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7.《差半车麦秸》.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361314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7.《差半车麦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7.《差半车麦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7.《差半车麦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差半车麦秸教案知识目标:理解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及发展情节中起到的作用。过程目标: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理解情感目标:“差半车麦秸”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教学重难点:细节描写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教学方法:阅读、探讨、分析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简介:姚雪垠(19101999) ,现、当代作家,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河南邓县人,其作品李自成1976 年出版的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另有作品长篇小说戎马恋 新苗 、 春暖花开的时候 、 长夜等。2、写作背景差半车麦秸写于 1938 年 4 月,同年 5 月发表于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第一卷第三期。小说描写

2、了一个名叫王哑巴、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参加游击队后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过程。参加游击队前,他憨厚,质朴,善良,但愚昧落后,懵懂无知,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观念和习气;参加游击队后,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他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二、检查预习:1字音字形喷嚏(t) 擤( xng) 麦秸(ji) 歼(jin)灭 绰(chu)号 拭(sh) 分泌(m) 颤(chn)抖 毡(zhn)帽 枪毙(b) 瘫痪(tn hun) 冷峻( jn) 掘(ju)发 瘪(bi) 凹(o) 碍(i)事 倒霉(mi) 舐(sh) 饱嗝( g) 噙( qn) 瞟(pi

3、o) 谩(mn)骂 忌讳(hu) 规矩(ju) 患(hun)难 羞涩(xi s) 窘(jing) 诌媚( chn mi) 胆怯(qi) 茶盅(zhng) 感慨(ki) 享(xing)福 掠(l)过 弧(h)线 哽咽(gng y) 霹雳(p l)2、词语注释枯燥单调,没有趣味。绰号 外号。 心不在焉 思想不集中。 抱怨 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哽咽 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谩骂 用轻慢、嘲笑的态度骂。 诌媚: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三、学生阅读小说,把握小说故事情节。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有关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二、分析并研读课文:(一) 、阅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

4、清小说的脉络。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不由地想起一段动人的故事来” ):写游击队员用“差半车麦秸”这个绰号打趣,以及由小烟袋引出的生活片断。来源:学优高考网第二部分(从“一个寒冷的黄昏”到“点着灯我睡不惯,啊,你抽烟吧!” ):写 “差半车麦秸”的身份,身世及刚参加革命的情景。第三部分(从“可是他对于集团生活渐渐习惯了”到“他就受了沉重的枪伤了” )写“差半车麦秸”参加游击队后受到的教育和锻炼(改掉坏习惯,思想不断进步) 。第四部分(从“一个约瑟苍茫的夜晚”到结束)写“差半车麦秸”为革命差点牺牲。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二) 、分析课文 1、 “差半车麦秸”出场之

5、前,课文先写游击队员用”差半车麦秸”这个外号互相打趣,以及由小烟袋引出的生活片断,阅读课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时什么?归纳: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这“差半车麦秸”到底是谁?为什么有这么怪的绰号?他为什么离开我们?他有哪些奇特的经历?游击队员们为什么还这么想念他?等等。 )也是为了说明“差半车麦秸”给队友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前面的叙述为后面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2、 “差半车麦秸”初到游击队时,思想行为有哪些特点?后来他发生了哪些变化?讨论归纳:初到游击队时给人的感觉是憨厚、质朴、善良,但愚昧落后,懵懂无知,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的观念和习气。小说通过这几件事来表现,当我问他:“你为什

6、么加入我们游击队?”他说:“为啥不加入呢?你们都是好人啊,鬼子不打走,庄稼做不成!”他有着朴素的民族感情。如“他不习惯集体的生活,晚上睡觉要熄灯” ;为了节省一点香油,弄出了乱子,表现了他的质朴善良和愚昧。他认为,干革命总可以为自己捞点好处,拿了老百姓家的一根牛绳这件事表现了他有着自私的观念和习气。“差半车麦秸”参加游击队后,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使他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他改掉了说土匪黑话的恶习,习惯了“同志”这个称呼,从有些胆怯到主动要求当探子。从一字不识到会认三十个字,最后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3提问:“差半车麦秸”的含义以什么?“差半车麦秸”在本文具体指什么? 回答

7、教师的问题:“差半车麦秸”表示不够数,不够聪明的意思;本文具体指工人游击队里的一个队员。 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4本篇小说的三要素各是什么?(即本篇小说的塑造的人物形象、小说的环境和故事情节) 思考回答:本文塑造了“差半车麦秸”王哑巴为代表的游击队员的形象;小说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战场上;本文主要说明了“差半车麦秸”的成长经历 。5思考并分析王哑巴这一人物形象。总结学生发言:王哑巴参加游击队前,憨厚、质朴、善良,但愚昧落后,懵懂无知,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观念和习气;他参加游击队后,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 6提问:作者

8、塑造王哑巴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情况?让学生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本文“以小见大”的特点以及作品深刻的社会内涵。思考并回答:说明在日本不断侵略的情况下,人们的反抗精神被进一步激起;说明日本侵略者已经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人民的胜利是必然的。 来源:gkstk.Com三、分析并找出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讨论并归纳1、 “他拭去了眼角上的白色分泌物这地是一脚踩出油的好地”分析:从“捻、看、闻、品”这些动词我们可以看出“差半车麦秸”对土地的眷念,也表达了他的质朴及对和平的向往。2、 “差半车麦秸”就擤了一把鼻涕, ,

9、一弯腰抹在鞋尖上干的地方微微发亮。 “他吃的又快又多葱叶子同牙花子从一个同志的头上飞了过去。 ”分析:这两段读起来是有点令人恶心,但又非常的真实,表现了他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举止粗俗,不讲卫生。正是这样的农民在革命队伍里受到了教育和锻炼,成为了出色的革命战士。来源:学优高考网3、 “在我的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像小孩子似的笑了起来”分析:这个细节把“差半车麦秸”的质朴,憨厚的特征表现的很充分,表明了他慢慢的开始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称呼,只是开始时显得有些不习惯,先试探的叫一叫“同志” 。(4) 、 “我看见他噙着小烟袋默默的坐了半天把小烟袋放到枕的东西下面就倒下去了”分析:他费劲了心思,只是为了把灯火吹灭,真令人捧腹,但对于一个曾是贫穷的农民来说,他时十分心疼那些香油的,因为他闹不明白,睡觉点灯不是白费油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令他坐卧不安,他又不敢直截了当的把火吹灭,而是采用了迂回的办法,这表现出主人公的质朴而又无知。四、小结 :1、本文语言风趣幽默。2、精彩的细节描写,来源:gkstk.Com六、课后作业:细节描写训练描写某一个的具体动作或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