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一轮复习重点突破学案:31 如何读懂古诗.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42430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一轮复习重点突破学案:31 如何读懂古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一轮复习重点突破学案:31 如何读懂古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一轮复习重点突破学案:31 如何读懂古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一轮复习重点突破学案:31 如何读懂古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一轮复习重点突破学案:31 如何读懂古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案 31 如何读懂古诗学案目标 掌握读懂古代诗歌的方法技巧。古诗鉴赏,其基础是要读懂诗歌。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读懂诗歌是关键;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学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设题已开始倾向于此。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知道该诗诗句意思,把握写作内容,以及知道作品是按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写的。为此,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积累。一、了解诗歌常见意象的寓意1知识梳理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与物,长期以来,有些被诗人写进诗中的事物具有了特定的寓意。如“杨柳”暗喻离别, “梧桐”意味着凄凉悲伤, “采薇

2、”借代隐士等。这些具有特定寓意的意象在平时学习中要记住,这对读懂考场诗歌有很大的帮助。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清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二、了解古典诗歌常见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内容1知识梳理古典诗歌根据题材的不同可分为许多类型,常见的有思乡怀人诗、伤春悲秋诗、忧国伤时诗、怀古伤今诗、托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等。平时要熟悉各种题材的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考试时才能派

3、上用场。如咏史诗抒发的是物是人非、光阴易逝、今非昔比、怀才不遇等感情;边塞诗或写边塞风情,或述征人之怨,或诉思乡之苦。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孤 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 ,愿斫五弦琴 。注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舜帝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答:_(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答:_三、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1知识梳理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4、和行文结构四个方面,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是识记理解的重点,在平时学习中可以把它们与诗歌题材结合起来。懂得诗歌的表达技巧,也是读懂、鉴赏诗歌的必备条件。如 2010 年山东卷考的是一首咏物诗,知道其表现手法后,就不难看出诗的思想感情了。又如 2008 年山东卷第 14 题第 2 问,只有在把握住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后,才能把握诗人细腻的情感变化。这里,特别说说懂得诗歌的篇章结构技巧对读懂诗歌的重要作用。如近体诗讲究起承转合,第三联(句)为“转” ,转换写作内容及手法,这对把握诗的层次很重要。又如诗歌通常卒章显志,在篇末交代主旨和情感。再如词分上下片,一般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些特点对读懂诗歌帮助特别大

5、。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 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 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 ,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 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_(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答:_四、了解重要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1知识梳理这里的重要诗人是指历代有代表性的诗人,特别是指课本中选学了他们诗作的那些诗人。弄清诗人所处的时代、身

6、世遭遇、为人性格以及创作背景,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如杜甫、辛弃疾,他们诗作的内容、情感与他们的经历、性格密切相关。重要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在课本注解中或是在课堂教学时都会提到,平时注意积累是必要的,因为考试时如果采用这些诗人的作品,一般不会对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再作注释。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山居即事王 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 “稀”二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答:_(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_临场读懂一首诗的四种方法高考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选用的基本上都是考

7、生不熟悉的作品,要读懂这些古诗,还得讲究方法。方法一 审标题方法点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窗口。关注题目,有助于把握作品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调等等,从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如杜牧的寄远就交代了诗的基本内容。有些标题就是题眼、诗眼、词眼,通过标题就能了解诗歌的内涵。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柳中庸的征人怨 、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 ,题目中有“喜” 、 “怨” 、 “喜”等词,它们与诗歌内容紧密相连,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和暗示性。若能带着这样的思考来读诗,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演练体悟揣摩下面的诗题,看看它蕴含了诗歌思想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哪些信息。1咏素蝶诗刘孝绰 注

8、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 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答:_2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 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 争:怎。答:_方法二 反复品、抓关键语方法点拨 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钱钟书用“闪电战”来形容古诗鉴赏。而其语言高度凝聚、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这样绝对是读不懂、读不透的。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

