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初一学生心理辅导讲座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个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不稳定性、多变化、动荡、矛盾等。因此心理学家称这个时期为“心理上的断乳期” 。也可以说是学生成长的“转折期” 、教育的“困难期” ,同时也是发挥他们自身作用的关键期和最佳期。这个时期相当于心理学上的少年期。少年期是指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这一时期,基本已经进入了青春发育期。很多大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孩子一到了这个年龄阶段,突然变得陌生了,不再是老师、妈妈身边的“小毛头” ,而是表现得像个自信的“小大人”了。是的,这时青春正踏着欢快的脚步,静悄悄地向你们走来。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向
2、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期。其主要特征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冲动性和自觉性等交错发展着,因而在生理和心理社会化方面都有巨大的变化。从少年期开始,是一个人的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儿童“文明化,成为社会的个体”的时期。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 所以,教师、家长必须深入了解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地加强教育,促进他们的心理顺利发展。2我今天主要讲两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一是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育;第二是中学生的几种典型心理及教育。一、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
3、教育(主要是初一学生)(一)生理特点1、这一时期是增长的高峰,且身高的增长比体重的增长要快一些。2、在青春发育阶段,体温、脉搏、血压等有明显的变化,同时生理功能也有很大的变化,如少量的增长,肺活量的增长和运动能力的提高等,且男生比女生更强一些。3、初一女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阶段,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因此女性特点逐渐明显表现出来,如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月经的周期性,女性的第二特征的发育等。(二)心理特点、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基本成熟所谓自我意识,是指少年对人生、对自己逐渐形成一定型式的自我价值观和自我认识能力,不断探求人生道路和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
4、评价的能力上。人从出生到少年期,自我评价能力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的过程。少年总是在有意无意中思索着“我是什么”及“别人怎样看待我”这些问题,他开始从对照别人,对比别人以及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己。从这时起,他要了解自己,开始3“想到自己” ,真正发现自己。自我意识的发展总体表现为:学生开始能够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品质,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如认识评价自己、关心自己的成长、与他人比高低等。少年在评价自我的时候,往往出现两种心理状态。一方面,如果在评价自我的时候,他们不断受到外界环境的称赞,而从不被轻视或攻击,这时如果再没有成人的指点,他们就很容易陷
5、入自我满足虚荣,经不起一点失败的状态。另一方面,如果在评价自我的时候,他们不断受到外界的冷遇,失败总缠绕着他们,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另一种倾向,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并不断寻找种种客观理由来解释自己的失败,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正确地评价自我,是需要他人助一臂之力的。以上两种心理状态,需要老师与家长给予注意和关心,并给他们创造一些适当的外部环境,使他们改变对自己的不正确评价。、产生“成人感”少年身体的迅速发展,使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于是便出现心理发展第二时期的一些特点,具体表现为:模仿成人的行为表现、模仿成人的道德品质、愿与成人较量力量,追求成人欣赏的艺术,追求成人的权利和义务,追求成人
6、的社会交往等。企图要求摆脱父母和教师的管束,自行其事;不承认自己是小孩,要求老师家长平等对待,尤其要求老师父母理解他们;具有较强的自4尊自信心,要求有一种“独立人格”。少年的成人感不是坏事,而是向成年人社会过渡的必要准备。面对这样的少年,教师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不能再用对待小学生那样的监护、管束、惩罚等方式,那样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少年对于过去的“听话”的道德要求十分反感,他们要求独立和受到尊重。老师家长要充分利用少年“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他们,促进他们发展自尊心和独立性,指导他们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承担部分力所能及的社会义务和家务劳动,以充分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人生
7、与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思维能力明显发展少年处在思维能力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能力向深化和扩展方向发展,思维敏捷,灵活活跃,接受新事物和操作能力很强,因而是学习知识技能,接受新事物,从事脑力活动的“黄金时期”。但是,少年缺乏鉴别事物的能力,学习从兴趣出发,难以恒定持久,经常转变学习目标和人生看法,思维尚未定型,不知珍惜自己的黄金年华。所以,老师和家长要时常告诫他们:“莫让青春付水流”。、情感丰富,强烈,易冲动,不稳定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是客观事物刺激的反映。少年随着脑神经兴奋和抑制的强化以及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的增多,脱离童年期幼稚型情感,逐渐从低级性的单纯天真
