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航空模型竞赛规则.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12538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空模型竞赛规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航空模型竞赛规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航空模型竞赛规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航空模型竞赛规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航空模型竞赛规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航空模型竞赛规则目 录第一章 总 则 1第二章 自由飞模型飞机 5第三章 线操纵模型飞机 14第四章 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 31第五章 无线电遥控电动模型飞机 56第六章 像真模型飞机 63第七章 航天模型 64第一章 总 则1.1. 普及级航空航天模型的分类与分级 1.1.1. 自由飞模型飞机类(P1 类) 牵引模型滑翔机 P1A-1 P1A-2橡筋模型飞机 P1B-0 P1B-1 P1B-2活塞式发动机模型飞机 P1C-1 P1C-2室内模型飞机 P1D-0 P1D-1 P1D-2电动模型飞机 P1E-1 P1E-2橡筋模型直升机 P1F-1 P1F-2二氧化碳气体动力模型飞机 P1Q软弹射

2、模型滑翔机 P1R 手掷模型滑翔机 P1S-0 P1S-1 P1S-2弹射模型滑翔机 P1T-1 P1T-2橡筋伞翼模型飞机 P1Y1.1.2. 线操纵模型飞机类(P2 类)线操纵竞速模型飞机 P2A-1 P2A-2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 P2B-O P2B-1 P2B-2 P2B-3/F2B-40 线操纵小组竞速模型飞机 P2C 线操纵空战模型飞机 P2D 线操纵电动特技模型飞机 P2E-0 P2E-1 线操纵甩动特技模型飞机 P2S 线操纵风动特技伞翼机 P2W-1 P2W-2 1.1.3. 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类(P3 类)无线电遥控特技模型飞机 P3A-1 P3A-2 P3A-3 无线电遥控

3、牵引模型滑翔机 P3B-1 P3B-2 P3B-3 无线电遥控模型直升机 P3C-1 P3C-2 P3C-3 无线电遥控山坡模型滑翔机 P3F 无线电遥控空投模型飞机 P3K无线电遥控特定模型飞机 P3S无线电遥控弹射模型滑翔机 P3T1.1.4. 像真模型飞机类(P4 类) 自由飞行像真模型飞机 P4A-1 P4A-2线操纵像真模型飞机 P4B-1 P4B-2无线电遥控像真模型飞机 P4C-1 P4C-21.1.5. 无线电遥控电动模型飞机类(P5 类)无线电遥控电动特技模型飞机 P5A-1 P5A-2无线电遥控电动模型滑翔机 P5B-1 P5B-2 P5B-3无线电遥控电动模型直升机 P5

4、C-1 P5C-2无线电遥控电动绕标竞速模型飞机 P5D-1 P5C-21.1.6. 外观像真航空航天模型类(P6 类)1.1.7. 指定模型飞机类(P7 类) 1.1.8. 非常规模型飞机类(P8 类) 1.1.9. 航天模型类(S 类) 1.2. 竞赛的一般规定 1.2.1. 各级竞赛可按年龄段、学龄段、性别分组进行。可以进行个人、单项、团体、综合团体赛。1.2.2. 参加比赛的模型必须符合技术要求。可以采用自审和抽查的方怯审核模型,合格后做上标记,取得名次、达到等级运动员标准或打破纪录的模型要进行复审,复审不合格者成绩无效。1.2.3. 每架模型只能由 1名主要制作或装配者用来参加比赛、

5、测验和纪录飞行。 1.2.4. 每名运动员在 1次比赛中可以用 2架模型(特别规定的项目除外)。除机翼、机身和尾翼外,备用零件数量不限,并且可以互换,但更换后仍需符合要求。 1.2.5. 禁止使用金属螺旋桨。凡是危及安全、妨碍比赛的模型或装置,裁判长有权禁止使用。 1.2.6. 手掷模型滑翔机、弹射模型滑翔机必须用橡胶类软质材料做机头,半径不小于 3毫米。 1.2.7. 比赛开始前 15分钟静场、静空。同时在起飞线开始检录,隔 1 分钟点名 1次,核对运动员和模型,3 次点名不到者,该轮比赛作弃权论。 1.2.8. 允许 l名教练员或领队入场进行口头指导。按规定入场的助手只限于做协助工作。 1