9、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而且不能只读一遍,最好把每个字都放在嘴里来回咀嚼,直至咬出“汁”来。当然,最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诗词句。如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王维的山居秋暝最后一联是诗眼句,而“留”则是诗眼,全诗要表达的对山水田园的留恋和对官场的厌恶都通过“留”字表现了出来。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 。如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在写景叙事句中。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独”字就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了诗人的孤独感;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 “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

10、的孤独、无聊之感。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诗词,分别找出其“情语” 。1江楼感旧赵 嘏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答:_2菩萨蛮 注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已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注 此词作于王安石所推新法遭到废除,落职卜居金陵半山时。答:_方法三 明暗示信息方法点拨 诗歌中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信息,如注释、背景提示和题目等。这些信息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1注释的暗示不是所有考题都有注释,一旦有了,就比较重要。注释虽短短一两句,却是命题人给你的暗示,从而降低试题难度。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

11、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2题干的暗示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三大要素:指全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借助题干可以帮助考生更进一步深入体会诗歌内容,有时甚至直接告诉你答题方向。这叫借题解文法、借题解题法。如 2010 年四川卷第 12 题第(2)问“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 “伤感”则告诉你本词的感情,你只要答出因何伤感即可。演练体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梦中作 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 ,酒阑 无奈客思家。注

12、 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才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_(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_听课记录: 一、高考题组1(2010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岁 暮 (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 ,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 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

13、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_2(2008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 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答:_二、模拟题组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1)诗的前两句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答:_(2)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什么精神?答:_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早 发宗

14、泽伞幄 注 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注 伞幄:将军的仪仗。“水长山远路多花”一句,表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_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 陆 游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峰,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 疏放,作个闲人样。注 本词作于作者被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时。遮回:掩饰。(1)这首词上、下两片所写内容有什么明显不同?答:_(2)有人说“作个闲人样”一句“立改前文之境” ,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答:_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宋)冯延巳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

15、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物地春寒。(1)上片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答:_(2)品赏“黄昏独倚朱阑”中“独倚”二字的妙处。答:_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 楼(唐)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 浮云变古今。北极 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 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 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汶。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甫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1)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应是哪几个字?诗中哪一句与之相照应?答:_(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_8阅读

16、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城 南曾 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二两句诗的内容并赏析其在全诗中的作用。答:_(2)“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与辛弃疾鹧鸪天中的词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手法意蕴相似,试作简要赏析。答:_学案 31 如何读懂古诗知识整合一、2.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二、2.(1)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

17、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壮,越暴晒越是茁壮。解析 描绘孤桐形象特点全在前三联。三联分别是三个特点。(2)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解析 尾联直抒感情,这是要点一;前六句也表明了人生态度。应把“托物”与“言志”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三、2.(1)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2)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

18、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如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上” ,也可以。)解析 宋代绘画艺术特别繁荣,题画诗也很发达,苏轼、黄庭坚都是这类诗作的能手。这首诗前面四句是对画本身的描绘:郊野间有块小小的怪石,翠绿的幽竹紧挨着它生长。牧牛娃手执三尺长的鞭子,驾着一头龙钟的老牛。但是,诗篇的重心还在于后面四句由看画生发出来的感想:这石头我很喜爱,请不要叫牛在上面磨角!牛磨角还罢了,牛要是斗起来,那可要残损我的竹子。四、2.(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 “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

19、幽静。(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解析 这首五律写诗人幽居山中所见景物,表现其悠然闲适之情。分析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要联系词语所在诗句及整首诗的意境。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应考虑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要注意联系诗人个性与创作背景。重点突破方法一1点明写作对象,点明诗的类别;暗示写作特色。2交代写作季节和写作缘由,暗示写作内容和情感。方法二1 “悄然” 。它是“忧愁”的样子,为全诗定下了感伤的基调。2 “闲” 。 “闲”既统率全文,又是词眼。集中体现了作者悠闲而又无奈、壮志难酬的感情。方法三 (1)表现了:因仕途失意

