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 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品味诗中的美点。(重点)2. 把握重点词语, 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难点)3. 理解杜甫不同时期的人生感慨。【课时安排】3 课时【预习导学】1. 走近作者杜甫(公元 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里,祖父杜审 言是唐初著名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 1400 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形 成“沉郁顿挫”的诗风。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
2、史”,诗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2. 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给加点字注音。岱宗( di) 齐鲁青未了( lio) 决眦(z) 不胜簪(zn )逾墙走(y)邺城戍(sh)老妪(y) 晨炊(chu) 幽咽( y)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暮投石壕村(投宿) 老翁逾墙走(越过) 吏呼一何怒(多么) 听妇前致词(上前) 三男邺城戍(防 守) 二男新战死(最近) 死者长已矣(完结) 急应河阳役(应征) 4. 整体感知:这三首诗你最喜欢哪一首?说说你的理由。【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小组评分( )【课堂探究】1. 小组讨论: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而每句
3、都从不同角度写“望”,试作分析。开头两句写出了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这是远望泰山的景象。第三、四句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这是近望泰山所见的景象。第五、六句抓住景物细节表达诗人心情激荡,眼界开阔,这是凝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结尾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直抒胸臆。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这显然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千古名句,你能体会出它的妙处来吗?这句意蕴丰厚,有一种哲理美。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3. 春望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
4、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 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4.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这一联可作两种解释:(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 这两种解释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两种解释只需言之有理,任选其一皆可。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5. 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 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情节中可能隐去了吏的“
5、怒”“呼”。差吏一进门就问“汝家有男丁否”,老妇答曰“三男邺城戍”;再问“尚有他人否”,答曰:“室中更无人”;最后差吏仍逼着要人不 已,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总之,差吏的“怒”“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6. 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为何总是一言不发,难道他不该上去义正辞严指责官吏吗?临行独与老翁别,似乎也没有安慰的表示,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 这里体现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另一方面当前这场平叛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作出牺牲。因此这首诗表明诗 人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随堂检测】1.望岳全诗中没
6、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 遥想将来的登。2.春望一诗句句有言外之意,想象颈联、尾联的画面,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3.石壕吏中描写兵役之苛酷句子是三男邺城戍;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二男新战死;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拓展延伸】根据课文内容将石壕吏中的“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改写成一个片段。运用想象来描绘环境,刻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字数 100 字左右。【作业布置】1. 完成 25 课校本作业。2. 预习 26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