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一、教学课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安排:1 课时 课型:授新课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懂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而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意义。学会判断和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这个概念加以阐释(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探究讨论、合作交流学习成果。教师设置情景材料,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不同哲学派别的学习,使学生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并用辩
2、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 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二)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问题探究法、教师讲解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现在学的哲学内容,开始层层递进了。从刚开始补课时接触的“哲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到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地走进“哲学”这座大厦的一楼大厅。现在我们就站在这个大厅里,与它相通的是两个楼梯口。一个通往这个实在的世界,一个通往人类的意识。你们此刻要做的是一个选择,究竟想去哪里转转。 (二)讲授新课一、唯物主义
3、教师:好吧,你们要先转左边的楼梯口还是右边的楼梯口呢?学生:有的选择左边,有的选择右边教师:我们选择大家选的比较的多的那个楼梯口吧,在你们选择在这个楼梯口旁贴着一段文字。 (书 12 页的探究活动)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教师:我们来看看,根据我们上节课所讲的内容分析一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分标准是什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能这样区分的吗?我们应当怎样区分二者呢?学生: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有的不懂的回答。教师:是的,也就是思
4、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如果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那这便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反之,便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教师:我们现在学的必修四,主要是谁的哲学呢?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现在问题出来了,是不是只有马克思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呢?在马克思之前是不是就不存在哲学、哲学家了呢?如果存在,之前的哲学又称什么哲学呢?今天,我们要弄个究竟的就是唯物主义在人类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到底经历了那些基本形态呢?现在我们就借用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演绎唯物主义的发展状态。我们的线索是:实物原子放射物和电子。和这对应的就是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教师:我们很清楚:对于书本、桌椅、房子这些东西,一般人都会相信
5、它们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我们天天接触、使用它们,这很容易证明它们的存在与人的感觉毫无关系。但是有些事物,比如,地球是一个平面还是球体?是地球围绕太阳转,还是太阳围绕地球转?天上有没有神仙,地下有没有阎王?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可就不那么容易回答了。 (可讲可不讲)(一)古代有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论,是古代人们对世界的一种比较正确的看法。教师:古希腊的泰勒斯,作为西方哲学思想的第一开创人,他首先摆脱了神创论的观点,提出并探讨了世界的本原问题。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接着,赫拉克利特又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 。而在中国,则存在“五行”学说(水、火、木、金、土杂,以成万物) 。
6、这些古代的哲学家把哲学物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形态,坚持了以“物”为本。但是这却把世界的复杂简单化。他们对世界观本原的认识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由于当时科学发展的限制,不可能被科学证实。他们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在本质是正确的。这便是哲学的第一个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教师:自然科学的发展经过了中世纪的冬眠后,在近代出现了新的繁荣景象,一大批科学家(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以他们的实践和理论推进了科学的发展,从而把哲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那么这个推进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学生:不懂教师:17 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是不同元素组成的
7、,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各种元素的分子又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是当时科学所能达到的对物质结构的最深层次的认识,因而,人们就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单位,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转化。哲学家用这一理论来研究世界的本原,于是得出了: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原子就是世界的本原的结论。这就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那它有什么局限性呢?学生:回答。大多数不懂回答。教师:嗯很好,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肯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却认为原子是不变的,不可分割的最小物质单位。这显然不能解释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说明不了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
8、局限性。这种唯物主义形态必然会被另一种更科学的形态所代替。教师:当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自然科学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时,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原子论开始站不住脚。对它影响最深的是物理学领域的两大发现。有谁知道这物理学领域的两大发现?学生:大多数不懂的回答。教师:这问题比较难老师来回答吧。分别是:A、放射性现象:具有放射性现象的元素在放射过程中,一种元素会转化为另一种元素。比如镭。在放射过程中,它会生成惰气体氦和 0 氡。由此可见,原子是不是不变的? B、电子的发现:原子是不是最小的微粒呢?教师:我们从这一发现来看看,原子是不是不可变的、最小的物质单位?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科学的发现显示电子
9、是更微小的,而且电子可以随自身速度变化而变化。在这个时候,有些形而上学者无法解释这些现象,便做出了“原子非物质”之说,为唯心主义提供了反驳的缺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容易犯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如何理解) 错误。教师: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发展中的科学中渐渐产生。它们秉承了唯物主义对于世界本原的方向的同时,系统地总结当时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批判了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的进攻,全面地阐述了哲学的物质观,确立了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除了坚持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外,它们还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强大的主观能动性。它们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
10、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教师:现在你们总结一下这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各自的局限性或者优点吧? 学生:小结: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无科学根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世界的属性总结了自然科学成就,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赏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
11、意识正确的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二、唯心主义教师:以上我们了解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我们走出“唯物主义”的楼梯口,去看看另一个楼梯里面的究竟吧?我们先回顾一下,怎样的才称之为唯心主义的呢?学生回答:在处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我们就称为是唯心主义。教师:那么唯心主又有哪些基本形态呢?教师:我们先看先人对我们这个世界的看法:1、物是观念的集合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3、心外无物4、存在就是被感知5、我
12、思故我在教师:这五句话分别站在哪个角度去阐述对世界的看法的?它们分别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还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学生:唯心主义。大多数不懂教师:现在我们对这五句话进行分类,看看这些话是不是都是表述同样的一个内容。从主语来分析,第 1、3、4、5 都是围绕着“我”去阐述对世界的看法,而第 2 却是从上帝的角度出发,认为上帝主宰着世界上的万物。这两类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思考教师:在唯心论中,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 (上面的一个是我,一个是上帝) 。因而形成了两种基本的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教师:我们先来看看一组对话。 (书 13 页的探究活动)请大家翻开书
13、本第十三页。 王守仁问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弟子说:人是天地之心。王守仁问:什么是人的心?弟子说:只是一个灵明。王守仁解释说:我的灵明便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的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吉凶灾祥?弟子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王守仁说: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教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有什么关系?没有人的灵明就没有世界吗?王守仁的这种观点是属于什么观点的呢?学生:人的灵明决定着天地万物,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师:他将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
14、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那么还有谁能够说出哪些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的呢?学生:比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教师:很好,那么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客观唯心主义则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显示的物质世界只是哲学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如:认为上帝创造了万物。 )教师:我们再回头看看刚才所列举的先人对世界的看法:1、物是观念的集合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3、心外无物4、存在就是被感知5、我思故我在哪些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哪些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呢?主观唯
15、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的,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客观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在和表现。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哲学的两个主要派别。在哲学的发展历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之外,还有就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但它们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怎个附属呢?在自然界存在一种藤类的植物,它的生长必须要依附在主干树,以吸收所需的养分。离开了主干,它们就没法生存。如果我们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定为树的话,辨证与形而上
16、学就是那种寄生藤。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关系来区分:辨证的 辨证的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 形而上学的辩证法的观点是: 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教师:对于这组关系,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理解:比如一位同学这次考试考了 60 分,大家如何去评价他呢?是不是就认为这位同学不好呢?(提问若干学生,从学生的回答里引导他们辨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教师:本课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人手,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进而分析唯物主义及其三种基本形态,并对其全面看待,然后分析唯心主义及其两种基本形式,最后揭示在哲学发展史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大派别的。(三) 、板书设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 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1、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