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北縣溪崑國民中學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計畫 設計者:廖佩怡、柯玲安、徐曉英一、本學期學習目標: (一)配合學校教室佈置活動,呈現活躍青春的展現,並由藝術創作中展現青春活力的痕跡。(二)領略臺灣的自然與人文,了解本土文化特質,體驗臺灣的人文圖像。(三)欣賞多元的藝術創新途徑與型態。 。(四)發現日常生活環境中的藝術。(五)配合學校新學期的開始,呈現活躍青春的展現,並由音樂藝術表現中展現青春活力的痕跡。(六)配合學校流行音樂欣賞活動,找尋流行音樂表現力量,參與一 場青春活力多元的藝術饗宴。(七):配合學校親師座談活動,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家庭、社會及自然環境的
2、主題。(八)配合學校聖誕系列音樂活動,了解藝術創作與社會文化的關係,嘗試多元的藝術創作。二、本學期課程架構:配合學校主題活動,教室佈置與視覺藝術展,融入環境環保議題,進行藝術賞析與藝術創作。音樂活動與視覺藝術展,融入環境環保議題,進行藝術賞析與音樂表演。三、本學期課程內涵:體察生活境中各種人文情感的視覺呈現,師生共同分享討論,融合學校本位活動,學習以藝術創作培養互助合作的情感,並發掘其人文氣質,發展自我性向,選擇適合自己的藝術創作,繼續學習。體察生活境中各種人文情感的視覺呈現,師生共同分享討論,融合學校本位活動,學習以藝術創作培養互助合作的情感,並發掘其人文氣質,發展自我性向,選擇適合自己的藝
3、術創作,繼續學習。四、本領域授課時數:每週三節教學期程 能力指標 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 節數 使用教材 評量方式 備註第一週|第五週:8月30日|9月30日2-4-1鑑賞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從事美感認知與判斷。3-4-2比較台灣宗教建築、古蹟、景觀特色與文化背景。1-4-1瞭解藝術創作與社會文化的關係,發揮獨立的思考能力,嘗試多元的藝術創作。3-4-1瞭解各族群的藝術特質,懂得珍惜與尊重地方文化資源。2-4-3比較分析各類型創作品之媒材結構、象徵與思想。3-4-7融合不同文化的表演藝術,以體合作的方式,整合成戲劇表演。1-4-7以肢體表現或文字編寫共同創作出表演的故事,並表達出不同的情感
4、、思想與創意。3-4-9透過綜合性展演活動,認識並尊重台灣各種藝術職業及其工作內涵,並理解藝術創作與環保、兩性、政治、社會議題之關係。1-4-2設計關懷主題、運用適當的媒材與技法,傳達出有感情、經驗與思想的作品,發展個人獨特的表現。主 題 : 原始的吶喊原味藝術週活動一:正港台灣人活動 11:古早影像會說話活動 12:藉藝術家之眼看原民活動二:服裝密碼活動 2-1:什麼族穿什麼衣活動 2-2:觀其飾知其人活動 2-3:創作練習:我是世代 XX族活動三:Body Art Tattoo活動 3-1:黥面與紋身活動 3-2:其他 Body 符號 活動 3-3:創作練習:流行手臂 Tattoo活動四:
5、神秘魔法石活動 4-1:屬靈的石雕活動 4-2:其他器物雕飾活動 4-3:創作練習:我的護身符活動五:再生的力量活動 5-1:薪火相傳活動 5-2:新新原住民藝術家15 康軒藝術與人文領域八上課本Popint 簡報學習單服裝設計圖分組名單自編教材課堂問答態度檢核學習單創作練習分組表演教學期程 能力指標 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 節數 使用教材 評量方式 備註2-4-4思辨藝術與科技的關係,體認環境與資源對藝術的重要性,並提出建設性的見解。1-4-9與同學針對特定主題,規劃群體藝術展演活動,表達對社會自然環境與弱勢族群的尊重、關懷與愛護,澄清價值判斷,並發展思考能力。1-4-5藉由演唱或演奏樂器,參與
6、音樂表演活動,發展音樂表現能力。2-4-5認識樂曲的曲式、配器、風格等特色,培養審美能力。2-4-7欣賞展演活動或戲劇作品,並能提出自己的美感經驗、價值觀與建設性意見。3-4-1瞭解各族群的藝術特質,懂得珍惜與尊重地方文化資源。3-4-6認識地域、文化與音樂之交互關係,並瞭解 文化、歷史對音樂作品的影響。3-4-7融合不同文化的表演藝術,以集體合作的方式,整合成戲劇表演。活動 5-3:參觀台北縣藝術人文十八條學習路線烏來國中泰雅文物館活動 5-4:創作練習:就地取材環境裝置活動六: 正港台灣人活動 6-1:認識台灣各族群的音樂:福佬、客家、原住民活動七: 手舞足蹈活動 7-1:認識各族群音樂所
7、融入之舞蹈動作,在老師示範與練習之後,再加上自己獨創的舞步,將歌曲內容以舞蹈方示呈現出來 (分組表演)。第六2-4-2依據美學與相關學門之原理,欣賞各種視覺藝術的材料美、形式美與內容美。3-4-8整合各種相關的科技與藝文資訊,輔助藝術領域的學習與創作。主題:創意總監、東方流行音樂活動一:醉翁之意仍在酒活動 1-1:廣告 VS 藝術15 康軒藝術與人文領域八上課本Popint 簡報課堂問答態度檢核學習單創作練習教學期程 能力指標 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 節數 使用教材 評量方式 備註週第十週:10月3日|11月4日1-4-3嘗試運用藝術與科技的結合,並探索不同 風格的創作。2-4-3比較分析各類型創
