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与运用(共 30 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4 分)过了惊蛰,花木萌动,蛰伏了一冬的虫子也褪了冬袍,换上了春衫。新柳psu,倩影婀娜。数着二十四番花信风,照例是应时而来的韶春花事。树枝上打骨朵儿的花苞是低头 jio 羞的温柔,而含苞欲放的桃花、红杏,则和着鸟鸣在枝头闹着春日。(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3 分)(2)“鸣”字的前四个笔依次是 ,请你写出它的第七笔的笔画。(1 分)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多么美丽清新!校园的早晨。B3 月 23 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海峡时报都报道了前总理李光耀因病逝世的消息,他曾开了创举世闻名的“
2、新加坡”模式。C“明天的课前演讲准备好了吗?”老师问,“嗯,准备好了。”D“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是先辈们总结出来的宝贵的气象经验。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 分)A足球改革方案公布后,各中小学该如何完善、建立足球训练体系是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B春晚神曲最炫小苹果能风靡大江南北,是因为这首歌曲调明快,节奏感强烈的结果。C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历史意义。D航空公司的航班是否安全,关键在于安全管理到位,而不在于执行廉价经营模式。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第一 每题 1 分,第题 4 分)独学而无友, 。
3、,则无败事。 ,锦鳞游泳。 五岭逶迤腾细浪, 。诗人常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 , ”就通过想象他日重聚时的情景,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杜甫望岳中的“ , ”更是想象登上顶峰,表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5名著阅读。(6 分)(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汤姆索亚历险记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马克吐温的作品,主人公汤姆是个富于幻想,淘气调皮,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孩子。B美猴王因拜太白金星为师,得名孙悟空,还从师傅那里学得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的本事。C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写长妈妈时提到“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那是因为
4、长妈妈为“我”买来绘图的山海经,使“我”很是感动。D蜚声中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誉为“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该书的作者是保尔柯察金。(2)水浒传中,有多位打虎英雄,其中在沂岭杀四虎的是 (人名);在景阳冈打虎的是 (人名);但两人打虎的原因不一样,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前者: ,后者: 。(4 分)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最美人间四月天,最美菜花、梦里水乡,让我们从这个春天出发,领略兴化之美。【读文填句】下面是扬子晚报上刊登的一则关于兴化菜花节新闻稿的主体部分的内容: 据记者向发布此消息的兴化千垛菜花旅游节组委会了解,今年菜花节活动自 4 月 3 日起,为期一个月
5、,主题为:相约美丽兴化,梦圆千垛花海。主要活动内容分为经济综合篇、文化旅游篇和民俗风情篇。包括:兴化千垛菜花旅游节(上海)新闻发布会,千垛菜花旅游节投资环境说明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重大项目竣工、集中开工仪式,第七届中国兴化全国国际象棋锦标赛(个人甲组),微电影千垛花开网络首映式,“千垛菜花板桥遗韵”全国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兴化市地方特色文化艺术节,兴化地方风情专场驻点演出等近20 个活动。(1)请你从新闻的主体部分挑选语句作为这篇新闻的标题。(2 分)(2)请为这则新闻拟写导语(导语要能体现新闻的最主要信息)。(2 分)【赏花论诗】请你结合语境和语文知识,完成以下两处对话内容。(4 分)星期
6、天,小敏陪从美国赶回来祭祖踏青的大伯伯游千垛菜花。当船漂浮在弯弯碧水间的千百座菜花垛中时,大伯满眼讶异惊叹,心生爱意,不禁吟出一句:“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小敏的爸爸说:“真美的诗句,不过我倒觉得下句用菜花比黄花更显得直接明白。”大伯看着小敏说:“小敏,你觉得那个词更好呢?”小敏说:“ 。”大伯笑眯眯地问:“为什么呢?”小敏略作思考,说:“ 。”大伯听了大为赞赏,“想不到咱们家的小敏文学素养这么高,真棒!”二、阅读理解(共 60 分)(一)阅读王禹偁(chng)村行一诗,完成第 7 题。(6 分)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
7、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的乐趣。棠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原:原野。7.(1)下列诗句与本诗所写景物属同一季节的是(2 分)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本诗中作者的感情经历了一个由 到 的变化过程。(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作者的心情) (2 分)(3)颔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的妙处。(2 分) 1. 阅读秦观的精骑集序(节选)一文,完成 811 题。(14 分)予少时读书,一见辄