6、.2.9. 裁判员的视力或矫正视力不低于 1.0。 1.2.10. 以下情况该轮判为零分: 声明弃权、检录点名或起飞点名未到、在比赛时间内未能起飞及其他严重犯规。 1.2.11. 排列个人名次时,若无具体规定,成绩相同者名次并列; 团体赛记分和名次排列方法在规程中规定。 1.2.12. 比赛须按日程连续进行。遇下列情况总裁判长有权提前或推 迟竞赛: 能见度差、变动场地、气象条件改变或其他原因不适合比赛。 1.2.13. 运动员应遵守纪律、服从裁判,不得影响裁判员的工作,对破坏纪律、无理取闹、弄虚作假的运动员或运动队,竞赛的组织者可视情节予以批评、警告直至取悄比赛资格的处分。 1.2.14. 运

7、动员对裁判工作有异议时,有权通过领队以口头或书面方 式向大会提出; 对成绩名次评定有异议时,应在公布成绩后 l小时内提出。 1.3. 本规则的修改、补充、解释权属国家体育总局。第二章 自由飞模型飞机2.1. 竞时项目的一般规定 2.1.1. 运动员放飞或脱钩时,可以助跑和跳跃,但不得在台、架、建筑物或0.5米以上的高坡上放飞或脱钩。 2.1.2. 在规定比赛时间内,只要没有达到正式飞行标准,可以有 l 次试飞机会。 2.1.3. 凡在比赛时间内起飞、脱钩的飞行均有效,其留空时间计时可超出比赛时间。 2.1.4. 模型飞行过程中解体或脱落零件,其中任何 l个零件先触地即终止计时。 2.1.5.

8、模型碰到障碍物后下坠,落到地面终止计时。 2.1.6. 模型飞行过程中,在障碍物上停止前进运动或飞出视线,应停止计时; 如 10秒内继续飞行并重新看见,应连续计时,中断时间应包括在留空时间之内。 2.1.7. 模型着陆前如运动员、助手或本队人员接触摸型,应终止计时。 2.1.8. 模型飞行过程中与其他模型或牵引线相碰,运动员可以认可该次飞行成绩,也可以申请重飞,重飞应在该轮比赛时间内进行; 如比赛时间已到,可以延长 l分钟。 2.1.9. 未达到正式飞行标准,但运动员认可的该次飞行也为正式飞行。一旦已声明放弃的成绩则不能再追认。 2.1.10. 留空时间的计时单位为秒,保留 l位小数(舍去第

9、2位小数)。 2.1.11. 初级、一级模型飞机每次比赛飞行 3轮,以较高 2轮成绩之和为正式比赛成绩; 较高 2轮成绩之和相同,则另 1轮成绩高者列前; 另 1轮成绩仍相同,则前 2轮中单轮成绩高者列前; 如再相同,则进行附加赛,直到决出名次为止。有2轮达到最长测定时间,则进行加时赛,直到飞不满为止。以 2轮正式比赛成绩与加时赛在内的各轮成绩之和作为个人申请等级运动员和纪录的成绩(室内模型飞机除外)。 2.1.12. 二级与不分级模型飞机每次比赛飞行 3轮,3 轮成绩之和为正式比赛成绩。3 轮成绩之和相同,则以最高 1轮成绩确定名次; 最高 l 轮成绩相同,则以次高 l轮成绩确定名次; 次高

10、 l轮成绩仍相同,则进行附加赛,直到决出名次为止。3 轮都达到最大测定时间,则进行加时赛,直到飞不满为止,以包括加时赛在内的各轮成绩之和为个人比赛成绩(室内模型飞机除外)。 2.2. 直线距离项目的一般规定2.2.1 模型不允许安装滑轮。 2.2.2. 飞行场地为矩形。一级场地起飞线长 14米,边线长 30米; 二级场地起飞线长 25米,边线长 50米,边线可延长或缩短。 2.2.3. 每轮比赛连续进行往返飞行各 l次,以往返飞行距离之和为该轮成绩。2.2.4. 以模型着陆停稳时机头在地面的垂足到起飞线的垂直距离为 单程成绩。单位为米,保留 2位小数(舍去第 3位小数)。 2.2.5. 比赛进

