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洪山广场植物景观改造设计理念浅析武汉洪山广场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林威摘要:2005 年是贯彻落实武汉市委、市政府“从植大 绿到景观绿化、生态绿化”转变的一年。洪山广场作为 全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广场,其植物景观档次、品位在全市处于一流水平。为更好地响应政府对城市园林绿化提出的指示精神,洪山广场植物景观改造工程于 4 月 4 日正式启动。洪山广场坐落于武昌区中南路与中北路交汇处,地理位置尤显重要,周边毗邻湖北省政府办公大楼,洪山体育馆、中国 电信大楼、科教大厦、武汉市铁路局等组织机构分布于广场周围。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载体,洪山广场自建成以来就扮演着“ 城市小森林”的角色。随着城市发展,土地资
2、源日益紧张,广场周边居民对公共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植物景观改造的必要性及遵循的原则自 2000 年草坪景观改造以来,广场植物景观凸现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东、西广场植物视角上分布不均衡。从景 观视角平衡上看,景观东重西轻;2、观赏草坪景观层次不丰富;3、广场周边大树未形成浓蔽的遮荫效果,景 观舒适度不够。本次植物景观改造,是在不破坏广场现有景观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对西广场及东广场部分景观节点进行局部范围内的改造。改造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1、植物改造紧跟当前国内城市绿化发展的趋势, 贯彻“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把握国内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动态走向,使植物景观改造后 2-3 年内,景观设计水平
3、仍能保持在全国前列;2、坚持广场“纪念、集会、休闲、娱乐”的功能定位,对增添的园林植物景观进行功能性完善和景观性提升。利用植物造景,在不改变广场原有功能定位的前提下,采用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用以构筑优美、和 谐的植物立体景观层次,体 现“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3、广场与周边植物景观整体改造一致性的原则。将广场周边大树环绕景观与广场内植物景观改造统一设计,形成景观一致性的和谐统一;4、广场内植物改造多选用色叶性植物、鲜花或木本花卉,以丰富的植物季相 变化、艳丽的花卉和大色块的组合图案来增加广场景观,满足四季有花的要求。二、植物材料选择原则及植物空间组合合理性分析洪山广
4、场植物景观改造植物材料选择充分考虑到广场现有植物种类组成和分布状况及多年来广场及周边地区气候、水文、气象、土壤等多方面因素,乔木多以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生长的树种为主,如香樟、桂花、广玉兰等常绿乔木及日本晚樱、垂 丝海棠等落叶小 乔木,落叶 树与常绿树种在数量上维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同时 ,红叶碧桃、红枫等色叶植物种类的引进,丰富了植物的四季季相景 观;对于花灌木,多选用观赏性 强、抗性 强健的优良植物 树种,如紫薇、斗球等落叶树种及双面红继木、茶梅、龙柏、杜鹃等常绿植物种 类;此外,石蒜、常 绿萱草、鸢尾等作为地被植物材料被广泛应用到改造工程中,其中,市园林科研所引进栽种的唇形科多年生草本荆芥(N
5、epeta cataria Linn)和景天科多年生草本白景天(Sedum erythrostictum)作 为试验性栽种地被一并引入本次绿化工程中栽植。在工程完工后的几个月内,经记录观察, 发现栽植于东广 场南面水杉林下草坪边缘30区域的荆芥和北面大草坪东侧人工微地形草坪边缘面积 50的白景天等两种广场引进栽植的植物生长表现良好,初步达到了预期栽植效果。洪山广场植物景观改造为改善东、西广场植物视角分布不均衡、景观东重西轻的分布格局,设计考虑在西广场南、北两 侧,即在以广场西端司令台中央喷泉下沉式文化休闲广场为景观轴线的两侧草坪边缘地带,以植物围合形成半开敞空间。其中,南、北两侧边缘截断了原草
6、坪灌溉系统,并对地下排水系统重新设计,地表形成微地形以利于树木的排水。植物种类上,南 侧形成以桂花、日本晚樱、垂丝海棠为组成的乔木层,紫薇、红叶碧桃、斗球等花灌木分布其下,地被层以杜鹃(石蒜)、茶梅、常绿萱草、鸢尾做色块铺 植;北侧植物小群落乔木层由桂花、垂丝海棠、日本晚樱等树种组成,灌木以 红 叶碧桃、斗球、紫薇 为主,茶梅、常绿萱草、杜鹃(石蒜)、 鸢尾等色块植物作为地被 铺植于微地形上。其中, 为提高群落观赏性,提升植物档次,设计在北侧弧形转角草坪上栽种三株红继木古桩,古朴的树桩造型奇特优美,古桩前、后以常 绿萱草、杜鹃(石蒜)点缀,紫薇、日本晚樱分布在古桩的左、右侧,桂花 则作为背景树
