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 制 工 程 基 础 习 题 解 答 第一章1 - 5 图 1 - 1 0 为张力控制系统。当送料速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变化时 ,试说明该控制系统的作用情况。画出该控制系统的框图。测量 元件 电动机 角位移 给定值电动机图 1 - 1 0 题 1 - 5 图由图可知,通过张紧轮将张力转为角位移,通过测量角位移即可获得当前张力的大小。当送料速度发生变化时, 使系统张力发生改变, 角位移相应变化, 通过测量元件获得当前实际的角位移, 和标准张力时角位移的给定值进行比较, 得到它们的偏差 。 根据偏差的大 小调节电动机的转速,使偏差减小达到张力控制的目的。 框图如图所示。题 1 - 5 框图电动机给定
2、值 角 位 移误差 张力- 转速 位移 张紧轮滚轮 输送带转速测量轮测量元件 角位移角位移(电压等) 放大 电压1 - 8 图 1 - 1 3 为自动防空火力随动控制系统示意图及原理图 。 试说明该控制系统的作用情况。图 1 - 1 3 题 1 - 8 图敏感 元件 定位伺 服机构 (方位和仰角)计算机 指挥仪目标 方向 跟踪环路跟踪 误差 瞄准环路 火炮 方向火炮瞄准 命令- -视线 瞄准 误差伺服机构(控制 绕垂直轴转动) 伺服机构(控制仰角)视线敏感元件 计算机 指挥仪该系统由两个自动控制系统串联而成: 跟踪控制系统和瞄准控制系统, 由跟踪控制系统获得目标的方位角 和仰角 , 经过计算机
3、进行弹道计算后给出火炮瞄准命令作为瞄准系统的给 定值,瞄准系统控制火炮的水平旋转和垂直旋转实现瞄准。 跟踪控制系统根据敏感元件的输出获得对目标的跟踪误差, 由此调整视线方向, 保持敏感元件的最大输出,使视线始终对准目标,实现自动跟踪的功能。 瞄准系统分别由仰角伺服控制系统和方向角伺服控制系统并联组成,根据计算机给出的火炮 瞄准命令, 和仰角测量装置或水平方向角测量装置获得的火炮实际方位角比较, 获得瞄准误 差,通过定位伺服机构调整火炮瞄准的角度,实现火炮自动瞄准的功能。 控 制工程基础习题解答 第二章2 - 2 试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变换,假定当 t 0), 试, 用罗斯判据判别其闭环稳定性 ,并
4、说明系统在 s 右半平面的根数及虚根数。( 1 ) . ( ) ( ) ( )( ) ( )32 1 + += sss sKsHsG( 6 ) . ( ) ( ) ( )24822 += sss KsHsG解: (1). 特征方程为 ( ) 065 23 =+ KsKssK K K Kssss 0546 5 610123 + +当 K 0 时 , 则 第 一 列 的 符 号 全 部 大 于 零 , 所 以 闭 环 稳 定 , 系 统 在 s 右 半 平 面 的根数及虚根数均为 0 。(6). 特征方程为 0248 234 =+ KsssKK K Ksssss 324 08 24101234 当
5、 K 0 时, 第一列有一个数小于零 , 所以闭环不稳定 ; 第一列符号变化了两次 ,系统在 s 右半平面的根数为 2 ;第一列没有等于 0 的数,虚根数为 0 。3- 19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 ( ) ( )( ) ( )3210 + += sss assHsG ,试求:( 1 ) . 系统稳定的 a 值;( 2 ) . 系统所有特征根的实部均小于 - 1 之 a 值。( 3 ) . 有根在( - 1 , 0 )时之 a 值。解:闭环传递函数为 ( ) ( ) asss ass 10165 1023 + +=( 1 ) . 用罗斯判据可得:a a assss 10 216
6、105 1610123 系统稳定,则应: 010 0216 a a ,即 a 值应为: 80 a( 2 ) . 令 11 += ss , 即 11 = ss , 此时当 ( ) 0R e 1 s 时, 则 ( ) 1R e s 。 对闭环传递函数进行变换得:( ) ( ) 121092 110 12131 111 + += asss ass 1210 515 12102 9101 11 21 31 a a assss系 统 稳 定 , 则 应 : 01210 0515a a , 此 时 ( ) 0R e 1 s , ( ) 1R e s 。 即 a 值 应 为 :32.1 a(3). 由(1)
