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初二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课文讲解(方银官) 初二语文第六讲第三单元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一、 本讲教学内容:1、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字词2、 理解两篇课文的说明顺序3、 了解两篇课文的说明顺序4、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二、 学习指导:字词:1、 读准下列多音字的字音chng 称号 zu 琢磨:反复思索、考虑称chng 台称 琢chn 对称 zhu 琢磨:雕刻和打磨(玉石)qun 拱圈 b 柏林圈 jun 羊圈 拍jun 把鸡圈起来 bi 松柏2、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轩榭 xun xi 嶙峋 ln xn 斟酌 zhn zhu 蔷薇 qing wi 河堤 d 阑干 ln 丘壑 h 3、 辨析下列
2、加点的形似字鉴赏 轩榭 回廊 陡坡 雄姿 眷恋 山峦 签名 凋谢 轮廓 徒弟 恣情 纪念 孪生4、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因地制宜: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当。重峦叠障:峦:小而尖的山。障: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别具匠心:匠心:精巧的心思。巧妙绝伦:伦:同类。惟妙惟肖:肖:相似。说明文的一般常识:1、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下定义、打比方、作诠释等。2、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3、 说明的方式可分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篇课文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一文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要注意的是课文不是具体介绍苏州的某个园林,而是从宏观上介绍苏州的诸
3、多园林。学习时要把握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中国石拱桥一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学习时要注意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两篇课文的要点提示:苏州园林1、 作者: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2、 说明的中心:课文首段说明了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紧接着作者在第 2 节概括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全文说明的中心。四个“讲究”又高度概括苏州园林总的设计原则,从大处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3、 课文中的结构特点和说明顺序本文在结构上有总说、有分说,两者紧密结合。开头两节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
4、和它的共同特征。第 39 节分说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第 79 节进一步从细部说明苏州园林注意图画美的特征。由于可见课文结构非常严谨。在说明顺序上也不难看出全文采用的是由总到分的顺序,分说中分则采用先主后次,从局部到细部的顺序。这样安排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给人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4、 行文中蕴含深情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但说明中还糅合了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使课文呈现出“文中有画,画中寓情”的特点。如 4、5 节,字里行间就渗透着作者对苏州园林艺术美的赞赏和眷恋之情。中国石拱桥1、 作者:茅以升,著名的桥梁专家。2、 课文思路及说明顺序:课文思路: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
5、的典型杰作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课文共十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总述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第二部分(39)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和取得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第三部分(10)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3、 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这是课文说明的中心。4、 课文中选择典型事物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了能准确而清晰地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上述特点,作者选择两座典型的桥赵州桥和卢沟桥具体地加以说明。我们仔细阅读 48 节,不难看出这两座桥的典型特点这两座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它代表了中国石拱桥的共同
6、特点。在型式上,赵州桥属于独拱石桥,卢沟桥属于联拱石桥。在设计、施工技术和雕刻艺术上都有独特的创造。在知名度上,它们都是闻名中外的“惊人的杰作”。因此,在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这两座桥,可以以点带面,使读者对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留下较深的印象。两篇课文中的难句点拨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析:从结构上看,这四个“讲究”领起下面四段分项说明。从遣词造句上看,“亭台轩榭”是苏州园林中的主要建筑,散布在各个风景点,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能体现这类建筑物
7、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假山池沼”在苏州园林中往往相近,使山水相映成趣,所以用“配合”。“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此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指园林的某一具体物件,而是指导某一位置观察景物整体所显示的景致深度,所以说“层次”。中国石拱桥“(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析:这个句中的关联词,“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因为作者先写形式,是桥梁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理解,是理性认识,因此两句之间是递进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因此关联词不能省。句中的两个主谓短语也不能颠倒,一是因为先写形式优美,为了承接前文,同第一段内容紧相呼应;二是由感
8、性到理性,正确反映了人们对石拱桥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苏州园林1、 准确运用副词、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其中的“大多”“极少”用得有分寸,不因其“多”或“少”而忽略例外的情况,哪怕这个例外是个别的,也要在文字中表现出来。2、 恰当运用概括性词语如第一段中用“标本”一词,准确概括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中国石拱桥1、 恰当运用形容词、副词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里的副词就使说话显得有分寸。2、 恰当使用表示约略的词语如“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 年”。“大约”表估计,既符合目前人们的认识实际,也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
9、学精神。说明方法:苏州园林一课文主要用了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如:介绍布局时,将苏州园林跟宫殿和住宅比较,突出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第 5 节最后以古藤为例,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从点上说明“着眼在画意”。中国石拱桥1、 列数字:“桥长 265 米,由 11 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2、 举例子:以“旅人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3、 作比较:“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4、 用比喻:“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三、 巩固练习填空:1、苏州园林一文
10、的作者是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是 ,文章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具体说明:讲究 的布局,讲究 的配合,讲究 的映衬,讲究 的层次。2、“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4 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这句话中用了 说明方法。3、常用的说明方法有: 。语段阅读练习: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 lun 叠障,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 h,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 a,就把池沼作为
11、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 b 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 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写汉字重 lun 叠障 胸中有丘 h 2、“任其自然”的“任”的意思是 ,下面加点的字和它意思相同的是( )A、任劳任怨 B、听之任之 C、任人唯亲 D、任重道远3、在文中 a、b 两处填写的词语,最恰当的是:A、a
12、宽畅 b 玲珑 B、a 宽敞 b 别致C、a 宽阔 b 精致 D、a 宽广 b 精致4、本文段介绍池沼的布置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下列概括不正确的是:A、以池沼作为全园中心 B、大多引用活水C、桥梁决不雷同 D、水岸石砌高低屈曲5、这段文字共十一句话,可分为三个层次,划分最合理的一项是:A、/(11) B、/(11)C、/(11) D、/(11)6、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加以概括: 7、试概括这段说明文字的内容: 。8、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参考答案:1、叶圣陶,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近景远景2、 列数字,打比方3、 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等1、峦 壑 2、听凭,B 3、A 4、D 5、C 6、自然之趣(或自然美,或一幅完美的图画)7、苏州园林假山池沼设置上的特征8、先总、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