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单击此处编辑年级、科类、科目 第 1 页,共 8 页 请单击此处编辑年级、科类、科目 第 2 页,共 8 页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准考证号: 姓名: 班级: 南山实验学校麒麟中学部初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初三年级历史与社会科命题人:刘健 审题人:黄桂林 2010 年 3 月 29 日温馨提示:1、 全卷共 5 大题,共 8 页,考试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2、 答题前,请将班级、姓名、考号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志。3、 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指定的位置上,写在其它地方不得分。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小华的妈妈过去买衣服都要货比三家要逛
2、很多商场,也花费了她大量的时间。现在她经常在家上“淘宝网”或“拍拍网”等购物网站,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东西。这说明大众传媒改变着人们的 ( )A. 学习方式 B. 工作方式C. 生活方式 D. 娱乐方式2汶川大地震后,麒麟社区组织小区居民为灾区捐款,这体现了社区的 ( )A. 政治功能 B. 经济功能C. 文化功能 D. 管理功能32010 年 3 月 14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该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根据新的选举法,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 ,这体现了全国人大享有 ( )A. 最高立法权 B. 最高任免权C. 最高决定权 D. 最高监督权4现代政治
3、文明的基本标志是 ( )A. 依法治国 B. 民主治国C. 以德治国 D. 实行仁政5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反映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是 ( )A. 较为寒冷 B. 干燥少雨C. 多风沙 D. 温暖湿润6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是分封制的基础 是根据所建功劳大小来决定继承权的制度密切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 不适用于周天子的王位继承A. B. C. D. 7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 )A. 夏商时期 B. 西周时期C. 东周时期 D. 秦汉时期8下列对赤壁之战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是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B. 是孙刘联军对抗曹军的战役C. 发生
4、在东汉末年 D. 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9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 ,你认为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10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项制度的推行直接有关 ( )A. 禅让制 B. 郡县制C. 分封制 D. 科举制11唐朝的起止时间是 ( )A. 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476 年 B. 公元前 221 年公元前 206 年C. 618 年907 年 D. 1640 年1789 年12 “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请判断“这里”是指 ( )A. 南昌 B. 上海 C.井冈山 D. 延安1
5、3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 往事” 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4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下列哪一运动时,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 )A. 公车上书 B. 辛亥革命C. 新文化运动 D. 北伐战争1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年)国共关系由分裂、对峙走向再次合作的转折点是( )A. 西安事变 B. 七七事变C. 百团大战 D. 重庆谈判 16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曾经屡遭失败,这
6、一局面彻底扭转的标志是 ( )A. 北伐战争的胜利 B. 抗日战争的胜利C. 解放战争的胜利 D.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1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评卷人 得分皇权A皇权B皇权C皇权D请单击此处编辑年级、科类、科目 第 3 页,共 8 页 请单击此处编辑年级、科类、科目 第 4 页,共 8 页密封线内不要答题A. 新中国成立 B. 三大改造完成C. 土地改革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8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 这里的“不折腾”含义丰富,建
7、国以来由于“折腾”曾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史实有 ( )土地改革 大跃进 抗美援朝 人民公社化 三大改造 文化大革命 A. B. C. D. 19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到“种姓制度”时,有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它是 ( )A. “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B. “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C. “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D. “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礼殿堂”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 )A. 基督教 B. 犹太教 C. 伊斯兰教 D. 佛教21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
8、天地抱在怀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思想 ( )A. 禁欲主义 B. 人文主义 C. 启蒙思想 D. 蒙昧主义22哥伦布在他的遗言中曾写道:“我在 1492 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 。而根据你的了解,哥伦布当时实际上是发现了 ( )A美洲大陆 B亚洲大陆 C澳洲大陆 D非洲大陆23下列哪一事件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有关 ( )A.工业革命 B.二月革命 C.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241947 年 3 月,美国总统公开宣称要对付共产主义(主要是苏联) ,干涉别国内政,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这位总统是 ( )A. 林肯 B.
