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4401412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 V 平 =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 Vt2 -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 t/2=V 平 =(Vt+Vo)/2 4.末速度 Vt=Vo+at5.位移 S= V 平 t=Vot + at2/2=Vt/2t6.加速度 定义式:a=(V t-Vo)/t 以 Vo为正方向,a 与 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 aG(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 失重:Nr0 f 引 f 斥 F 分子力 表现为引力(4) r10r0 f 引 =f 斥 0 F 分子力 0 E 分子势能 0注:r 0为分

2、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4.热力学第一定律 W+Q=U (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注:(1)做布朗运动的是微粒不是液体分子,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 r0处 F 引 =F 斥 且分子势能最小。(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 W0。(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八、电场1.正、负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

3、010 -19C) 2.库仑定律 F=KQ1Q2/r2(在真空中、点电荷间)K:静电力常量 K=9.0109Nm2/C2 Q1、Q 2:两点荷的电量(C) r:两点荷间的距离(m)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 E=F/q (定义式) E :电场强度(N/C) q:检验电荷的电量(C) 是矢量4.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 E=KQ/r2 r:点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 Q:点电荷的电量5.电场力 F=qE F:电场力(N) 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 E:电场强度(N/C)6.电势与电势差 UA= A/q bab67.电场力做功 WAB= qUAB

4、WAB:带电体由 A 到 B 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 q:带电量(C)UAB:电场中 A、B 两点间的电势差(V)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8.电势能 A=q A A:带电体在 A 点的电势能(J) q:电量(C) A:A 点的电势(V) 9.电势能的变化 AB = B- 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 A 位置到 B 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10.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 AB= -WAB= -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11.电容 C=Q/U (定义式) C:电容(F) Q:电量(C) 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12.匀强电场的场强 E=UAB/d UAB:AB 两点间的电压(V)

5、 d:AB 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1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 W=E K qU=mVt2/2 14.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 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似于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L=Vot (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at 2/2 a=F/m=qE/m15.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C=S/4Kd S:两极板正对面积 d:两极板间的距离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

6、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集处场强大,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电容单位换算 1F=106F=10 12pF (6)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 -19J。(7)静电的产生、静电的防止和应用要掌握。九、恒定电流1.电流强度 I=q/t I:电流强度(A) q:在时间 t 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 t:时间(S)2.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I=U/R I:导体电流强度(A) U:导体两端

7、电压(V) R:导体阻值()3.电阻定律 R=L/S :电阻率(m) L:导体的长度(m) S:导体横截面积(m 2)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E/( r + R) , E= Ir + IR , E=U 内 +U 外7I:电路中的总电流(A) :电源电动势(V) R:外电路电阻() r:电源内阻()5.电功:W=UIt 电功率: P=UI (此两式对纯电阻、非纯电阻电路均适用)W:电功(J) U:电压(V) I:电流(A) t:时间(S) P:电功率(W)6.焦耳定律 Q=I2Rt Q:电热(J) I:通过导体的电流(A) R:导体的电阻值() t:通电时间(S)7.纯电阻电路中: W=Q=U

8、It=I 2Rt=U2t/R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 P 总 =IE P 出 =IU =P 出 /P 总I:电路总电流(A) :电源电动势(V) U:端电压(V) :电源效率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 与 R 成正比) 并联电路(P、I 与 R 成反比)电阻关系 R 串 =R1+R2+R3+ 1/R 并 =1/R1+1/R2+1/R3电流关系 I 总 =I1=I2=I3 I 并 =I1+I2+I3+电压关系 U 总 =U1+U2+U3+ U 总 =U1=U2=U3功率分配 P 总 =P1+P2+P3+ P 总 =P1+P2+P3+十、磁场1.磁感应强度: 用来表示磁场的

9、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ILFB单位:(T), 1T=1N/Am2.磁通量 =BS :磁通量(Wb) B: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T) S:正对面积(m 2)3.安培力 F=BIL (LB) B:磁感强度(T) F:安培力(F) I:电流强度(A) L:导线长度(m)4.洛仑兹力 f=qVB (VB) f:洛仑兹力(N) q:带电粒子电量(C) V:带电粒子速度(m/S)5.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 V=Vo(2)带电粒子沿垂直匀强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仑

10、兹力提供向心力)规律如下: mV 2/R=m 2R=m(2/T) 2R= qVB 得 R=mV/qB T=2m/qB 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注:(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2)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8十一、电磁感应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公式中的物理量和单位1)E=n/t(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感应电动势(V) n:感应线圈匝数2)E=BLV (切割磁感线运动) /t:磁通量的变化率 S:面积3)Em=nBS (正弦式交流电的最大感应

11、电动势) E m:电动势峰值 L:有效长度(m) 2.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十二、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1.电压瞬时值 e=Emsint 电流瞬时值 i=Imsint (其中 =2f)2.电动势峰值 Em=nBS 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 m=Em/R 总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 Em U= Um I= Im222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 I1/I2=n2/n2 P 入 =P 出注:(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 电 = 线 f 电 =f 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 P 出 决定 P 入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节省导线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统计图表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