11、行 2轮,取其中较高 l轮成绩为运动员个人成绩。 2.2.6. 以下情况成绩无效: 放飞时踩线或跨线、模型机头部分着陆在边线或其延长线之外、飞行时模型滚转 90度以上。飞行成绩无效时,可以再次试飞,在规定比赛时间内试飞次数不限。 2.3. 牵引模型滑翔机(P1A) 2.3.1. 定义 指运动员通过牵引线牵引使模型升空,由空气动力作用在保持不变的翼面上而产生升力的航空模型。 2.3.2. 分级 一级牵引模型滑翔机(P1A-1)。 二级牵引模型滑翔机(P1A-2)。 2.3.3. 技术要求 P1A-l 最大翼展 650毫米; 最小飞行重量 30克。 P1A-2 最大升力面积 14平方分米; 最小飞

12、行重量 80克。 2.3.4. 牵引线 牵引线末端应有能清楚判断脱钩的小旗。 P1A-1 加 5牛顿拉力后的最大长度 15米。 P1A-2 加 10牛顿拉力后的最大长度为 35米。2.3.5. 比赛时间 P1A-1 运动员每轮比赛必须在 5分钟内完成脱钩。 P1A-2 运动员每轮比赛必须在 10分钟内完成脱钩。2.3.6. 正式飞行 P1A-1 满 10秒的飞行。 P1A-2 满 15秒的飞行。 2.3.7. 留空时间 P1A-1 每轮最长测定时间 60秒; 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 30秒。 P1A-2 每轮最长测定时间 120秒; 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 60秒。自模型脱钩开始计时,模

13、型着陆停止前进终止计时。无法准确判断脱钩时判为试飞。脱钩时允许抛出牵引线,但不允许抛出线盘,违者该轮判为 0分。模型带线飞行允许起飞备机。 2.3.8. 助手 允许 1名助手入场。助手不得牵引和调整模型。 2.4. 橡筋模型飞机(P1B) 2.4.1. 定义 指以橡筋材料提供动力,由空气动力作用在保持不变的翼面上而产生 升力的航空模型。 2.4.2. 分级 初级橡筋模型飞机(P1B-0)。 一级橡筋模型飞机(P1B-1)。 二级橡筋模型飞机(P1B-2)。 2.4.3. 技术要求 P1B-0 最小飞行重量 16克; 动力橡筋最大重量 2克。 P1B-1 最小飞行重量 40克; 动力橡筋最大重量

14、 4克。 P1B-2 最小飞行重量 80克; 动力橡筋最大重量 8克。2.4.4. 留空时间项目 允许手上起飞。自模型离手开始计时,模型着陆停止前进终止计时。 P1B-0 每轮比赛时间 5分钟,满 10秒为正式飞行,最长测定时间 30秒; 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 30秒。 P1B-1 每轮比赛时间 5分钟,满 10秒为正式飞行,最长测定时间 60秒; 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 30秒。 P1B-2 每轮比赛时间 10分钟,满 15秒为正式飞行,最长测定时间 120秒; 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 60秒。 2.4.5. 直线距离项目 P1B-0 单航程比赛时间 4分钟,使用一级场地。 P

15、1B-1 单航程比赛时间 5分钟,使用二级场地。 2.4.6. 助手 允许 1名助手入场,助手不得调整、放飞模型和绕橡筋。 2.5. 活塞式发动机模型飞机(P1C)2.5.1. 定义 指以活塞式发动机提供动力,由空气动力作用在保持不变的翼面上而产生升力的航空模型。 2.5.2. 分级 一级活塞式发动机模型飞机(PIC-1)。 二级活塞式发动机模型飞机(PIC-2)。2.5.3. 技术要求 P1C-1 最小飞行重量 160克,发动机最大工作容积 l毫升。 P1C-2 最小飞行重量 450克,发动机最大工作容积 1.5毫升。 2.5.4. 动力时间 P1C-1 最长动力时间 7秒。 P1C-2 最

16、长动力时间: 电热式发动机限 5秒,国产压燃式发动机限 10秒。 自模型离手开始计时,发动机停车终止计时。发动机工作超时判为试飞。 2.5.5. 燃料 电热式发动机 甲醇 80%、蓖麻油 20%。 压燃式发动机 燃料不限。 2.5.6. 比赛时间 P1C-l 每轮 5分钟。 P1C-2 每轮 10分钟。 2.5.7. 正式飞行 P1C-l 满 10秒的飞行。 P1C-2 满 15秒的飞行。 2.5.8. 留空时间 P1C-l 每轮最长测定时间 60秒; 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 30秒。P1C-2 每轮最长测定时间 120秒; 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 60秒。允许手上起飞。自模型离手开始

