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目:物理 年级:八年级 教师:闫华锋第一学期第一周引言一、 什么是物理学古希腊人把所有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笼统地包含在一门学问里,那就是自然哲学。科学分化为天文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只是最近几百年的事。在牛顿的时代里,科学和哲学还没有完全分家。牛顿划时代的著作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7 年) ,就是一个明证。物理学最直接地关心自然界最基本规律,所以牛顿把当时的物理学叫做自然哲学。什么是物理学?它的英文词 physics 来源于希腊文,原义是自然,而中文的含义是“ 物” (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理” (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 。试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说:物理学是探
2、讨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尽管这个相当广泛的定义仍难以刻画出当代物理学极其丰富的内涵,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与其它科学相比,物理学更着重于物质世界普遍而基本的规律的追求。对于什么是物理学,很难用传统的眼光来界定它,当今,许多物理学家走向传统上不属于物理学的领域,如免疫学、蛋白质折叠、神经网络,甚至股票市场的预言、交通流量、曲折的河流等。正如国外物理学家风趣地说: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家所作的工作就叫物理学。换言之,把物理学整套方法用到什么问题上,这样就变成了物理学。 (1995,Xiamen,19 届世界统计物理学会议) 。就物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而言,我们可以说:物理学是最基本的科学物理
3、学是最古老、发展最快的科学物理学提供最多、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手段最基本的体现是在天文学、地学、化学、生命科学中都包含着物理过程或现象,在这些学科中用到不少物理学概念和术语是很自然的。最基本还意味着任何理论都不能和物理学的规律相抵触。例如,如果某种理论破坏能量守恒定律,那么这一理论就很成问题。当然,某些物理理论本身或一些阶段性工作本身也是在不断地完善。物理学中最重大的基本理论有下面 5 个:牛顿力学或经典力学(Mechanics)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热力学(Thermodynamics )研究温度、热、能量守恒以及熵原理等等;电磁学(Electromagnetism)研究电、磁以及电磁辐射等等;相
4、对论(Relativity)研究变速运动、引力、时间和空间等等;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研究微观世界。二、 物理学简史 physics 一词的最早起源,见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physis 的书名。简单的说,作为科学意义上的物理学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经典物理学和近代物理学。在整个物理学史上,五位物理学家及他们的贡献不能不提。他们是伽俐略(G.Galileo 15641642,创立科学研究方法),牛顿(Newdon 建立了经典力学图象),麦克斯韦(J.Maxwel l18311879,建立了经典电磁学图象),爱因斯坦(Einstein 相对论的时空观)和玻尔(Bohr 量子力
5、学)。 物理学是从伽利略开始的。他被称为物理学乃至自然科学之父。伽俐略的贡献颇多,其最巨大的贡献是将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与逻辑推理方法(假想实验)引入自然科学研究。对于伽俐略所做的奠基性的贡献,爱因斯坦评论说:“伽俐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在伽俐略离世的当年,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诞生了。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首先从机械运动开始的,理解和研究机械运动就要涉及到“力”的概念。牛顿运动三大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它实质上给出了关于力的完整定义。“ma”几乎成了经典物理学的代名词:牛顿有关绝对空间与绝对时间的两句言
6、词犹如科学界上帝的纶音,在科学界的圣山上隆隆鸣响,一直到爱因斯坦的出现。一个人如果不知道伽俐略,他可能没有学过物理学,如果不知道牛顿,那他一定即没有学过物理学,也没有学过数学。牛顿就是人类的真正骄傲。英国诗人蒲伯的一首诗这样赞美牛顿: “自然及其规律隐藏在黑暗之中, 上帝说:让牛顿去吧, 于是一切都豁然开朗。” 经典物理学的第二个里程碑是经典电磁学图象的建立。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电磁实验的基础之上,以他杰出的数理才能,把原来相互独立的电学,磁学和光学三个部分结合起来,天才般地写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被后人誉为“神仙写出来的”。后人评价说,麦克斯韦的名字将永远闪烁在经典物理学的
7、大门之上。 在麦克斯韦逝世的那一年,爱因斯坦诞生了,这不知是造物主的执意,还是自然界客观的使然。在相对论出现不久,不知是谁,在蒲伯赞美牛顿的诗的后面加上: “可惜好景不长, 魔鬼大喝一声, 派爱因斯坦去, 于是一切有恢复了原样。” 爱因斯坦被公认为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甚至被时代杂志评为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他关于相对论时空的两个简单基本假设动摇了经典力学的基石,使人们对时间和空间,能量和质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空间的收缩,时间的膨胀,同时的相对性,质量和能量的关系等全新的物理图象无不出自他那天才的大脑。爱因斯坦标准着经典物理学的结束,近代物理学的开始。在近代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唯一能和爱因斯坦相媲美的
