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马学法导引本文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所写的一则科学小品。文章详细地介绍了人工驯养之马和天然野生之马不同的形态及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野马天然美的由衷赞叹,对人工马被人驯化后的深刻同情和悲哀。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 1、2 段写的是人工驯养状态下的马,第 3、4、5 段写的是天然野生的马。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态。文章语言优美,文笔流畅,作者以人性化笔触写马,情真意切,极其动人。学习中要仔细体味作者对两种生存状态下马的形体、精神特点的传神描摹,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要把握文章采用的对比描写的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要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文章的精美之处。典题例析
2、例题一、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解析:一般来说,人总是认为人类对马的驯养是一种进化,但作者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人类束缚了自由,压抑了马的天性,只是一味地驱使马。解题时应以此角度入手去考虑。参考答案:“教育”一词是拟人化用法,是指人类对马的驯养。马被人类驯化、喂养,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所以作者说马“丧失自由” 。马被迫接受了人在它身上的缰绳、鞍、衔铁、蹄铁,而且在长期驯化过程中,马已丧失了自己的天性,只知道服从人的命令。文章用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例题二、第一部分所写的马,有什么主要特点?你喜欢这
3、样的马吗?为什么?解析:解答时要注意以精要的语言概括人工驯养的马的特点。另外,要能理解作者对人工驯养之马的态度不是鄙弃,不是憎恶,而是同情、悲哀。参考答案:主要特点:勇毅、驯良、舍己从人。从文意看,这样的马至少是悲哀而值得同情的。因为这时的马已经失去自然的本性,因而它是不“美丽”的。课时训练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1、项鬣( ): 2、剽悍( ): 3、驯良( ): 4、窥伺( ): 5、疮痍( ): 6、阔绰( ): 7、观瞻( ): 8、妍丽( ): 9、遒劲( ): 10、犷野( ): 二、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字,补全下面的短语。1、 以赴 2、舍 从 3、自由 4、 结队 5
4、、相得益 6、 不舍 7、面面相 8、有过之无 三、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慷慨 鞍辔 畸形 B、驯养 搏斗 充沛C、妒忌 羁绊 驾驭 D、迎和 颚骨 枉然四、找出运用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力气在大多数动物之下,它们 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 它们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它们并不屑于和对方搏斗,仅只把它们赶开或者把它们踏死。A、虽然 却 如果 B、因为 所以 如果C、由于 于是 但是 D、虽然 但是 如果五、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 16 题。学优中考网 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因为,如果我们拿它和比它高一级或低一级的动物相比,就发
5、现驴子长得太丑,狮子头太大,牛腿太细太短,与它的粗大的身躯不相称;骆驼是畸形的,而最大的动物,如犀,如象,都可以说只是些未定型的肉团。颚骨过分伸长本是兽类头颅不同于人头颅的主要一点,也是所有动物最卑贱的标志;然而,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由于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1)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它颈部的美(2) 。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且目光手法(3) ;它的耳朵也长得好,并且不大不小,不像牛耳太短,驴耳太长;它的鬣毛正好衬着它的头,装饰着它的项部,给予它一种强劲而
6、(3)的模样;它那下垂而(4)的尾巴覆盖着、并且美观地结束着它的身躯的末端:马尾和鹿、象等的短尾,驴、骆驼、犀牛等的秃尾都大不相同,它是密而长的鬃毛构成的,仿佛这些鬃毛就直接从屁股上生长出来,因为长出鬃毛的那个小肉桩子很短。它不能和狮子一样翘起尾巴,但是它的尾巴虽然是垂着的,却于它很适合。因为它能使尾巴两边摆动,所以它就有效地利用尾巴来驱赶着苍蝇,这些苍蝇很使它苦恼,因为它的皮肤虽然很坚实,并且满生着厚密的短毛,却还是十分敏感的。1、根据对课文的理解,选词填空。A、豪迈 B、轻捷 C、坚实 D、相得益彰 E、茂盛 F、坦率(1) (2) (3) (4) (5) (6) 2、本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什