17、计时,模型着陆停止前进终止计时。 2.5.9. 助手 允许 1名助手入场。助手不得起动发动机、调整和放飞模型。 2.6. 室内模型飞机(P1D) 2.6.1. 定义 指仅能在封闭的室内空间飞行,以橡筋材料提供动力,由空气动力作用在保持不变的翼面上而产生升力的航空模型。 2.6.2. 分级 初级室内模型飞机(P1D-0)。 一级室内模型飞机(P1D-1)。 二级室内模型飞机(P1D-2)。 2.6.3. 技术要求 P1D-0 最大翼展不大于 300毫米; 模型不包括动力橡筋最小重量 5克。 P1D-l 最大翼展不大于 300毫米,模型不包括动力橡筋最小重量 4克。 P1D-2 最大翼展不大于 4

18、50毫米; 模型不包括动力橡筋最小重量 3克。 2.6.4. 比赛时间 每轮 5分钟。 2.6.5. 正式飞行 P1D-0 满 10秒的飞行。 P1D-1 满 10秒的飞行。 P1D-2 满 15秒的飞行。 2.6.6. 留空时间 允许手上起飞。自模型离手开始计时,模型任一点触地终止计时。 2.6.7. 运动员可以用杆使模型转向,但只许接触模型前部,1 次接触时间不得超过 5秒;不得借转向增加模型高度或速度,违者该轮成绩判为 0分。 2.6.8. 参赛的模型,必须用不同颜色或其他方法作出自审合格的明显标志。 2.6.9. 比赛 2轮,取其中较高 l轮成绩为个人比赛成绩。 2.6.10. 助手

19、允许 1名助手入场。助手只许协助绕橡筋。 2.7. 电动模型飞机(P1E) 2.7.1. 定义 指以电动机提供动力,由空气动力作用在保持不变的翼面上而产生升力的航空模型。 2.7.2. 分级 一级电动模型飞机(P1E-1)。 二级电动模型飞机(P1E-2)。 2.7.3. 技术要求 P1E-l 动力电源最大标称电压为 3伏充电电池。充电时间 90秒(充电电压不大于 6伏)。 P1E-2 动力电源最大标称电压为 4.5伏充电电池。充电时间 120秒(充电电压不大于 9伏)。 2.7.4. 比赛时间 每轮 5分钟。 2.7.5. 正式飞行 P1E-l 满 10秒的飞行。 P1E-2 满 15秒的飞

20、行。 2.7.6. 留空时间 P1E-1 每轮最大测定时间 60秒; 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 30秒。 P1E-2 每轮最大测定时间 120秒; 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 60秒。允许手上起飞。自模型离手开始计时,模型着陆停止前进终止计时。 2.7.7. 助手 不设助手。 2.8. 橡筋模型直升机(P1F) 2.8.1. 定义 指以橡筋材料提供动力,驱动旋翼获得升力,在无动力状态下及手掷不能滑翔的航空模型。 2.8.2. 分级 一级橡筋模型直升机(PIF-1)。 二级橡筋模型直升机(PIF-2)。 2.8.3. 技术要求 P1F-l 机身长不大于 150毫米。 P1F-2 机身长不大于

21、300毫米。 2.8.4. 比赛时间 每轮 5分钟。 2.8.5. 正式飞行 P1F-1 满 10秒的飞行。 P1F-2 满 15秒的飞行。 2.8.6. 留空时间 允许手上起飞。留空时间自模型离手开始计时,模型任一点触地终止计时。 P1F-l 每轮最长测定时间 30秒; 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 30秒。 P1F-2 每轮最长测定时间 60秒; 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 60秒。 2.8.7. 助手 P1F-l 不设助手。 P1F-2 允许 1名助手入场。助手不得绕橡筋、调整和放飞模型。 2.9. 二氧化碳气体动力模型飞机(P1Q)2.9.1. 定义 指以装在模型上的二氧化碳容器中的二氧