8、物理学家是丹麦人玻尔,虽然他不被普通民众所熟悉,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两人分享了同一时代,他们是世纪物理学星空的“双子星座”。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是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石。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的名字已经家喻户晓,但发展量子理论的物理学家基本上只有科学界人士才知晓。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也许是由于量子理论不是主要由一个物理学家所创立,而是许多物理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个征途中闪烁着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波恩、泡利、德布罗意、薛定谔、狄剌克等光辉灿烂的名字。而他们公认的领袖就是玻尔。三、怎样学习物理学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理查得 费曼说:“科学是一种方法,它教导人们:一些事物是怎
9、样被了解的,什么事情是已知的,现在了解到什么程度(因为没有事情是绝对已知的) ,如何对待疑问和不确定性,证据服从什么法则,如何去思考事物,做出判断,如何区别真伪和表面现象。 ”学习物理学,不能仅仅掌握一些知识、定律和公式,更不要把自己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解题上,而应在学习过程中努力使自己逐渐对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工作语言、概念和物理图像,以及其历史、现状和前沿等方面,从整体上有个全面的了解。学好物理学,关键是勤于思考,悟物穷理。勤于思考,就要对新的概念、定义、公式中的符号和公式本身的含义,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出来。对于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最好在了解了基本思路之后,自己背着书本把它们演算出来。这样你
10、才能对它们成立的条件、关键的步骤、推演的技巧等有深刻的理解。悟物穷理,就要多向自己提问: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推论?推论是怎样得来的?我为什么相信它?问题可以正面提,也可以反向提。譬如,已知物体所受的力,可以求它的运动;知道了它的运动,反过来问它受了什么样的力。勤于思考,悟物穷理,就要对问题建立自己的物理图象。学习物理,不做习题是不行的,但做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习题做完了,不要对一下答案或缴给老师去批改就了事。自己从物理上应该想一想,答案的数量级是否对头?所反映的物理过程是否合理?能否从别的角度判断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力争能够作到,习题要么做不出来,做出来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它是对的,即
11、使它和书上给的答案不一样。老师说你错了,你在未被说服之前敢于和老师争辩。好的老师最欣赏的是能指出自己错误的学生。如果最后证明是你自己错了,也错个明白。声学一、 声学发展史声学是研究媒质中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性质及其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 声学是经典物理学中历史最悠久而当前仍在前沿的一个分支学科。因而它既古老而又颇具年轻活力。 声学是物理学中很早就得到发展的学科。声音是自然界中非常普遍、直观的现象,它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无论是中国还是古代希腊,对声音、特别是在音律方面都有相当的研究。我国在 3400 多年以前的商代对乐器的制造和乐律学就已有丰富的知识,以后在声音的产生、传播、乐器制造、乐
12、律学以及建筑和生产技术中声学效应的应用等方面,都有许多丰富的经验总结和卓越的发现和发明。国外对声的研究亦开始得很早,早在公元前 500 年,毕达哥拉斯就研究了音阶与和声问题,而对声学的系统研究则始于 17 世纪初伽利略对单摆周期和物体振动的研究。17 世纪牛顿力学形成,把声学现象和机械运动统一起来,促进了声学的发展。声学的基本理论早在 19 世纪中叶就已相当完善,当时许多优秀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对它作出过卓越的贡献。1877 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Lord John William Rayleigh,18421919)发表巨著声学原理集其大成,使声学成为物理学中一门严谨的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并由
13、此拉开了现代声学的序幕。 声学又是当前物理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声学日益密切地同声多种领域的现代科学技术紧密联系,形成众多的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从最早形成的建筑声学、电声学直到目前仍在“定型” 的“分子量子声学”、 “等离子体声学”和“ 地声学”等等,目前已超过 20 个,并且还有新的分支在不断产生。其中不仅涉及包括生命科学在内的几乎所有主要的基础自然科学,还在相当程度上涉及若干人文科学。这种广泛性在物理学的其它学科中,甚至在整个自然科学中也是不多见的。 在发展初期,声学原是为听觉服务的。理论上,声学研究声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应用上,声学研究如何获得悦耳的音响效果,如何避免妨碍健康和影响工作的
