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苏州市 2015 届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九)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知识结构二、要点整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2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1)背景: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2)时间:公元前 356 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2、3)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4)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5)启示: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要顺应时代潮流,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学习商鞅为变法不怕流血牺牲的无畏精神,自觉增强战胜困难,勇于进取的意识。3戊戌变法(1)时间:1898 年。(2)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3)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4)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人被捕牺牲,变法失败。(5)教训: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6)历史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4新中国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1)土地改革背景:解放前遗留下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解放区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内容:
4、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到 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三百五十亿千克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历史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社会主义改造时间:19531956 年。方式和政策: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
5、,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的政策,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实现和平过渡。历史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 20 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1)开端:1978 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对内改革目的: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内容: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在城市,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6、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作用:提高了工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工业、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3)对外开放目的: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980 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深圳成
7、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作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1.明治维新背景:日本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幕府统治危机四伏;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的改革派力量的形成;美国等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中下级武士领导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
8、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影响: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2.俄国 1861 年改革(1)背景:农奴制危机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暴动频繁,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克里米亚战争惨败,加剧了社会矛盾。(2)时间:1861 年,亚历山大二世为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沙皇统治,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3)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9、改革。(5)评价积极性:废除了农奴制,缓和了国内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局限性:改革实质上是沙皇政府与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广大劳动人民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俄国近代化的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3美国罗斯福新政(1)背景: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2)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
10、干预和指导。(4)内容: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调整工业(中心措施),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强化国家对工业的调节和控制,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兴建公共过程,扩大就业,刺激生产和消费。(5)评价: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整,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11、,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是资本主义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但是,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罗斯福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4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东欧改革(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 时间:19181920 年。b.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c.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迫于国内战争和严重经济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在当时有利于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打退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起了巨大作用,
12、但经济上高度集中的做法,违背了价值规律,不利于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的持续发挥。新经济政策a. 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b. 内容:从 1921 年开始,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除大型企业仍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和商品货币关系。c. 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 历史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 1927 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 1913年的水平。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e. 历史启示:生产关系一定
13、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9281937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与此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斯大林模式a. 形成标志: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b. 实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c. 特点:经济上,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贸易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
14、现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d. 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阻碍了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三、实战演练1.“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罗斯福“新政”与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A都是为了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 B都有利于
15、本国经济恢复和发展C都巩固了本国资本主义制度 D都巩固了工农联盟的国家政权2.中国的洋务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 1861 年改革,三者的共同之处有向西方学习 打破旧的社会制度 挽救民族危亡 推动了近代化进程A B C D3.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4.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下列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
16、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A秦国 B韩国 C楚国 D燕国5.“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属于“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是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A学习西方的技术 B西方的学校教育C学习西方的制度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他所说的农村改革是A废除
17、封建土地所有制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组建了沙钢集团、春兰集团、徐州工程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政策上直接为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是党的A十一届届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B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十三大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美国政治周报评论总统奥巴马所提出的经济计划是“罗斯福新政”的新版。请问,历史上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大力兴建公共工程 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整顿银行 D调整农业10. 某班举行辩论会,双
18、方辩手主要观点如下:正方: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 调控能力,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应充分肯定。反方: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销毁了大量农产品,造成严重浪费,不值得肯定。据此,请判断此次辩论会的主题是A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马歇尔计划的作用C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D斯大林模式的评价11.改革和恰当的政策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1)材料一反映“商鞅变法的哪两条措施?(2 分)在实施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逐渐增强,先后灭
19、掉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请写出秦朝为抵御匈奴和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经济交流修建的两大工程。(2 分)材料二 19 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曾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严重。为此,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2)据材料二,写出中国“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名称。(1 分)列举在这次自救运动中创办的两个近代军事工业。(2 分)(3)材料二中提到的日本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2 分)材料三 (苏联)五年计划(1928 年l
20、932 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4)为应对材料中提到的“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采取的哪一政策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五年计划模仿的成功范例?(1 分)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1 分)材料四 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邓小平(5)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指什么?(1 分)这一时期在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1 分)为实现祖国统,邓小平又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1
21、 分)12. 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度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示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废除农奴法令摘录材料二 1869 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 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 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材料四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
22、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2 分)(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 分)(3)材料三中的“新经济政策”是何时由谁领导实施的?材料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分)(4)哪一历史事件引发了材料四中的“危急存亡”?为了挽救“危急”,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怎样的特点?(3 分)(5)综上所述,这些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1 分)参考答案1-10 BCBAA
23、CDDBA11. (1)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每条 l 分,共 2 分)工程:万里长城、灵渠。(2 分)(2)洋务运动。(1 分)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1 个 1分,写出两个即可得 2 分)(3)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2 分)(4)罗斯福新政。(1 分)共同点: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1 分)(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分) 国有企业改革。(1 分) 一国两糊。(1 分)12.(1)亚历山大二世;(1 分)废除农奴制;(1 分)(2)明治维新;(1 分)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1 分)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2 分)(3)1921 年;(1 分)列宁;(1 分)实行商品交换;(1 分)(4)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1 分)国家工业复兴法;(1 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 分) (5)促进了社会的发展;(1 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