22、化碳驱动发动机提供动力, 由空气动力作用在保持不变的翼面土而产生升力的航空模型。 2.9.2. 技术要求 气瓶最大容积 5毫升。 2.9.3. 动力时间 不限。 2.9.4. 比赛时间 每轮 5分钟。 2.9.5. 正式飞行 满 15秒的飞行。 2.9.6. 留空时间 每轮最长测定时间 120秒; 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 60秒。允许手上起飞。自模型离手开始计时,模型着陆停止前进终止计时。 2.9.7. 助手 不设助手。 2.10. 软弹射模型滑翔机(P1R) 2.10.1. 定义 指以弹性材料和非弹性材料连接而成的弹射绳提供动力,由空气动力作用在保持不变的翼面上而产生升力的航空模型。 2

23、.10.2. 分级 一级软弹射模型滑翔机(P1R-l)。二级软弹射模型滑翔机(P1R-2)。 2.10.3. 技术要求 机头前端小圆半径不得小于 3毫米。 P1R-l 最大翼展 650毫米。 P1R-2 最大翼展 1000毫米。 2.10.4 弹射绳 由非弹性材料和弹性材料两部分连接而成,在非拉伸状态下总长度不大于 18米,非弹性材料长度不小于 7米。弹射绳末端必须安装面积不小子 0.5平方分米的红色标志旗。 2.10.5. 比赛时间 每轮 5分钟。 2.10.6. 放飞 弹射绳拉伸总长度不大于 30米,其测量标准是助手和运动员脚部间的最大距离。模型起飞时运动员不得向前牵引,但可抛出弹射绳或后

24、退脱钩。 2.10.7. 正式飞行 P1R-1 满 10秒的飞行。 P1R-2 满 15秒的飞行。 2.10.8. 留空时间 模型从手上起飞,模型脱钩开始计时,模型着陆停止前进终止计时。弹射过程中弹射绳断裂,作为试飞。在比赛时间内,可重新调换弹射绳。违反放飞的有关规定,该轮成绩判为 0分。 P1R-l 每轮最长测定时间 60秒;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 30秒。P1R-2 每轮最长测定时间 120秒;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 60秒。 2.10.9. 助手 允许 l名助手入场。助手不得调整和牵引模型。 2.11. 手掷模型滑翔机(P1S)2.11.1. 定义 指以手掷使模型升空,由空气动力

25、作用在保持不变的翼面上而产生升力的航空模型。 2.11.2. 分级 初级手掷模型滑翔机(P1S-0)。 一级手掷模型滑翔机(P1S-1)。 二级手掷模型滑翔机(P1S-2)。 2.11.3. 技术要求 P1S-0 最大飞行重量 20克,最大翼展 300毫米。 P1S-1 最大飞行重量 40克,最大翼展 500毫米。 P1S-2 最大飞行重量 80克,最大翼展 700毫米。 2.11.4. 留空时间项目 P1S-0 每轮最长测定时间 30秒,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 30秒。 P1S-l 每轮最长测定时间 60秒,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 30秒。 P1S-2 每轮最长测定时间 120秒,每

26、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 60秒。自模型离手开始计时,模型着陆停止前进终止计时。每轮比赛时间 3分钟,满10秒为正式飞行。 2.11.5. 直线距离项目 P1S-0 单航程比赛时间 3分钟,使用一级场地。 P1S-l 单航程比赛时间 3分钟,使用一级场地。 P1S-2 单航程比赛时间 4分钟,使用二级场地。 2.11.6. 助手 不设助手。 2.12. 弹射模型滑翔机(P1T) 2.12.1. 定义 指以拉伸的橡筋材料提供动力,由空气动力作用在翼面上而产生升力的航空模型。 2.12.2. 分级 一级弹射模型滑翔机(P1T-1)。 二级弹射模型滑翔机(P1T-2)。 2.12.3. 技术要求 P

27、1T-1 最大翼展 200毫米。 P1T-2 最大翼展 300毫米。 2.12.4. 弹射手把 最大长度 300毫米。 2.12.5. 比赛时间 P1T-1 每轮 3分钟。 P1T-2 每轮 5分钟。 2.12.6. 正式飞行 满 10秒的飞行。 2.12.7. 留空时间 自释放模型开始计时,模型着陆停止前进终止计时。 P1T-1 每轮最大测定时间 30秒; 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 30秒。 P1T-2 每轮最大测定时间 60秒; 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 60秒。 2.12.8. 运动员须离待飞区和裁判员 10米以外弹射起飞; 不得借助其他器械。2.12.9. 助手 不设助手。 2.1