8、的情感活动向高级社会性情感发展,表现为具有一定群体感,道德感,美感,社会5责任感,向往美好理想的成熟型情感。这是青春期教育和道德理想教育的心理基础。但少年情感常表现为情绪兴奋高、情绪紧张、情绪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欠成熟,容易波动失控。如果遇到不满和矛盾时,容易激动,暴怒,呈现激情状态。男生比女生明显,少数人可导致反社会言行,这是特别应该注意予以正确引导的。、性意识开始萌芽随着第二性征出现,少男少女开始产生怀春心理,注意和喜欢接近异性,有较强的性意识和性冲动。教育引导不当,可导致心理变态或性罪错行为。此期,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少年的生理心理卫生教育,更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让少男少女之间朦胧的
9、爱意识来得太早。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要也日益增长,使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三)心理活动的矛盾性、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少年思维能力在增强,实践范围在扩大,要求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世界,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摆脱父母的羁绊而独立自主地生活。他们对老师家长的话,不仅不太听得进去,有时会提出批评意见,甚至有意无意地顶撞老师父母,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以及矛盾冲突也就因此而起。然而,少年毕竟不是成人,他们在心理上有的时候仍然摆脱不了孩子习惯的幼稚行为,有好多地方仍然要依赖父母6和老师。因此,老师和家长应充分认识少年期的矛盾情况,既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在安排各项活动时
10、不包办代替,又要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防止他们因贪玩或醉心于某种活动而耽误学习或误入歧途。、闭锁性与渴求理解相矛盾少年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坦率纯真。他们感到自己是成人了,要表现出一种自尊,对很多问题不再像儿童那样无所顾忌地刨根问底;他们有话不想对人说,把话埋在心底里,他们有了自己的秘密,开始锁上自己的抽屉,日记不再是练习写作,可以随便公之于众。一句话,他们希望有片属于自己的空间。少年心理的闭锁性特点,使他们不愿吐露真情,但不等于他们真正不愿别人了解自己。他们在封闭自己的同时,又如饥似渴地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特别是老师和父母这些生活中最接近的人的理解。针对少年的这一心理特点,老师和父母就应该以
11、朋友的身份关心他们,在他们苦恼时,给予安慰,在他们矛盾时,给予指导,在他们困难时,给予帮助,使他们感到彼此心灵相通。这样,两代人之间也就不存在“代沟”了。、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与看问题的片面、主观、偏激的矛盾。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比较低,还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时期。虽然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喜欢争论,不墨守成规,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知识储备不足,7思考问题往往表现为单纯幼稚,因而导致分析问题,处理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与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初中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勇于拼搏,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12、,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一旦在学校、社会上挨了批评、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由于缺乏思想准备,就很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或厌世情绪。、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人感的确立与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矛盾。初中生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在学习与生活上要求独立自主,不受限制和约束。被人尊重的愿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遭受误解、经历失败时所体验到的挫折感也格外强烈。不喜欢成年人用强制的口吻对他们发号施令,但是,他们在生活处理能力方面又不能脱离成年人的帮助和指导。、生理上迅速发展与心理发展滞后的矛盾。初中生对身体发育上的巨大变化缺乏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生理卫生
13、知识,他们想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却又找不到正当的途径,他们也不愿意对家长和老师说出自己的困惑。特别是那些神经类型为弱型的学生,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独自沉思,很容易产生许多无以名状的烦恼、孤独和苦闷。、憧憬未来、富于理想与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矛盾。初中生追求前途,富于理想,但往往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8的能力,对一些不正确的宣传、不健康的思想缺乏分析批判能力,结果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总之,这一时期变化之大,矛盾之多,是人的一生中其他时期不可比拟的,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有如下四个突出点: 1发育趋向完善,对性产生神秘感; 2对伙伴关系相当重视; 3表现出好动、好乐、好奇、好胜; 4.产生了独立性与
14、反抗性,并日趋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都需要研究和掌握少年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确引导和尊重少年,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顺利渡过这一时期。二、中学生的几种典型心理及教育。(一)厌学心理厌学心理普遍存在。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学生厌学主要表现是: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学习成绩差等后果。总之,就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从理论和经验讲,人们如果不愿干某件事情,就一定是对这件事感到厌倦了。因此,根据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即
