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0 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2、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并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培养学
2、生形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三、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 分钟)119 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1876 年,英国商人修建了一条从 到 的铁路,称为 铁路,这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19 世纪 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 。1吴凇口 上海 凇沪铁路 有线电报2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 和 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后,外国人在 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 年在 创办的申报 。2照相 电影 鸦片战争 上海 上海31897 年在 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最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3上海4 后,
3、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 、 ;取消“老爷” “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 ”“ ”等平等的称呼。当然,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 的。4辛亥革命 鞠躬 握手礼 先生 君 有限四、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1.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变革有哪些促进作用?点拨:此题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社会生活)的变革,来说明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而且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答案:使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还有废跪拜礼、禁止妇女缠足等,从而促进了社会向
4、民主平等的方向发展。五、达标练习:(一)、选择题:1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与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选择的最佳手段有( )A拍有线电报 B写封书信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219 世纪 70 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A广播电台 B因特网 C电视 D报纸3你认为黄兴见到孙中山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A鞠躬 B握手 C点头 D跪拜4右图反映的这一现象应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 C戊戌变法后 D洋务运动后5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关系最大的是()A女子停止缠足 B、男子易服 C废除跪拜礼 D取消“
5、大人”称谓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车、轮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交流B近代,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C辛亥革命后开始取消“老爷”“大人”等称呼,使用“先生”“君”平等称呼D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创办报纸,主要给中国人看(二)、综合运用1读下图,回答问题近代中国的大门北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来中国来。请看下图,结合你所学到的知识,说说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交通方面:_通信方面:_文化生活方面:_社会习俗方面: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 2 D 3 D 4 B 5 A 6 D二、综合运用1出现了火车、轮船,大大加快了人们的出行速度。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中国开始有了有线电报,后来有了无线电报和电话,使人们远距离的联系变得非常的便捷。人们的生活中开始有了相片,可以看电影;看报纸等。辛亥革命后,人们剪掉辫子,穿新式服装,女子放足、不缠足,采用新式礼仪和称呼。八、拓展提升: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工业社会文明也随之传入中国,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为代价的。你认为我们付出的代价沉重吗?你如何看待列强的侵略活动?知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