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B)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 24 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 分)云 bn( ) hu( )下 斑 ln( ) 澎 pi(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在表格中订正。 (4 分)(1)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朗;愿弛千里足,送儿还故乡。(2)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蓝,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原,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周围扮演。错别字改 正3、在横线上写出下面诗句的上下句及作家篇名。 (10 分)道狭草木长,_。衣沾不足惜。_。(_ 归园田居 )晴川历历汉阳树,_。_,烟烟波江上使人愁。雄兔脚扑朔,_;双兔傍地走,_。风雨送春归,_。_,犹
2、有花枝俏。(毛泽东_)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_,_。(白居易_)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_,_。_。 (_破阵子 )4、美国加州香脆苹果园突遭暴风雨袭击,90 多吨苹果被暴风全部刮掉,鲜红光亮的苹果摔得遍体鳞伤。果园主人在焦虑之中却急中生智,在电视上登出了一则广告。结果果园主人不但没因暴风雨袭击遭受经济损失而且将苹果以高出平常价格全部卖出。如果你是果园的主人,你觉得这则广告应该怎样写?(2 分)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4 分)材料一:美国教育机构仅为高中学生求学期间列出的必读的经典书目就有 20 部之多。这个书目包括: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 ,弥尔顿的失乐园 ,奥斯丁的(
3、傲慢与 偏见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惠特曼的草叶集等。这是美国高中在校生的必读书目,而且教育部门规定,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且要参加相关内容的考试。材料二: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 ,仅初中三年就有吴承恩的西游记 ,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以江苏常州市的中考为例,自 2004 年每年的中考都把名著题作为必考的题型。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常常看到现在许多中小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对“绘画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
4、十分普遍, 西游记被大话 , 三国被水煮 。 ”(1)从两则材料中你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什么?(2 分)_(2)针对材料二中所存在的现实情况,请你联系自己阅读文学经典的体验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阐述。 (2 分)题一、举例说明阅读文学经典对我成长的意义题二、浅俗化的经典阅读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后果我选择题( )回答:_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6 分)阅读沁园春雪 ,完成 6-10 题。 (l1 分)北国风光,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5、,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6、写出文中缺漏的词句。 (2 分)_7、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2 分)_8、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词的上阕,一个“望 ”字领起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豪迈的感情。B、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诗人用“惜” “输” “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C、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
6、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D、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像,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9、指出沁园春雪写景运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2 分)_10、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这是老舍济南的冬天里的句子,它能让你联想到沁园春雪中哪一句?为什么?二者之间有不同之处吗?(3 分)_阅读观刈麦 ,完成 11-14 题。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7、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分)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_12、用“”标出句子朗读节奏。 (2 分)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13、在这首诗中,诗人叙述了割麦者和拾穗者两种形象,请分析这两种形象的相同点,并结合全诗,说说诗人在诗歌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3 分)_14、白居易在叙事诗中善于刻画人物复杂的心理,如卖炭翁中“可怜身
