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一些现象和事实说明一个道理。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进一步深化了 “坚持才能成功”这一单元主题,同时又是这一主题的总结与升华。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的观点,并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及“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孜孜不倦、炉火纯青”等成语,正确区分多音字“给”。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文本内容的前后对比,
2、知道滴水为何能够穿石,明白滴水穿石的道理。3、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4、初步掌握通过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将这种能力和方法进行迁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以理想为题展开话题讨论。【设计意图:这是导入部分,学生谈自己的理想,一下了激起了学生对话的兴趣,而理想正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话题,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过渡语:同学的理想真伟大,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一把能
3、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在哪里见过,你对它了解多少?学生交流对该幅图片的认识。2、出示一句话: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学生仔细地读,细细地品味,交流这块石头有什么与众不同?【设计意图:文本在对话中的角色是什么,在学生思维受阻,发言没有深度时借助规范的文本语言能帮学生打开思路。】3、是什么力量将这块石头变成这个样子的呢?(生答小水滴)小水滴力量是那么的小,怎么可能把石头雕成这个样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 22 课水滴石穿的启示,到课本中找出答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重点指导“滴”的写法。)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读了
4、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教师总结板书问题。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词情况师强调指导有些字的写法2、默读课文,(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三、学习新课(一)、走近水滴,感知力量。1、小水滴力量那么小,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一个小洞的呢?学生读第 1、2 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2、指名回答。(相机出示)(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着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头滴穿。3、学生
5、各自读句子,划出哪些词让自己感受到水滴有力量,并通过朗读让老师坚信小水滴就是这个雕刻家。相机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意思。4、学生说词语,练读课文。读到这里你能给老师的这把打开理想之门钥匙起个名子吗?学生交流讨论5、出示倾盆大雨,这雨多猛烈啊,可是它连一片树叶也穿不了,这是为什么呢?课文中是怎么说得呢?读读课文吧!生读课文回答。6、出示“雨水,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所以。”你能根据你的朗读,把这句话填完整吗?生补充。师评价7、指导朗读:说了这么多大家准备用怎样的语气来读雨水这一节呢?请同学们按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节课文。师:同学们读的南腔北调,这就叫与众不同,读也要有个
6、性。不过在体现个性的时候也要有一定的共性,听老师来读这一节。生再读。【设计意图: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个性,并不能不要共性。这种强调学生个性应是重在让学生进行个体的体验,而不是重在学生个体的表现。】(二)、品读名人,感受精神1、水滴力量虽小,但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把石头滴穿。其实我们人类社会中有着许多像小水滴一样的人。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第三小节,看看文中介绍了哪些名人?画上横线(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2、指导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三个小故事。例:因为李时珍_ ,所以_。3、师:对啊,因为他们都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4、师:
7、下面就让我们放慢阅读的脚步,品析文字,走进名人,去读懂他们成功的奥秘。首先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到四百多年的明朝仰望医学大家李时珍。(1)指名读描写李时珍的句子。(出示句子:“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2)大家再细细地读一读这句话,你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二十几年”等)(3)抓住 “二十几年”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谈感受。(4)二十几年,由 30 多岁的青年到 60 多岁的老人啊!人的一生能有多少这宝贵
8、的二十年!这二十几年他都做了些什么?他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谁来讲讲李时珍的故事?(引导学生再现李时珍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等画面)【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过程紧紧抓住“二十几年”这一个词,引导学生谈感受并再现李时珍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等画面,巧妙整合了学生所找出的关键词。】(5)指导朗读:在这二十几年中,他翻山越岭,走遍大半个中国,不知承受了多少寂寞和艰辛那,他放弃了吗?(生齐:没有!指名一生读描写李时珍的句子)在这二十几年中,他遍访名医,不知要遭受多少白眼和挫折啊,他放弃了吗?(生齐:没有!指名一生读)在这二十几年中,他不知亲自品尝过多少带毒的药草,那要面临多少次死亡的威胁啊,他放弃了吗
