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物理会考复习,学生实验(一),实验主要内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4研究平抛运动 5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6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7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8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9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10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11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 12 练习使用示波器 13传感器的简单应用,综述:实验的基本类型,基本仪器使用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长度的测量,多用电表测电阻,电学,练习使用示波器,基本物理量测量型,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验证物理规律型,研究平抛物体
2、的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观察研究型,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电学,热学,器材的选择,分类:实验题题型分类,仪器的使用,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步骤的掌握,电路的连接,分析和处理数据,步骤排序 补漏或删除 改错,正确性 可靠性 准确性,电路原理图 实物连线图,第一节、误差和有效数字,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偶然误差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同。,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可以多进行几次测量,求出几次测量的数值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比某一次测得的数值更接近于真
3、实值。,2.有效数字:,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做有效数字。,有效数字是指近似数字而言。,只能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不是位数越多越好。,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多次重复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同样地偏大或偏小。,不需要估读的仪器,a游标卡尺,b. 机械秒表,c电阻箱,凡是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的结果,读数一般要求在读出仪器最小刻度所在位的数值(可靠数字)后,再向下估读一位(不可靠数字),这里不受有效数字位数的限制。,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运算结果一般可用23位有效数字表示。,、需要估读的仪器,a. 螺旋测微器,最小分度0.01mm,d多用电表,、测量值越大,误差越小。,、除多用表测电阻外,其
4、余物理量,读数越靠近满偏,误差越小。,量程的选择原则,注意,测长度,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第二节 基本仪器的使用,一、长度的测量,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应当注意: (1)要根据测量对象和要求选择量程和准确度合适的刻度尺; (2)使用刻度尺时,要使尺的刻度线贴近被测量的物体,这样才容易看清物体的边缘跟尺的哪条线对齐刻度尺在被测量物体上的位置不能歪斜;,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读数,(3)因为刻度尺的端面常被磨损,所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不一定选作测量时的起点,可以在尺上选取某一刻度线作为测量的起点; (4)读数时视线应当与刻度尺垂直,并使被测物体的边线。视线重合在一起; (5)读数时必须估读出刻度尺最小刻
5、度的下一位; (6)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据后面跟上单位; (7)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读数,2、游标卡尺的主要部件和使用,主尺,制动螺丝,A、游标卡尺的构造,B、游标卡尺的使用,测外径,测内径,B、游标卡尺的使用,测孔深,B、游标卡尺的使用,3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与方法,游标长9毫米刻10格,每格9 /10毫米,即:游标与主尺每格相差1/10毫米,a、游标10等分刻度,向右移0.1mm,第一条刻度线对齐,向右移0.2mm,第二条刻度线对齐,第N条刻度对齐,表示移动N个0.1mm,测量值=主尺整毫米数+游标N线 0.1mm,测量值:11 mm 70.1mm
6、=11.7mm,例如:,测量值:0 mm + 80.1mm=0.8mm,读数练习:,63.4,123.9,b、游标20等分刻度,游标长19毫米刻20格,每格长(19 /20 )毫米,即:游标与主尺每格相差1/20毫米,测量值=主尺整毫米数+游标N线1/20mm,c、游标50等分刻度,游标长49毫米刻50格,每格(49/50)毫米,即:游标与主尺每格相差1/50毫米,测量值=主尺整毫米数+游标N线1/50mm,读数练习:,25.25,145.50,读数练习:,6.40,20.26,一均匀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定其长度与直径,结果分别如图2、图3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 _,直径
7、为_ 。,主尺:mm,游标:0.0mm ,8.00mm或0.800cm,一均匀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定其长度与直径,结果分别如图2、图3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 _,直径为_ 。,1.94mm或0.194cm,主尺:mm,游标:0.02mm47,3、螺旋测微器的主要部件和使用,A、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每逆时针转动一周,退出0.5mm,B、螺旋测微器刻度原理,0 5,10040,旋1周,退0.5mm,0 5,10040,旋2周,退1.0mm,0 5,把鼓轮圆周刻成50格,旋1格,退0.5/50=0.01mm,测量值=主尺整毫米数副尺N线 0.01mm,0 5,测量值: 2mm0.