8、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的矛盾心理,请找出观刈麦中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并作赏析。 (3 分)阅读下文,完成 15-20 题。 ( 12 分)黄 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届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 5465 公里,流域面积 75 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气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
9、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 (或“夏” ) ,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 。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建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址中,可以见到大约 5000 年前即新石器时代
10、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15、第段中划线的语句说明了黄河的什么特点?请概括表述。 (2 分)_16、请简述黄河流域之所以
11、能成为中华民族成长摇篮的原因。 (2 分)_17、本文第段举“仰韶文化”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 分)_18、本文第段开头的“相传”和第段第一句的“之一”能否省略?为什么?请分别说明。(2 分)_19、本文为什么用“摇篮”比喻黄河?请用一句话回答。 (2 分)_20、请写出一句歌颂黄河壮景的古诗文名句。 (2 分)_阅读迷雾灯塔之光 ,完成 21-25 题。(13 分)迷雾灯塔之光【英】拉夫特里芭芭拉 庞启帆译(1)科林慢腾腾地从学校往家走。不远处是一个坐落在山上的爱尔兰小渔村,他的家就在那里。今天是圣诞节的前一天,但科林一点也感觉不到圣诞的气氛,也许是因为没有下雪。
12、但科林知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使他产生了这种感觉,这是一个他甚至不敢去想的原因。(2)他看着远处灰色的大海,地平线上一艘船的影子也没有。七天前他的父亲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3)“我会从设德兰群岛带一条牧羊犬来给你。 ”科林的父亲在出海的那天早上这样对儿子说, “在圣诞节前你就会得到它,我保证。 ”(4)但现在已经是圣诞节前夜。科林朝山上的灯塔看去,一场暴风雨已摧毁灯塔的电线。明亮的灯塔之光已经熄灭。七天了,没有灯光指引他的父亲的渔船。(5)科林推开家门。 “科林,我们需要泥炭来生火。 ”科林一进门,母亲就对他说, “家里的泥炭已经烧完,并且快到点亮圣诞蜡烛的时间了。 ”(6)“我不太关心点亮蜡
13、烛的事,妈妈。 ”科林回答母亲。 “是,我也不想关心。 ”母亲答道, “但是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都会点亮蜡烛,即使在最伤心的时候。我知道现在家里充满了悲伤,但明亮的蜡烛表示我们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敞开。去吧,孩子。我有两根蜡烛,我们一人一根。如果你捡一些泥炭回来,我们待会儿就做晚饭。 ”科林点点头,走出了家门。(7)他牵着驮泥炭的驴子来到山上。谁会关心一根蜡烛?他看着灯塔说:“什么时候才能重新点亮灯光,指引渔船回家?”驴子摇摇头,悲伤地叫了几声,似乎它能听懂科林的话。(8)科林凝望灯塔,叹了一口气。忽然,他的脑袋灵光一闪。 “对,就这样。 ”他狂喜着向山顶跑去。到达灯塔,科林使劲地敲门。(9)
14、看守人达非先生打开门, “你来干什么,年轻人?你吓了我一大跳。要知道,平安夜就要降临了。 ”(10)“达非先生, ”科林喘着气说道, “您以前是如何让灯塔亮起来的? ”(11)“嗯,用电池,但它们现在已经没有电了。孩子。新年后才有新电池。 ”(12)“不,我的意思是,在使用电池这种东西之前,如何点亮灯塔?”(13)“用汽油灯。这盏灯现在放在地下室里。但我们现在没有汽油,孩子。 ”(14)“用煤油行吗?”科林屏住呼吸问。 “我想可以, ”达非先生若有所思地说, “但是,我们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愚蠢的方法。在这个村庄你不会找到一丁点多余的煤油。今年大家都没什么钱”(15)达非先生还没说完,科林已经跑出
15、很远。回到家里,科林从厨房里拿了几个桶,然后又跑出了家门。(16)这时,几乎每一家都已经点亮了蜡烛。在平安夜,一盏烛光意味着一个陌生人会受到欢迎,无论他要求什么,都会得到满足。科林加快脚步,飞奔到第一间亮着烛光的房子前。(17)“你可以从你的煤油灯里分给我半杯煤油吗?” 他问。科林去了每一间有烛光从窗口透出的房子。(18)在一小时内,他讨到了两桶煤油。他费力地把两桶煤油提到了灯塔门前,然后又使劲地敲门。(19)看到煤油,达非先生非常惊讶,但是他摇着头说道: “这点煤油最多能让灯塔的灯燃烧一个小时。 ”(20)“我会带跟多煤油来,时间还早呢!”话没说完,科林又向山下飞奔。(21)三个多小时后,科
16、林已经收集了五桶煤油。在他往山上运送第六桶煤油的时候,灯塔上突然亮起了火光。火光迅速在整个山谷扩散开来。同时,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者迷航的人回家。达非先生重新点亮了灯塔上的灯!(22)科林回到家时已经很晚了。他母亲从火炉旁的椅子上跳起来:“科林,你去哪里了?你没吃晚饭。也没点亮你的蜡烛!”(23)“哦,妈妈。我已经点亮了一根蜡烛,并且是一根大蜡烛!这是一个秘密,我还不能告诉你。但它的确是一根很大的蜡烛。 ”(24)那晚,科林睡得很香,梦里有蜡烛亮着。突然,一声惊叫吵醒了他。 “船!船回来了!”(25)然后,科林听到了:“灯光!他们说是灯光,灯塔上的灯光。他们其实只在十英里外,船