28、3. 橡筋伞翼模型飞机(P1Y)2.13.1. 定义 指以橡筋材料提供动力,由空气动力作用在柔性翼面上而产生升力的航空模型。2.13.2. 技术要求 机身长不大于 310毫米,只允许采用柔性机翼,不允许使用刚性翼肋和后缘。 2.13.3. 比赛时间 每轮 5分钟。 2.13.4 正式飞行 满 10秒的飞行。 2.13.5. 留空时间 允许手上起飞。留空时间从离手开始计时,模型着陆停止前进终止计时。每轮最长测定时间 60秒; 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 30秒。 2.13.6. 助手 允许 1名助手入场。助手不得绕橡筋、调整和放飞模型。 第三章 线操纵模型飞机3.1. 线操纵竞速模型飞机(P2A

29、)3.1.1. 定义指以活塞式发动机为动力,以双线操纵并由空气动力作用在飞行中保持不变的翼面(操纵面除外)上而产生升力的航空模型。这种模型的飞行目的是依靠本身的动力在规定距离内获得最高的速度。 3.1.2. 分级 一级线操纵竟速模型飞机(P2A-1)。 二级线操纵竞速模型飞机(P2A-2)。 3.1.3. 技术要求 (a)发动机最大工作容积 P2A-1 压燃式发动机 1.5毫升; 电热式发动机 l毫升。 P2A-2 压燃式发动机 2.5毫升; 电热式发动机 2毫升。 (b)最小总升力面积 P2A-1 3平方分米。 P2A-2 5平方分米。 (c)发动机不得使用任何谐振装置。 (d)模型必须从地

30、面起飞。 3.1.4. 燃料 电热式发动机要用比赛组织者供应的标准配方燃料,其成分为: 甲醇 80%,蓖麻油 20%。每次飞行前,油箱必须用标准配方燃料冲洗。 压燃式发动机燃料不限制。 3.1.5. 操纵线 长度不小于 11.37米,最小直径 0.24毫米,容差 1%。飞行前要对操纵系统作 150牛顿的拉力试验。 操纵手柄必须有 l条安全索与运动员腕部或身体连接。 3.1.6. 测速飞行 每轮比赛测速飞行 0.5公里(7 圈)。 3.1.7. 飞行场地 飞行场地中央有 1个直径 l米的操纵圈。测速时运动员在圈内操纵,双 脚不得同时走出圈外。 3.1.8. 一次试飞的定义 在起飞信号发出后 3分

31、钟内,运动员没有进入操纵圈并举手示意。 3.1.9. 试飞次数 在进行正式飞行时,如第 l次试飞没有成功,运动员有权进行第 2次试飞。该次试飞可以立即进行,也可以移到 3名运动员以后进行。 3.1.10. 一次正式飞行的定义 在试飞中,运动员进入操纵圈,并举手示意,即作为正式飞行。 3.1.11. 飞行次数 每名运动员有权进行 3次正式飞行。 3.1.12. 助手 允许 2名助手进入赛场。助手可以起动、调整发动机。在整个比赛中该助手只能为 l个队服务。 3.1.13. 测定速度 当运动员举手示意并模型飞满 2圈后,再次飞过测速裁判员对面的高度标志杆时开始测定速度。 3.1.14. 飞行高度 在

32、测速飞行中,飞行高度不得低于 l米,不得高于 3米。 3.1.15. 成绩判 0分 发生下列情况时要将该轮成绩判 O分: (a)在测速飞行时,运动员用外力使模型增速。 (b)在测速飞行中,模型飞行高度超过 6米,或者维持 3米以上或 1米以下达l圈以上。 (c)在测速飞行时,运动员的双脚同时走出操纵圈。 (d)在测速飞行时,运动员的模型掉落零件。 (e)模型起飞后,运动员没有戴安全索。 3.1.16. 计时员和裁判员 (a)至少有 3名计时员进行计时。 (b)至少有 2名裁判员负责观察运动员的行动和飞行高度。 计时员中两个最接近的测定时间的平均值即作为飞行成绩。如果 3名计时员的测定时间级差相

33、等,取其平均值。 当两个最接近的记时差值大于 0.2秒时,运动员有权要求重飞。 3.1.17. 成绩评定 用精度为 1/100秒的计时器进行测速。速度以公里/小时为单位,计算到小数点后 l位,多出的尾数去掉。在 3次正式飞行中,飞行速度最高的 l次作为正式竞赛成绩。遇到运动员成绩相同时,看其他轮次的成绩。如果都相同,名次并列或加赛。获得名次的模型要进行复审。 3.2. 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P2B)3.2.1. 定义 指以活塞式发动机作为推进的动力,以双线操纵并由空气动力作用在飞行中保持不变的翼面(操纵面除外)上而产生升力并能完成特技动作的航空模型。 3.2.2. 分级 初级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