9、? (生齐:没有!指名一生读)(6)就是凭着这份决心,这份艰难的探索,这份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补充本草纲目相关资料体会李时珍的成就。)(7)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用朗读感受李时珍那小水滴的精神!让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深深埋植在我们的心田。(齐读描写李时珍的句子)【设计意图:教者的激情小结以及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孕育了情感,学生自然而然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从而真切地体会李时珍为写成本草纲目付出的艰辛,感受课文的语言美。】5、总结学法: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精神,在此基础上练习有感情朗读。6、自学二三两个事例并交流。过渡: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二三两个事例,想一想他们成功
10、的原因是什么?在你有所感悟的地方作批注。(1)学生自学,教师相机指导。重点关注学困生。(2)交流过渡: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生活也比较艰苦,可是他为什么能成功?(1)学生谈爱迪生成功的经历。(2)哪个词最能看出他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学生围绕“迷恋”、“毕生”、“孜孜不倦”等关键词谈自己的感悟)(3)师:5 年过去了, 10 年过去了,几十年过去了,他就是这样像小水滴一样锲而不舍,日日研究,月月研究,终于成为闻名世界的发明大王,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4)指名一生读描写爱迪生的句子。过渡:谁来讲讲齐白石的故事?哪个词最能打动你?(1)引导学生抓住“始终”、“
11、不叫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等关键词体会齐白石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2)欣赏齐白石的作品,找共同点(由作品的落款可知共同点是:都是齐白石高龄所作的画)(3)师:九十几岁还能画出这样的画,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生命不止,他对艺术的追求不歇。引读:我们可以看出,他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生齐: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这也正应了他的那句(生齐:不叫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生齐: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白石老人的坚持不懈的创作(生齐:他的技艺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设计意图:通过“扶”“放”结合、学法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会爱迪生和齐白
12、石像小水滴一样的精神。】7.、师:李时珍就是这样像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写出了本草纲目;(齐读描写李时珍的句子)爱迪生也是这样像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拥有了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齐读描写爱迪生的句子)齐白石不正也是靠着像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成为著名画家的吗?(齐读描写齐白石的句子)【设计意图:通过引读,将三个名人事例浓缩在一个环节之中,这样的设计使得教学过程从分散走向整体。】8、小结:三个名人,虽然年代不同,国籍不同,研究领域不同,成就也不同,但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却是相同的。(出示句子:“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
13、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指名读。9、你还想起了哪些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10、学法总结,指导仿写:课文列举了三个名人的事例,语言凝练,并不像我们学过的诺贝尔那样对人物的行为举止、心理、语言进行具体描绘,但是却充分证明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将事情做成”的道理。这是我们这篇说理文独特的写法通过事实说明道理。你能用这种方法用两三句话写一写你心目中最敬佩的那个名人的事迹吗?11、学生片段练习,师相机指导然后交流,教师抓住学生片段中的关键词进行点评。【设计意图: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借助写话、口语交际的形式,运用学习到的方法进行有条
14、理地介绍,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在语文实践中掌握了说理的方法。】12、师:是啊,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13、引号中的三个词语理解吗?能把你的理解融进填空里去说一段完整的话吗?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 _的精神,才_,最终取得成功的吗?四、聆听水滴,感悟启示1.这些名人都成功了,他们成功的背后也付出了很多,让我们记住“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出示句子:“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指名读然后齐读)2、在我们生活的周围
15、你能列举出像李时珍、齐白石等这些有“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精神的同学或者朋友吗?请举例说明。3.课文倒数第二小节多余吗?读读看。师:这是正反说明的方法,这样说理更充分,让我们更加明白滴水穿石带给我们的启示(生齐读启示)4老师感受到了小水滴带给你们的力量,也同样情不自禁地再一次想起了太极洞内那滴了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的接连不断的水滴声,那是一曲美妙的音乐,那是一种扣人心弦的力量,那是一种伟大的精神!让我们静下心来,走进太极洞。(播放水滴声学生仔细聆听)5.在学习的征程上,在人生旅途的跋涉中,当你泄气时,不妨静下心来,听听这微不足道但是给人力量的水滴声。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因为困难挫折而放弃的事情呢?【设计意图:再听水滴声,首尾呼应,是情感的内化,是主题的升华。】五、课外拓展出示漫画挖井人,介绍:他的名字叫三心二意,拿着一把半途而废锨,这大大小小的坑都是他的功劳,可他不知道在坑的下面就是源源不断的水。运用今天学过的方法,尝试完成小作文挖井人的启示。六、板书设计22、滴水穿石的启示方法目标专一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有感情朗读持之以恒 通过事实说明道理正反说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