8、194mm2.194mm,半毫米线未露出,副尺读数不加50,半毫米线已露出,副尺读数加50,测量值: 2mm0.694mm2.694mm,读数:2.236mm,主尺:0mm,副尺:0.01mm90.0,主尺:2mm,副尺:0.01mm23.6,读数:0.900mm,例题:,要注意有估读,3mm 0.140mm3.140mm,2010,读数练习:,4030,1mm 0.840mm1.840mm,0mm 0.795mm0.795mm,读数练习:,2mm 0.894mm2.894mm,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为345cm,则他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三次
9、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各次测得的数值分别为l1=351cm,l2=352cm,l3=352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最接近于 cm,厘米,352,不同的游标卡尺,游标尺上的等分刻度数不同,但主尺上的最小刻度都是lmm如果游标尺是10等分刻度,则用这种游标卡尺测量可以准确到 mm;如果游标尺是20等分刻度,则用这种游标卡尺测量可以准确到 mm如果游标尺上有50个等分刻度,用此游标卡尺测长度时可准确到 mm,0.1,0.05,0.02,甲、乙、丙三位同学在使用不同的游标卡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的结果分别如下:甲:使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2.045cm乙:使用游标为10分度的卡尺,读数
10、为:12.04cm丙:使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2.045cm从这些实验数据可以看出读数肯定有错的是哪位同学?,答:50分度的游标卡尺最小精度是0.02毫米,不可能有0.045的结论,故甲错误,测时间,秒表 打点计时器,二、时间的测量,1、下图中秒表的示数是多少,秒表的读数分两部分:小圈内表示分,每小格表示0.5分钟;大圈内表示秒,最小刻度为0.1秒。当分针在前0.5分内时,秒针在030秒内读数;当分针在后0.5分内时,秒针在3060秒内读数,图中秒表读数应为3分48.75秒(这个5是估读出来的),限位孔,振针,振片,线圈,永久磁铁,2、打点计时器,A、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B、电磁
11、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46V、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分析纸带可求:,判定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各点的即时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C、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其工作电压为 220 V,力的测量:,弹簧秤,4.质量的测量天平,天平使用前首先要进行调节。,调底座水平和横梁水平,在调节横梁水平前,必须把游码移到左端零刻度处,左端与零刻线对齐,测量读数由右盘中砝码和游标共同读出。横梁上的刻度单位是毫克(mg)。,如天平平衡时,若右盘中有26g砝码,游码在图中所示位置,则被测物体质量为26.32g(最小刻度为0.02g,不是10分度,因此
12、只读到0.02g这一位)。,第三节、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主要步骤,(1)在桌上平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 钉在方木板上。,(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3) 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4)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读出两个弹簧的示数F1和F2。(在使用弹簧秤的时候,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F1,F2,(5)用铅笔和刻度尺在白纸上从O点沿着两条细绳的方向画直线,按着一定的标度作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
13、。以F1和F2为邻边利用刻度尺和三角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求出合力F的图示。,(6)只用一只弹簧,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位置O。读出弹簧的示数F,记下细绳套的方向,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F的图示。,(7)比较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得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看看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8)改变两分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做两次实验。,o,F1,F2,F,2、确定两次拉力效果是否相同的方法,(1)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力越大,形变量越大本实验是用橡皮条被拉伸的程度来反映拉力的作用效果的(2)判断两次拉力效果是否相同,只要看互成角度的两个拉
14、力共同作用与一个拉力单独作用时,橡皮条的拉伸程度是否相同(3)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应当使像皮条有较明显的伸长,弹簧秤有较大的读数,两个绳套之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在6001200之间较为合适,3、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的合力F与直接测得的拉力F/的比较,实验中,当确定绳的结点O时,应使用弹簧秤测出两个分力的大小,根据两个细绳套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并选取合适的标度,使用刻度尺,运用力的图示法作出这两个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F,根据同一个标度确定合力F的大小再将F与用弹簧秤直接测得的拉力F/进行比较如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F=F/,则表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1)用来测量F1和