7、和(2)可得,此时 a 应在(0,1.2)和(3,8)之间。3-27已知系统的结构如图 3-34 所示。(1). 要求系统动态性能指标p %=16.3%, t s = 1s ,试确定参数 K 1 、 K 2 的值。(2). 在上述 K 1 、 K 2 之值下计算系统在 r ( t ) = t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R ( s) C ( s)( )110+ss+ - sK 21KE ( s) 图 3 - 3 4 题 3 - 2 7 图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 ( )( ) + +=+= 1110 1 1101011010 2 2 121 sKs K KKss KsG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8、为: ( ) ( )122 1 10110 10 KsKs Ks += 12 1102 110 10 KK Kn += =( 1 ) . %3.16%21 = ep得: 12102 1105.0 KK +=5% 时: 1110 6102 11010 33 2121 =+=+= KKKKt ns 得 : 5.02 =K , 则 : 6.31 =K , 由 系 统 传 递 函 数 可 知 , 系 统 稳 定 K 1 应大于零,所以 6.31 =K此时: ( )5.0 /6= = sr adn2% 时: 1110 8102 11010 442121 =+=+= KKKKt ns 得 : 7.02 =
9、K , 则 : 4.61 =K , 由 系 统 传 递 函 数 可 知 , 系 统 稳 定 K 1 应大于零,所以 4.61 =K 。此时: ( )5.0 /8= = sr adn( 2 ) .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 + += 1110 1 110 102 2 1 sKs K KsG系统是二阶系统, 闭环 ( 或开环) 传递函数中的系数均大于零 ( 或由闭环传递函数中可知极点的实部小于零),所以系统稳定 系统为 I 型 KKe vs s v 11 =当 6.31 =K , 5.02 =K 时,开环放大增益为:611010 2 1 =+= K KK 611 = Ke s s v当 4.
10、61 =K , 7.02 =K 时,开环放大增益为:811010 2 1 =+= K KK 811 = Ke s s v4 - 2 设开环系统的零点、极点在 s 平面上的分布如图 4 - 1 5 所示,试绘制根轨迹草图。图 4 - 1 5 题 4 - 2 图解:4 - 3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绘制当增益 K 1 变化时系统的根轨迹图。(1 ). ( ) ( ) ( )52 1 += sss KsG0 0 0 0 j j j j 0 j 0 j 0 j 0 j 0 0 0 0 j j j j 0 j 0 j 0 j 0 j (2 ). ( ) ( )102 22 12 + +=
11、 ss sKsG解: (1 ). 开环极点为 5,2,0 321 = ppp无有限开环零点。示如图法则 2 :有三条趋向无穷的根轨迹。法则 3 :实轴上的根轨迹:0 - 2 ,- 5 - 。法则 4 :渐近线相角: ( ) ( ) 0q 1q 601803 12180 12180 a = =+= += qmn q法 则 5 : 渐 近 线 交 点 : 33.2373 520 1 1a = = =mn zpni mj ji , 得 渐 近 线 如 图示。 法则 6 :分离点: ( ) ( ) ( )ssssssK 10752 231 +=+=0 j - 2- 5 j 3 . 1 6- 0 . 8