9、罗斯福 C. 杜鲁门 D. 里根25美国政治周刊评论,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所提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新政”当代版。下列有关对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复苏 B. 彻底根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C. 缓和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社会矛盾 D. 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范例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四大题,共 50 分)26 (17 分)材料一:国家的形成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夏朝开始我国古代经历了以下王朝的更替:夏商 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辽 金 隋唐五代十国 南宋元明清材料二: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中心分布图材料三:大约在公元前 4000 年中
10、期,古代埃及文明产生,一直存在到公元前 6 世纪,此后由于连续遭到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的入侵和统治,埃及文明逐渐消失。两河流域文明产生于公元前 3500 年左右,至波斯帝国发展到顶峰;此后盛极而衰,到公元初,逐渐为人遗忘,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后,彻底被人遗忘。古代印度文明产生于约公元前 2200 年左右的印度河上游,但在公元前 1750 年,文明突然衰落并彻底消失,其原因至今不清。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填出数字对应的朝代,并写出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结束的时间(写出年代即可) (5 分)问题二:从材料一中的朝代更替表中找出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哪几个大分裂时期?哪些朝代评卷人 得分 请单击此处编辑
11、年级、科类、科目 第 5 页,共 8 页 请单击此处编辑年级、科类、科目 第 6 页,共 8 页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准考证号: 姓名: 班级: 的建立起到了“分久必合”的作用?(6 分)问题三:纵观我国历史上朝代更替的状况,总结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或趋势)是什么?(1分)问题四:分别指出材料二的地图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古代文明中心的名称。 (4 分)问题五:根据材料一、三,和其他三个地区的文明相比中华文明具有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1 分)27、 (11 分)材料一:丝绸之路图 材料二: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材料三:乾隆皇帝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四:我国对
12、外开放的经济特区图问题一:丝绸之路的出现主要是哪一历史事件产生的结果?(1 分)问题二:材料二中的路线 C 与哪一个历史事件有关?说出路线 D 经过中国的哪个海?(2 分)问题三:材料三中的皇帝是哪个朝代的?他的言论反映了该朝代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2 分)问题四:材料四中这些地区是根据什么政策建立起来的?请分别写出对应的名称 (3 分)问题五: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这两个时期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2 分)问题六: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今实行不同的对外政策会产生的不同结果,这对我们今天制定外交政策有什么启示?(1 分)28、 (9 分)世界博览会是综合反映世界各国政治、
13、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它以其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51 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天时、地利、人和催发了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诞生。材料二: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许多国家争相举办世博会。1893 年美国纽约争得了主办权。贝尔发明的电话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A B评卷人 得分评卷人 得分请单击此处编辑年级、科类、科目 第 7 页,共 8 页 请单击此处编辑年级、科类、科目 第 8 页,共 8 页密封线内不要
14、答题卡尔本茨制造的汽车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C D材料三:1937 年巴黎世博会,主办方意识到,他们所要展示的世界正经历着曲折:经济大萧条、失业状况加剧、通货膨胀、战争阴影笼罩这一系列的问题促使主办国对本届世博会寄托了更多的期望。巴黎世博会在“和平与进步”的呼声中落下帷幕,它的巨大成功传达着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期盼。材料四:2010 年 5 月 1 日,第 41 届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开幕。问题一:英国之所以能够承办第一届世博会,是因为当时的英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请你列举史实说明之。 (2 分)问题二:根据材料二,如果专设一个最新科技成就展厅,图中哪些最新科技成就应成为本次博
15、览会的展品?(3 分)问题三:材料中的“经济大萧条”是指什么?举一例东方的史实说明被“战争阴影笼罩”着。(2 分)问题四: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世界博览会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2 分)29、 (13 分)材料一:当时的英国政治家埃蒙伯克已意识到美国革命的意义:“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并不是由于任何现有国家中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 ” 全球通史材料二: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它作为没有以往数千年的负担和积淀的一块新的土地而受人羡慕。例如,德国音乐家和诗人舒伯特宣称,在美国,十三扇“金色的大门向不容异说和专
16、制政治的受害者敞开着。 ” 全球通史材料三: 材料四:攻占巴士底狱 日本明治天皇材料五:武昌起义后,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不到两个月,全国半数以上省份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风雨飘摇。1911 年 12 月,起义各省代表齐集南京,一致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并组建临时政府,中华民国宣告成立。问题一: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美国是一个“新的种类”的国家?此前在英国已经出现的一种“新的种类”的国家政体应该指什么?它是由哪一个文献确立的?(3 分)问题二:有人说“美国是一个没有童年的国家” ,请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1 分)问题三:根据材料三可知该事件发生在哪个国家?该事件象征着什么?该国从这一事件开始到后来最终建立了什么制度?(3 分)问题四:根据材料四,此人在位期间,日本社会发生了重大转折,请问是通过什么手段使日本社会发生了怎样的转折?(2 分)问题五:材料五中的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它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2 分)问题六:上述材料反映了自近代以来世界政治制度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请问这种政治制度的变化是什么?(2 分)评卷人 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