15、F2的两只弹簧秤应同规格、性能相同。使用时应注意:使用前先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好零位,再将两个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两者示数相同方可使用。 (2)实验中的两只细绳套不要太短。 (3)使用弹簧秤测拉力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在与纸面平行的平面内。使用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避免弹簧与测力计壳、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4)使用弹簧秤测拉力时,拉力应适当的大一些,但不要超出量程。,4、注意事项,(5)选用的橡皮条应富有弹性,能发生弹性形变。注意要缓缓拉,不要拉过头。(6)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结点位置应不变。(7)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
16、标度要相同。画力的图示,要选用恰当的标度;做力的合成图时,应将图尽量画大一些。(8)实验总是有误差的。直接测出的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合力F合不可能完全重合,但在误差范围内可认为重合。,4、注意事项,(1)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2)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3)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 (4)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 (5)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 (6)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120为宜。,5、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的目的是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
17、个共点力的合力 B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条伸长某一长度时,必须记录的是结点的位置和两弹簧秤的读数,其余都不用记录 C换用一只弹簧秤拉时,应当使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与前次相同 D使用弹簧秤前,首先应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使用时要使弹簧秤与木板平行,( CD ),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实验时,主要进行的步骤是: A把木板平放在桌面上,再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拉到O点,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按比例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C记下两个弹簧秤的读数,描下两个细绳套和橡皮条的方向以及结点的位置O; D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是否相同; E用图钉把橡皮条
18、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挂上两个细绵套; F用两个弹簧秤分别拴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达到某一位置; G在白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利用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作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作出合力F的图示 上述各个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按序号表示为:,AEFCGBD,如图所示,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先用两个弹簧秤把结点拉到位置P,现保持一个弹簧秤的读数T1不变,改变拉力的方向使角减小若原先=900,为了使结点的位置不变,应当 A、增大T2,减小; B增大T2,增大; C减小T2,减小; D减小T2增大;,(
19、 C ),第四节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思考题,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什么电源?电压多高?,使用打点计时器要求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还是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周期为多少?,交流电源;46V,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0.025=0.1S,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什么电源?电压多高?,交流电源;220V,用 =s/t计算平均速度,运用公式,=s/t 计算纸带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只要取定某两个记数点,用刻度尺量出这两个记数点之间的距离S,数出这两个记数点之间被其他计时点分成的段数n,则纸带通过这段路程s所用的时间tnT然后将s和t相除即可,利用纸带上的
