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心电图导联及心电轴、心电图导联心脏除极,复极过程中产生的心电向量,通过容积导电传至身体各部,并产生电位差,将两电极置于人体的任何两点与心电图机连接,就可描记出心电图, 放置电极并与心电图机连接的线路,称 心电图导联(lead) 常用的导联如下:(一)标准导联亦称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 肢体之间的电位差。导联将左上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连,反映左上肢(L)与右上肢(r )的电位差。当 l 的电位高于 r 时,便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形;当 r 的电位高于 l 时,则描记出一个向下的波形。导联将左下肢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右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连,反映左下肢(F)
2、与右上肢(r )的电位差。当 f 的电位高于 r 时,描记出一个向上波;反之,为一个向下波(图 14-3-1)。导联:将左下肢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连,左上肢电极与负极端相联,反映左下肢(F)与左上肢(l )的电位差,当 f 的电位高于 l 时,描记出一个向上波;反之,为一个向下波(图 14-3-1)。图 14-3-1 标准导联的连接方式(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只是反映体表某两点之间的电位差,而不能探测某一点的电位变化,如果把心电图机的负极接在零电位点上(无关电极),把探查电极接在人体任一点上,就可以测得该点的电位变化,这种导联方式称为单极导联。Wilson 提出把左上肢,右上肢和左下肢的
3、三个电位各通过 5000 欧姆高电阻,用导线连接在一点,称为中心电端(T)。理论和实践均证明,中心电端的电位在整个心脏激动过程中的每一瞬间始终稳定,接近于零,因此中心电端可以与电偶中心的零电位点等效。在实际上,就是将心电图机的无关电极与中心电端连接,探查电极在连接在人体的左上肢,右上肢或左下肢,分别得出左上肢单极导联(VL)、右上肢单极导联(VR )和左下肢单极导联(VF )(图 14-32 )图 14-3-2 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由于单极肢体导联(VL、Vr 、VF )的心电图形振幅较小,不便于观测。为此,Gold-berger 提出在上述导联的基础上加以修改,方法是在描记某一肢体的单极导
4、联心电图时,将该肢体与中心电端相连接的高电阻断开,这样就可使心电图波形的振幅增加 50,这种导联方式称为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分别以 avl、avr 和 avF 表示(图 14-3-3)。图 14-3-3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三)胸导联亦是一种单极导联,把探查电极放置在胸 的一定部位,这就是单极胸导联(图 14-3-4)。这种导联方式,探查电极离心脏很近,只隔着一层胸壁,因此心电图波形振幅较 常用的几个胸导联位置见图 14-3-5,V 1、 2 导联面对右室壁,V 5、V 6 导联面对左室壁,V 3、 V4 介于两者之间。图 14-34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 图 14-35 胸导联探
5、查电极的位置 在常规心电图检查时,通常应用以上导联即可满足临床需要,但在个别情况下,例如疑有右室肥大,右位心或特殊部位的心肌梗塞等情况,还可以添加若干导联,例如右胸导联 V3RV 5R,相当于 V3V 5 相对应的部位;V 7 导联在左腋后线与 V4 水平线相交处。二、导联轴某一导联正负电极之间假想的联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标准导联的导联轴可以画一个等边三角形来表示(14-3-6)。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L、r 、F 分别代表左上肢,右上肢和左下肢,L 与 r 的连线代表导联的导联轴,Rl 中点的 R 侧为负,L 侧为正;同理Rf 是导联的导联轴,r 侧为负, f 侧为正;LF 是导联的导联