8、即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吾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注释】:暗疏:默写。失:有错误。滑稽:巧言善辩。旬朔:指十天一月。惩艾:惩戒。寻绎:反复推求思考。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一见辄即能诵( ) 喜从滑稽饮酒者游( ) 把卷无几日 ( ) 悔前所为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例句:暗
9、疏之A知之为知之 B寡助之至C怅恨久之 D小大之狱9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 分)然 吾 负 此 自 放10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而聪明衰耗,不如曩时十一二。(2 分)译文: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送东阳马生序)(2 分)译文: 11作者根据自身的学习经历发出“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的感慨。那么,为了避免“此二物”“败吾业”,我们应该怎么做?(2分) (三)阅读燃料电池汽车一文,完成1214题。(10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正在购买或者准备购买家庭轿车来满足对舒适出行和便捷出行的需求。然而,令大家恼火的是,汽油的价格一再
10、飙升,甚至到了令人难以接受的地步。此外,汽车的日益增加也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汽车中的汽油燃烧不完全会导致碳烟小颗粒的排放,这些碳烟小颗粒导致的就是令人闻之色变的雾霾。汽油燃烧还会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人类和环境有严重危害的气体,会引发光化学烟雾、酸雨等问题。此外,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温度上升,甚至会给整个地球带来灭顶之灾。 因此,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寻找一种清洁高效的可持续能源来替代汽油。其中,燃料电池成为最具有开发前景的能源之一。燃料电池是一种电化学装置,在整个过程中,氢气与氧气不经过燃烧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因此燃料电池的效率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燃料电池的效
11、率可以高达 70%,而普通内燃机的效率一般在 30%-40%。通过燃料电池的工作过程我们还可以发现,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除了水之外,没有其它物质产生。也就是说,燃料电池不会产生任何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因此我们可以讲,燃料电池是一种既清洁又高效的能源装置。 与汽油柴油发动机相比,燃料电池汽车的优点是噪声小。与蓄电池相比,燃料电池汽车的优点是能够在复杂环境下持续稳定的工作。纯电动汽车一直没有推广开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蓄电池需要长时间充电而续航里程较短。燃料电池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燃料电池汽车只需要数分钟时间即可加满,而且续航里程可以达到数百公里。从技术上说,燃料电池汽车在充气速度、续航里程
12、和车速等诸多方面已经完全可以替代当前广泛使用的内燃机汽车。而且,燃料电池汽车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和有毒废物,非常有利于减少雾霾的产生。 当前,大众、丰田等大型汽车公司已经推出燃料汽车的试点,并准备在 2015 年2016 年陆续实现量产。目前,丰田的燃料电池原型车已经在北美进行了超过 1 年的路试,其 0-60 加速在 10 秒左右,一次注满氢燃料后可连续行驶 700 公里。美国曾经在 2008 年作出预测,到 2030 年,如果发展势头强劲,将有 80%的内燃机汽车被燃料电池汽车取代,即使发展不够如意,也将有 20%的被替代。 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美好的画面:蓝蓝的天空下,清新的空气里,开着燃料电池
13、车奔驰在绿色的世界里。我们的车没有尾气,所停留过的地方只有一小片湿漉漉的印记,也许,草儿或者花儿正在那里努力发芽。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A燃料电池中的氢气与氧气燃烧后产生的能量大,效率可以高达 70%。B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完全可以替代当前广泛使用的内燃机汽车。C到 2030 年,将有 80%的内燃机汽车被燃料电池汽车取代。D燃料电池在工作过程中,除了水之外,没有其它物质产生,是一种既清洁又高效的能源装置。13.燃料电池汽车的优点有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4 分) 14.认真阅读第段内容,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两小题。(4分)(1)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加点词
14、“之一”的作用。(2分) (2)请分析划线句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分) (四)阅读游宇明的君子知“怕”一文,完成1517题。(10分)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自然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种种看法。孔子主张应该畏的那些东西我们可以讨论,但他主张人要知敬畏,我双手赞成,确实,人应该知“怕”。A 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事物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伦理道德,会被人指脊梁骨的事绝对不能做;二是应该“怕”规则、法律,就是要敬重社会基本的规章制度与法律