20、点迹判定物体的运动性质,如果打点计时器所打的各点是等间距的,即 S1=S2=S3=,则纸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如果打点计时器所打的各点是不等间距的,则纸带的运动是变速运动如果S1=S2=S3= .=常数, 则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 A、4V6V的交流电源; B、4V6V的直流电源 C220V的交流电源; D高压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是一种 仪器,在通常情况下,其振动片的振动频率为 Hz在使用时,要把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纸带穿过 ,放在复写纸的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规律时,在释放小车和合上电源开关两个操作中,应当先进行哪个操作? A先释放小车; B、先合上开关 C释放小
21、车和合上开关同时进行; D先进行哪个操作都可以,( A ),计时,50,限位孔,下面,( B ),在用打点计时器做测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除了有打点计时器、纸带、导线、铅笔,还需要的器材是:,一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做测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如图所示的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不稳定 C电源的频率不稳定 D打点针压得过紧,刻度尺、低压电源,( D ),第五节、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从打下的纸带中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22、1、2、3、4、5、6。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S4、S5、S6,1、瞬时速度的计算,由“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即t/2时刻的瞬时速度”,求第n个记数点对应的瞬时速度,只要测出第n1个记数点到第n1个记数点之间的距离,再除以2T(T为打两相邻记数点的时间间隔),即,如V2=(S2+S3)/2T,2、纸带加速度的计算,同理得,由此得:,或,方法二:利用“逐差法”求a:S4 S1=3a1T2 , S5 S2=3a2T2,S6S3=3a3T2,方法一: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S=aT2,方法三:利用图象求a:求出1、2、3、4、5等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v-t图线
23、,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例:某同学做了一次较为精确的匀加速运动的实验。某一时刻起一段纸带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两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求: (1)图中的S1 (2)点1的即时速度 (3)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故:S1=(3S2S3)/3=0.02m; V1=S2/2T=0.3m/s; a=S/T2=4m/s2,解:,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在纸带上所打的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各相邻记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则下面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s2s1 aT2 Bs3s13aT2 C、s2s1 = s3s2 D、s3s2 =aT2,( AC )
24、,当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的点如图所示则打点计时器打第2个记数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可表示为,( C ),如图为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纸带的运动方向水平向左,两记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则纸带运动的加速度a= ms2,打第 3点时,纸带运动的速度V3 m/s,1.52,0.518,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时,通常要打出三条纸带,但只选一条;处理纸带时,要由(s4sl)、(s5s2)、(s6s3)算出三个加速度值,再求平均值这些都是为了 ,减小实验误差,第六节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任何时刻
25、t的位置坐标x、y满足公式,从而有 v0x(g/2y)1/2,只要测出某时刻物体的位置坐标X和y,查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即可算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v0,【实验器材】 (l)固定有斜槽的木板一块;(2)小球一个;(3)固定有木板的铁架台一个;(4)坐标纸一张;(5)图钉若干(或夹子);(6)米尺一把;(7)铅笔一支;(8)重垂线一根,1. 安装调整斜槽,把裁剪合适的复写纸(在上面)和白纸固定在竖直板上,要求纸的左边缘与板上左边的竖直线重合,用重垂线检查平板是否直立以及斜槽末端点O的切线是否处于水平方向 ;,2. 确定坐标原点O,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O点
26、即为坐标原点。用铅笔记录在白纸上,3. 描绘运动轨迹,每次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释放小球,用凹槽确定小球平抛轨迹上的位置,并记录在纸上。再向上或向下移动水平凹槽,描下多个点,找出小球平抛轨迹上的一系列位置 ,取下白纸,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位置连接起来即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4.计算初速度,以O为原点,画出水平向右的x轴(纸左边缘就是y轴).从曲线上选取A、B、C、D四个不同的点,测出它们的坐标,记在表内,根据公式求出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最后算出平均值,【实验步骤】,【实验要求】,1斜槽和木板的调准要求安装斜槽和木板时,应注意使叙槽末端的切线沿水平方向,使木板处于竖直状态 2正确标出坐标系选取斜槽