6、轴,L 侧为负,f 侧为正。等边三角形的中心相当于电偶中心,即零电位点或中心电端,按导联轴的定义不难看出 OR、Ol 、OF 分别是单极肢体导联 VR、Vl 、VF 的导联轴, RR,LL,FF分别是 avR avL avF 的导联轴,其中 OR,OL,OF 段为证,OROLOF段为负(图 14-3-7)图 14-3-6 标准导联的导联轴图 14-37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导联轴 图 14-38 六轴系统 标准导联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都是额面,为了 清楚地表明这六个导联轴之间的关系,可将三个标准导联的导联轴平行移动到三角形的中心,使其均通过电偶中心 0 点,再加上加压单极肢体的导联三个导联轴,这样
7、就构成额面上的六轴系统(图 14-3-8)。每一根轴从中心 0 点分为正负两半,各个轴之间均为 30,从 导联正侧端顺钟向的角度为正,逆钟向的角度为负,例如导联的正侧为 0 度,负侧为180;导联 avf 的正侧为90,负侧为90,导联的正侧为 60,负侧为120(或240),依次类推。六轴系统对测定心电轴及判断肢体导联心电图放形很有帮助。单极胸导联的导联轴如图 14-3-9 所示,ov 1、ov 2ov6 分别为 V1、V 2V6 的导联轴,0 点为电偶中即无关电极所连接的中心电端,探查电极侧为正,其对侧为负。图 14-39 胸导联的导联轴 三、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心电图就是平面心电向量环
8、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即空间向量环的第二次投影)。额面向量环投影在六轴系统各导联轴上,形成肢体导联心电图,横面向量环投影在胸导联的各导联轴上就是导联的心电图。(一)额面向量环与肢体导联心电图的关系正常额面 QRS 向量环长而窄, 呈逆钟向运行,最大向量位置在 60左右,p 环和 T 环与 QRS 环方向基本一致。下面以图 14-3-10 为例说明额面向量环在肢体导联轴上的投影。导联 p 环和 T 环的向量均投影在导联轴的正侧,因此出现向上的 P 波和 t 波。QRS 环初始向量投影在导联轴的负侧,得 q 波;最大向量及终末向量均投影在导联轴的正侧,得高 R 波,因此 导联的 QRS 波群呈 qr
9、 型。avR 导联 p 环和 T 环的向量均投影在 avR 导联轴的负侧,因此 P 波和 t 波均向下。QRs 环的初始向量投影在 avr 导联的正测,得小 r 波;最大向量及终末向量投影在 avr 导联轴的负侧,得深 s 波,因此 avr 波导联的 QRS 波群呈 rS。、avF 、avL 导联的波形可依次类别。图 14-3-10 额面心量环与肢体导联心电图的关系(二)横面向量环与胸导联心电图的关系正常横面 QRS 环多为卵园形,环体呈逆钟向运行,最大向量指向 345左右,p 环和 T 环的方向与此大体一致。14-3-11 示横面向量环在胸导联轴上的投影。图 14-3-11 横面心向量环与胸
10、导联心电图的关系V 1 导联 p 环的前部分投影在 V1 导联的正侧,后部分在该导联轴的负侧,故得一先正后负的双向 P 波。QRs 环初始向量投影在 V1 导联轴的正侧,最大向量和终末向量均投影在负侧,因此 QRS 波群呈 rs 型。T 环投影在 V1 导联轴的负侧,故 T 波倒置。V5 导联 p 环和 T 环均投影在 V5 导联轴的正侧,因此 P 波和 t 波均向上。PRs 环的初始部分投影在 V5 导联轴的负侧,得 q 波,最大向量投影在 V5 导联轴的正侧,得 r 波,终末向量投影在负侧,得 s 波,因此 V5 导联的 QRs 波群呈 qRs 型。其他胸导联的波形可依次类推。四、心电轴及
11、心脏转位(一)平均心电轴及心脏转位将心房除极,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中产生的多个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各自再综合成一个主轴向量,即称为平均心电轴,包括 P、QRs 、T 平均电轴。其中代表心室除极的额面的 QRS 平均电轴在心电图诊断中更为重要,因而通常所说的平均电轴就是指额面 QRS 平均电轴而言,它与心电图导联正侧段所构成的角度表示平均心电轴的偏移方向。(二)平均心电轴的测定方法1.目侧法一般通过观察与导联 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可以大致估计心电轴的偏移情况。如和导联的主波都向上,心电轴在 090之间,表示电轴不偏;如导联的主波向上,导联的主波向下,为电轴左偏;如 导联的主波向下,导联的主波向上
