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问题探讨,讨论:1.1773年斯帕兰札尼的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2.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 3.怎样才能证明你的推测?,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代谢:是细胞中各种化学反应的统称,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用简单的实验证明酶的催化效率:,1.常温 2.加热 3.FeCl3 4.加肝液,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实验结论: 1、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2、FeCl3中的Fe3+和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都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3、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注意事项: 1、肝脏必须是新
2、鲜的(保持酶原有的活性)还得磨碎(与过氧化氢充分接触,使酶充分发挥作用) 2、滴管不能混用,酶的催化效率高,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过氧化氢有腐蚀性,使用小心,不要接触皮肤。,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细胞代谢能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进行!,3、酶作用机理 (1)作用:,酶所催化的反应叫酶促反应。酶促反应中被酶作用的物质叫做底物,经反应生产的物质叫做产物。,思考:,1mol H2O2由常态变为活跃的状态时需要吸收75 KJ的热量,这75 KJ就是每mol H2O2的活化能。 但加入过氧化氢酶时,H2O2只要吸收29 KJ的热量就可以转变为活跃的状态。少了的46 KJ的热量是不是由过氧化氢酶提供的呢?
3、 如果不是由过氧化氢提供的,那么如何解释为何少了46 KJ的热量呢?,活化能:处于常态的分子要转变为易发 生化学反应的活跃态需要能量,这种能量叫做活化能在一定温度下,1mol反应底物全部进入活化态所需要的自由能就是该反应底物的活化能。单位J/mol,酶的催化机理是降低活化能,(2)机理: 酶和一般催化剂的作用就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使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速度加快。,二、酶的本质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探索历程 (1)巴斯德认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合理的,但是认为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是不正确的;李比希认为
4、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是合理的,但是认为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是不正确的。,毕希纳的实验说明,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2)萨姆纳历时9年用正确的科学方法,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将酶提纯出来并证明是蛋白质。(3)20世纪80年代,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2、酶的本质,验证实验: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紫色酶是蛋白质吡罗红染液红色酶是RNA待测酶液蛋白酶氨基酸RNA水解酶核糖核苷酸(不再具催化作用),基 础 题,酶的化学本质是( ) A. 蛋白质 B. 有机物 C. RNA D. 多
5、肽,本节聚集: 1.细胞代谢为什么离不开酶? 2.酶的本质是什么? 3.酶的特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三、酶的特性,1、高效性:催化效率很高,大大提高反应速率2、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基 础 题,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这是酶的( ) A. 高效性 B. 专一性 C. 多梓性 D. 稳定性,在不破坏高等植物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最利于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 A. 蛋白酶 B. 淀粉酶 C. 盐酸 D. 纤维素酶,基 础 题,基 础 题,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实验中,将唾液稀释10倍与用唾液原液实验效果基本相同,这表明酶具有( ) A.
6、 专一性 B. 多样性 C. 高效性 D. 稳定性,3、多样性:种类繁多4、易变性:容易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5、反应条件较温和,四、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1、温度2、PH值,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 ; 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大; 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逐渐减小。,在一定PH范围内随着PH升高,酶的活性增大; 在最适PH时,酶的活性最大; 超过最适PH,酶活性逐渐减小。,拓 展 题,在人体和高等动物体内,在pH由10上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催化速度将( ) A.先升后降 B.不断上升 C.不断下降 D.先降后升,酶浓度,酶促反应速率,O,在底物充足且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3、酶浓度,4、底物浓度,底物浓度,酶促反应速率,O,其他条件适宜且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所有酶与底物结合,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5、反应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PH=7,PH=13,PH=1,温度,反应物剩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