7、穿插其中。乔、灌、草结合形成了错落有致、层次丰富的竖向空间景观,同 时,随四季季相变化,群落中的植物呈现出色彩、空间疏密程度、形态等方面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植物的时序景观。西广场南、北两侧植物围合形成的半开敞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广场周边杂乱无章的不佳景观,使广 场景观保持集中与统一,提供给游客一个愉悦、舒适的空间环境。三、四季花园洪山广场动感花带花材选择及布局手法分析四季花园洪山广场动感花带是广场植物景观改造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包含对西广场南北两侧“S” 形道路一 侧草坪区域的整体改造。改造原 则是在确保广场四季有花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换花次数,最少的 换花量,营造出最佳的景观效果;通过反季节花
8、卉和新品种花卉的运用,打造四季花园洪山广场动感花带丰富多变、具有 视觉冲击力的景观 效果。四季有花,即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均有花可赏,在花卉种类的选择上,可以是鲜花、时令花,也可以是花灌木,如月季; 摆放形式上,可以是造型优美、曲折流畅的花带,亦可是层次明显、 错落有致的园林花境。四季花园洪山广 场动感花带在视觉上要形成一定的冲击力,花卉色彩要明亮,以形成景观。同 时,鲜花的摆放力求做到整齐、规范。方案上也可以采取园林花境、花艺等手法进行配植。作为武汉市园林花卉试点工程,四季花园洪山广场动感花带从 2005 年 5 月开始上花至今,已连续上花若干次。从试验效果分析,无论是五、六份以红色、白色、玫
9、瑰红三种颜色的矮牵牛、黄色万寿菊为主的植物配置,还是以黄色孔雀草和红色美人蕉为主的植物搭配,都 给人以极佳的视觉美感:花带图案线条流畅优美,富于 动感,色彩 简洁清新,仿佛是刺 绣在 图一 西广 场动感花带中色彩明快、亮丽的矮牵牛 西广场南、北两侧观赏草坪上的两条明艳绸缎。 (图一)四、东、西广场植物景观改造生态功能浅析针对广场周边大树未形成浓蔽遮荫效果,景观舒适度不够的现状,在这次植物绿化补植工程中,广场 管理处贯彻“以人为本” 、“生命至上,生态为先” 的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从湖南调 运四十余株樟树大苗,栽种于西广场外围人行道内 侧。大冠幅樟树、桂花等乔木树种的应 用,增加了广场园林
10、绿化的 绿量,同 时完善了广场“纪念、集会、休闲 、娱乐”四方面功能, 给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夏季遮 荫等躲避不利自然气象条件的场所。 (图二)作为完善广场生态功能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广 场管理处准备在今年继续沿 图二 西广场栽植的四十余株香樟大苗,可 以很好地解决市民夏季遮荫的问题 东广场外围人行道上栽种大乔木,提高广场植物绿化覆盖率。在这次广场植物景观改造工程中,东广场的部分景观结点也进行了相关改造,主要体现在董必武纪念 铜像后照壁下层植物改造、水杉林下部分草坪区域的改造及东广场北侧观赏草坪东面部分区域的改造。董必武纪念铜像后照壁下的环形地带,原土层上栽植了观赏性较强的草种马蹄金,由于广场恶劣
11、的气候条件,如夏季大量的 热辐 射,使草种枯灼死亡,严重影响了草坪的观赏效果,破坏了景观的完整性,改造方案中选择常绿地被植物龙柏满铺,其上层原有植物雀舌黄杨保留, 长势不佳的茶梅由八株造型各异的小红继木古桩替代,常绿植物龙柏和雀舌黄杨,不 仅可以维持景观常年观赏效果,同时也积极烘托出铜像周边庄重、肃穆的环境氛围,使广 场纪念功能得以更深层次的升华。五、植物新品种在广场景观改造工程中的应用作为本次工程的另一试点项目,东广场水杉林下 30的草坪边缘区用于试验栽植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荆芥(Nepeta cataria Linn),在栽植后的几个月 时间里, 这种耐荫性强的草本植物对生长环 境表现出良
12、好的适应性,植物长势正 常,并具有较佳的景观观赏效果。(图三) 图三 多年生草本荆芥(Nepeta cataria Linn) 为平衡东广场南、北侧的植物分布,设计方案对北侧观赏草坪东面人行道边缘区域进行了微地形处理,并引进广玉兰、 红枫等乔 木和原有的一株樟树构成新植物群落的乔木层,此外,色块植物杜鹃(石蒜)、常绿萱草、茶梅、鸢尾布置于微地形下,其间以花灌木红继 木球(7 株拼一大球)点缀。在转角处人工微地形草坪边缘,近 50的条 图四 东广场北面草坪东侧的人工微地形处理。一方面 增加了景观竖向空间层次,同时很好地解决了 树木排水问题形区域栽种着另一试验草本植物白景天(Sedum erythrostictum),作为适应热带沙漠环境生长的植物,其应对高温干旱等恶劣环境的能力十分强健, 同时,植物明快亮丽的色彩给人以舒适的视觉感受。 (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