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U1:P2:组织. 管理者. P3:组织行为学概念P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范围. 研究目的. 性质与特点P5:OB 的产生:结构观点(亚当斯密- 分工理论、泰罗科学管理、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韦伯官僚组织理论) ;行为理论(梅奥人际关系学派、勒温群体动态理论、西蒙决策理论) ;整合观点(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特里斯特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应变理论)P6:OB 研究的趋势;研究和应用 OB 的意义;OB 面临的挑战P7: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 霍夫斯泰特模型(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体集体主义,男女性度,长期短期取向)P9:人性假设. 中国传统的人性假设(善恶). XY 理论P11:超 Y
2、理论 . 薛恩的人性假设理论(经纪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假设). Z理论与 Z 式管理P12:Z 理论(信任. 微妙性. 亲密性)P13:OB 的四个前提假设 . 研究方法 U2A:P1:个性的概念P2:个性(心理)倾向性. 非倾向性. 影响个性形成因素P3:人格特质理论. 梅耶斯-MBTIP4:MBTI 维度. 大五个性特征理论(外向、随和、责任心、情绪、开放性)P5:气质(胆汁、多血。 。 。 )P6:能力P8:性格P9:价值观P10:主要的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自尊.控制点;马基雅维里主义;自我监控;冒险倾向;A 型人格)P12:霍兰德个性职业匹配理论P13:个
3、体组织匹配 U2BP1:知觉. 社会知觉及知觉偏差(选择性知觉与知觉防御,刻板印象(定型效应) ,晕轮效应,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对比效应,投射效应)P7:归因理论(三维归因理论)P8: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P9:归因错误. 态度.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致性与认知失调理论P11:工作满意度. 工作维度P12:学习(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P14:行为塑造(强化.惩罚.忽视). 强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强化程序. 间断强化(固定可变时距程序、固定可变比率程序). 学习理论在组织中的具体运用 U7:P1:组织结构 U3P2:人性. 动机P3:激励P4: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
4、论 4(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 5、ERG 理论、成就需要理论 6) ;过程型激励理论 7(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8(强化理论)P9:综合型激励理论;进行有效激励的要求;激励方法(物质激励,精神激励) U4P1:群体。 (定义、组成要素、分类)P3:群体结构(正式领导,角色,规范 5,地位 7,群体规模 8,群体构成,群体凝聚力)P5:规范P6:群体压力、从众行为P7:地位,越轨行为或偏差行为P8:群体规模,社会堕化、马克斯拔河实验、同质异质P9:群体行为过程(五阶段模型、间断平衡模型)P10:间断平衡模型,群体互动过程、协同效应、社会促进效应、社会标准化效应P11:群
5、体任务。群体决策、效果与效率P12:群体思维、群体偏移,群体决策技术(互动群体、头脑风暴、名义小组、电子会议)P13:群体效果的评估 U5:P1:沟通P2:沟通的功能,沟通的过程P3:人际沟通的方法,沟通的方向,沟通的发生(正式沟通、小道消息和电脑辅助沟通)P4:沟通渠道P6:克服沟通障碍,如何倾听P7:沟通与组织 U5P1:团队定义P4:贝尔宾理论 U6P1:领导P2:权利P3:领导理论:(特质理论 大五人格特性,行为理论俄亥俄州研究 结构维度 关怀维度,员工生产导向)P4:管理方格。权变理论(费德勒模型)P5:情境理论、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路径- 目标理论)P6:魅力型领导、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P7:冲突P10:冲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