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河北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专题1 记叙文阅读.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40228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河北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专题1 记叙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河北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专题1 记叙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河北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专题1 记叙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河北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专题1 记叙文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河北中考语文复习(检测):专题1 记叙文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河北五年中考命题规律近五年河北中考命题统计 2018年河北中考命题预测年份 考查篇目 考查知识点 题型 题号 分值记叙顺序 简答 17 2来源 :学优高考网 来源:gkstk.Com词义理解 简答 18 3人物形象 简答 19 3句子理解 简答 20 32017至深至纯师生情内容理解 简答 21 3分析问题 简答 18 3词语赏析 简答 19 4人物形象 简答 20 32016骆驼祥子内容理解 简答 21 4环境描写 简答 18 3句意理解 简答 19 3句子赏析 简答 20 32015寒冷的冬夜读后感悟 简答 21 3文学常识 简答 18 3题目理解 简答 19 2句子理

2、解 简答 20 3句子赏析 简答 21 32014 五猖会 写作手法 简答 22 3人物心理 填空 19 3重点词语 简答 20 3鉴赏语言 简答 21 3内容结构 简答 22 32013雪一化就有路了文章主旨 简答 23 31.近五年来 ,阅读材料的选择均为写人记事类,所以,写人记事与写景状物类记叙文是2018年记叙文复习备考的重点,尤其是后者。2.2014年、2015年所选文章均为名家写人叙事类。复习备考时还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引起关注:一是现代、当代名家的短小精悍的记叙类文章,尤其是文章选入教材的作家的作品,关注报纸、杂志所刊载的这些作家的文章。二是具有河北地域和文化特色的记叙文体;三是由叙

3、事散文向其他文体写景状物散文、记人叙事小说、人物传记等转换。 3.近年来 ,河北省中考记叙文阅读材料已考过的知识点有:重点词句的含义及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第一人称的作用,文章主旨,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插叙的作用,表达方式中的议论、抒情和说明,写作手法中的欲扬先抑和对比。2018年复习备考时,还要注意以下知识点:记叙线索、顺序;呼应、伏笔、铺垫、悬念;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中的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烘)托、托物言志等;材料安排上的详笔和略笔。4.预测2018 年记叙文的阅读难度将比2017年稍大,且会兼顾三大文体并保持三大文体之间的难易平衡,即所选择说明、议论阅读材料

4、的设题难度小的话,则记叙文体阅读材料的设题难度会加大。5.另外, 还要特别关注 2018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语文“题型示例”中记叙文体的新题型,如结合文本的质疑题、接轨教材的链接题等。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来源:gkstk.Com,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一)记叙文1.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2记叙文的分类(1)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 如俗世

5、奇人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了小人物,大本领。)(2)叙事类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 ,通过事件描述来表现作品的主题。( 如伟大的悲剧)(3)写景类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描绘景物,寄托感情 ,表现主题。( 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4)状物类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作者的志向。 (如安塞腰鼓通过对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记述,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和力量的赞美之情。)3记叙文的顺序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文的顺序。常见的有四种类型:(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经过和结果的时间顺序来写。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完全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二是按空间

6、顺序来叙述事件;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顺序来叙述事件。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内容,突出中心。(3)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这样写更能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如地下森林断想)(4)补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作用:起补充交代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中心更突出。4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角度展开记叙。(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作用:叙述亲

7、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作用: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形式比较灵活自由。5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指串起事件发生及发展过程的物品、事件或情感。记叙文的线索,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1)以时空转换为线索。人物活动、事情发展、景物变化等,都是随着时间、地点的推进而展开。( 如藤野先生就是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围绕东京、仙台、北京层层展

8、开。)(2)以人为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线索人物,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的。)(3)以物为线索,串联事件内容。( 如李森祥的台阶)(4)以事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如季羡林我的童年就是以事为线索。)(5)以思想感情为线索,推进情节发展。( 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就是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此外,还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往往存在明线和暗线。(如智取生辰纲中明线为“杨智失陷生辰纲”,暗线为“吴用智取生辰纲”,两条线索在黄泥冈合为一条。)6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见P118)7常见表达方式及作用记叙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

9、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1)记叙:是指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述和交代。(2)描写:是指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其包括: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五种。环境描写:a.自然景物描写,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b.社会环境描写:包括两类:一是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二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氛、色调等所作的描写。(如契诃夫变色龙一文中的社会环境描写,揭示了沙俄统治下的萧条。)(3)议论:在记叙文

10、中,议论不是主要的表达方式,它只是在叙述或说明的过程中 ,直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受和评价,或者借以抒发胸臆,突出中心,有画龙点睛的作用。(4)抒情: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着重于感情的抒发。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5)说明:直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8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1)对比2014已考 :通过比较,与某事物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如鲁迅故乡中将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对比,鲜明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2)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如白杨