20、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解析 这首诗一句一景,分别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然而又以诗题的一个“梦”字贯通组合在一起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因为是梦,故在这首诗中,既有景色的凄清与绚丽,又有情感的悲伤和喜悦;既有空间的无由转移,又有时间的莫名变幻。末句是全诗之关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缘由、主旨和归宿。 “客愁”贯穿始终,令人抑郁不展,愁苦难去。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联系当时作者遭贬谪的背景,就可以看出这“客愁”中隐含的官场失意、渴望回家的心情。巩固提升1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

21、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解析 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知人论世。根据注释得知安史之乱(755763)虽已结束,但山河又遭吐蕃袭扰,而作者又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诗文主旨由此可知。首句写作者年终之时还在远地客居,可见其思乡之情,而此时边疆还在用兵打仗,忧国忧民的情感跃然纸上,相比之下,自己的飘零憔悴又算得了什么呢?战事紧急,局势艰危,朝中无人请缨,而救民于水火;作者一腔匡时济世之志、报效家国之心,可怜无处施展,怎能不惊呢!2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解析

22、 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开头“水是” “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流水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 “才始送春归” ,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

23、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指鲜花如锦的春季,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3(1)描写唐军乘夜色出征,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威。(2)表现了唐军勇猛善战的精神。4“长” “远” ,交代行军路程的漫长;写“水” “山” “花”的“长” “远” “多” ,表现了沿途山水的辽阔壮丽。5(1)上片写采药、饮酒以及眼前所见实景,侧重叙事和描写;下片以心理活动为主,侧重抒情。(2)前文以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叙写悠闲、潇洒、无拘无束的乡居生活,“作个闲人样”充满抑郁和无奈,使前文所写一切笼罩上壮志难酬和自我解嘲的意味,使全词在洒脱中满含沉郁和悲愤。解

24、析 上片写采药归来独沽酒,下片写醉后弄舟江湖间。词人罢职归乡后,闲居山阴,“壮士凄凉闲处老” , “幽谷云萝朝采药” ,词人治国之志难以实现,就采药治民,买醉茅店。“独寻”二字写出了罢官后的寂寞、悠闲。作者独酌村店新酿,但见暮山千叠,长烟落日,听得渔舟唱晚,声声在耳。这几句,写千嶂笼烟,可见江南青山之秀润,处处渔唱,可想象江上渔舟之悠闲,加上新酒初熟,香溢茅店,声香嗅味,皆助酒兴,词人不由得陶然醉乎其间,由此引出下片醉弄扁舟的兴致。耳听渔歌而心羡江上,清风白云,取之不竭,词人不禁生出泛扁舟之意,沉醉后疏狂放纵,无所顾忌更不怕连天波浪。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无拘无束,友渔樵、钓明月,真正享受一回

25、清闲人滋味。6(1)“阁中人”所见的景物:傍晚,雨晴,碧池新绿,双燕归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与下片的内容形成对比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2)独倚,是独自倚靠。从“雨晴烟晚”到“黄昏” ,说明女主人“独倚”的时间很久,且睹双燕,更思亲人。全词通过写暮春之景,春景与孤独心情形成对比,寄托了“阁中人”黄昏后的寂寞、孤独之情。解析 (1)“写了什么内容”的题目,一定要把景物写全。 “有什么作用”的题目,一是从表现手法着眼;二是从与下文的内容、感情比较着眼。(2)一是解释词义;二是结合具体诗句,上下勾连,点明相关内容;三是结合全文通过表现手法,突出词人感情。7(1)“万方多难” 。 “西山寇盗莫相侵”

26、 。(2)主要内容: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议论天下形势,讽喻当朝昏君。情怀:抒发了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解析 (1)首联提挈全篇, “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当此万方多难之际,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是繁花触目,却叫人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在行文上,先写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2)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事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于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8(1)一、二两句描写的是城南雨中之景:第一句从侧面突出雨量之大;第二句调换角度,写急雨来势之猛。这两句旨在烘托后两句的雨后小景,或者说急雨造成的不同景象。(2)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暗示人们: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荠菜花虽然朴素无华,却能经受住风吹雨打,生命力很强大。解析 (1)分析其作用应注意与后两句的联系。(2)这是一道比较求同题,分析手法、情感的共同处,如对辛弃疾的这句名句有积累的话,则对该题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