27、末端所在的点为坐标的原点O,借助重垂线沿O点作出竖直向下的y轴,再利用三角板作出水平方向的x轴原点O应在斜槽末端正上方r处(r为小球的半径) 3根据小球通过的位置作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先用铅笔较准确地标出小球通过的不同位置,每次都应使小球从槽上同一位置滚下然后,用平滑的曲线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4根据小球的运动轨迹,计算小球的初速度,在轨迹上选取几个不同的点,测出它们的坐标(xl,y1)、(x2,y2)(xn,yn),由公式y=gt2/2和xv0t,可推得,将各组x、y值代入此式,可求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1、v02、v0n将各初速度值代入公式,,即可求得初速度的平均值,【实验要求】,注
28、意事项: 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用重锤线检验坐标纸上的竖直线是否竖直。 以斜槽末端所在的点为坐标原点。 如果是用白纸,则应以斜槽末端所在的点为坐标原点,在斜槽末端悬挂重锤线,先以重锤线方向确定y轴方向,再用直角三角板画出水平线作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每次小球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目的是A正确地描绘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B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时间与哪些物理量有关C从运动轨迹中,计算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数值D运用平抛运动的规律,从轨迹确定平抛物体的初速度,(AD),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斜槽装置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
29、的是保证 ,小球飞出时,初初度没水平方向,在本实验中,若小球半径为r,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坐标原点位置应取在A斜槽的末端 B斜槽末端正上方r处C斜槽末端正下方r处 D斜槽末端正前方r处,(B),某同学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忘了记下小球抛出点的位置O,他在平抛曲线上取三点,此三点的坐标分别是:A(0,0),B(20,15),C(40,40)(单位:cm)由此可以算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g取 10 ms2),2.0m/s,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只记录了小球运动途中的A、B、C三点位置,取A点为坐标原点,则各点的位置坐标如图所示若取 g10ms2,则A小球抛出点的
30、位置坐标是(0,0) B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坐标是(10,5)C小球平抛的初速度是2 ms D小球平抛的初速度是058 ms,(B),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 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 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计算式为 V0 用(l、g表示), 其值是 (取g=98mS2),0.70m/s,【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原理】,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守恒,若某时刻瞬时速度为v,下落高度为h,则恒有:mgh=mv2/2,故只需要借助打点计时器,测出
31、重物某时刻下落高度h和该时刻的瞬时速度,即可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第七节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 打点计时器 直尺 重锤 纸带 复写纸,【实验步骤】,按图装置竖直架稳打点计时器,将长约1m的纸带用小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后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在取下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2mm且点迹清楚的纸带进行测量。先记下第一点0的位置,再任意取五个连续的点1、2、3、4、5,用刻度尺距0点的相应距离,计算出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计算出各点对应的势能减少量mgh和动能增加量mv2/2进行比较,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
32、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几条纸带,重复上面的实验;,选择纸带的标准:一要点迹清晰,二要第1、2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这样的纸带第1点标记的重物的初速度为零,为了减小h的测量误差,选取的计数点要离起始点O远些。,本实验并不需要计算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只要对mgh和mv2/2进行比较即可以达到验证机械能守恒的目的,所以实验中不必测量重物的质量。,【注意事项】,打点计时器要竖直地架稳(牢固、稳定,重物下落时它不能振动,避免重物的机械能损失)、放正(使上下两限位孔在一条竖直线上与纸带运动方向相同,减小纸带运动时与限位孔的摩擦),为什么本实验要挑选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2mm并且点迹清楚的纸带进行
33、测量,而不再用选取计数点的方法?,解答:自由落体运动在最初0.02s内下落的距离为2mm,所以纸带第一、二点的距离2mm,意味着是在打第一个点的瞬间开始下落。此距离已经可以用刻度尺测量,点距较大且少,故不选用计数点。,(1)下落高度的测量:用直尺测出某一记数点与起始点0之间的距离,即为重物下落的高度h (2)瞬时速度的计算 方法1:取定某一记数点n,用直尺测出该记数点与起始点之间的距离hn,计算该记数点与起始点0之间所经历的时间tnT(T为两个相邻记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则打第n个记数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为vn=gt 方法 2:取定某一记数点n,用直尺测出该记数点与相邻的两个记数点之间的距离 s