34、P2B-0)。 一级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P2B-1)。 二级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P2B-2)。 三级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P2B-3/F2B-40)。 3.2.3. 技术要求 (a)发动机最大工作容积 P2B-0 1.5毫升。 P2B-1 2.5毫升。 P2B-2 4.2毫升,四行程 5.5毫升。 P2B-3/F2B-40 6.5毫升,四行程 9毫升。 (b)电热式发动机必须配备有效的消音器。 (c)发动机可使用任何方式起动。 (d)模型飞机必须从地面起飞。 3.2.4. 操纵线 长度不大于 20米。飞行前要对模型操纵系统作 150牛顿的拉力试验。 3.2.5. 一次试飞的定义 如模型在起飞信号

35、发出后 3分钟内仍未升空,或运动员在点名后 l分钟内仍未进入场地者,均作为 l次试飞。 3.2.6. 试飞次数 每名运动员在每次正式飞行中有权进行 2次试飞。在第 1次试飞后,运动员有权立即进行第 2次试飞,或将该次试飞移到 3名运动员以后进行。 3.2.7. 一次正式飞行的定义模型离地后即作为正式飞行。 3.2.8. 飞行次数 每名运动员有权进行 3轮正式飞行。 3.2.9. 成绩判 O分 如果在正式飞行中模型脱落零件(包括空中解体,但模型坠地除外),则该次正式飞行的成绩判为 O分。 3.2.10. 助手 每名运动员可以有 2名助手,但助手不得起动和调整发动机。3.2.11. 动作的完成 动

36、作必须按规定顺序完成。在相接的动作之间至少平飞 2圈。 运动员应在 7分钟内完成全部飞行动作(包括起飞和着陆)。7 分钟记时在运动员举手申请起动发动机时开始。运动员入场后 3分钟内必须申请起飞。3.2.12. 记分 飞行中,每名裁判员对每个动作按 10分制评分,允许 0.5分。这些分数要乘以动作难易系数。一个不按顺序做的动作不予记分。漏做的动作不予记分,可接着按正常顺序完成剩余的动作,算作按顺序进行。 3.2.13. 裁判员和计时员 (a) 裁判员 地方比赛组织者必须指定至少 3名裁判员评分,比赛成绩为两个最接近的评分的平均值再乘以 3。如果 3名裁判员评分的级差相等,其评分的和为比赛成绩。全

37、国比赛组织者一般应指定 5名裁判员评分。比赛成绩以去掉最高、最低分后的 3名裁判员评分总和确定。 (b) 计时员计时员 l名,从运动员举手申请起飞时开始,每过 l分钟、3 分钟、7 分钟都要发出清晰可见的信号。 3.2.14. 成绩评定 (a)个人名次: 以两轮较高成绩之和确定。如果成绩相同看另一轮,再相同则名次并列或加赛。 (b)团体成绩: 以 3名运动员前两轮成绩之和确定。如果成绩相同看个 人名次和,再相同看个人最好名次。3.2.15. 特技动作表 (见图 3-1) 3.2.15.1. P2B-0 动作 1. 起动发动机 (k=1) l分钟内起飞获 10分。 2. 起飞、平飞 (k=2)

38、模型平稳滑跑不短于 4.5米,1 圈内上升到正常高度。平飞 2圈。 3. 爬升 (k=2) 平飞进入,爬升角 45度,爬升到 45度线改为平飞。 4. 俯冲 (k=2) 45度高平飞进入,俯冲角 45度,到 1.5米高度改为平飞。 5. 单过顶 (k=4) 从正常平飞高度开始,进入垂直上升和俯冲,飞越运动员头顶正上方,将底圆一分为二,在正常平飞高度改为平飞。 6. 内筋斗,2 个 (k=5) 从正常平飞高度开始,在同一位置连续做 2个圆滑而柔和的筋斗。筋斗底部在正常平飞高度,顶部在 45度仰角钱上。 7. 着陆 (k=5) 从正常平飞高度开始,柔和地下降着陆。模型除起落架外,任何部分都没有与地