8、作品之媒材結構、象徵與思想。3-4-3綜合、比較、探討中外不同時期文化的藝術作品之特徵及背景,並尊重多元文化。2-4-4思辨藝術與科技的關係,體認環境與資源 對藝術的重要性,並提出建設性的見解。2-4-7欣賞展演活動或戲劇作品,並能提出自己的美感經驗、價值觀與建設性意見。1-4-3嘗試各種藝術媒體,探求傳統與非傳統藝術風格的差異2-4-6 辨識及描述各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3-4-9 養成日常生活中藝術表現與鑑賞的興趣與習慣。1-4-3嘗試各種藝術媒體,探求傳統與非傳統藝術風格的差異2-4-6 辨識及描述各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3-4-9 養成日常生活中藝術表現與鑑賞的興趣
9、與習慣。活動 1-2:絕對藝術絕對廣告絕對伏特加活動二:腦筋急轉彎活動 2-1:突破心靈藩籬活動 2-2:腦力大激盪活動 2-3:創作練習:面目全非活動三:進入尋常百姓家活動 3-1:從普普到新普普活動 3-2:後現代藝術現象活動 3-3:創作練習:拼拼湊湊活動四:廣告金像獎活動 4-1:最佳創意活動 4-2:最佳攝影活動五:探討流行音樂的內涵活動六:欣賞並分析東方文化的音樂活動七:分組表演並介紹台灣日本韓國等流行音樂學習單情境圖卡實作範例轉印器材拼貼實作自編教材實務操作教學期程 能力指標 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 節數 使用教材 評量方式 備註第十一週第十五週:11月7日|2-4-6 辨識及描述各
10、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2-4-8 運用資訊科技,蒐集中外藝術資料,了解當代藝術生活趨勢,增廣對藝術文化的認知範圍。3-3-3能養成主動思考 國內與國際環保議題並積極參與的態度。4-2-4能運用簡單的科技以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了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5-3-2能利用光碟、DVD 等資源搜尋需要的資料。1-4-2 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2-4-6 辨識及描述各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3-4-11選擇適合自己的性向、興趣與能力的藝術活動,繼續學習。主題:建築之旅吾愛吾家活動一: 認識
11、建築立體之美。活動二: 了解建築多樣的形式。參觀台北縣藝術人文十八條學習路線板橋新站活動三::分組討論小組成員所能演奏的樂器活動四:每組編排 12個表演節目,由組長報告其編排方式活動五:抽籤進行各組表演活動六:教師與同學一同討論並講評15 康軒藝術與人文領域八上課本Popint 簡報視覺藝術鑑賞圖卡自編教材課堂問答態度檢核創作練習參與討論分組報告實務操作學習單教學期程 能力指標 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 節數 使用教材 評量方式 備註12月4日第十六週第二十週:122-4-6 辨識及描述各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3-4-9 養成日常生活中藝術表現與鑑賞的興趣與習慣。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
12、探究環境中的事物。5-3-1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會檔案傳輸。5-3-2 能利用光碟、DVD 等資源搜尋需要的資料。1-4-1 了解藝術創作與社會文化的關係,表現獨立的思考能力,嘗試多元的藝術創作。2-4-6 辨識及描述各種藝術品內容、形式與媒體的特性。3-4-10透過有計劃的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表現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5-3-1能找到合適的網站資源、圖書館資源,主題:要你好看、普天同慶活動一:認識平面廣告的定義、種類及特質。活動二:從鑑賞平面廣告,認識廣告創意的養成與經營,以激發個人創造力。活動三:討論
13、東西方音樂的異同活動四:介紹東方的佛教、道教音樂活動五: 介紹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音樂活動六:分組報告並填寫學習單15 康軒藝術與人文領域八上課本Popint 簡報平面廣告實作學習單自編教材課堂問答態度檢核創作練習參與討論分組報告課堂作業教學期程 能力指標 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 節數 使用教材 評量方式 備註月12日|1月13日會檔案傳輸。5-3-2透過有計劃的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表現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1-4-1 了解藝術創作與社會文化的關係,表現獨立的思考能力,嘗試多元的藝術創作。2-4-8 運用資訊科技,蒐集中外藝術資料,了解當代藝術生活趨勢,增廣對藝術文化的認知範圍。3-4-9 養成日常生活中藝術表現與鑑賞的興趣與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