12、 8- 2 . 3 3 - j 3 . 1 6( ) ( ) 010143107 2231 =+=+= ssds sssddsdK得: 3 1976 10341414 22,1 =s ,其中 88.03 1971 =+=s 为实际分离点,如图示。法则 8 :虚轴交点:令 js = 代入特征方程 0107123 =+ Ksss ,得:0107 123 =+ Kjj =+ =+ 07 010123 Kjj = = 70 16.3101K综上所述,根轨迹如图红线所示。(2 ). ( ) ( )102 22 12 + += ss sKsG开环极点为 312,1 jp =开环零点为 21 =z 。示如图
13、0 j - 1 +j 3- 2 - 1 - j 3- 5 . 1 6法则 2 :有 1 条趋向无穷的根轨迹。法则 3 :实轴上的根轨迹: - 2 - 。法则 6 :分离点: 2 10221 + += s ssK( ) ( )( ) ( ) 02 642 102222 222 21 =+ +=+ += s sss ssssdsdK得: =+= 16.5 16.11022 644422,1s ,其中 16.51 =s 为实际分离点,如图示。法则 7 :出射角: 4.189012 3a r c t a n = pz 得 ( ) 6.161121801 =+= qp法则 1 :对称性可得: 6.161
14、2 =p综上所述,根轨迹如图红线所示。4 - 9 已知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 ( )45142 1 += sss KsG( 1 ) 系统无超调的 K 1 值范围。(2 ) 确定使系统产生持续振荡的 K 1 值,并求此时的振荡频率解: 开环极点为 = 9527,0 3,21 pp渐近线相角: ( ) ( ) 0q 1q 601803 12180 12180 a = =+= += qmn q渐近线交点: 67.43143 950 1 1a = = =mn zpni mj ji 。6.161(1 ) 分离点: ( )sssK 4514 231 +=( ) 045283 21 =+=
15、 ssdsdK得: = 27.7 06.23 61146 45342828 22,1s ,其中 06.21 =s 为实际分离点,此时 ( ) ( ) ( ) 03.4206.24506.21406.2 231 =K 。(2 ) 虚轴交点:令 js = 代入特征方程 04514 123 =+ Ksss ,得:04514 123 =+ Kjj =+ =+ 014 045123 Kjj = = 630 7.6531K画系统的根轨迹,如图示。由根轨迹图可得: ( 1 ) 系 统 无 超 调 的 K 1 值 范 围 为 保 持 所 有 根 轨 迹 在 负 实 轴 时 ( 分 离 点 之 前 的 部 分
16、), 0j - 5 - 4 . 6 7- 9 - 2 . 0 6 - j 6 . 7j 6 . 7即 03.4201 =K 。(2 ) 确 定使系统产生持续振荡的 K 1 值 为与虚轴交点时,即 6301 =K 。 此 时的振荡频率为无阻尼自然频率,即闭环极点的虚部: 7.6=n 。4 - 1 0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 ( )22 1+= ss KsG( 1 ) 试绘制根轨迹的大致图形,并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2 ) 若增加一个零点 z = - 1 ,试问根轨迹图有何变化,对系统的稳定性有何影响。解: (1 ) 画系统的根轨迹,如图红线所示。其中:渐近线相角: ( )
17、 ( ) 0q 1q 601803 12180 12180 a = =+= += qmn q渐近线交点: 67.0323 20 1 1a = = =mn zpni mj ji 。可见系统除在 K1 = 0 时处于临界稳定之外,系统均处于不稳定状态。( 2 ) 增加一个零点 z = - 1 后的根轨迹如图蓝线所示。其中:渐近线相角: ( ) ( ) 902 12180 12180 a =+= += qmn q0 j - 1 - 0 . 6 7渐近线交点: 5.0212 120 1 1a =+= = =mn zpni mj ji 。使 根 轨 迹 向 左 移 动 进 入 左 半 平 面 , 由 根 轨 迹 图 可 知 此 时 除 在 K 1 = 0 时 处 于 临 界 稳 定之外, 系统均处于稳定状态 。 即系统增加的零点使系统的稳定性获得了改善 , 由原 不稳定系统变为了稳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