两个词。 “退”是“回来后,回到家” , “吾齿”是“我的余年,我的下半辈子” ,和现代汉语的意思相距甚远。【参考答案】(1)您要哀怜(我 ),使我活下去吗?(2)回来后,心满意足地吃我地里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余年。3选文反映了当

13、时怎样的社会现实?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和概括能力。选文第一段写蒋氏自陈心曲,采用对比和反衬的写法,可分为两层:前一层回顾过去,以乡邻们在重赋逼迫下非死即徙以至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以捕蛇独存”的情形作对比;后一层叙述现在,以悍吏来乡逼索租赋闹得鸡犬不宁的情形,跟自己“弛然而卧” “甘食其土之有”“熙熙而乐”的情形作对比。这些答话都集中到一点,就是说“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但蒋氏却说得很委婉,仅用来说明“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 ;又出人意料地以“安敢毒邪”作结,意蕴更加深刻。选文第二段点明全篇主旨:苛政猛于虎( 或“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参考答案】苛政猛于虎(或

14、“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 (意同即可)把握文意,概括内容把握文意,就是在理解词义、句义后,从整体上宏观地理解整篇文章。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对文言文进行全面的理解: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中心句等)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段,理解内涵;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解答这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1)理清思路,了解结构。大体辨明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2)确定文体,把握特点。不同体裁的文章,表现中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阅读时可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把握文意。如叙事性文言文可以按“分清要素理清层次认清主旨”的程序展开阅读,而

15、议论性文言文则可从把握论点入手,进而弄清论据、分析论证思路。(3)精读首尾,体味主旨。人们常常说“开门见山” “开宗明义 ”,还常说“卒章显志” “结尾点题” 。所以,文章的首尾往往蕴涵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阅读时揣摩首尾,能体味题旨,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大意。(4)揣摩标题,领悟内容。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大多能揭示文章重点内容,暗示文章主旨,启迪行文思路。中考真题及模拟随堂演练1(2012 遵义中考)文言文阅读。岳飞毕沅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

16、,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吴玠素服飞 素:_饰名姝遗之 遗

17、:_立斩以徇 以:_阙一不可 阙: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宁大将安乐时耶!_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_(3)本文从哪三方面写了岳飞的品格?_2(2011 遵义中考)文言文阅读。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致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故不语郎君 故:_且父未尝语我也 语:_亡何,其人亡 亡:_而翁知我 而: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_卒辇而致之。_(

18、3)本文表现了蔡勉旃怎样的优秀品质?_3(2010 遵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祖逖北伐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

19、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俱:_及渡江 及:_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之:_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诚:_睿素无北伐之志 素: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此非恶声也!”因起舞。_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_(3)“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_4(2015 遵义县五中模拟)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20、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

21、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加点词。渔人甚异之 异:_寻向所志 志:_阡陌交通 交通:_便要还家 要:_(2)翻译下列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3)选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_5(2015 遵义十一中模拟)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亭亭净植 亭亭:_陶后鲜有闻 鲜:_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_宜乎众矣 宜: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3)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