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游褒禅山记复习学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391900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褒禅山记复习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游褒禅山记复习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游褒禅山记复习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游褒禅山记复习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游褒禅山记复习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游褒禅山记复习教案凝聚产生力量,勤奋创造辉煌,同学们,期待着你们的进步!复习要点:1.重点积累文中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课本重点实、虚词(给加阴影的字注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 浮图 慧褒始 舍 于其 址 ,而 卒 葬 之 ; 名 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 庐冢 也。 距 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 以 其 乃 华山之 阳 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 仆 道,其 文 漫灭 , 独 其为文犹可 识 曰“花山” 。今 言 “华”如“华实”之“华”者, 盖音 谬 也。其下平旷,有泉 侧出 ,而 记游 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 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 深 ,

2、则 其 好游者不能 穷 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 拥 火 以 入,入 之 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 怠 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 尽” ; 遂 与之俱出。 盖 余所至,比好游者 尚 不能 十一 , 然 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 至 又加少矣。 方 是 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 明 也。 既 其 出,则 或 咎 其 欲出者,而余亦悔 其 随之,而不得 极 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 叹 焉:古人之 观 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 得 , 以 其 求思 之深,而 无不在 也。夫 夷 以近,则游者众;险 以 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 瑰怪 、 非常 之 观 ,常在于

3、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 志 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 以 止也, 然 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 幽暗昏惑 而无物以 相 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 而不至, 于人 为可 讥 ,而在己 为 有 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 孰 能讥之乎?此余之所 得 也!余 于 仆碑,又 以 悲 夫 古书 之 不存,后世之 谬 其 传 而莫能 名 者,何可 胜 道也哉!此 所以 学者 不可以不深思而 慎取 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 父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二、文学常识填空 王安石字_,晚号_,是时期著名的_家和_

4、家。他的作品有王临川集,集子的命名是因为_,人称他王荆公,是因_,称他王文公,是因_,列宁称他是_。初中我们学过他的文章_。三、解释文中加点词语(一)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_通_,_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_ 2.名之曰褒禅。 _3.有泉侧出_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_6.而其见愈奇。_- 2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_8.火尚足以明也。_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_(三)文言固定格式1.其孰能讥之乎?_ 2.何可胜道也哉! _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

5、取之也。_(四)特殊句式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_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_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_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 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五)一词多义1. 乃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良乃入,具告沛公(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 家祭无忘告乃翁( )2. 道有碑仆道(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何可胜道也哉( ) 策之不以其道( )3、盖日初出大如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6、)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4. 文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属予作文以记之( )文过饰非( )5. 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吴广以为然( )有穴窈然(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6.其始舍于其址。(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其文漫灭。(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问其- 3 -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 )则其

7、至又加少矣。( )既其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7、以(1)夫夷以近( )(2)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3)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4)可以无悔也( )(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六)古今异义词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_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5.于是余又叹焉。_(七)重点句翻译【补出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有特殊句式的请标明 】1.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8、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3、于是余有叹焉。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5、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6、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7、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三、拓展、阅读积累:- 4 -1.作 为 千 年 不 遇 的 杰 出 人 士 , 生 前 却 被 世 人 责 难 , 死 后 数 代 都 不 能 洗 刷 骂 名 , 在 西方 有 英 国 之 克 伦 威 尔 , 在 中 国 则 有 宋 代 王 安 石 。

9、干 百 年 来 , 王 安 石 被 骂 作 集 一 切 乱 臣 贼 子之 大 成 的 元 凶 。 其 实 , 他 是 数 千 年 中 华 文 明 史 上 少 见 的 完 人 。 其 德 量 汪 然 若 干 顷 之 陂 , 其气 节 岳 然 若 万 仞 之 壁 , 其 学 术 集 九 流 之 粹 , 其 文 章 起 八 代 之 衰 , 其 所 设 施 之 事 功 , 适 应 于时 代 之 要 求 而 救 其 弊 , 其 良 法 美 意 , 往 往 传 诸 今 日 莫 之 能 废 。2.素材挖掘与写作应用 游 褒 禅 山 记 是 王 安 石 所 写 的 一 篇 著 名 的 游 记 散 文 。 游

10、记 一 般 是 记 作 者 游 览 参 观 某地 的 所 见 所 闻 , 以 记 叙 山 川 景 物 为 主 , 但 这 篇 散 文 却 是 以 游 山 为 喻 , 告 诉 我 们 一 些 深 刻 的哲 理 。 我 们 要 抓 住 这 些 哲 理 进 行 挖 掘 素 材 并 应 用 到 相 关 写 作 中 。素 材 一 :王 安 石 把 治 学 处 世 比 做 游 山 , 在 游 览 中 总 结 出 “世 之 奇 伟 、 瑰 怪 、 非 常 之 观 , 常 在于 险 远 ”“非 有 志 者 而 不 能 至 ”的 深 刻 道 理 , 从 而 勉 励 自 己 和 读 者 在 治 学 、 处 事 、