15、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引起的不适和厌倦状态。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神经紧张过度;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无味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9怕等情绪性的应激反应。通过学者的调查了解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认为造成初中生厌学及学习障碍的原因有以下方面:A 客观原因、学习需要一定的心智努力、学习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心理压力太重无论是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升学都十分看重,无疑要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各种压力,使学生整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人类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消极情绪积累,容易产生厌恶反应。B 主观原因认
16、知因素、情感因素、人格因素部分学生,由于成绩差,常受指责,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心理。日前,学校考试频繁,每考又必排名次,甚至论“智”排座,成绩差的坐在后边,形成一个“第三世界”。这部分学生面对家庭,老师、同学等多方面压力,产生自暴自弃心理。、意志因素有些学生,学习本来很好,上初中以后却大幅度下降。这些学生,好多是由于个人和家庭的期望值过高,经几次考试达不到目标,10就灰心丧气,产生畏难情绪。意志薄弱者,随波逐流,进入后进生的行列。、观念因素一些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认为学不学都一样,没有文化照样可以赚钱。因此,他们混时间,混文凭。(李舒琪例)这就要求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自尊水平。(罗森塔尔效
17、应) “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奔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成为信念,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水平,避免厌学。(二)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可以说是上了初中后的孩子比较典型的心理(女儿例)。逆反心理是人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背道而弛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我们说这一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
18、”,也就是第二次断乳期,他们内心有一种强烈的焦虑倾向,这种倾向使得他们表现出一种无来由的反叛和对抗。即别人让干什么偏偏不干,和大人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逆反心理,或者说叛逆心理。这只是一个时期,过了初中阶段就会稍微稳定下11来,所以说初中阶段可以说是最难教育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在这逆反心理的难于克服。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是一个飞跃。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
19、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口罗口罗嗦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难怪此时,许多家长常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说心里话,交换想法,做事比较任性。而许多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烦死人了!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讨厌!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 初中的孩子,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
20、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就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12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现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家长知道了“心理断乳”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待他们就更应避免简单粗暴,也不能用“哄骗”的方法来对待他们。 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于是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反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1、作为家长,光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学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关心少年儿童的心理学。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积极地教育孩子。 首先,应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当父母的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其次,应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人们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 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缘故。二
