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题 物体的惯性 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4391291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 物体的惯性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题 物体的惯性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题 物体的惯性 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题 物体的惯性 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题 物体的惯性 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题:物体的惯性 教学设计设计思想通过对物体运动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定律的获得要靠大量的实验和科学的推理,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惯性现象、二力平衡条件的分析,使同学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知识和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惯性的概念。3知道二力平衡。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有惯性。2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强调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应用、二力平衡条件。重点难点 难点 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准备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尺

2、子、 棋子、 勾码,细绳、固定在木板上的定滑轮。教学过程提要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一、引入新课1通过提问,建立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际物理情景:骑自行车即使不再踩踏板,车也会前进一段距离,但最终会停下来,为什么?指导学生看 34 页图。是不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维持持续的运动呢?1学生回答:人不再对车有力的作用自行车受到阻力。学生思考。2提出两种对立的观点,让同学思考,通过矛盾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消,物体的运动就会停止。你觉得这个说法对吗?而伽利略通过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3、运动之所以停下来不是因为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相反,正是因为物体受到了摩擦力。这个说法你觉得对吗?2学生会认为,这个说法对,并举出许多事例。例如,用力拉桌子,桌子运动,停止用力,桌子就停止了等等。学生会认为也有道理。3 对物理问题的解释不能靠主观想象和对问题的表面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哪个说法正确呢?必须依靠实验。一引入新课4引入新课:我们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1指导学生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引导得出结论。1学生观察实验总结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的运动距离越远 ,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二牛顿第一定律 2引导

4、学生猜想,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怎样?通过对伽利略实验的分析、推理的介绍,强调实验的重要性:伽利略对实验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推理得出: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注意:伽利略的推理不是凭空想象,是在分析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合乎逻辑的推理。3引导学生总结牛顿第一定律:强调: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永远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3学生分析归纳:条件:结论:二牛顿第一定律4强调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性:是研究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之一。三惯性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惯性的学习:坐在车上向上抛出一个苹果,会落回原地吗?为什么会落回原地?要知道,车是在运

5、动的。揭示原因:是因为苹果有惯性。什么是惯性呢?如何用惯性解释刚才的现象呢?1学生讨论,但无法解释。播放视频“生活中的惯性”上抛的苹果。提出:什么是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叫惯性?播放动画“惯性”2启发学生解释刚才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学生讨论,回答:苹果开始随车一起运动,向上抛出后,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与车一起向前运动,所以,会落回原处。三惯性3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很多,指导学生看书第 36页图 11.5-5,11.5-6 做图11.5-7 的实验。指导学生解释生活中的惯性及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利用惯性的,及如何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3学生解释惯性现象。学生回答,自己的生

6、活中是如何利用惯性及如何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播放 “生活中的惯性”汽车启动和刹车。播放视频 “生活中的惯性使用安全带。四二力平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还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呢?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这时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思考: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且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满足什么条件?你有什么猜想?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来研究.1学生根据生活体验回答。衡2指导学生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引导:从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关系考虑。综合各组的实验结果。2学生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得出结论。播放动

7、画“二力平衡的条件”3通过学生探究得出二力的平衡条件。3学生讨论不断补充完善得出结论。四二力平衡4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二力平衡现象,理论联系实际,使物理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看书 38 页,画出平衡力的示意图。引导学生举出二力平衡的更多事例。4学生画出力的示意图。学生讨论,举出更多的事例。5引发深入思考:磁铁之间的吸引力能平衡吗?说出你的理由。引导学生二力平衡要满足四个条件。5学生思考回答:不平衡,因为两个力不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学习的三个内容:1学生归纳总结。2启发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学习物理的方法?2学生总结:对物理问题的认识,要通过实验,科学的推理,不能靠主观想象或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五小节3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发散自己的思维,积极探讨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