11、 创 业 的道 路 上 坚 定 自 己 的 志 向 , 最 大 限 度 地 发 挥 主 观 能 动 性 , 去 攀 登 风 光 无 限 的 险 峰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1、志当存高远 2、尽志无悔 3、要成就一番事业,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等素 材 二 :王 安 石 在 游 褒 禅 山 的 过 程 中 发 现 “有 碑 仆 道 ”, “花 ”“华 ”音 讹 , 于 是 生 发 出“学 者 不 可 以 不 深 思 而 慎 取 ”的 感 慨 。 其 实 , 不 仅 做 学 问 应 深 思 慎 取 , 在 生 活 中 , 做 人 做事 都 应 如 此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1、

12、凡事要深思慎取 2、对待文化遗立要有严谨的态度等素 材 三 :在 游 山 途 中 因 轻 信 随 从 , 半 途 而 废 , 褒 禅 山 最 为 奇 妙 之 处 不 能 一 睹 为 快 , 王 安 石 懊 悔不 已 , 从 而 悟 出 “志 ”“力 ”“物 ”三 者 之 间 的 辩 证 关 系 。 在 生 活 中 , 只 有 远 大 的 志 向 还远 远 不 够 , 还 要 有 个 人 能 力 和 外 物 的 帮 助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1、人要善假于物 2、立志、蓄力、借物是做事成功的三要素 3、善假于物,但不依赖于物等素材四:盲目从众往往达不到既定的目标,敢于坚持己见,才能实

13、现自己的理想。课 外 文 言 文 阅 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孝行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植之谓,务其人也。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务其本也。务本莫贵于孝。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芸疾,守战固,不罢北。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故论人必先以所亲,而后及所疏;必先以所重,而后及所轻。今有人于此,行于亲重,而不简慢于轻疏,则是笃谨孝道,先王之所以治天下也。故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

14、- 5 -曾子曰:“身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笃,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商书曰:“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曾子曰:“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所谓贵德,为其近于圣也;所谓贵贵,为其近于君也;所谓贵老,为其近于亲也;所谓敬长,为其近于兄也;所谓慈幼,为其近于弟也。”曾子曰:“父母生之,子弗敢杀;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父母全之,子弗敢阙。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乐正子春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

15、门人问之曰:“夫子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敢问其故?”乐正子春曰:“善乎而问之!吾闻之曾子,曾子闻之仲尼;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余忘孝道,是以忧。”故曰:身者非其私有也,严亲之遗躬也。民之本教曰孝,其行孝曰养。父母既没,敬行其身,无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乐自顺此生也,刑自逆此作也。 (吕氏春秋孝行览孝行,有删节)注:乐正子春:人名,复姓乐正,名子春,战国时人,曾子的学生。瘳(chu):病愈。9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士民孝,则耕芸疾,守战固,不罢北 北:败北B敬其亲,不敢慢人 慢:简慢C朋友不笃,非孝也 笃:诚实D

16、身者非其私有也,严亲之遗躬也 严:严厉的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B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C父母生之,子弗敢杀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D善乎而问之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孝行”的表现的一组是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 6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

17、不亏其身,不损其形A B C D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本篇是孝行览的首篇,主要讲孝是治天下的根本,围绕孝这一核心问题,作者从历史上的名君孝行讲起,反复强调重视孝行的重要意义。B本文认为,孝行是治理天下的根本,掌握了这种方法所有的好事都会出现,所有的坏事都能去掉,天下也都会顺从。C曾子认为,虽然人的身体都是父母所给,但是只要做到在渡水时要乘船而不是游水过河,行道走大路而不走小路,这样就可以了。D乐正子春下堂时不小心伤了脚,他认为是自己忘记了孝道,没有时时刻刻小心谨慎保全自己的身体,为此事忧愁了几个月都没有出门。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人主孝

18、,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3 分)(2)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3 分)(3)父母既没,敬行其身,无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4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缚鸡行杜 甫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注】此诗大约作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岁暮夔州西阁。当时,天下战乱已久,国家和人民都陷于苦难中,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1)这首诗看似轻松,其实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2)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评论说:“缚鸡行自是一段好议论,至结语之妙,非他人所能企及

19、也。”请简要分析结语“注目寒江倚山阁”的妙处。(4 分)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2)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子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语录论语)- 7 -参 考 答 案(一)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1.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2.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3.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4.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5.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6.见

20、: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7.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8.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9.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10.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11.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名:名词作动词,说明(三)1.难道吗 2.哪里呢 3.这就是的缘故(四)1.(省略句)2.(介词结构后置句)3.(判断句)4.(判断句)5.(介词结构后置句)(五)1. 乃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竟,竟然,居然于是才你,你的2.道路,道路 道理 主张 说,讲 方法3.盖车盖 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 等)超过,胜过 有“大概”的意思4.文 文字 纹 文章

