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本章要注意的问题:,1.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的区别。 2.试评瓦尔拉斯的拍卖者假定。 3.福利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4.帕累托最优(一般均衡)的三个边际条件 5.阿罗不可能定理说明了什么问题? 6.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的区别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分析方法是指将单个市场孤立起来,只考察某个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决定的研究方法,即假定该市场的变动不影响其他市场,其他市场也不影响该市场。这种研究方法的局限是它忽略了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而正是这种影响使得单个市场联结为一个整体,构成市场经济。,一般均衡(g
2、eneral equilibrium)分析方法要求将所有市场放在一起,同时研究所有市场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决定的方法。 这种状态具有四个特征: 1每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下选择的商品组合效用最大化; 2每个消费者在当前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下,提供各种要素,以获得收入;,3每个厂商在当前技术水平下,达到生产利润紧大化,在长期生产中,利润为零; 4在当前价格下,所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供求相等。,瓦尔拉一般均衡模型,假定条件 1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2厂商规模报酬不变 3家庭收入全部来源于要素收入,且全部用于消费 4消费者偏好、技术和要素供给既定,模型内容:,两个行为主体:家庭和厂商 商品
3、种类: n种商品(x1、x2、 xn ) 要素种类: m种要素(Q1、Q2、 Qm)P1、P2、 Pn为每种商品价格 ;W1、W2、 Wm每种要素价格 四个方程:产品需求方程、要素需求方程、产品供给方程、要素供给方程,产品需求方程式(n个方程),要素需求方程(m个方程),a是技术系数,表示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某要素投入量,是不变的。 每个方程表示生产n种商品总数量所耗用要素1(m)的总数量,产品供给方程 (成本方程,n个方程),如 表示生产单位商品1耗费在要素1的成本 整个方程表示单位商品1(n)所耗费的成本,要素供给方程(m个方程),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因为,要素收入产品销售价值方程组、写成求和
4、形式,一般均衡的存在性(续1),则,,一般均衡的存在性(续2),一般均衡的存在性(续3),所以,第n个方程可由其它方程推出,独立方程有2n+2m-1 另外,价格是一个相对数。则可设商品1的价格P11,未知数仍为2n+2m-1结论:一般均衡的解是存在的。,经济效率的判断标准 利用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可以对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变化进行“好”与“坏”的判断: 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改变使得社会中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同时又没有使其他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以帕累托标准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被成为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为经济上有效率(e
5、conomically efficient)。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有经济效率的;否则,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需要一些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生产与交换的最优条件等。,一般均衡的三个边际条件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交换的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 of exchange)是指当社会生产状况既定、收入分配状况既定(生产要素的禀赋既定)条件下,通过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交换使得交易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况。,OA,OB,XA,YA,YB,XB,G,E1,E2,E3,C,C,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图),MRSAXY=MRSBXY,契约曲线,
6、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在生产的埃奇渥斯盒状图中,如果一种资源分配状态处于两个生产者的两条等产量曲线的切点上,则它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并称之为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任何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即任何改变都不能既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同时又没有使其他人的状况变坏。,OC,OD,LC,KC,KD,LD,H,E1,E2,E3,P,P,MRTSCLK=MRTSDLK,效率曲线,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图),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如果在交换的一般均衡中能够找到一个均衡点,使该点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边际转换率,那么便达到了生产和交换的一般均衡,即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生产
7、与交换的综合最优,OA,OB,R,P,P,X0,Y0,S,S,T1,T2,T3,E1,E2,E3,MRSxy=MRTxy,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第一定理: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第二定理: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以从适当的初始配置出发。通过完全竞争市场实现。,效用可能性边界 交换的契约曲线CC上的每一点均表示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分配是最优的,即表示最优效用水平。 将交换的契约曲线均衡点所表示的最优效用水平组合用一条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效用可能性曲线,它是最优效用水平集合的几何表示。 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在给定一个消费者(如A)效用的前提下,另一个
8、消费者(如B)所能够达到的最大效用。,效用可能性边界,O,UA2,UA1,U,UA,UB2,UB1,U,UB,G1,G2,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是各个消费者个人效用函数的增函数。在一个两人社会中,社会福利函数W可以写为:W=W(UA,UB) 若令W=W1,则社会福利函数为W1=W(UA,UB),将效用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结合,就可以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均衡点,O,F,E,W3,W2,W1,G,UA,UB,U,U,社会福利与个人偏好 社会福利最大化是以社会福利函数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而社会福利函数是建立在个人偏好基础之上的,即在已知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程序,将各种
9、各样的个人偏好归结为单一的社会偏好。 阿罗(K. Arrow)证明了,在能被一般人接受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假设一个社会中有1、2、3三个人,在A、B、C三种状态进行选择。 假设这一社会中单个人的偏好次序分别为(A,B,C)1、(A,B,C)2、(A,B,C)3,个人按照这些偏好对每一可能的社会状态进行投票;社会偏好次序的决定服从大多数规则。,整个社会投票的结果为:社会偏好A甚于B,偏好B甚于C,偏好C甚于A。 显然,这一社会偏好次序是相互矛盾的,它不具备传递性。 这说明,根据个人偏好不能得出合理的社会偏好次序,因而不存在合理的社会福利函数。,阿罗不可能定理,阿罗认为,合理的社会偏好应
10、该满足以下6(或4个)个条件: 第一,所有的社会状态一定可以排序; 第二,社会排序一定是可传递的; 第三,排序与个人偏好正相关,即如果上述案例中1和2都认为A甚于B,那么就有A甚于B;,阿罗不可能定理(续1),第四,如果出现新的可行社会状态,不应该影响到最初的社会状态排序,即如果最初有A甚于B,现在出现了新的可行社会状态D,A甚于B仍然成立; 第五,没有与个人偏好无关的排序; 第六,不存在独裁。,阿罗不可能定理(续2),尽管上述6个条件从表面上看都是合理的,但并不存在同时满足以上6个条件的一般社会关系,即社会偏好并不总是同时满足上述6个条件。这就是阿罗定理(Arrow theorem),也被称为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它说明,只要超出三种以上选择,就不存在一种可靠的机制将具有完备性与传递性的个人偏好转换为符合要求的社会偏好。 由此可知,所谓社会福利最大化,也就不可能使社会每一个成员的效用都能达到最大化。,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优先 2.兼顾公平 (1)减少不合理收入 (2)促进机会均等 (3)限制垄断性收入 (4)实现生存权利和消灭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