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一学习目标目 标 自定目标 已落实目标A了解地球上海陆变迁及主要原因,并能根据某些地理现象判断海陆变迁B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知道七大洲、四大洋成因C了解板快及其运动,并能用板快理论解释某些地理现象二自学路线1 阅读教材第 33 页图,议一议1对于图 2 10,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喜马拉雅山在过去曾经是 ;2对于图 2 11,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遗迹,这说明东海过去曾经是 ;3对于图 2 12,荷兰的围海大坝把低于海平面的低地变成了 ;4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有煤矿,这说明台湾海峡过去曾经是 。目标 A2 阅读教材第 32 页内容,做一做,归
2、纳1成语“沧海桑田”的原意是 ,现在一般用来比喻 ;2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自然原因,次要原因是 人为原因 ,你还能举出海陆变迁的实例吗?若有,说给小组的同学们听听。目标 A3 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自古就是如此分布的呢?请阅读教材第 34,35 页内容,探究下列问题:1 一个同学说;上一节课中,我一直坐在座位上学习,没有下位,也没有做小动作整节课我没有运动。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2 在世界地图上,可发现南美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由此猜想这两块大陆在过去可能是 ,进一步猜想七大洲在过去也可能是 。3德国科学家 ,最先提出了 假说,该假说认为
3、:在两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一块 ,它的周围是一片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 ,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样的分布状况。读两遍,两位同学互相背一遍目标 B4 假说不能令人信服,必须用事实说话1阅读教材第 36 页的“阅读材料” ,感受魏格纳寻找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艰辛与不幸,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小组内讨论并交流。2完成第 36 页活动 1,理解后来的人们对大陆漂移假说所寻找的科学依据,讨论两个依据分别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目标 B5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通过后来人们的证实是成立的。那么又是什么力量使原始大陆发生漂移的呢?阅读教材第 37,38 页的板快理论:
4、大陆漂移是由 引起的,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 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 板快,各大板快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 交界的地带。目标 C6六大板块是 , , , , ,。注意与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对比记忆小组长检查,必须人人过关。目标 C三课堂小结四教学反思五自我检测 双基整合 轻松演练1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这说明 A此海域的地壳在上升 B此海域的地壳在下沉 C此海域多地下暗河 D以上都不正确2下列由于人为原因造成海陆变迁的是 A荷兰围海造陆 B
5、台湾海峡的形成C阿尔卑斯山的形成 D海南岛的形成3下列关于地表形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不会变化 B时刻处在运动变化之中C都十分缓慢,短时间不易觉察 D沧海桑田是人类活动的结果4关于板快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岩石圈由七大板快构成 B板快内部不稳定,可再分成若干小板快C板快是不动的 D板快与板快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5阿拉伯半岛属于 A亚欧板快 B太平洋板快C印度洋板快 D非洲板快6几乎全部为大洋板快的是 A印度洋板快 B南极洲板快C太平洋板快 D美洲板快7下列板块不存在的是 A太平洋板快 B印度洋板快C大西洋板快 D南极洲板快8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板快是 A亚欧板快 B太平洋板快C印度洋板快 D南极洲板快9沿赤道这条纬线所经过的板快有 A3 个 B4 个 C5 个 D6 个10跨经度最广的板快为 A亚欧板快 B美洲板快 C南极洲板快 D印度洋板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