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1 / 22第卷一、 (内蒙古包头市包头一中 2014 届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9 分,每小题 3 分)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经济学人曾提纲挈领地展望了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仅 2012一年,就增加了 6000 余
2、万辆新车。预计到 2020 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毫无疑问,汽车,是世界经济的命脉。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汽车旅行里程在 2004 年触顶,自2007 年经济危机前开始下降。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 30%。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大家买了车,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
3、然才用。20012009 年间,美国 1834 岁年龄段年收入 7 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 100%。当然,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在英国,六分之一的零售是在网上进行,美国也达到了二十分之一。有研究表明,美国 1834 岁这个年龄段以网络代替汽车的比例比任何年龄段都高。年轻人越来越把汽车当成日常工具,而不是什么“美国梦”的象征,不是非追不可的时髦。另一个潮流,则是城市化。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中刚富起来的中高产阶层是汽车的主要消费者。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最依赖汽车,城市则更靠公交、自行车或步行。据估计,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例,将从 2010 年的 77%上升到 205
4、0 年的 86%。这意味着,将把接近 10%的发达国家人口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1 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 20 世纪不同。汽车在 20 世纪的城市化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战后的美国,其城市的发展围绕着汽车来演绎,城市化变成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市区空洞化,成为贫困、高犯罪率和破败的学区,形成难以根治的“城市病” 。为汽车服务的高速公路,则成为基础设施的骨干,使白领阶层得以在郊区的“睡城”和都市的办公室之间每日远距离通勤,最终导致公路不堪重负,严重拥堵。这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面临这些挑战,欧洲城市首先开始了去汽车化的进程。哥本哈根等城市
5、,大力扩张自行车道,强化公交体系,同时减少停车位,增加停车费。伦敦等城市以不同的形式征收拥堵费。美国也在讨论类似的计划。这次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清晰地显示了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有观察家指出,有钱人开始返回城市。他们对开车感到厌烦,希望在工作地点附近居住。如果这样的潮流看涨,那么城里的高房价就可能把穷人挤走,而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了。【小题 1】关于“ 发达国家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这种说法的依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发达国家,汽车消费是最大开支之一,但经济危机导致这些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可能下降。D公共交通的发达和网络的流行使得新一代只是
6、在较少的时间里才偶尔用一用汽车。【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汽车曾经在城市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汽车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这在美国体现得尤其典型。B现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主体不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这两种国家对汽车的依赖程度刚好出现相反的趋势。C自由、财富、美国梦,这些意义曾经集中体现在对汽车的痴迷上,而对于现在的美国年轻人来说,汽车已经越来越只是日常工具。D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全世界增加了 6000 余万辆新车,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3 / 22【小题 3】下列
7、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发达国家,难以根治的“城市病” 使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使得公路严重拥堵,反而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B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会导致发达国家的城市房价上涨,这就可能会把穷人从城市里挤走,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会成为可能了。C强化城市公交体系,采取限制汽车使用的种种措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将去汽车化的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D21 世纪,汽车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再扮演核心的角色,有钱人正在开始返回城市,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就是很好的证明。【答案】【解析】【小题 1】【小题 2】【小题 3】试题分
8、析:此题要在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回到原文的相关语段带着选项进行分析比较,仔细推敲琢磨细微之处。 A“难以根治的“ 城市病” 使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表述不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宁夏自治区宁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问题。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9、 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
10、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 当自学问中来。” 故好学穷理, 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
11、,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 列传第八十,有删改) 【注】大珰:大宦官。投荒:被流放边地。【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 论:判罪B施于小过,俾民自新 俾:使C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 执:执行 D叩以疑义 叩:询问【小题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 ,全部表现杨慎禀性刚直、坚持原则的一组是( )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 尽斥锦衣冒滥官 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5 / 22撼门大哭,声彻殿庭 乃再杖七人于廷 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慎闻之,益纵酒自放 A B C D【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
