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识记与理解: 学习的迁移【评价目标】1.识记迁移、正迁移与负迁移、垂直迁移与水平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定势等基本概念。2.理解早期的四种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3.结合实例分析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定势等因素对迁移的影响:分析如何应用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迁移。【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识记部分1、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2、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4、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5、水平迁移:也称
2、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6、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7、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8、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9、具体迁移: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10、定势: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二、理解部分(一)早期的四种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1、形式训练说的基本观点。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言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
3、结果。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一般的心理能力。官能训练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2、共同要素说的基本观点。桑代克发现;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后来相同要素被改为共同要素,即认为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3、经验类化理论的基本观点。贾德提出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作用。该理论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在先前的学习中获得了一般
4、原理。两种学习活动中所存在的共同成分仅是迁移产生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则是学习者所概括出采的、并且是两种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或概括化的经验。4、关系转换理论的基本观点。格式塔心理学家(柯勒等人)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进行了重新解释,并通过实验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的关系的理解。认为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个体越能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则越能加以概括,推广,迁移越普遍。(二)现代的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三、掌握部分1、结合实例分析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定势等因素对迁移的影响。(1)相似性对迁移的影响:
5、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共同成分可以是学习材料(如刺激、学习中的环境线索、学习结果(如反应)、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也可以是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迁移的产生既受到客观相似性的影响,也受到主观相似性的影响。(例:略)(2)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对此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已有的背景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新的学习,即迁移越容易。其次,
6、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也越差。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例:略)(3)定势对迁移的影响: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定势对迁移究竟是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这取决于许多因素,但关键要使学习者首先能意识到定势的这种双重性,具体分析学习情境,既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积极的定势解决问题。同时又要打破已形成的僵化定势,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略)2、分析如何应用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迁移。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