11、礼赞由白杨赞颂边区的抗日军民。)(3)伏笔: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文章开头反复渲染“我们一家人”盼望叔叔归来的气氛和心情,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4)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作的描写 ,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如鲁迅 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 ,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5)抑扬2010已考 :包括欲扬先抑及欲抑先扬。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

12、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描写对象,增强表现力。( 如列夫托尔斯泰由他的外貌丑陋来衬托其眼睛深邃有神 ,心灵高尚。)(6)直抒胸臆:不依托任何事物,通过朴实无华的手段,把内心活动和情感直接抒发出来的一种抒情方法。 (如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7)借景(物) 抒情: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如朱自清春景物描写细腻而富有情致,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8

13、)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出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如紫藤萝瀑布借紫藤萝的生生不息来表现人类生命的顽强。)(9)以小见大: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 ,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如台阶 一文,台阶虽小,却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生追求。)(10)设置悬念:设置疑团,不做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 ”的欲望和急切阅读的心理,其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父亲总是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为下文故事情

14、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11)卒章显志: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恍然大悟 ,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当中。( 如2010年河北中考现代文最美的善举层层铺叙后,在结尾处揭开谜底,让人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当中。)(12)前后照应:在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是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使文章浑然一体,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如朱自清 背影中的一句话“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与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二者前后照应。)9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描写的方法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 ,即通

15、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 ,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细节描写是对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所作的描写。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还少不了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描写。(二)散文1.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小说、诗歌、戏剧、散文为四大文学体裁。散文是一种集结人物、语言、意境于一体的“美文”。散文形散而神聚。我们把散文的取材叫“形”,把作者的感悟叫“神”。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

16、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2散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整体。线索的作用是把文中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层次清晰并推动情节发展。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1)记叙文的线索的种类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六类: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台阶,以“台阶”为线索贯穿全文。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题目即中心事件,也是线索。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

17、,以作者对母亲的深沉怀念与感激为线索组织材料。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2)把握文章的线索的方法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文章线索的特征。文章的线索有两个特点:一是贯穿全文;二是线索往往有明显的文字标志,而且反复出现。其次,可以采取以下做法来抓文章的线索:看本质;看文题;看反复;看抒情议论句;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根据文章段落间的内部联系,就可以判断出文章的线索。3理清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记叙性文字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来组织结构

18、。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内容。先写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再写三味书屋的生活。4散文的分类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1)叙事性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它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出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深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流露出饱满的感情。(如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步)阅读叙事性散文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

19、清线索。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看看作者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是怎样叙述的。巧借联想。抓住联想的结合点,形与神的结合点,体味散文的感情,领悟散文的意境美。(2)抒情性散文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以情织文是这类散文的特点,写人、写景、叙事、状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由于抒情性散文是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因而它往往需要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3)说理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

20、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有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这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说得委婉、含蓄,有时还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化色彩。阅读说理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把握文章表达的事理或象征意义。(三)小说1.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它想象丰富,情节跌宕起伏,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或人物的某种品质。2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

21、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其中人物在这三要素中占有重要地位,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核心任务。小说的鉴赏,可以从小说三要素入手:(1)人物形象鉴赏正面描写直接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等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刻画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a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b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其作用为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c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 ),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刻画人物的性

22、格,推动情节发展。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描写交叉在一起。d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突显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刻画出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环境描写则有衬托、烘托的作用。要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做全面观察,从神魔鬼怪形象中悟出

23、人情。(2)故事情节鉴赏。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 ,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具代表性。小说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3)环境描写鉴赏。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渲染;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

24、小说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例: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 鲁迅社戏)作用:交代了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环境气氛。例: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 作用:渲染了低沉压抑的环境氛围。烘托人物心情。例: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洒。(孙犁芦花荡 ) 作用:烘托出“老头子 ”悲壮、视死如归的精神面貌。烘托人物形象。例: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

25、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鲁迅故乡) 作用:表现人物的质朴形象。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例: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鲁迅故乡) 作用:刻画了故乡深冬严寒的特点 ,渲染了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烘托出“我”悲凉的心境。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例: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莫怀戚散步) 作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礼赞。推动情节的发展。例:河北201

26、1年中考现代文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第段画线句“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的作用是为珍妮芙太太的出场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例:鲁迅故乡开头“没有一些活气”的萧索荒村的描写与“我”悲凉的心境相融合,一开始,就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抒情基调。眼前的故乡与回忆中的故乡形成对比,充分表现了小说的主题。象征、暗示。例: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鲁迅孔乙己)作用:暗示了孔乙己的悲惨结局。3小说主题的归纳主题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实质揭示,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构思、环境的设置最终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所以归纳小说的主题是阅读的意义所在,从下列两方面入手:第一,剖析人物形象以及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准确地把握主题。第二,联系小说的背景、作家的思想观点及创作意图,深入地挖掘主题。【答题格式】小说通过情节,刻画了形象,表现了/批判了/ 颂扬了/揭示了/讽刺了/现象/ 性格/情感/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