22、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13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 第三,应善于理解孩子 。为此,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第四,要尊重孩子。与他们建
23、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第五,家长要有民主意识。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和孩子平等地沟通。(三)自卑心理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中存在一种重智能、轻人格的倾向,也就是说忽略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常把高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优良的唯一标准,忽视对其人格作出评价。往往一些高智能、高分数的学生在人格上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由于智能的光环作用而不易被发现,以致未能得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有人曾对一些高智能学生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学生普遍存在
24、自私、虚荣、狂妄、冷漠、自我中心、内心孤僻、嫉妒心强、心理承受力14差等人格缺陷。他们一遭遇挫折或失败,就在日常行为中伴随有或多或少的变态、失常表现。据北京市中学生体质调研组对数十所中学的学生所作的心理卫生调查,当前中学生中生活上常感孤独的占,有时感到孤独的为;想远离亲友而独自生活的占;对自己的未来很缺乏信心的为,信心不足的为;不知道自己的学习是为了什么的占。另有心理学家曾对全国近名大、中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发现的学生感到经常“做事容易恐慌和紧张”;的学生感到经常“对面临的事情过分苦恼和烦闷”;的学生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冷漠”,感到无法与人相处和交往;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常
25、感孤立无援”;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经常心烦意乱,感到无法忍受”。在学生的个性心理中,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存在于不少学生身上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主要是一个人在自我意识方面出现偏差的表现。心理学认为,自我意识一般包括自我认识(如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如自信心、自尊心)、自我控制(如自制力,自我监督)等。自我意识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倾向性的核心。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是个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学生在小学时期,自我意识尚处于较低的阶段,其特点是以外在权威为中心。如以教师为中心,来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独立性较差。学生进入15中学以后,由于身体急剧成熟而产生“独立感”和“成人感”,有了一定的
26、自主性。因此,中学时期是启发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十分重要的时期。教育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他们个性品质的发展方向。不论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差的学生都会产生自卑心理,当然差学生往往严重一些。他们表现为:离群独处,沉默寡言。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谨小慎微,害怕出差错被别人嘲笑。教师如无意中触到他们的短处,他们便会惊慌失措,羞得无地自容。学生产生自卑感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自身心理特点决定的。二是由从小生活的环境影响而成。三是在生活、学习中多次受挫折造成的。了。四是父母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法。一旦孩子做错了事,不问青红皂白,就是顿拳头棍棒,打得孩子诚惶诚恐,畏人如虎
27、。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也没使用好的方法,学生某次成绩考差了就大骂其笨蛋,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或作业做错了又是一顿训斥。这祥,在学生心里就会造成“父母老师都认为我笨,我可能确实笨”的想法。对于自卑感严重的学生,无论家长还是教师教育时,都要耐心细致,热情相待,向他们伸出温暖的手,多加表扬,少予批评,慢慢树立其自信心。16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越多期望越高,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越多,期望越低,自信心越弱。一些资料表明,重点中学的学生因为受教育的条件好,成功的机会多,因而他们几乎都充满着自信心;而许多非重点中学的学生,由于受教育的条件差,失败的机会多,因而他们的自信心
28、大大低于重点中学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我们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取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2、他人态度的影响。一个人的自信心水平往往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有关。这包括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水平与信任程度。一般说来,凡是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大,信任程度高,则会加强其自信心;反之,凡是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孝信任程度低,则会削弱其自信心。研究表明,男女中学生的智力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自信心方面,女学生即不如男学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家长、教师对男女孩子的期望值和信任程度不一样。(四)交友心理青少年和儿童,通过与人交往可以增强群体意识,形成开朗、合群和友爱、宽容等良好的性格,并能为将来成年后的社会生活作准