15、,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一个人生存于世,干什么都只凭个人性情,一点也不知“怕”,不仅很难赢得他人的正面评价,而且可能葬送自己的一生。B 许多民族、国家都出现过苦难、挫折,这些苦难、挫折曾经使那里的人们深受其害,也极大地打断了这些民族、国家的文明进程。有的社会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挫折毫不上心;有的社会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1845 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 1852 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 20%至 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都柏林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
16、提醒人们历史不能忘记。不远处的利菲河上,停泊着“邓布鲁蒂号”帆船,原船 1845 年建造于魁北克,大饥荒时曾运送大量饥民到新大陆。2001 年由肯尼迪基金会出资,按照 19 世纪的原貌复制了该船,大部分时间停留在港内,供游人参观。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与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不知“怕”的社会,经常有各种恐怖的非常事件出现;而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民族,那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则往往会远离它们。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
17、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民族、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设计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选自意林,有改动)15.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3 分) 16.“一个人要学会知怕,一个民族、国家也是如此”这个句子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这句话放在文中 A 处比较合适,还是 B 处合适?为什么?(3 分) 17.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人要“怕”什么?为什么要“怕”?(4 分) (五) 阅读周霞的散文又到麦浪翻滚时,完成 18-21 题。(20 分)蜗居小城,终日上班下班,做饭吃饭,庸庸常常,忙忙碌碌。傍晚,
18、出去散步,信步走远了些。不知不觉就远离了车马人喧,走上了一条土路。走着走着,田野里就有一阵阵植物的气息飘荡过来,那是麦子的味道,暮色里,一片金黄的暖色吸引了我,只不过是一小片麦地,却在一瞬间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里。(A)我的老家在鲁西北平原,每到这个时节,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观,乡亲们的脸上也荡漾起富足的笑意。然而,我小时候,抢收麦子却是很辛苦的活儿,早了不好,晚了麦粒就容易掉进地里,那时收割没有机械化,完全要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再一捆捆系紧,运回场院,再翻晒碾压,或用脱粒机脱出麦粒,再晒干贮藏。不管天多热,不管人多累,都要马不停蹄地劳作,就担心会遇到雷雨
19、天气。小时候,麦子成熟前,我们总爱搓麦粒吃。我会先找几颗大麦粒,揉碎在手心,两手相对,搓来搓去,于是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味道就从手心里慢慢弥散开来,搓好了,就张开两手,轻轻一吹,那些皮儿就四散开去,往嘴里一捂,清爽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于是,满心就都是麦子的味道。等麦收结束了,我们小孩子们就挎上小篮子,到麦地里拾麦穗,拾得多了,父亲会夸我,母亲会把麦穗晒起来,搓成粒,然后用麦子换挂面,母亲做的挂面汤,只是滴几滴香油,倒点香醋,就很好喝。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我们全家收割麦子,虽然天色暗了些,也有露水,但不用受曝晒之苦,那时的我还不懂干农活的辛苦,休息时,还有闲情望望皓月,和家人不停
20、地说笑着,觉得是一种乐事。(B)割麦子,要是谁落下了太远,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这样,有人帮忙,割得慢的人也就有了信心。等到都割完长长的一垄,全家人再齐头并进,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袖衣裳,不然,尖尖的麦芒会扎得生疼,脚上穿着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倒是不再怕麦茬刺破脚。麦收时节是一年里很累人的时候,又没有工夫去集市买东西,父母总是提前把鸡蛋腌制好,偶尔也会储存上春天里的香椿芽,当疲惫地回到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天热,面条煮好后,要放进刚挑来的井水里浸泡一下,再捞出,这样吃起来才过瘾。这个时节的菜,只有黄瓜、西红柿和菜豆,反正地里长什