17、在迷雾中迷失了方向。灯塔上的灯光让他们找到了回家的方向!”(26)曙光从窗口射进来。科林蹿到窗口,他的母亲和邻居正冲向码头。是真的!在灰色的海面上,他父亲的双桅帆船正徐徐驶进码头。(27)科林跑出家门,也向码头飞奔。他感到一股潮湿的风吹在脸上,就要下雪了。这才是真正的圣诞节早晨。21、选文标题“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有什么含义?(2 分)_22、请你分析选文第段中加点词语“慢腾腾”的表达效果。 (2 分)_23、为什么“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都会点亮蜡烛”?请结合选文回答。 (2 分)_24、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下面的句子。 (2 分)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者迷航的人回家_25
18、、阅读选文后,请简要概括科林是一个怎样的男孩?(至少答出三点) (3 分)_26、选文最后一段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 分)第三部分:写作(60 分)27、请以“温暖的时刻”为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参考答案1、鬓 麾 斓 湃 2、朗郎 弛驰 蓝篮 原源 3、夕露沾我衣,但使愿无违。陶渊明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雌兔眼迷离;安能辨我是雄雌 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咏梅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观刈麦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 4、苹果!苹果!加州香脆园的苹果,香!甜!脆!香脆园的苹果浑身疤痕,请认准“疤痕”商标!“疤
19、痕”商标!(言之有理即可)5、(1)两个国家的教育机构都强化了对经典的认同,肯定了文学经典对中学生成长的意义,因此都十分重视在中学阶段普及推广文学经典。(只要答到两个国家的教育机构都认识到文学经典对中学生成长的意义即可以。如果答到第二则材料中的现实问题要扣分 1 分)。(2) 题一:不设统一答案,只要举出某部名著,或某个名篇,写出对自己的启发即可以。参考,比如骆驼祥子写的是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奔跑。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从中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同时也知道要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同情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题二、答案仅供参考:这样的阅读,除了
20、感官上的快感、表层上的享乐外,是对文学经典的背叛。这样也削弱了文学经典对人们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容易亵渎文学经典。6、千里冰封;俱往矣7、承上启下8、B 9、“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赏析:“山”“ 原” 都是静物,写它们 “舞”和“驰” ,化静为动;运用比喻、对偶、拟人,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动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比高”,运用拟人,生动描绘出北方冰雪世界中群山和高原形象的雄伟。10、“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因为这两句都是写雪后天晴的美景。沁句是虚写,济句是实写11、听她望着大家说出的那番话,人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12、今我
21、/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 有余粮。13、割麦者: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拾麦者: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两种人均被沉重的课税压得生活困苦不堪,深受沉重剥削和压迫;深切同情。14、“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割麦的农民用尽了力气还不觉得( 其实是顾不上)天气的炎热,只是珍惜夏日较长的白天,争取多干些活儿。农民的这种心理状态,反映了他们窘迫的处境15、气势雄伟,流程漫长,流域广大 16、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人类生存。17、是为了说明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8、不能省略。因为“相传” 表示所述的内容来源于传说,不是确实有据的;“之一”则表示还有别的
22、发祥地,黄河流域不是唯一的,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19、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或:是我国文化的发源地。意思相近均可) 20、略 21、灯塔再次亮起的火光,也指人的爱心、真情所闪烁的人性之光。22、写出了科林心事重重,或答但有父亲。23、“明亮的蜡烛表示我们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敞开”,或答“在平安夜,一盏烛光意味着一个陌生人后受到欢迎”。24、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或答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火光照向大海的深处,给大海上迷航的船只指明方向。25、聪明、懂事、能干、有主见、做事执著、果断、关心亲人、爱父亲。26、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深化中心,表达了科林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迎回父亲的喜悦、兴奋之情。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