12、,则为电轴右偏(图 14-3-12)。图 14-3-12 心电轴简单目侧法2.振幅法先测出导联 QRS 波群的振幅,r 为正,Q 与 S 为负,算出 QRs 振幅的代数和,再以同样的方法算出导联 QRS 振幅的代数和。然后将导联 QRS 振幅数值画在导联轴上,作一垂线;将导联 QRS 振幅数值画在导联轴上,也作一垂线;两垂线相交于 A 点,将电偶中心 0 点与 A 点相连,OA 即为所求的心电轴。如图 14-3-12 所示 QRs 为+10;QRS 为8,作两垂线相交于 a ,用量角器测量 Oa 与导联轴正侧段的夹角为19,表示心电轴为 19 。(三)心电轴偏移及其临床意义心电轴的正常变动范围
13、较大,约在30+110,一般在 0+90之间,正常心电轴平均约为 +60。自+30 -90为电轴左偏,+30 -30属电轴轻度左偏(图 14-3-14),常见于正常的横位心脏(肥胖、 腹水、妊娠等)、左室肥大和左前分支阻滞等。+90+110属轻度电轴右偏,常见于正常的垂直位心脏和右室肥大等;越过+110的电轴右偏,多见于严重右室肥大和左后分支阻滞等。(四)心脏转位方向1.顺钟向转位心脏沿其长轴(自心底部至心尖)作顺钟向(自心尖观察)放置时,使右心室向左移,左心室则相应地被转向后,故自 V1 至 V4,甚至 V5V6 均示右心室外膜 rs 波形(图 14-3-15),明显的顺钟转位多见于右心室肥
14、厚。2.逆钟向转位心脏绕其长轴作逆钟向旋转时,使左心室向前向右移,右心室被转向后,故 V3、V4 呈现左心室外膜 qr 波型(图 14-3-16)。显著逆钟向转位时,V2 也呈现 qr 型,需加做 V2r 或 V4R 才能显示出右心室外膜的波型,显著逆钟向转位多见左心室肥厚。图 14-3-13 振幅法测定心电轴图 14-3-14 心电轴正常范围与偏移图 14-3-15 顺钟向转位时胸前导联示意图图 14-3-16 逆钟向转位时胸前导联示意图第四节 正常心电图、心电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是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房室束支和 Purkingje 纤维构成,窦房结是心脏正常冲动的起源,位
15、于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室交界处 结间束是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的传导径路,分 、中、后三 传导束(图 14-4-1)。房室结位于房间隔的右后部,向下延伸为房室束,房室结与房室束(HiS 束)构成房室交界区,再向前下伸延到室间隔膜部,分成左、右房室束支,分别位于间隔的左、右侧内膜下。左束支在室间隔左侧起始部位又分为前上支和后下支两束纤维。右束支沿室间隔右侧下行直到心尖处才开始分支为 Purkinje 纤维。两侧束支在心室内膜下分成无 Purkinje 纤维与心肌纤维相连接。分支为 Purkinje 纤维。图 14-41 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右上图左束示意图)二、心电图各波的形成(一)P 波是心电周期的
16、第一个波。它是由于左右心房除极所产生的平面 P 向量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心房激动起源于右心房上部上腔静脉开口处的窦房结,窦房结发出冲动后主要从上向下,从右向左向前传播,先激动右心房(用平均空间向量 p1 代表起始的右房电动力,p 1 向下稍向左前)。然后向后激动左房,(右房、左房联合出现的电动力用空间向量 p2 表示,指向下, 向左,可稍向前)。晚期左房电动力用空间向量 p3 表示,指向下,更向左及向后。图 14-4-3 其综合向量方向指向左前下(60 左右)。位于心房左下方的探查电极,如、avF 导联记录的 P 波是直立的,而位于心房右上方的探查电极,背离除极方向,如 avR 导联,P 波
17、是倒置的。(二)QRS 波群是紧跟 P 波后的一个综合波,是心室除极波形成的总称。它是由平面 QRS 向量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产生的。 QRS 综合波的命名,最初一个向下的波为 q 波,R 波为最初一个向上的波,可继于 q 波之后,亦可为起始波,S 波为 R 波之后的向下波,R波是继 S 波后的上升波,S波是继 R波后的下降波。如整个 QRS 综合波为一个向下的波而无向上的波,称为 QS 波各波根据其波幅 小,分别以 q、Q 、rR 、s、S 表示(图14-4-4)。图 14-4-2 心房激动波传播示意图14-4-3 心房激动向量示意图图 14-4-4 QRS 波群的命名QRS 综合波大体上是由