34、n和Sn1,确认相邻两个记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则打第n个记数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为,下落高度的测量和瞬时速度的计算,5重锤质量大小对误差的影响重锤和纸带在运动中受到重力和阻力,重锤的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则阻力对运动的影响越小,实验的误差也就越小因此,要想减小实验误差,重锤的质量应当取得大一些6实验中阻力影响带来的误差由于重物在运动中受到阻力的作用,使得重物在下落一定的高度时,速度达不到相应的数值这将会给实验带来如下的影响:动能的增加量小于势能的减小量,例:在一次实验中,质量m=1kg的重物自由下落,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单位:cm,(1)纸带的_端与重
35、物相连;,(2)物体在B点的速度vB _ ;,(3)从起点O到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是Ep _,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 _(g=9.8m/s2),左,0.98m/s,0.49J,0.48J,(4)通过计算,数值上Ep_Ek(填“”、“”或“”),这是因为 _;,实验中有阻力,(5)实验的结论是 _。,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机械能守恒,在“用自由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备有下列仪器,其中应选用的有( ) (A)秒表 (B)打点计时器 (C)电池 (D)弹簧秤 (E)刻度尺 (F)重锤 (G)铁架台,BEFG,在这个实验中,下列物理量中需要用工具测量的有( ),通过计算得到的是( )
36、A重锤的质量 B重力加速度C重锤下落的高度 D与重锤下落的高度对应的重锤即时速度,C,D,这个实验中的下列实验步骤中多余或错误的是( ) A用天平称出重锤的质量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到铁架台上,并用导线把它和低压交流电源连接起来 C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重锤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把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 D接通电源,释放纸带 E用秒表测出重锤下落的时间,AE,下列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实验误差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锤质量的称量不准会造成较大误差(B)重锤质量选用得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C)重锤质量选用得小些,有利于减小误差(D)纸带下落和打点不能同步会造成较大误差,BD
37、,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打点计时器应竖直地架稳,使纸带下落时受到的阻力尽可能小些 B重锤的质量应尽可能选得小些 C打点计时器要接在 220 V的交流电源上 D打出的纸带中,选择点迹清晰的即可来测量,A,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分析纸带时,要先在纸带上选取几个点,标明0,l,2,3,然后测出点1,2,3,的速度及点0到1,2,3,的距离关于这些点的选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0必须是打点计时器打的第一个点 B点0应当是较清晰的一段上的点 C点0与点1通常是打点计时器打的不相邻的两个点 D点0与点1应当是打点计时器打的相邻两个点,( AC ),实
38、验中由于打点计时器没有完全竖直,使纸带通过眼位孔时受到阻力,同时在打点瞬间,纸带还受到针的阻力,这样会造成 A、mV2mgh ; BmV2mgh CmV2= mgh; D以上都有可能,( B ),第八节 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1实验的主要步骤 (1)测量弹簧的伸长(或总长)及所受的拉力(或所挂硅码的质量),列表作出记录要尽可能多测几组数据 (2)根据所测数据在FL坐标纸上描点 (3)按照图中各点的分布与走向,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 (4)以弹簧的伸长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 (5)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2测多组弹簧的伸长l和所受的拉力F为了便于看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排
39、除偶然发生的误差,应当测出多组弹簧的伸长L和所受的拉力F在实验时常需要设计一个实验数据登记表来记录有关数据 3、根据实测数据画出FL图象画FL图象时,先将每一组实验数据用一个对应的点画在FL坐标系中相应的位置然后再根据这些点画出一条平滑的曲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落在这条曲线上,但应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4用图线法处理实验数据:其好处有: (1)可以直观地看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2)可以舍弃一些偏差较大的数据,而不是对各组数据同等对待,6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由式F=kL可得,k=F/L,可见常数k的物理意义是:弹簧伸长单位长度所产生的弹力k越大,弹簧伸长单位长度所产生的弹力越大这种弹
40、簧越不容易伸长该实验要注意区分弹簧总长度和弹簧伸长量。对探索性实验,要根据描出的点的走向,尝试判定函数关系。(这一点和验证性实验不同。),5写出图线所代表的函数表达式通过作图法可以发现,在FL坐标系中,所画的FL关系图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所以FL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式F=kL来表达,某同学做“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他已有的器材是:弹簧、钩码若干只,还需要的器材是: ,铁架台、刻度尺,如图是描述某根弹簧的弹力 和伸长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关于 这根弹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力和弹簧伸长的比值是 2Nm B.弹力和弹簧伸长的比值是2103Nm C当弹力为 800N时,弹簧的长度为40 cm
