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教学反思“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求百分率的应用问题。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目标是:1、理解与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思路与方法。2、能正确运用求“一个数比另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先要知道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课堂学习中,老师给予了学生如下机会: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上课的开始,我出示了中山市有关环境调查的一组数据
2、,让学生提出有关百分数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提问,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知识。通过新旧的对比,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学生理解新知识起到铺垫作用。二、学生在课堂上,一直有交流、表达的机会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我都是让学生充分表达,学生有话语权,他们有时是独立思考,个别发言,有时是同桌交流,然后表述,有时是小组讨论,最后汇报。教学中,老师在多数情况下是普通的听众,学生在探究、思考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发现错误时,也请其他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辩论后得到正确答案。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新知,是课堂中的主角。三、学生的识图和画图能力等到了锻炼识图和画图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书本中的例题,我
3、把它改成了:让学生通过观察线段图,陈述例题。学生在陈述的过程中明白了题目的信息和问题,同时对于理清数量关系也起到了作用。四、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培养本节课通过和旧知识的对比,让学生概括出实际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也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只是前者里的相差数没有直接告诉,需要先计算出来。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等方法,让学生概括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相似,都是用相差的数量除以单位“1”的量,只是得数要用百分数表示。在教学中,老师在本节课为了让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提高思维能力。为他们提供了如下帮助:一、
4、课前收集中山市环境调查资料老师课前收集了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资料,后来提炼出部分中山市排污数据,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成为一个为改善环境做贡献的小公民。 二、减轻了计算量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有些题目我只要求学生列式,不用计算。教学的开始,出具的中山市环境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较大。如果让学生计算,既耽误时间,又会增大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产生学习压力,所以我让学生只列出算式就可以了,这样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思考时间,服务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三、通过对比、迁移让学生理解新知。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异同之后,来学习新的知识点,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这
5、样在锻炼了思维能力的同时,快速达到学习目标。 四、通过错例让学生辨析,猜想,表达,从而理解教学内容。教学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2011 年工业废气排放量比 2012 年多百分之几?和 2012 年工业废气排放量比 2011 年少百分之几?猜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会一样吗?为什么?”开始学生可能得出错误答案。对于学生而言,从错误中寻求真理,会比直接寻找正确答案更难。学生要避免错误信息的干扰,找出出错的原因并纠正,这个过程对于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回顾整个教学设计,我大胆地把探究的主动权给予学生,让学生在对比,猜想、讨论来获取新知。学生能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提高思维能力。本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