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好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意见,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2009-11-26,内 容 提 要,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职业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 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研究生教育必须要增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我国学
2、位与研究生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建立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有质量保证的研究生培养制度。,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更多地从教学、科研岗位转向实际工作部门。为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更好发展,必须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硕士研究生的类型结构,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国自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专业学位教育种类不断增多,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增强,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位教育既要培养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满足他们在职提高、在岗学习的需要,也要培养应届本科毕业生,满足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需要,2009年2月11日农业推广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部分教指委委员会议,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中华供销总社等行业部门的主管领导出席,就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认识问题、培养的目标定位、培养方案、招生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2009年2月28日,学位办下发关于做好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
4、若干意见(讨论稿),3月2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席会,各教指委就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及培养工作进行了交流研讨,提出了进一步修改意见。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对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年限、实践环节明确了具体要求,并要求各教指委对培养方案进行再次修订。,一、培养目标和要求二、招生对象和入学考试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四、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五、学位论文六、学位授予,农业推广(含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推广,下同)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
5、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1)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培养要求,主要为具有国
6、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招生对象,实行全国统考与招生单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复试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入学考试,(1)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培养单位应建立适合不同领域专业特征的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全日制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农业
7、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按领域设置,突出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 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在领域主干课中应有1门运用本领域的主要理论和技术解决农业推广实践问题的案例研究课程;在学期间一般应保证不少于12个月的实习实践训练。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各领域结合自身特点和课程设置框架确定具体课程,安排校外实践研究和必修环节等。,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1、公共课(1012学分) (1)政治理论课 23学分
8、 (2)外国语 23学分 (3)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2学分 (4)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2学分 (5)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2学分2、领域主干课(810学分) 每个领域设置46门专业课程,其中有1门案例研究课程。设置要求由各领域协作组确定。3、选修课(68学分) 由各培养单位根据培养目标、研究生的工作需要和各校条件自行确定。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32学时。,课程设置框架:,4、校外实践研究(6学分)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12个月的农业推广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实践研究的综合表现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5、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应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
9、核、论文中期报告(或文献阅读、实践报告)等。各培养领域可以根据本领域的特点确定其他的必修环节,(1)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
10、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评审与答辩,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授予,要充分认识到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型学位人才培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要抓住机遇,着力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深化培养机制改革,加强教学条件建设,统筹规划,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一、各专业学
11、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和有关领导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借鉴、吸收国际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进做法,积极探索、创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要重视构建和形成一支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 要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和完善包括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的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二、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应根据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制订本单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学习、实践、创业等提供良好条件。 要充分调动社会、行业和有关
12、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发挥学校、 院系和导师的作用,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拓宽就业渠道。 要建立和完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资助办法。 要不断推进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发展,促 进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领导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三、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切实加大投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案例库以及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关于编制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的通知(教学司200922号)2010年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科目命题指导意见(农推指委200912号)关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
13、点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091号 ),四、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在招生考试、录取政策及培养机制改革相关政策中体现教育部及教指委的具体工作要求。,农业知识综合按照领域特点分为四个考试科目,分别对应植物生产类、动物生产类、农业工程、农村发展与管理四个领域群。,农业知识综合一:侧重于植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应主要涵盖植物学、遗传学、植物育种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等课程。,农业知识综合二:侧重于动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应主要涵盖动物遗传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等课程。,关于基础课自命题工作:,农业知识综合三:侧重于农业工程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
14、容应分别涵盖农业机械、农业信息和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主干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农业机械与装备;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等,农业知识综合四:侧重于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考查,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村政策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加强对各领域及培养单位全日制农推硕士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的指导,组织培养单位开展全日制农推硕士培养方案、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经验交流; 积极与教育部和相关产业部门的沟通,就完善招生录取、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争取对农推硕士的倾斜政策等方面发挥桥梁作用;根据发展需要,解决“农业推广硕士”暂定名称的问题及学位证书的培育领域标识展开研讨,尽快向学位办提出报告;根据发展需要,研究论证增设“农村发展硕士”专业学位; 在原有在职农推硕士培养教学调研工作的基础上,适时开展全日制农推硕士培养方案实施与实践基地建设情况检察,督促保证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五、农推教指委及秘书处相关工作,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