12、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慎为人忠贞,遇事常上书进谏,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关,他上书抗谏,武宗只得称病而归。B杨慎经常讲舜典 ,以此来劝诫世宗不要宽恕张锐、于经等元恶大奸之人的死罪。C杨慎讲究孝道,为继母服丧后才担任原官,闻知父亲生病急忙归家探病,父亲去世后又请求归葬。D杨慎自幼机敏,谦虚好学,老年更甚;他博闻强记,著作丰富,被誉为明朝第一。【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译文:(2)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译文:【答案】【解析】【小题 1】【小题 2】【小题 3】【小题 4】试题
13、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参考译文】杨慎,字用修,新都人,是少师杨廷和的儿子。二十四岁那年考取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名,于经被判处死刑,有人说进献金银以求赦免其罪,所以他常提到这句话。嘉靖三年,世宗采纳桂萼、张璁的建议,征召他们为翰林学士。杨慎与同一官位级别的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7 / 22书进谏。没有得到答复,又与廷臣跪伏在左顺门力谏。皇帝大怒,下令将带头起事的八个人逮捕入狱。这时杨慎和检讨王元正等摇门大哭,哭声响彻殿庭。皇帝越发愤怒,把他们都捉拿下狱,处以廷杖之刑。过了十天,有人说上次罢朝以后,群臣都已经散去,杨慎、王元正嘉靖五年,杨慎听说杨
14、廷和病了,驱马很快赶到家。杨廷和很高兴,病便好了。于是回到永昌,听说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便率领家丁步卒一百多人,驱马快速赶到木密所与守卫官员一起打败了叛军。嘉靖八年,他得知杨廷和去世,便跑去告诉巡抚欧阳重向朝廷请求,获准归葬,葬礼结束之后他又回来。从此, (有时)或者归蜀, (有时)或者呆在云南会城, (有时)或者留在戍所,主管官员都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他。到七十岁那年,他回到四川,巡抚派四个指挥把他捉拿回来。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去世,享年七十二岁。杨慎从小警惕机敏,十一岁就能作诗。进入京城后,写了黄叶诗 ,李东阳读后嗟叹老反而更加坚定。明代背诵之广博,著作之丰富,当推杨慎第一。隆庆初年,被封赐
15、为光禄少卿。天启年间,追赠谥号为文宪。(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宁夏银川一中 2014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秋 思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小题 1】 碛砂唐诗云: “一倍笔墨便写出十倍精彩。 ”秋风无形,何以“见”得?请谈谈你的理解。 (5 分)_【小题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云: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请鉴赏诗的三四句。 (6 分)【答案】【小题 2】三、四两句突出心理和细节描写 “复恐”, “又开封” 。 “行人临发又开封” 【解析】【小题 1】试题分析:此题的切入点在于联想和想象以及侧面描
16、写。作者是看到了“秋天的颜色” ,【小题 2】试题分析:此种类型题考查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的描述诗句,再现诗歌意境以及表述现人物心情的作用。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云南部分名校高三 2013 届第一次统一考试)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9 / 22【小题 1】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小题 2】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 。(诗经 蒹葭)【小题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 (白居易琵琶行)【答案】乙 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
17、定一大题作答。如果两题均答,则按第三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协作体 2013 年高三等值诊断联合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 分)曼希沃在踮着足尖走进来、撞见孩子坐在太高的键盘前面的那天,忽然心中一亮: “哦,神童!怎么早先没想到呢?这不是家庭的运气吗!他将来可以带着我周游德国,也许还能到国外去。那不是又愉快又高尚的生活吗?”一吃晚饭,曼希沃就马上把孩子赶到钢琴前面,要他把白天的功课复习三遍,直到他眼睛累得要阖拢来的时候,从此竟是每天如此。克利斯朵夫很快就厌倦了,后来竟闷得慌了:他连去看看亲爱的河的时间都没有了。他的骄傲与自由都受了伤害,他愤
18、慨极了,他决意不是从此不弄音乐,便是尽量的弹得坏,使父亲灰心。这让他自已也不大好受,可是他的自由独立非托救不可。从下一课起,他就实行他的计划。他一心一意地把音弹错,把装饰音弄成一团糟。曼希沃叫着喊着,继之以怒吼,戒尺也像雨点一般落下来。克利斯朵走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来,忍着痛苦照旧乱弹。曼希沃和他一样固执,发誓哪怕两天两晚的拼下去,也决不放过一个音,直到儿子弹准为止。“爸爸,我不愿意再弹了。”他鼓足勇气说。曼希沃气得不能呼吸了。“怎么!怎么!”他喊道。“我不愿意再弹,因为我不愿意挨打,”克利斯朵夫大哭大叫地说,“而且,我不喜欢音乐!”克利斯朵夫给赶到了楼梯上,又脏又暗、踏级都给虫蛀了的楼梯上。
19、天窗的破玻璃中吹进一阵风,墙上湿漉辘地全是潮气。他一边哭一边照旧望着周围的东西,不久他站起来,窗子在吸引他,莱茵河在屋下奔流。在孩子心目中,河仿佛是个有生命的东西,是个不可思议的生物,但比他所见到的一切都强得多!什么也拦不住它,不分昼夜,也不问屋里的人是悲是喜,它总是那么流着,那样的恬然自得。要能象它一样的穿过草原,拂着柳枝,在细小晶莹的石于与砂块上面流过,无愁无虑,自由自在,那才快活咧!孩子全神贯注地瞧着,听着,仿佛自己跟着河一起去了他闭上眼睛,波涛汹涌,急的音乐,在阳光中浮动,好似室女座中的众星在夏季的天空闪烁。然后,什么都隐灭了,一切形象都化掉了一片汪洋,一线水波在天边颤动,那是大海。河
20、向着海流去,海也向着河奔来,终于河流入海,不见了音乐在那里回旋打转,舞曲的美妙的节奏疯狂似的来回摆动。自由的心灵神游太空,有如被空气陶醉的飞燕,尖声呼叫着翱翔天际欢乐啊!欢乐啊!什么都没有了!哦!那才是无穷的幸福!时间流逝,黄昏隶了,楼梯那边已经黑了。小克利斯朵夫老是伏在窗洞边上,抹得乌七八糟的苍白的脸上闪着幸福的光彩。他睡熟了。他不得不让步了。虽然英勇的抵抗极其顽强,终究给戒尺制服了,每天大部分时间他必须坐在这架刑具前面。他自以为对音乐恨透了,但他拼命用功,那可不是单单为了怕父亲的缘故。祖父有过几句话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老人看见小孙子哭,就郑重其事地和他说,为着人间最美最高尚的艺术,为着安慰苍生,为人类增光的艺术而吃些苦是值得的。克利斯朵夫一方面因为祖父把他当作大人看待而非常感激,一方面因为那些话跟他高傲的精神非常投合而是为感动。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音乐所引起的某些情绪深深地印在心头,使他不由自主地留恋音乐,把一生奉献给这个他自以为深恶痛绝、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节选自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有删改)【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小说通过小克利斯朵夫热爱音乐反抗弹琴 决定把一生献给音乐的情节,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