29、备。但现在中小学学生在与人交往的问题上,有几种类型却很值得人们注意:、弧僻型。有的学生性格弧僻,不肯与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大关心集体。17、利己型。在交往中以我为中心,凡是顺从自己、恭维自己、对自己有好处的人便亲近,反之则疏远。、应酬型。你请我看电影,我送你纪念品,投桃报李,来往应酬,有的甚至交“酒肉朋友”。、义气型。有的学生在校内外滥交明友,讲的是哥儿们义气。可以不分是非曲直,甚至无视法纪。凡此种种,都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交友心理,对他们的交际能力也有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仔细观察分析,对症下药地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懂得交往。使他们懂得人际交往的意义,明白只有在交往中才能晓
30、得别人对自己的要求和评价,学习到别人的长处,也才能增强自己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并逐步接触和认识到复杂的社会关系,为将来立足社会打下基础。、让学生自愿交往。使他们乐意与人交往,在交往中锻炼自己的积极思维和应对能力,在群体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适应力和竞争力。、让学生谨慎交往。教育他们慎重择友,要善于识人,也就是要能分辨认得好坏。知道交到不好朋友会受其消极影响。如果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搞不好会受其影响而误入歧途。、让学生会交往。教给他们交往的艺术,使他们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学会尊重别人,会用商量的口吻与人交谈,有损于别人时,能主动道歉,请求原谅。18还要教给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从中学生的
31、实际出发,最基本的准则可以将对他人的态度概括为六个字,即了解、关心、学习。具体说,就是了解他人的品质,关心他人的需要,学习他人的优点。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在交友方面,一定要注意把握与异性同伴的交往分寸。因为在这个时期,学生的性意识开始萌芽,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并有交往的倾向,如果把握不好渡,就容易出现所谓的“早恋”现象。当然初一学生还不至于有这样的事实,但这种苗头却有可能已经产生,所以我们在这里也讲讲,以防患于未然。A、“早恋”产生的原因1青少年发育早熟。北京市于 1963 年-1964 年度调查,女生月经初期平均 145 岁,而八十年代部分地区调查,则提
32、前到平均13 岁多一点,最早的仅 9 岁。有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初中一年级女生中月经已来的占574,初中二年级男生 593的已有遗精现象。这些变化,意味着相当多的学生性早熟,这就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对异性的爱慕和追求,也就成为出现早恋现象的原因之一。2性教育残缺和滞后。3社会上不健康文化的影响。4家庭因素。对于大部分出现“早恋”现象的学生,一般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有的是个体户,家中忙于生意,忽视对孩子的教19育;有的是父母离异,孩子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温暖和教育;还有的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给孩子造成极坏的影响。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独立意识的增强,有些困惑不解的心理生理问题无法向父母请教,此
33、时极希望能有一个理解自己、安慰自己、能与之倾心交谈的知心朋友,这时男性的果敢、刚毅与女性的温柔、细腻的互补性使异性同学成为充当这一角色的理想对象。随着感情的交流,以友谊为开始的异性朋友会逐步发展为“早恋”。一般说来,“早恋”比较纯洁,但带来的负效应又是严重的。不仅分散精力,影响学习和参加各种正常活动,还影响发育平衡,造成心理创伤,严重者走上犯罪道路。而且社会上、学校内一些打架斗殴、盗窃事件的发生,往往与青少年的“谈朋友”有关,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B、“早恋”的防范与解决措施中学生一旦出现“早恋”现象,作为成人的态度对于它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既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也不能听之任之,应全面分
34、析,正确指导,妥善解决。1转变陈旧观念,大胆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2积极引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3加强心理咨询。4告诫学生“早恋”造成的后果。由于中学生心理的不成熟以及性格志趣等因素的不确定性,“早恋”结果往往以失败而告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精力用于谈情说爱,荒废了学业,20那是本末倒置。在晓以利害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冷静、理智地分析“早恋”的后果及影响,本着既为自己的将来又对对方负责的态度,及时结束不合时宜的感情交往。5取得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作为学生自己,一旦发生了这种倾向,要能够及时刹车,认识到自己目前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早恋既会影响自己的
35、学习,又不利于自己身体的发育,(男生会感到疲乏,女生还有可能意外怀孕)。如果是对方一方面的单相思,那就要能够当机立断,不要怕得罪人,可以委婉并坚决得告诉他自己的立场,这样于人于己都有利。可以给他将我们现在不是和谈对象等等。另外,如果发生了什么意外,也要勇敢地去面对,要及时地告诉父母或者老师等成人,让他们帮助自己去处理。千万别因为害怕责罚而酿成大错。(怀孕做人流失败例)。(五)爱美心理孩子一上初中,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爱打扮了。爱追赶时髦,学习明星的打扮。多亏一直穿校服,否则真不知道会传出什么奇装异服来。 (女儿例)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这属于正常的心理需求,并且也与青春期性意识的觉醒
36、有关系。我们可以爱美,但我们一定要有正确、健康的审美观,也就是说要有审美情趣。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审美心理活动趋于活跃,有强烈的审美需要和追求,有高尚的审美旨意和审美理想,希望从大自然、艺术品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美的体验和享受。21从心理学角度看,初中生正处在由未成年向成年人转变的过渡期,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辨别美丑的能力还较弱,对于美的追求往往带着一定的盲目性,这一时期也是最易对社会主流文化产生逆反心理的时期,这时如果对他们的审美意识不加指导而任其发展的话,他们的成长方向就可能发生偏差,甚至可能导致扭曲的人格。例如,有的学生置学业于不顾,成为狂热的追星族;有的学生专门追逐奇装异服,以此为美;有的学
