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考王】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遵义专版)练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古诗词曲阅读 九、登飞来峰 精讲.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38708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王】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研究(遵义专版)练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古诗词曲阅读 九、登飞来峰 精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登飞来峰(遵义6年未考)北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前两句写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塔高。第一句“千寻”正面极写登临之处的高耸,为下句埋下伏笔。第二句不仅写山高,而且时值破晓,雄鸡高唱,红日喷薄,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来源:学优高考网不畏浮云遮望眼,来源:学优高考网自缘身在最高层。后两句抒情。“浮云”既是实写,也是比喻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诗眼在“不畏”,这二字气势夺人,道出了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身在最高层”的结语是点睛之笔,点出了“不畏浮云”的原因,可见作者的构思精深。【背景资料】王安石于公元1050年登上飞来峰,写了这首诗。当时王安石29岁,任浙江鄞县知县期满,在去官返乡途中登灵隐山东南的飞来峰,即兴作此诗。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主题】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起来,借写登高远望的感受,以理入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含蓄而又深刻地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来源:gkstk.Com1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_借景抒情。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_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_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