21、么就吃什么,吃饱了,好好睡个午觉,再切开一个大西瓜,美美地吃一顿,舒坦极了,太阳稍稍收威,就又起身下地了,麦收不等人呢。麦收时节,大人们总是让自家的娃们去帮老师割麦子,于是,我和伙伴们就组织起来,在麦田里穿梭,师生你追我赶,割得快的同学会善意地取笑一下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不到半天时间,几亩地就割完了,今年春节,和儿时的伙伴通电话,说起当年每到开镰时麦地里弥漫着的麦子的味道,觉得是那样美好,是呀,那时真好,那时的麦子好,那时的空气好,那时的师生关系也和谐自然。偶尔的田间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那时的感情是那么淳朴,那么温馨,亲切而悠远,令我至今难忘。于是,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想从乡音里捕捉
22、麦子的味道。18.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这些情景包括:“我”搓麦粒、 、 “我”和家人一起割麦子、 、 。(6 分)19.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 分) 20.有人说,文章的第段跟文章下面的内容关系不大,可以删去,直接从第段写起更简洁,你认为呢?(4 分) 21.下面两段材料分别出自矛盾的白杨礼赞和梁衡的夏 , 【链接一】与本文 A 处划线句子同是写麦浪翻滚的景象,但作者的描写用意有所不同;【链接二】与本文 B 处划线句子同是写收割麦子的场景,但画面特点和表达的感情也有所不同,请你比较思考并作答。(6 分)【链接一】汽车在望
23、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白杨礼赞 )【链接二】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夏 )(1)【链接一】与 A 处景物描写用意的不同点: (2 分) (2)【链接二】与 B 处的画面特点及所表达感情的不同点: (4 分)3、作文(60 分)22.请以“感恩常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4、。(2)不少于 600 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4 分) 2015 年网上阅卷适应性训练语文参考答案(2)积累与运用(共 30 分)【赏花论文】示例一:“我觉得“黄花”一词更好。”(意思对即可,2 分);“因为“黄花”更能突出菜花的颜色之美,令人浮想联翩,“菜花”过于直白,缺少诗意,而且“黄花”对“碧水”对仗工整(更有平仄相对的声韵之美)。”(只要答出色彩美和声韵美的一个方面即给分,2 分)示例二:“我也觉得“菜花”一词更好。”(意思对即可,2 分);“因为“黄花”在古典诗词中还可指“菊花”,比如“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再如“人比黄花瘦”,此情此景用“菜花”更准
25、确。(2 分)二、阅读理解(共 60 分)(一)阅读王禹偁(chng)村行一诗,完成第 7 题。(6 分)7.(1)C(2 分)(2)悠然(悠闲)、惆怅(怅惘)(每点 1 分,意思对即给分,共 2 分。)(3)示例: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是目睹。“有声”与“无语”两种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富有情趣。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前句写万壑中的晚籁,为动,后句说数峰无语,为静,以晚籁之动衬数峰之静,突出了山村傍晚的宁静美。用拟人手法,把山峰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富于情味。(要求手法 1 分,赏析 1 分,共 2 分。如从对偶、借
26、景抒情等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也可。)胜游”。时间久了,一方山水之美也就渐渐融化在他那颗诗心里,化作人与自然相谐的动人诗篇。这首诗是他与商山的自然风景进行心灵对话的艺术结晶。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待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人物是作者本人,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结论;事情是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
27、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这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的“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偁说它们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不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颔联耳闻“有声”与目睹“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富有情趣。诗人迷恋山间那份宁静,然而暮色已悄然降临,还是且行且回。第三联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红艳似火,在山野间分外
28、耀眼;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胭脂”与“白雪”对举,令红的更艳,白的更纯,给读者带来极唯美的视觉感受。诗人乘兴而游,胜景触目,吟咏成诗,可是吟完诗句,一丝怅惘涌上心头,诗人看见了:前面的小桥流水、原野平林,很是眼熟。似乎重归故里,那份近乡情切的感觉也许仅在刹那间一闪,便恍然回转过来,此地并非诗人的故乡,诗人心中的那份恼意自不待言说,这次村行的情绪也由悠然转入怅然。满目山川,清晖娱人,宦途失意的异乡人却有家不得归,此情此景,真的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在前六句诗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这样写,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2. 阅读秦观的精骑集序(节选)一文,完成 811 题。(1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