14、噪声,如何提高乐器和电声仪器的音质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声波的很多特性和作用,有的对听觉有影响,有的虽然对听觉并无影响,但对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却很重要,例如,利用声的传播特性来研究媒质的微观结构,利用声的作用来促进化学反应等等。因此,在近代声学中,一方面为听觉服务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开展了许多有关物理、化学、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声的概念不再局限在听觉范围以内,声振动和声波有更广泛的含义,几乎就是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同义词了。 自然界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简单的机械运动到复杂的生命运动,从工程技术到医学、生物学,从衣食住行到语言、音乐、艺术,都是现代声学研
15、究和应用的领域。 声学的分支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从频率上看,最早被人认识的自然是人耳能听到的“可听声” ,即频率在20Hz20000Hz 的声波,它们涉及语言、音乐、房间音质、噪声等,分别对应于语言声学、音乐声学、房间声学以及噪声控制;另外还涉及人的听觉和生物发声,对应有生理声学、心理声学和生物声学;还有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是频率高于可听声上限的,即频率超过 20000Hz 的声音,有“超声学” ,频率超过500MHz 的超声称为“ 特超声” ,其对应的波长约为 10m 量级,已可与分子大小相比拟,因而对应的“特超声学” 也称为“微波声学”或“ 分子声学”。超声的频率还可以高 1014H
16、z。二是频率低于可听声下限的,即是频率低于 20Hz 的声音,对应有“ 次声学” ,随着次声频率的继续下降,次声波将从一般声波变为“声重力波”,这时必须考虑重力场的作用;频率继续下降以至变为“ 内重力波”,这时的波将完全由重力支配。次声的频率还可以低至 104Hz。需要说明的是,从声波的特性和作用来看,所谓 20Hz 和 20000Hz 并不是明确的分界线。例如频率较高的可听声波,已具有超声波的某些特性和作用,因此在超声技术的研究领域内,也常包括高频可听声波的特性和作用的研究。 从振幅上看,有振幅足够小的一般声学,也可称为“线性(化)声学” ,有大振幅的“非线性声学 ”。 从传声的媒质上看,有
17、以空气为媒质的“空气声学” ;还有“大气声学”,它与空气声学不同的是,它主要研究大范围内开阔大气中的声现象;有以海水和地壳为媒质的“ 水声学” 和 “地声学”;在物质第四态的等离子体中,同样存在声现象,为此,一门尚未成型的新分支“等离子体声学” 正应运而生。 从声与其它运动形式的关系来看,还有“电声学” 等等。 声学的分支虽然很多,但它们都是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的,这是它们的共性。只不过是与不同的领域相结合,研究不同的频率、不同的强度、不同的媒质,适用于不同的范围,这就是它们的特殊性。 二、 知识结构三、 重点解析1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物体在某一个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做振动。在物
18、理学中,振动通常指周期性振动,即经过一定时间,物体恢复了原来的形状,回到原来的位置。图 1 为弦线 AB 振动的示意图,弦线 A、B 两点固定,其余各点都以弦线静止时的位置为中心做往复运动。图中弦线上 C、D 两点在振动时,不断在 C1 与C2、D 1 与 D2 之间来回往复运动。声音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观察或接触正在发声的鼓、锣、钟、琴等物体,或正在说话的人的喉头,都能发现它们在振动。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2声波是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没有介质,声音是无法传播的。声音传播的具体过程是:振动的物体带动周围的介质,产生相应的运动。这些随发声物体振动的介质,又带动较远的其他介
19、质振动,使振动向外传播。发声物体产生的振动,由近及远的传播就是声波。图 2 为振动在细绳中的传播情况。很容易看出,细绳的 A 端受到手的作用上下振动, A 端右方的细绳在 A 的作用下也产生上下方向的振动,整个细绳都会振动。振动从 A 端向右传播。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图 3 是音叉振动形成声波的示意图。当音叉 AB 振动时,它不断地压挤周围的空气,使空气出现了疏密变化,并且将这种变化向周围传播,形成空气中的声波。如果发声物体的周围没有介质,就无法形成声波,不能将振动向外传播。如果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封闭的钟罩内,当钟罩内的空气被抽出时,闹钟发出的声音会变小甚至很难被听到。
20、同样,因为在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只能借助于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介质的性质不相同,传播声音的方式也不一样,所以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同一种介质,当它的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别。例如,空气在 15时声速为 340 米/秒,在 25时变为 346 米/ 秒。在固体、液体中的声速比在空气中的声速大。将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够较早地知道远处火车开动的情况,就是根据铁轨中的声速为 5000 米/秒,大于空气中声速的道理。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所以在较为精细的测量中,需要考虑声速的影响。例如,在测定运动员通过 100 米距离所用时间时,如果裁判员听