37、生因追求奢靡的生活方式而走向犯罪的道路等等。 (有的女孩耳朵上钻几个眼,有的把头发弄得根根直竖)所以说,提高初中生的审美素质是极为重要的。例:初中生为留发而自杀 专家认为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 潘晓就读于肇庆市广宁县何柱铭中学。3 月 2 日下午 1 时左右,他走上自家楼顶,拿起手中一瓶剧毒农药一饮而尽,而原因只是为了拒绝家人和学校老师对其剪短发的要求。现在,他内部器官大量坏死,目前尚未脱离生命危险。据说当日其母应老师的要求让他去剪发,他不愿意,并且一再称自己已经剪了两次头发了,再也不想去剪了。事后调查,他确实去剪过头发。但校方和家长都称看不出剪过的痕迹。潘晓的母亲遭到潘晓顶撞后很生气,并与潘
38、晓发生了口角, “事后他一直不说话,直到中午吃饭时,他独自上了楼”有专家认为,从报道来看,潘晓产生这种自杀行为可能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多种原因综合而成。潘晓的性格比较内向,可能有一定心理抑郁症,抑郁的人很容易产生自卑,潘晓对自己的头发这么看重,很有可能是对自己的容貌比较自卑,害怕头发剪短之后受到22嘲笑。此外,追求个性是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普遍现象,若采取强制手段,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可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非常必要的。就目前而言,只要是适合你的,适合学生的,不要太成人化的打扮应该说都是美的。 (六)追星心理我们经常会看到中学生的书包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明星们的海报、资料等,他们说起明星的有
39、关信息如数家珍,这可能就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追星心理。 (小品追星族)那么,如何看待追星现象呢?作为学生当然要掌握一个度,要有理有节,适可而止,不能把追星当成一项事业,而把其他的都置之度外。 (杨丽娟例)作为教师和家长:、不必禁止。、积极引导。、激发升华。总之,初中阶段是一个非常特殊,而且最难教育的时期,到底要怎样去爱孩子,怎样提升自己爱的能力,达到好的教育效果?这就需要我们端正心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只重学习 不重成长 盲目加压 打击自信第二、方法简单 态度粗暴 过分干涉 无理管制第三、家长专制 缺乏民主 高压政策 惟我独尊第四、严以待人 宽于律己
40、 放纵自己 负面榜样23第五、自以为是 居高临下 态度生硬 不善沟通第六、不懂真爱 急功近利 期望过高 自私虚荣 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让孩子放下心理包袱。在欧美一些国家中,流传着一首很有哲理的育儿歌歌词是这样的: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友爱中成长的孩子能感受到关怀。第二、时时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作为一个称职的母
41、亲应该做的就是当孩子处于劣势的时候,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体验孩子的痛苦,协助孩子抚平伤口再出发。而不是忙于指责孩子的不是、无能。一改以往“不行、差劲、还要努力”等严苛的口吻,将心中殷勤的期盼化成“很好、没关系,我相信你能做得到”等一句句亲切、温馨的叮咛与鼓励。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这种爱也能给他安慰和鼓励。第三、学会站在孩子立场上想问题,做到平等对话。父母之爱首先是一种沟通,只有沟通才能摈弃非人性的强权操纵。主动权在父母手上,只有父母能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首先沟通,24才能焕发孩子的生命力。这就要求父母善待孩子,包容孩子,让孩子在沟通中得到感悟。第四、努力创建和谐家庭气氛,建立良好亲
42、子关系。教育就是一种对环境的控制,不良的家庭环境,成员之间尖酸刻薄的态度,相互责难、相互诽谤的习惯,将会使孩子总是处于一种紧张焦虑之中,个性敏感,缺乏安全感,并极易造成心理障碍。只有改善了夫妻关系,孩子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第五、用心发现孩子的过人之处,及早加以培养。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平平,那只能说明他不适合于学校的学习内容,或者某些老师的讲法,或者他的智力发展不均衡,决不表明你的孩子是没有希望的,是一无是处的,是无可救药的。我们做家长的主要责任就是帮孩子去发现他的所长,因为“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他长于别人的地方。第六、注重培养快乐情绪,让孩子学会做人。我们现在讲素
43、质教育,素质教育中有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虽然把学会做人放在了首位,但我们却对此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到底应该怎样教学生做人?日本学生家长家教内容的选择依次为:1、注重养成基本生活习惯(58.5)。2、注重正直果断教育(57.9)。3、注重培养子女的丰富感情和个性(15.2)。4、注重忍耐力、自制力的教育(15.2)。5、注重子女能自觉行动、有自己主张的教育(14.8)。6、注重子女能理智适应环境的教育(12.7)7、注25重发现自我生存价值的教育(12.4)。8、注重学生取得好成绩和获得学历的教育(2.7)。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家长注重子女学业取得好成绩并获得学历的教育的人数比率达 43.9,远远超过日本家长。我们很多父母在调查中都谈到唯父母命是从,听话的才是好孩子。可见,我们的育儿观和人才观都是有问题的。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结果是,儿童从小就表现出 1、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2、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3、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本事。而我们培养出的大多都是高分低能或者低分低能或心智不健全的“学习机器”。(罗刚杀导师、马家爵杀同学的事件都是非常令人震惊的)。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力,那么我们每个家长就都不能剥夺孩子享受快乐人生的权利。强迫孩子学他不喜欢的东西,使他把学习看成一种痛苦,就是我们的失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也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