41、 D当弹簧伸长为20cm时,弹簧产生的弹力是200 N,(BCD),在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有如下操作步骤: A在弹簧下端挂上一个钩码,观察指针所指位置,测出弹簧的伸长x1 B将弹簧固定悬挂在金属横杆上,将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弹簧旁,观察弹簧指针所指位置,并记下该位置 C在坐标纸上建立平面坐标,以F为纵轴,x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选定两坐标轴的标度 D将各组实验数据用平面坐标上的点表示出来,观察点的分布与走势,用平滑的曲线作反映F、x对应规律的图象 E将铁架台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将金属杆水平固定在铁架台上 F、在弹簧的下端挂上2个、3个钩码,分别观察指针所指位置,测出对应的伸长x2,x
42、3, G、根据图象特征,写出图象所代表的函数关系式 按合理的操作顺序,实验步骤排列的规律是 ,EBAFCDG,1、实验目的: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 2、实验原理: 单摆做简谐运动时,其周期为 ,故有 , 因此测出单摆的摆长和振动周期T,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第九节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3、实验器材: 带孔小钢球一个,约1m长的线绳一条,铁架台、米尺、秒表、游标卡尺;,4、实验步骤:,做单摆:取约1米长的线绳穿过带孔的小钢球,并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结,然后拴在桌边的支架上。 用米尺量出悬线长l,准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摆球直径,算出半径r,也准确到毫米,则摆长为l+r(注意悬线
43、长即摆绳长的量法)。 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放开它,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30次全振动(或50次)所用的时间,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这个平均时间就是单摆的周期。反复测量三次,再算出测得周期数值的平均值。 把测得的周期(用平均值)和摆长的数值代入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来。,5、注意事项:,选择材料时应选择细轻又不易伸长的线,长度一般在1m左右,小球应选用密度较大的金属球,直径应较小,最好不超过2cm; 单摆悬线的上端不可随意卷在铁夹的杆上,应夹紧在铁夹中,以免摆动时发生摆线下滑,摆长改变的现象; 注意摆动时摆角不能过大;摆长等于摆线长加上摆球的半径 摆球摆动时,要使之保持在同一个
44、竖直平面内,不要形成圆锥摆; 测量就从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因为在此位置摆球速度最大,易于分辨小球过此位置的时刻。,例:一位同学用单摆做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他将摆球挂起后,进行了如下步骤: A测摆长L:用米尺量出摆线的长度 B测周期T:将摆球拉起释放,在摆球某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将此次通过最低点作为第一次,接着一直数到摆球第60次通过最低点时,按秒表停止时间,读出这段时间t,算出单摆的周期T=t/60 C将所测得的L和T代入单摆的周期公式算出g,作为实验最后结果写入报告中去,指出上面步骤中遗漏或错误的地方,写出该步骤的字母并加以改正。,答案:(A)要用卡尺测摆球直径,摆长
45、等于线长加半径 (B)T=t/29.5 (C)应多次测量,然后取g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的结果,某同学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1)实验所需的器材是:细线、小球、 (2)实验中需要直接测出的物理量是 . (3)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是: ,铁架台、铁夹、停表、刻度尺,单摆摆动50次所需要的时间、摆长,g=42L/T2,装置单摆时,不将摆线绕在小木棍上,而是用铁夹夹住,这是因为摆线绕在小木棍上 A、调整摆长不方便; B摆线会逐渐从小木棍上滑出 C摆长会发生周期性变化; D测摆长时,上端点不易确定,( C ),不直接测量单摆的周期(即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而是测定单摆完成多次全振动的时间,再算出周期的平均
46、值,这是为了 ;测定时间,应在单摆经过 时开始计时某同学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10450s,摆长为107 m由上述数据可算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值为 A、98 ms2; B985 ms2; C976 ms2 D966 ms2,减小测量误差,平衡位置,( D),第十节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原理油酸分子C17H33COOH由C17H33和一COOH两部分组成,其中一COOH对水有很强的亲合力当把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并充分散开时,拥酸分子将一个挨一个排列,形成单分子油膜,利用公式L=V/S,只要测出油膜的厚度就可求得分子的大小,3用坐标纸计算油酸薄膜的面积当油酸在水面上充分散开后,形成大约是圆形的油膜时,将平板玻璃盖在浅盘上,在玻璃上摹绘出油膜轮廓形状再把玻璃覆盖在坐标纸上,数出油膜所占格数N,如果坐标纸中各小格的面积为Si,则油膜的面积S=NSi在数格数N时,不足半格的舍去,多于半格的按1格计,2测出n滴油酸的体积,算出一滴油酸的体积用注射器或滴管抽取酒精油酸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简内增加的体积(如lmL)时的滴数n,从而算出一滴溶液中所含油酸的体积V,5.实验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