21、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他将在运动员离开起跑线后按动秒表, 实际在百米竞赛计时中,裁判员看到发令员开枪时发出的光、烟按动秒表。因为光速很大,传播 100 米所用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4声波在界面的反射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将在界面发生反射,声波返回原来的介质。声波的反射现象与光的反射现象相似。声波在大面积障碍物上反射的结果产生回声。声波的反射和回声有很广泛的用途。北京的天坛是在距今 500 多年前的明朝时修建的。在天坛内有一座“皇穹宇”,它的四周是个圆形的墙,称为“回音壁”。回音壁的中心(即圆心),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回音壁的直径约 65 米。图 4 为三音石、回音壁的示意图。如果有人在 B
22、处轻声说话,声波将不断地被墙反射,沿墙传播至另外一处 C。由于墙面光滑,声波损失不大,所以 C 处的人能够清楚地听到 B 处人所说的话。如果有人在三音石 A 处拍手,声波将向四周传播,遇到圆墙后返回,因为 A 点是圆心,所以向各方向发出的声波几乎同时回到 A 点,在 A 点可听到清楚的回音。声波通过 A 点继续传播,再次被墙反射且返回 A 点,人们可以听到第二个回音。因为在传播和反射时存在损耗,所以回声会变小。一般情况下,人们可以听到三次声音,每次间隔约 0.2 秒。四、 典型例题【例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通常称为声源,由声源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传播到人耳的。_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分
23、析】实验证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源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介质向周围传播的。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解答】振动;介质;在真空。 【例 2】气体、液体、固体都能_声音。传播最快的是_。【分析】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可作介质传播声音。实验表明,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解答】传播;固体。 【例 3】为了听到回声,反射声波的障碍物至少应该离开我们多远?猎人在射击后 6 秒钟听到射击的回声,障碍物离猎人有多远?(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 米/秒)【分析】根据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v=340 米/秒,利用 s=vt,求出
24、障碍物至少应该离人们多远。【解答】设障碍物离我们 s1,人要听到回声,声音应传播的路程为 2s1,听到回声需要的时间至少要多于 t1=0.1 秒。利用 s=vt 得【例 4】某人发现前方有一座大山,他就地击一下掌,经 1.6 秒听到回声,那么,他距离大山约为_米。 (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6 米/秒)【分析】某人击掌发出的声音传播到大山又射回来,则 1.6 秒为往返时间。【解答】【例 5】旅游者进入两侧是峭壁的山谷,大喊一声后经 2 秒听到一侧峭壁反射回的声音;又经 1 秒听到另一侧峭壁反射的回声。求两峭壁间的距离约多远?(声速约 344 米/秒)【分析】两峭壁间的距离为旅游者到两侧峭壁
25、间的距离之和。【解答】【例 6】打靶时,靶与射击者之间距离为 300 米。射击后经过 1.4 秒开枪者听到击靶的声音,声速为 340 米/秒。求枪弹的平均飞行速度。【分析】从射击到听到击靶声的 t=1.4 秒,等于子弹飞行时间和声音从靶传回所用时间之和。【解答】【例 7】在长为 1000m 的一根铁管两端有甲、乙两个同学,若乙同学在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 2.75s,求: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速度是 340m/s)【分析】根据声音在空气中和铁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但传播的路程相同都等于铁管的长度,即可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在铁中
26、的传播速度。【解答】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和通过铁管传播的时间分别为【说明】利用这种方法测出声音在一些固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本题也可利用比例法求解,请读者自行研究。 【例 8】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驶向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为 10m/s,声速为340m/s,途中司机按一次喇叭,2 秒后司机听到回声,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多少?【分析】司机按喇叭后,声音传到山崖返回汽车时,汽车以 10m/s 的速度已经前行 2s,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两者的路程之和是按喇叭时汽车与山脚距离的 2 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两者的路程即可解题。【解答】【例 9】用双手蹦紧一张较薄的纸,然后对它喊一声,手会感到振动,这
27、是因为_。【分析】喊声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声波,传出口外的振动空气声波再作用于纸,使纸振动。【解答】喊出的声波作用于纸,使纸振动。 【例 10】敲击一下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因为_的_发出的【分析】敲击给碗一个扰动,使碗缘开始振动产生声波传至人耳,就听到声音了。【解答】碗缘;振动。 【例 11】吹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振动引起的(填:“人嘴” “笛子杆” “笛中的空气” ) 。【分析】人吹笛子时,吹出的气流进入笛腔使腔中的空气振动,再通过手指开堵笛孔来改变笛腔长度,从而发出各种声音。【解答】笛中的空气。 【例 12】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 ,其原因是月球表面附近_。【