7、么?答: 3、阅读选段,看看选段分别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马的外形?答: 4、布封的另一篇说明文松鼠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对松鼠进行了小小的赞扬,而在本文中,也有类似的一句话,把它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并用本文中的一个词为这句话作注释。(1)这句话是: (2)这个词是: 5、本语段在描绘野马的外形时,还写到了其他一些动物。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答: 6、选段在介绍马的美丽,为什么却花了大量笔墨详细介绍马过分伸长的“颚骨”?答: (二)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 713 题。天鹅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美。大自然对于任何禽类都没有赋予这样多的高贵而柔和的优美,使我们意
8、识到它创造物类竟能达到这样妍丽的程度。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一切都散布着我们欣赏优雅与妍美时所感到的那种舒畅、那种陶醉,一切都使人觉得它不同凡俗。古代神话把这个媚人的鸟说成为天下第一美女的父亲,一切都证明这个富有才情与风趣的神话是很有根据的。我们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典型。可不是么,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驶,向前倾着,愈往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
9、就像船舳;尾巴是道地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它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我们的池沼里,如果它不能享受到足够的独立,使它毫无奴役俘囚之感,它就不会逗留在那里,不会在那里安顿下去。它要任意地在水上遍处遨游,藏在灯心草丛里,钻到最偏僻的湾汊里,然后又离开它的幽居,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与人相处的乐趣它似乎很欢喜近人的,只要它在我们这方面发现的是它的居停(寄居之处的主人)和朋友,而不是它的主人和暴君。驯天鹅的惯常叫声与其说是响亮的,毋宁说是浑浊的。古人描写的那些和鸣锵锵的天鹅,显然不
10、是拿一些像我们驯养的这种几乎暗哑的天鹅做蓝本的。我们觉得野天鹅曾较好地保持着它的天赋美质,它有充分自由的感觉,同时也就有充分自由的音调。可不是么,我们在它的鸣叫里,或者宁可说在它的嘹唳里,可以听出一种有节奏、有曲折的歌声,有如军号的响亮,不过这种尖锐的、少变换的音调运抵不上我们的鸣禽的那种温柔的和声与悠扬朗润的变化罢了。此外,古人不仅把天鹉说成为一个神奇的歌手,他们还认为,在一切临终时有所感触的生物中,只有天鹅会在弥留时歌唱,用和谐的声音作为它最后叹息的前奏。据他们说,天鹅发出这样柔和的动人的声调,是在它将要断气的时候,对生命作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这种声调,如怨如诉,低沉地、悲伤地、凄黯地构
11、成它自己的丧歌。这个传说控制了古希腊人的活泼而敏感的想像力:诗人也好,演说家也好,乃至哲学家,都接受着这个传说,不愿怀疑它。我们应该原谅他们杜撰的寓言。对于敏感的心灵来说,这都是些慰藉的比喻。无疑地,天鹅并不歌唱自己的死亡,但是,每逢谈到一个大天才临终前所作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无限感慨地想到这样一句动人的成语:“这是天鹅之歌!”7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天鹅?答: 8段中“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中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 ,下面四项中,哪一项与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 )A不能不承认它是羽族里的第一名善航者。B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C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
12、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D尾巴是道地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9段中“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此句在行文上有 作用。10段中“天生的美质”指什么?“自由的美德”指什么?请用简明的语言回答。答: 11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文中所引用的两个神话传说的内容: ; 。12选文引用神话传说的作用是什么?答: 13段中,最后一句中写到“我们的鸣禽” ,指的是 。学优中考网 29、马一、1、 (li)马脖子上的长毛。 2、 (pio)勇猛,强健。 3(xn)温顺善良。 4、 (s)暗中的观察情况。 5、 (chung)创伤。 6、 (chu)豪华奢侈,排场大。 7、 (zhn)具体的形象给人的印象
13、。 8、 (yn)美丽。 9、 (qi )雄健有力。 10、 (gung)粗野。 二、1、慷慨以赴 2、舍己从人 3、自由自在 4、成群结队 5、相得益彰 6、依依不舍 7、面面相觑 8、有过之无不及 三、B 四、A 五、1、B D F A E C 2、在所有的动物之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3、马前部的颚骨,马的眼睛、耳朵与鬣毛,马的尾巴 4、 (1)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 (2)高贵 5、这样写是为了把马的“匀称” “优美”的外形同其他的动物有缺陷的形体作比较,一次来突出马的外形的高贵气质。 6、因为这正是马与众不同的特征。颚骨过分伸长本是“所有动物的最卑贱的标志” ,但马的颚骨却与颈部的美相配合,凸显出其高贵的姿态。学 优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