18、三个阶段的心室除极向量形成的。起始向量;起始 0.01s,反映室间隔的除极向量。由于左束支的分支较早,在室间隔中部左室面分为室间隔支,心房下传的激动沿着此支首先抵达该处并使之除极,然后电激动向室间隔的右室面推进,故初始向量的除极方向自左向右,投影在 V1 导联的正侧端产生初始的 r 波(面对电源):投影在 V5 导联的负侧端产生 q 波(面对电穴)又称 q 向量。最大向量(亦称 R 向量);反映 0.020.04s 左右心室本部的除极。由于左室壁厚,除极向量大,占时较长,右室壁除极完成后左室壁仍在除极,故此阶段综合心电向量最大,方向左下偏后,电压较高,达整个心电图期中的项峰,投影在 V1、V
19、2 导联的负侧端形成较深的 S 波;投影在 V5、V 6 导联的正侧端形成较高的 R 波。 终末向量(亦称 S 向量);0.06s 左右心室本部除极完毕,只留下左心室的后底部和室间隔的右基部除极,综合向量的方向指向左后,偏左上方。投影在 V5、V 6 导联的负侧端形成 s 波:垂直于 V1 导联轴,不形成波形。(三)T 波 T 波是心室的复极波,它是 T 向量环在各导联的投影产生的,T 波的方向与 QRS 综合波的主波方向一致。三、心电图的测量方法(一)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心电图 是直接描记在印有许多纵线和横线交织而成的小方格纸上,小方格的各边细线间隔均为 1mm 图(14-4-5)纸上的横向距
20、离代表时间,用以计算各波和间期所占的时间,因为心电图纸移动的速度一般为每秒 25mm,所以每一 mm(一小格)代表 0.04s;粗线间隔内有 5 小格,故每两条粗线之间代表 0.2s。纸上的纵向距离代表电压,用以计算各波振幅的高度或深度,当输入定准电压为 1mV 使曲线移位 10mm 时 1 小格为 1mm,代表 0.1mV。图 14-4-5 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二)心率的计算有以下计算法。1.测定邻近 2 个 P-P 间隔的时间(代表一个心动周期),然后代入以下公式:心率60/P-P 或 R-R 间期(s)例如 R-R 间隔平均为 0.8s,心率便是,为了节省时间,亦可在求得 R-R 间隔平
21、均值后直接自表 14-4-1 查出心率。表 14-4-1 自 R-R 间隔推算心率表全屏显示表格12 12 12 12 12 1277.5 77.5 77 7876 7967 89.5 66 9165 92.556 107 55 10954 11145 133 44 13643 13934 176 33 18232 18723 26122 27321 28675 8074 8173 8272 8371 84.570 8669 8768 8864 9463 9562 9761 98.860 10059 101.558 10357 10553 11352 11551 117.550 12049 1
22、2548 127.547 13046 13042 14341 14640 15039 15438 15837 16236 166.535 171.531 19330 20029 20728 21427 22226 23025 24024 25020 30019 31618 33317 35316 37515 40014 42813 4612. 30 格相当于 6 秒钟距离中 P 或 R 波的数目,乘以 10,便得出 分钟心房或心室率,此法常用于计算心率不齐者的平均心率(三)各波振幅及时间的测量1.测量各波的时间应选择波形比较清晰的导联。从波形的起始部内缘测量至波形的终末部分的内缘(图 14-4
23、-6)。2.各波振幅的测量:如测量一 向上波形的高度,应从等电线的上缘垂直地量到波的顶端,测量一个向下波形的深度时,应从等电线(基线)的下缘垂直地量到波的最低处。测量一个双向的 P 波,应将等电线的上缘垂直地量到波的顶点,加上自等线下缘垂直地量到波的最低处振幅算术和。图 14-46 心电图各波及间期的测量方法四、正常心电图波形的分析P 波 1/3 代表右心房除极,中 1/3 代表右左心房共同除极,后 1/3 代表左心房除极。P 波在肢体导联呈钝园形,有时有轻度切迹成双峰,双峰间距20s 表示有房室传导障碍。测定 P-R 间期应选择 P 波最宽,QRS 波群起点清楚,最好有 q 波的导联,一般选