28、分析】声音传播必须依靠媒介物,而月球表面没有传声的媒介物,更无通常使人耳感受的传声介质空气。因而,对人来讲月球表面上就是无声而“死寂”的。【解答】没有空气。五、 习题 (一)填空题1.把一条橡皮筋,扣在椅背上,用手拉紧,并且拨动它,如图 3-1 所示。这时可以听到_所发出的声音,它是由_引起的。因为,在人听觉的范围内,任何物体的振动都可以发出_。2.如图 3-2,把振动的音叉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叉并没有碰到球,球发生了运动,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音叉的_通过_传给_。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可以听到由音叉发出来的声音。当把音叉放在真空的瓶子中,音叉仍然振动,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
29、了,原因是_。3.声音是由_产生的,必须通过_才能向外传播。4.你听不见手的挥动声,是由于_。人能听见蚊子的嗡嗡声,是由于(1)_,(2)_。5.不同物质对声音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通过时,_传播最快,_传播最慢。6.在离开高墙 17 米以外拍拍手掌,立刻可以听到自己拍手掌的声音传了回来,这种现象是由于_,这种现象叫:_。7.如果你站在用石灰和沙土所砌成的粗糙的墙的前面,在用力拍手掌,也听不见掌声的回音,这是因为_。8.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高低决定于_,声音的大小决定于_。9.乐音的三要素是_,_和_。10.客观环境的调查中,农村人口的寿命比城市人口长,在很多原因中
30、跟声音有关的有_污染造成的,农村的_污染较小。(二)判断题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男女声音的不同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才有音调高低的不同。 3.声音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有振动就一定可以听到声音。 4.任何人都喜欢音调不变的一种声音。 5.各种声音的振动快慢都相同。 (三)选择题1.人对声音的感觉有一定频率范围,大约每秒钟振动 20 次到 20000 次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A.只要有发生器声源就可以B.必须具有声源和空气C.必须有声源和声音的传播物质D.只要有发生物和传播物质,人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听到声音。2.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后,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31、A.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和传递的物体,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物体C.在声的传递中,声源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只是通过传播物向外传播的D.声音是在生物的听觉所能感觉得到的一种振动3.大多数人都喜欢听听音乐、乐曲动人与否的原因是: A.音调的高低转化B.响度大小的变化C.音调、响度和音色三要素的谐调性的统一D.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者的统一还不够,还必需有音调和响度自然变化(四)实验题把发声物体放在玻璃罩里,用抽气泵把罩里面的空气抽空。1.在抽空过程中,你听到的声音将_,最后_。2.如果用秒表计时,能否计算出抽空罩内空气的时间:_,这种确定把罩内空气抽尽的时间的测定方法是_。3.声音需要两
32、个条件:振动和传播物质。这个实验是把哪个条件去掉了,答:_。(五)问答题1.在声音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他们的说话就可以分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为什么?2.在室内说话要比在操场上说话响亮,为什么?(六)计算题1.声音在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35 米秒。一架在 2680 米高空飞行的飞机发出来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多少?2.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置有声纳。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00 米秒,在考察时发出声音 0.8 秒钟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答 案一、1.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声音;2.振动,空气,轻质塑料小球造成的,振动物体产生
33、的声音,必须通过物质才能向外传播;3.物体振动,物质;4.手振动的太慢 (1)蚊子翅膀的振动较快,能引起人的听觉;(2)振动由空气传到人耳;5.固体,气体;6.声音遇到障碍物发生了反射,回声;7.声音被墙吸收;8.声波的频率,振幅的大小和离声源的远近;9.音调,响度,音色;10.噪声,噪声。二、1.2.3.4.5.三、1.B、C2.B、C、D3.D四、1.逐渐变小;听不到声音2.能够;从抽气开始计时,到听不见声音时停止计时,此间所用的时间即为抽气时间3.传播声音的物质五、1.女同学的声带振动快,所产生的声音音调高。男同学的声带振动得慢些,所产生的声音音调比女同学低。2.教室内存在反射的回声,它是回声与所发出声音的混合。同时由于回声反回时间很短,与发话时差值小,人的听觉感觉不到,所以在教室内听到的声音很响亮。操场上较空旷,不容易产生回声,同时声音又向四处发散,这样声音就不如教室中响亮。六、(公式答对分,代入数字分,结果对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