39、面接触。模型从触地点起 1圈内应停止滑行。 3.2.15.2. P2B-1 动作 1. 起动发动机 (k=l)1分钟内起飞获 10分。 2. 起飞、平飞 (k=2) 模型平稳滑跑不短于 4.5米,1 圈内上升到正常高度。平飞 2国。 3. 单过顶 (k=3) 从正常平飞高度开始,进入垂直上升和俯冲,飞越运动员头顶正上方,将底圆一分为二,在正常平飞高度改为平飞。 4. 内筋斗,3 个 (k=6) 从正常平飞高度开始,在同一位置连续做 3个圆滑而柔和的筋斗。筋斗底部在正常平飞高度,顶部在 45度仰角线上。然后继续做半个筋斗改成倒飞,并降到正常平飞高度。 5. 倒飞, 2 圈 (K=2) 在正常平飞

40、高度柔和而平稳地倒飞 2圈。 6. 外筋斗, 1 个 (K=4) 从正常平飞高度的倒飞开始,做 l个圆滑而柔和的筋斗,筋斗底部在正常平飞高度,顶部在 45度仰角钱上。然后继续做半个筋斗改成平飞,并降到正常平飞高度。 7. 着陆 (K=5) 从正常平飞高度开始,柔和地下降着陆。模型除起落外,任何部分都没有与地面接触。模型从触地点起 l圈内应停止滑行。 3.2.15.3. P2B-2动作 1. 起动发动机 (K=l) l分钟内起飞获 10分。 2. 起飞、干飞 (K=2) 模型平稳滑跑不短于 4.5米, 1 圈内上升到正常高度。平飞 2圈。 3. 双过顶 (K=8) 从正常平飞高度开始,进入垂直上

41、升和俯冲,飞越运动员头顶正上方,将底圆一分为二,在正常平飞高度改为倒飞。模型继续倒飞半圈至动作开始点,再从倒飞进入垂直上升和俯冲,经过圆心正上方,在正常平飞高度改为平飞。 4内筋斗,3 个 (K=6) 从正常平飞高度开始,在同一位置连续做 3个圆滑而柔和的筋斗。筋斗底部在正常平飞高度,顶部在 45度仰角线上。然后继续做半个筋斗改成倒飞,并降到正常平飞高度。 5倒飞,2 圈 (K=2) 在正常平飞高度柔和而平稳地倒飞 2圈。 6. 外筋斗,3 个 (K=6) 从正常平飞高度的倒飞开始,在同一位置做 3个圆滑而柔和的筋斗, 筋斗底部在正常平飞高度,顶部在 45度仰角线上。然后继续做半个筋斗改成平飞

42、,并降到正常平飞高度。 7. 内方筋斗,2 个 (K=12) 模型从正常平飞高度开始做 2个正方形的筋斗,每个筋斗的 4个转弯半径约 1.5米,4 边笔直且等长,顶边是 45度仰角钱上的倒飞。底部、顶部两转角分别相等。动作以模型从平飞进入第 l个转弯的点作为动作的开始和结束。 8外方筋斗,2 个 (k=12) 模型从 45度仰角线的平飞开始,做 2个正方形的筋斗(从垂直俯冲开始),每个筋斗的 4个转弯半径约 1.5米,4 边笔直且等长,底边在正常平飞高度,顶边是 45度仰角线上的平飞。底部、顶部两转角分别相等。动作以模型从平飞进入第 l个转弯的点作为动作的开始和结束。 9横 8字,2 个 (k

43、=7) 横 8字由 2圆切点开始并结束。先做内筋斗。模型做 2个 8字,每个 8 字由两个同样大小、彼此相切并在一条水平线上的圆筋斗组成,模型必须从正常平飞高度进入 8字,在 2圆切点要呈垂直状态。8 字必须对称。每个圆的顶部必须在 45度仰角钱上,圆的底部必须在正常平飞高度线上。10竖 8字,2 个 (k=l0) 头顶 8字从 45度仰角钱开始进入,并以倒飞状态在进入点结束。必须先做内筋斗。模型做 2个 8字,每个 8字由 2个同样大小、彼此相切并在一条垂直线上的圆筋斗组成,模型在两圆相切点处必须呈水平状态。8 字必须对称。8 字的最高点在运动员头顶正上方 90度点,8 字的最低点在正常平飞高度线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航空/航天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