24、择导联,因为最大 P波向量与导联几乎平行,故投影最大。QRS 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电位和时间的变化。1.时间自 QRS 综合波的开始至终末表示全部心室肌激动过程和复极过程最早期的时间。正常人为 0.060.10s ,儿童 0.040.08s。一般测量标准导联中最宽的心室波,或在 V3 导联中测量之。2.波形和振幅胸前导联:正常人 V1、V 2 导联可呈 qR、qRs、Rs 或 R 型,R 波多在 1.21.8mV之间,最高不超过 2.5mmv。在 V3、V 4 导联,R 波和 S 波的振幅大体相等。所以自右至左(自 V1 至 V6)R 波逐渐增高,S 波逐渐减小,R/S 的比值逐渐增大: V1
25、小于 1,V 5 大于1,V 3 近于 1。肢体导联:QRS 波群的 形态与振幅取决于额面 QRS 环最大向量投影的角度,若最大向量接近 90并作顺钟向运行时, avF,导联呈 qR 型,而 avL、导联呈 rS 或 RS 型,此时 RavF 不应超过 2.0mv。当额面 QRS 环最大向量接近 0并作逆钟向运时,avL 、导联呈 qR 型,而 avF、导联呈 rS 或 RS 型,此时 RavL 不应超过 1.2mv。QRS 波群时间0.12s,表示室内传导障碍。QRS 波群振幅超过上述指标,考虑左或右心室肥厚,若肢体导联的每个 QRS 波群(R+S 或 Q+R)电压的绝对值都小于 0.5mv
26、 或每个胸导联 QRS 波群电压的绝对值都不超过 0.8mv,称为低电压(10w voltage),常见于心包积液,肺气肿、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肥胖人。3.Q 波正常 Q 波振幅不超过同导联 R 波的 1/4,时间不超过 0.04s。V 1、V 2 导联不应有 q 波,但可以呈 QS 型,V 5、V 6 导联经常可见到正常范围的 q 波。avR 导联可呈 QS 或Qr 型,如在其他导联出现超过正常范围的过深、过宽的 Q 波,称为异常 Q 波,常见于心肌梗塞。J 点 QRS 波群的终末部分与 S-T 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 J 点。通常 J 点上下偏移不超过 1 毫米,大多大等电位线上。S-T 段 Q
27、RS 波群的终点至 T 波起点间的线段相当于动作电位曲线的 2 相。正常的 ST段为一等电位线,但可有轻度向上或向下偏移。正常人 S-T 段压低在 R 波为主的导联上不应超过 0.5mm(即 0.5mv);而 S-T 段抬高除 V1-2 导联可抬高 3mm(0.3mv )外,其余导联不应超过 1mm(0.1mv)。测定 S-T 段要在 J 点后 0.04s 处,与 T-P 段(等电线)的标准基线作比较,如心率过快至 T-P 段融合,便以 P-R 作为对照基线测定之。T 波代表晚期心室复极时的电位改变,是 S-T 段后出现的一个低园形占时较长的波。复极的顺序与除极相反是从心尖向心室基底部蔓延,从
28、心外膜向心内膜复极,电穴在前电源在后放 T 波方向与 QRS 波一致。1.形状:T 波可有多 不同形状(图 14-4-7),这取决于 T 向量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一般情况是,直立 T 波低园而宽大,其近肢(T 波起始点至波峰或波谷)的坡度较远肢(T 波远峰或汉清至 T 波终末)为小,使波形不对称。如两肢对称,是异常现象。2.方向正常 T 波的方向多与 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在、V 4V 5 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avL、avF、V 1-3 导联可以直立,双向或倒置,但若 V1 导联直立,V3 导联就不应倒置。图 14-4-7 T 波各种形态3.振幅胸前导联中,T 波较高, V2
29、V 4 导联可高达 1.5mv,但不应超过 1.5mv,V 1 的T 波不超过 0.4mv,一般不超过 0.6mv。在 R 波为主的导联上, T 波不应低于 R 波的 1/10;Tv 5Tv1。Q-T 间期从 QRS 波群开始至 T 波终了,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Q-T 间期的长短与心率的快慢有密切关系,心率越快,Q-T 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心率在70 次/min 时,成年男性 Q-T 间期0.40s (0.3610.395s ),女性0.41s(0.3710.405s)。由于 Q-T 间期受心率的影响很大,所以常用校正的 Q-T 间期,即 Q-Tc-QT/。Q-Tc 就是