21、掩饰5.然 如此,这样 对,正确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但,但是6.其代词,它的,代华山 代词,那 代词,那个 代词,它代词,它的,代仆碑 代词,它上面 代词,它的,代华山 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代词,它的,代后洞 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代词,代那些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8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代词,他们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

22、“那”(六)1.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2.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3.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4.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略凡是统治天下,治理国家,必先致力干根本,而把非根本的东西放在后边。所谓根本,不是说的耕耘种植,而是致力于人事、致力于人事,不是人民贫困而让人民富足,人口稀少而让人口众多,而是致力于根本。致力于根本,没有比孝道更重要的了,君主做到孝,那么名声就卓著荣耀,下面的人就

23、服从,天下的人就赞誉;臣子做到孝,那么侍奉君主就忠诚,居官就清廉,面临灾难就能献身,士人百姓做到孝,那么耕耘就用力,攻必克,守必固,不疲困,不败逃。孝道,是三皇五帝的根本,是各种事情的纲纪。掌握了一种原则因而所有的好事都会出现,所有的坏事都去掉,天下都会顺从,大概只有孝道吧!所以评论人一定先根据他对亲人的态度,然后再推及到他对一般人的态度;一定先依据他对关系重要之人的态度,然后再推及到他对关系轻微之人的态度。假如有这样一个人,对跟他关系亲近重要的人行孝道,而对跟他关系轻微疏远的人也不怠慢,那么这就是谨慎笃厚于孝道了。这就是先王用来治理天下的方法啊!所以,热爱自己的亲人,不敢厌恶别人,尊敬自己的

24、亲人,不敢怠慢别人。把热爱尊敬全都用在侍奉亲人上,把光明施加在百姓身上,推广到普天下。这些就是天子的孝道啊!曾子说:“人的身体是父母所生,使用父母给予的身体,怎敢不小心谨慎呢? 平居不恭敬,不是孝顺,侍奉君主不忠诚,不是,孝顺;居官不谨慎,不是孝顺;交友不诚实,不是孝顺!临战不勇敢,不是孝顺。上面五种情况不能做到,灾祸就会连累到亲人,怎敢不小心谨慎呢?”商书上说,“刑法三百条,罪过没有比不孝顺更重的了。”曾子说:“先王用来治理天下的方法有五条:崇尚道德,崇尚尊贵,尊敬老人,尊敬年长的,爱护年幼的。这五条,就是先王用来使天下安定的方法。所以崇尚道德,是因为它接近干圣贤,所以崇尚尊贵,是因为它接近

25、于君主;所以尊敬老人,是因他接近于父母,所以尊敬年长的,是因为他接近干兄长,所以爱护年幼的,是因为他接近于弟弟。”曾子说:“父母生下了自身,儿子不敢毁坏;父母养育了自身,儿子不敢废弃;父母保全了自身,儿子不敢损伤,所以渡水时乘船而不浒涉,走路时走大路而不走小路。能保全四肢身体,以便守住祖庙,可以叫做孝顺了。”养身之道有五条:整修房屋,使卧具安适,节制饮食,这是保养身体的方法;树立五色,设置五采,排列花纹,这是保养眼睛的方法,使六律准确,使五声和惜,使八音协调,这是保养耳朵的方法把饭做- 9 -熟,把肉煮熟调和味道,这是保养嘴的方法,面色和悦,言语动听,举止恭敬,这是保养意志的方法。这五条,依次

26、更替实行,就可以叫做善于保养身体了。乐正子春下堂时伤了脚,脚好了可是几个月都不出门,脸上仍然有忧愁的颜色。学生们问他说;“先生您下堂时伤了脚,脚好了可是几个月都不出门,脸上仍然有忧愁的颜色,请问这是什么缘故?”乐正子春说:“你们问这个问得真好啊,我从曾子那里听说过,曾于又从孔于那里听说过这样的话,父母完好地把儿子生下来,儿子要完好地把身体归还父母,不亏损自己的身子,不毁坏自己的形体,这可以叫敞孝顺了。君子一举一动都不忘记孝道。我忘记了孝道,因此才忧愁。”所以说,身体不是白己私有的,而是父母亲留给的。人民根本的教养是孝顺,行孝道是奉养。奉养父母是可以做到的,对父母恭敬是难做到的,对父母恭敬是可以做到的,使父母舒适是难做到的,使父母舒适是可以做到的,能始终如一是难做到的。父母死了以后,自己行为谨慎,不要带给父母坏名声,可以叫做能善始善终了。所谓仁,就是以孝道为仁;所谓礼,就是实行孝道,所谓义,就是以孝道为宜,所谓信,就是以孝道为信,所谓强,就是以孝道为强。欢乐自然会由于实行孝道而产生。刑法自然会由于违背孝道而施行。9.D.10B.11D.12C- 10 -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