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评林黛玉之刻薄与薛宝钗之大度略知道红楼梦的人似乎对黛钗都有这样的一个定论:林黛玉爱哭,动不动就抹泪使小性,说话尖酸刻薄,薛宝钗端庄贤德、对人和善。然而,最近我通过对原著的细读和参考一些红学家的研究注解发现,这种定论有点片面化,不仅人云亦云,而且辜负了曹雪芹十年滴血遂成经典的苦心。首先,曹雪芹在塑造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时候,其角度并不是单一的,每个人都不能仅从一点就判断好坏。像凤姐那样玩弄权术、机关算尽的人,我们尚且还对她给予褒奖,说她是个难得的治家之才,更何况是作为“金陵十二钗”之首的黛钗呢?如果仅从黛玉爱哭,说话刻薄就断定她不好,或者从宝钗为人和善、处事大度就说她好,那么这可就真的是外行人说
2、的外行话了。从曹雪芹给黛钗的判词“可怜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我们就能看出曹公对她们的德才和命运都是在做同样的比较和惋惜,并没有偏向谁一边。因此,既然作者已经明说了,我们读者又何必再去做无谓的谬断呢?其次,有句老话说得好: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把它改为:红楼梦中没有无缘无故的泪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笑。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看见了黛玉的哭,就要清楚她为什么哭;见了宝钗的笑也要明白她为什么笑。也许有人会说黛玉爱哭是因为她前世是天上的绛珠草,下凡给神英侍者(也就是贾宝玉)还眼泪来了。诚然,这话不假,但从书中实际来看,黛玉是孤女借住贾府,无依无靠。虽和
3、宝玉情投意合,然处处受阻,每每不见希望,再加上她本来生的灵秀、多愁善感,在那样的环境和时代下,她除了哭和眼泪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而宝钗却不同,她是进京作为备选的才女,只是暂居贾府,有母有兄、有权有财,本身对人情世故很老练、很圆滑,对她而言前途是一片大好的。因此,她没有林妹妹的愁和苦,只要表现出大家闺秀的典范就够了。最后,从黛玉和宝钗的性格来看,两人也是截然不同的。黛玉喜欢竹子,自视清高孤傲,敢爱敢恨,追求自由和爱情。宝钗恰似牡丹,雍容华贵,不爱出头却善于功利,恪守封建伦理道德。在元妃省亲章回中,元妃命宝玉及众姐妹依大观园作诗,黛玉的世外仙源及替宝玉做“枪手”写的杏帘在望 ,清新秀丽、生动明快,
4、反映了她厌弃俗套,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而宝钗做的凝晖钟瑞充满了对元妃的阿庾恭维之意,这在整个红楼梦诗词中都是一致的。黛玉逮着机会就伶牙俐齿讥讽她不喜欢的人,然对她喜欢的人却毫无戒备,坦诚不恭,所以她的尖酸刻薄也是其率真、敢爱敢恨的表现。但是宝钗对贾府几百号人都很和善,甚至也给赵姨娘送东西,不轻易得罪任何一个人。这不得不说宝钗确实对人情世故非常圆滑,也许这一点连凤姐都比不上。再从黛钗对宝玉的爱情来看。黛玉的爱是真挚,毫无掺假的,因此每当这种情受到外界的阻碍时,她便肝肠寸断、以泪洗面,说出来的刻薄话其实字字都像用刀刺她的心,是反话。宝钗也爱宝玉,但似乎她更爱宝二奶奶这个位置和权力,她心里明白宝玉的痴和黛玉的病都是为彼此得的,可是表面上从不肯承认,仍用封建礼教来教化宝黛。一边表现她的大度,一边却响应凤姐等人的计谋,狸猫换太子,稳稳地当上了宝二奶奶。所以,黛玉的刻薄是对真情挚爱的高呼,而宝钗的大度是对名利私欲的掩盖。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我们对黛钗有何种不同的定论,其结局的悲剧性都是一样的:一个爱情受阻、抱恨而亡;一个金玉良缘,独守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