30、R-R 间期为 100ms(心率 60 次/min)时的 Q-T 间期。正常 Q-Tc 的最高值为 0.44s,超过此限即为延长。Q-T 间期延长伴 T 波异常可出现极为严重的心律失常。U 波是在 T 波后 0.020.04s 出现的小波,其方向一般与 T 波一致,振幅很小,一般在胸导联(尤其在 V3)较清楚,可达 0.20.3mv,其产生原理有人认为系浦氏纤维之复极波,发生 U 波的时间恰为心动周期的 超常期,凡使 U 波波幅增大的因素均可使心肌应激性提高,故在 U 波上发生的 刺激,容易诱发快速的室性心律失常。U 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U 波倒置可见于高血钾和心肌缺血等。心电图的分析方
31、法及临床应用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8-10-15 医学论坛 一、心电图分析方法只要熟记正常心电图的标准范围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经过实践就能分析心电图。阅读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将各导联的心电图大致浏览一遍,注意有无伪差、常见的心电图伪差有:(1)交流电干扰:在心电图上出现每秒 50 次规则而纤细的锯齿状波形,应将附近可能发生交流电干扰的电源关闭,如电扇、电灯等。(2)肌肉震颤干扰:由于情绪紧张,寒冷或震颤性麻痹等,在心电图上出现杂乱不整的小波,有时很象心房颤动的 f 波。(3)基线不稳:心电图基线不在水平线上,而是上下摆动。影响对心电图各波,尤其是 S-T 段的判断。(4)导联
32、有无连接错,常见于左右手互换,可使导联 P-QRS-T 波均呈倒置。(5)定标电压是否标准,阻尼是否适当,如阻尼适当,标准电压的方形波四角锐利(几),如阻尼不足、方形波的上升及降落开始处均有小的曲折(几),如阻尼过度,波形园钝(几),阻尼不足或过度均可造成心电图的失真。(6)导线松脱或断线,表现图形中突然消失一个 QRS-T 波群,注意勿误诊为窦性停搏。2.首先找出 P 波,根据 P 波的有无,形状及与 QRS 波群的时间关系来确定。P 波在、V1 导联最清楚。3.测定 P-P 或 R-R 间隔、计算心房率或心窦率。4.观察各导联的 P 波、QRS 波群、S-T 段和 T 波的形态、方向、电压
33、和时间是否正常。5.测量心电轴。6.测量 P-R 间期和 Q-T 间期。7.比较 P-P 间隔和 R-R 间隔、找出房律与室律的关系、注意有无提前,延后或不整齐的 P 波和 QRS 波群、以判定异位心律和心脏传导阻滞的部位。8.最后结合临床资料,作出心电图结论。(1)正常心电图(2)大致正常心电图仅在个别导联上出现 QRS 波群钝挫,S-T 段轻微下名或 T 波稍低平者。(3)可疑心电图在若干导联上出现轻度异常改变,或有一项特殊改变而不能肯定异常者。如疑有左室大,陈归性后壁心肌梗死等。(4)不正常心电图心电图肯定异常者,应写出具体诊断,如左室肥厚、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医.学.全
34、.在.线网站 二、心电图的临床应用1.有极大帮助,甚至有决定性诊断价值;(1)心律失常;包括传导阻滞。(2)急性心肌梗死,并能估计梗死部位、范围、观察其演变过程。(3)当心脏肥大时、分辨左或右心室肥厚。2.有较大诊断意义:(1)心包炎、心肌炎(2)心绞痛(发作时)(3)血钾过高或过低(4)洋地黄、套尼丁等药物中毒3.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1)急性或慢性肺原性心脏病(2)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4.心电图对心脏病诊断的局限性(1)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电兴奋过程,不能反映心脏功能及瓣膜情况。(2)某些心脏病变,心电图可以正常,如瓣膜病早期或双侧心室肥厚,故正常心电图并不能排除心脏病变的存在。(3)一些心电图改变并无特异性,同样的心电图改变可见于多种心脏病,如心律失常心室肥厚,ST-T 改变等。总之,心电图在疾病的诊断上有一定价值,但也有局限性,在做出心电图诊断时,必须结合其他临床资料,方能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